金堂县2006年政府工作报告.doc_第1页
金堂县2006年政府工作报告.doc_第2页
金堂县2006年政府工作报告.doc_第3页
金堂县2006年政府工作报告.doc_第4页
金堂县2006年政府工作报告.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金堂县2006年政府工作报告在金堂县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代理县长 施跃华(2006年1月16日)各位代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主要工作回顾按照市委、市政府的总体部署,在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县政府动员和组织全县人民,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全面推进城乡一体化,奋力推进“超常规推进,跨越式发展,构建和谐金堂”的各项工作,较好地完成了县第十五届人大四次会议安排的各项目标任务,实现了全县经济社会事业健康快速发展。一、“十五”计划圆满完成“十五”期间,全县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新的突破。2005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7亿元,较上年增长11.5%,较“九五”末增长63.2%,年均递增10.3%。农村经济稳中有进。全年实现第一产业增加值19.5亿元,较上年增长5.7%,较“九五”末增长38%,年均递增6.7%。工业经济增长较快。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5.7亿元,较上年增长36.5%,较“九五”末增长128.1%,年均递增17.9%。第三产业发展良好。实现增加值21.8亿元,较上年增长8%,较“九五”末增长68%,年均递增10.9%。全口径财政收入完成3.25亿元,较上年增长15.7%,较“九五”末增长55.1%,年均递增9.2%;地方财政收入达到1.78亿元,较上年增长10.3%,较“九五”末增长38.7%,年均递增6.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由2000年的6446元和2686元提高到2005年的9143元和3867元,分别年均递增7.2%和7.6%。2005年城乡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42.9%。县域综合经济实力跻身于四川省20强。二、2005年工作成效显著(一)城乡一体化工作扎实推进完成推进城乡一体化规划编制和综合评审,形成了“三个层次四个方面”的规划体系,确定了近、中、远期指标和实施项目,并全面组织实施。“三个集中”(2)突破明显。工业集中度达36。新增流转土地4.5万亩,累计达14.4万亩。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县级以上产业化龙头企业达55家,市级以上的达到7家,农业产业化经营带动全县农户达60%。启动实施3个土地整理项目。按照“五通二统一”(3)和“一池三改三化”(4)模式,加快推动全县农民示范新村和居民聚居点建设,白马泉村、黄桷桠村、白庙新村已具雏形;圆觉寺村、向前村、祝新村新居工程已经启动,建成后预计集中居住1200户4100人。以祝新村组建新祝新公司统一经营集体土地、转龙镇大桥村与龙腾公司实行“村企合一”(5)为载体,探索丘区推进城乡一体化新模式,受到了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的充分肯定。(二)项目年工作卓有成效编制形成了115项推进城乡一体化首批项目、108个项目年重点项目、466个对外招商引资项目。实施项目责任制、协调例会制等机制,促进签约项目早开工、早建成、早投产。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0亿元,其中,全县108个重点项目开工建设99个,完成投资18.9亿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63%。依托成都现代工业园和成都纺织工业集中发展区,围绕四大主导产业,强化招商引资。全年协议引资27.5亿元,实际到位资金14.7亿元;到位市外内资10.1亿元;合同利用外资1280万美元,实际到位外资379万美元。先后引进重庆东方纺织、中原石油管件等项目。其中投资额上亿元的项目4个,上千万元的项目22个,上100万元工业项目67个,总投资17.36亿元。(三)规范化服务型政府建设有序推进按照建设“法治、高效、透明、廉洁”政府的总体要求,制定相关配套制度,狠抓软环境建设,创新服务模式。探索形成了“两固定一流动、无障碍服务”、“一站式”办公和“全程代理、无偿服务”三大服务模式,其中“两固定一流动”便民服务模式得到广大企业、群众的好评和领导、专家的肯定,并在全市推广。全面落实廉政建设责任制,严格执行市委八项规定,切实加强行政监察、审计监督,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得到有效遏制。改革乡镇财政管理体制,推行“乡财县管乡用”模式,建立健全村组、社区工作保障机制,保证基层工作正常运转。圆满完成10件为民办实事项目。(四)工业经济活力增强落实优惠政策,引导工业向园区集中,建立公平、开放的市场环境和协调机制。加大企业技术改造力度,搞好运行的综合调节,切实解决企业运营中的困难和问题。加强与锦江的区域合作,打造“工业飞地”。新增1.3亿元投入工业集中发展区配套设施建设,增强了园区承载能力。电力能源、金属制品、食品加工、纺织服装四大主导产业总产值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85%以上,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5.7亿元,全县工业经济各项指标呈现快速增长态势。(五)农村经济稳步增长全县共投入1.3亿元财政资金支持“三农”建设。全面取消农业税,及时兑现粮食直补金、良种补贴和购机补贴。深化九龙滩灌区管理体制改革,建立农村提灌站运管新模式,探索市场化配置资源新机制。启动1.2万亩立体农业循环经济示范带建设。建成10万亩优质中晚熟杂柑基地。年生猪出栏达80.7万头,肉羊出栏达35.8万头,新建奶牛养殖场16个,养殖奶牛1328头。栽植速生丰产林160万株,新栽植密植小桑园和改造老桑园达1万亩;完成2万亩低产低效林的改造。全县共投入扶贫资金1900余万元,贫困村和经济发展缓慢村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469元,增幅高出全县平均水平。完成丰收水库加固工程、九龙滩提水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等重大水利建设工程;实施红旗水库渠系配套、幸福水库除险加固等工程;在栖贤、五凤等乡镇实施人畜饮水工程和红层找水工程,解决近4万人饮水问题;建沼气池3300口,推动全县生态富民家园工程;实施农业综合开发,完成40座机电提灌站改造。农村扶贫开发和农村发展环境得到改善。(六)服务业快速发展成功举办花园水城游乐节、钓鱼节、五凤溪赏花会、国优脐橙节、黑山羊美食节等系列节庆活动,打造旅游品牌,提升金堂形象,推动餐饮娱乐、房地产业上档升级。全年接待游客102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4590万元。规范和整顿市场秩序,打击无证无照非法经营活动。有序推进贸粮系统体制改革。加快村村建“放心店”步伐,大力培育商品流通经济新增长点。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16.2亿元。(七)城乡发展环境改善建立多元化投融资机制,改善城乡发展环境。通过兴淮公司、兴金公司和国投公司,搭建投融资平台,争取省开行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软、硬贷款等方式,加快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实施经营城市战略,采取市场化运作方式对电影院片区改造、水城之星建设项目等进行公开招标,吸纳民间资金参与旧城区改造。按照“一江两岸三区”(6)山水新城构架,加快对成都市优先发展重点镇淮口镇的建设。实施“六路一桥”、村道加密联网工程,建成县、乡镇、村公路184公里。加快乡村客运线路公交化改造,开通农村客运线路7条,开行城镇公交线路15条,新投放城镇公交车76辆,乡村“面的”26辆,重点镇投放出租车20辆,着力构建城乡一体的交通格局。实施“村村通”电话工程,开通金堂至东莞可视电话。(八)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卓有成效。在全市率先成功创建省级文明县城。大力弘扬“干无不优、不优不休”金堂精神,广泛开展“争先创优”和“我为金堂添风采”评选活动。推进行风建设和文明执法。加强了未成年人、妇女和老龄人口工作。科技信息化得到推进。全面落实“一抓一”责任制,实施“成都市统筹城乡发展科技示范县”项目,建立全省首家“食用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积极探索“公司协会农户”科技服务新模式。“金堂公众信息网”作用得到发挥,全国和省级科技进步先进县通过考核。教育事业不断发展。顺利通过省市“两基”复查验收,积极推进普及高中阶段的教育工作,升学率达到87%,职普率达到4.5:5.5。公共卫生服务水平得到提高。建立了突发卫生事件应急机制,有效防控高致病性禽流感、人感染猪链球菌病等重大疫情。加快乡镇卫生院、村卫生站标准化建设,全面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农村居民参合率达61.3%,农村药品监督供应网络建设加强。加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2.3以内。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认真落实促进城乡充分就业扶持政策,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社保救助力度加大,改造农村破旧土坯房913户,农村低保五保供养实现“应保尽保”,残疾人生活条件得到改善。环境保护国策得到落实。以巩固创模成果为契机,以改善和提高环境质量为目标,依法强化环境监督管理,加强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工业污染防治、生态保护与建设,加大环保执法和宣传力度,全县环境质量良好。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健康发展。分设文化体育和广播电视机构,加强乡镇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创建省级规范化档案馆通过验收。恢复农村广播和发展农村数字电视。启动县文化馆和电影院建设及续修县志工作。建立县、乡镇、村(社区)三级宣传文化服务组织,城乡文化事业协调发展。物价、人防、民族、宗教、侨务、台事、外事工作取得新成绩。国防教育、民兵预备役、军转干部安置、人事、人才和人防、保密、统计、档案工作取得新成效。工商、税务、质监、药监、供电、邮政、电讯、金融、保险等部门为金堂的发展作出了较大贡献。经济普查工作受到国务院表彰。(九)民主法制建设取得新成绩以贯彻行政许可法和依法行政实施纲要为契机,依法行政工作进一步加强。坚持和完善向县人大及其常委会报告工作、向县政协和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通报情况制度,广泛听取社会各方对政府工作的意见和建议,自觉接受监督。一年来,共办理人大代表建议批评意见51件、政协委员提案184件,办复率100%,满意和基本满意率98%以上,“四五”普法工作全面完成。努力维护社会稳定。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依法打击各类邪教组织和危害国家安全的活动,加强“扫黄、打非”和版权保护工作,惩处各类违法犯罪行为,刑事案件升幅得到有效控制。信访和人民调解工作得到有效改进和加强。安全生产监管力度加大,消防及护林防火工作扎实有效,专项整治工作深入推进,创造了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各位代表,过去的一年,成绩来之不易。这是全县人民在县委的领导下,解放思想,振奋精神,团结拼搏,真抓实干的结果,是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大力支持、共同努力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辛勤工作在全县各条战线上的广大干部群众及驻县部队官兵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前进中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政府服务有待进一步规范和提高;工业产值在GDP中所占比重仍然不高;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对此,县政府将高度重视,并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努力加以解决。未来五年政府工作思路今后五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2%以上。全口径财政收入和地方财政收入均比“十五”末翻一番,分别达到6.4亿元和3.3亿元以上。三次产业增加值比例调整为22:40:38。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9%,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9%。城乡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降到40%以下。到2010年,把金堂建设成为经济繁荣、人民富裕、环境优美、社会和谐的成都特色工业基地、天府花园水城、西部经济强县。为完成上述目标,县政府将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切实做到:(一)以“超常规推进,跨越式发展”为工作理念。当前,西部地区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各兄弟区(市)县之间竞争异常激烈。要想赢得先机,站稳脚跟,我们必须强化发展意识,创新发展思路,坚定发展信心,坚持以“超常规推进,跨越式发展”来统一思想,坚持以“超常规推进,跨越式发展”来统揽全局,妥善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问题,不断缩小与发达地区的差距,不断提高全县人民的生活水平。(二)以“三个集中”为途径。促进工业项目向成都现代工业园和成都纺织工业集中发展区集中,大力发展四大特色工业,逐步形成工业经济的规模效应,提高资源开发的集约化和可持续发展水平。以土地整理为契机,加快土地流转,推动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建设特色农业示范区,不断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积极引导农村居民向集中居住区集中,着力改变农村居民的生产、生活方式,为工业集中发展和农业规模化经营提供必要的土地资源。(三)以产业发展为支撑。抓好成都金堂电厂等重点电力能源项目建设,构建电力能源基地;抓好成都纺织工业集中发展区的建设,充分运用“41”联动机制,全力建设纺织基地,大力发展纺织及相关产业。抓好成都现代工业园的规划建设,积极发展金属制品产业。抓好重大农业产业化项目建设,大力发展食品加工产业。抓好重大旅游项目建设,大力发展以水上游乐为特色的旅游业。积极利用“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四川省文明县城”、“成都十大魅力城镇”、“天府花园水城”的城市品牌资源和良好的生态环境资源,大力发展房地产等产业。(四)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抓手。全面实施农业产业化经营、农村扶贫开发和农村发展环境建设三大工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努力推进城乡一体化。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推动城市服务向农村延伸,努力让农村居民在就业、教育、社会保障、医疗和基础设施等方面享受和城市居民同样的待遇。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提高农业生产现代化程度。搞好乡村建设规划,集约和节约使用土地,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业劳动者,通过自身辛勤劳动和政府政策扶持,提高生活水平。加强农村文化体育事业发展和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促进城乡文明成果共享。2006年工作安排2006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五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市委、市政府“加快产业发展年”总体要求,认真贯彻县十一届八次全委会议精神,落实科学发展观,以“超常规推进,跨越式发展”为工作理念,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抓手,突出抓好“工业发展年”工作,切实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四位一体”科学发展,全面推进城乡一体化,努力构建和谐金堂,为建设成都特色工业基地、天府花园水城、西部经济强县开好局、起好步。全县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增长35%;全口径财政收入增长13%,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1%;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增长35%以上;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8.5%,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加350元;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3以内;各项社会事业整体推进,协调发展。为实现上述目标,2006年重点抓好以下七个方面的工作:一、大力实施工业强县战略按照市委、市政府“加快产业发展年”的总体要求,围绕打造成都特色工业基地的目标,大力实施工业强县战略,突出抓好“工业发展年”工作,实现工业经济跨越式发展。(一)强力抓好招商引资。抓住国家“十一五”规划执行和发展成渝经济区的有利时机,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切实提高招商实效。进一步落实吸引重大产业化项目和重大利用外资项目的优惠政策,营造项目集聚“洼地”优势。围绕产业链招商、发挥产业集聚效应,进一步壮大电力能源、金属制品、食品加工、纺织服装四大主导产业,形成产业集群发展。发挥企业招商主体作用,广泛获取招商信息,增强以企引企实效;抓好资源招商,形成地方“专、精、特、新”产品。抓好重大产业化项目、重点旅游项目和重要城乡基础设施项目的编制包装,加大项目推介和市场化运作力度,力争引进项目120个,其中总投资100万元以上的生产性项目80个(含工业项目60个);协议引资30亿元,到位县外内资18亿元,其中到位市外内资12亿元;合同利用外资1800万美元,实际到位外资500万美元;出口创汇200万美元。实现“招大引强”的重大突破,为“工业发展年”提供有力支撑。(二)加大对工业集中发展区的投入。加强对园区的封闭式管理,积极争取国家开发银行软硬贷款项目,进一步完善成都现代工业园和成都纺织工业集中发展区“五网”配套设施。成都现代工业园重点实施赵杨路C、D段、钢城路C段、东西干道西C段和西五至七横道、同合工业小区滨河路等16条道路的续建和新建工程。完善“三纵三横”道路网络的水、电、气、视、讯、市政、环卫配套。成都纺织工业集中发展区重点完善总体规划、控制性详规和区域环评;在做好入园项目基础设施及配套建设的同时,全面启动河西片区基础设施及配套建设,进一步提高工业发展的承载能力。(三)狠抓项目开工建设。完善项目促建机制,全面落实县领导联系促建重点项目责任制;制定完善项目建设配套政策,积极做好各项协调服务工作。有序推进成都金堂电厂260万千瓦项目和白果水电站项目建设,积极做好AES燃机调峰电厂二期工程前期工作,争取赵镇云绣片220KV变电站和成都现代工业园110KV变电站立项并选址定点。加快川起迁建、中原石油管件、重庆东方纺织、成都金龙染纺、浙江钢构等项目建设。促进成都泰国农产品加工工业园区建设。成都现代工业园力争实现新开工建设项目10个(其中上亿元项目3个),建成投产项目10个,规模以上工业产值达10亿元的“三个十”目标;成都纺织工业集中发展区力争实现开工建设项目5个,建成投产项目5个。(四)促进产业提质增效。加大对企业创税、创汇和创品牌“三创企业”的服务扶持力度,在企业技改用地、融资服务和能源供给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充分利用省市中小企业担保公司,帮助企业搞好融资工作。加快传统产业技改步伐,引导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增强中小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和整体实力。二、推进一体化建设新农村按照城乡统筹发展,“四位一体”(7)、科学发展的要求,在实践中探索,在务实中创新,依托各方力量,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一)抓好农业产业化经营。落实扶持推动重点农业产业化基地建设的优惠政策,大力引进优势农业产业化项目,加大重点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培育和扶持力度,力争创省级重点龙头企业1家,市级重点龙头企业2家。加大无公害农产品基地的建设、示范和推广工作,加强质量认证和标准化生产的监督管理,打造全县优势农产品的品牌优势。推广赵镇立体农业循环经济模式和大桥村“村企合一”模式,积极发展现代高效农业。积极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健全完善专合组织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增强农村居民的组织化程度和市场竞争力。积极推进金蒙乳业二期、晋江福源科研基地建设,加快农副产品深加工基地建设,延伸产业链,尽快形成特色农业产业集群。(二)抓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围绕“两线、两片、三大窗口、八大示范园区”(8),深入推进20万亩中晚熟杂柑基地、10万亩精品脐橙果园开发、龙泉山脉10万亩优质伏季水果开发,食用菌产业循环经济、无公害蔬菜基地、奶源基地、百万优质肉猪生产基地、蚕桑基地等农业产业化重点项目建设,推动种养殖业结构调整。(三)抓好农村扶贫开发。总结推广祝新村扶贫开发模式,深入推进基础设施扶贫、产业扶贫、信息扶贫、劳务培训输出扶贫、文化扶贫、技术扶贫等新村扶贫工程。深度开发劳务产业,完成农村劳动力引导性培训2.8万人,新增劳务输出1.1万人,促进农村居民收入不断增加。(四)抓好农村发展环境建设。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解决1万农村居民的饮水困难问题,完成旱山村集雨节灌工程3000亩。实施1800户国债沼气建设工程,配套抓好改厨、改厕、改圈。实施机电提灌站改造、土地整理项目。加强农村通讯、广播电视、文化、教育、卫生等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天保工程,管护天然林38万亩,巩固4万亩退耕还林和4.8万亩荒山造林工程成果,带动全县工业原料林基地建设。(五)抓好农民新村建设。在竹篙镇、高板镇、土桥镇、福兴镇四个区域中心镇建设回乡创业集中居住区,引导外出务工人员实现向城镇居民转变。统筹安排“金土地”工程等涉农项目,规划建设20个社会主义新农村试点村,确定1个新农村示范镇全面推进。高标准、高质量建设农村居民集中居住区,组建2个新型社区,引入民间资金,抓好配套产业发展,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探索有效载体。大力实施农村居民素质教育工程,引导农村居民转变生产生活方式,促进农村居民向市民转变。三、培育旅游商贸业新优势充分利用城市品牌资源和良好的生态环境资源,打造文化休闲旅游和生态宜居胜地。(一)加快发展特色旅游业。以生态和文化建设为基础,依托成都野生世界、云顶石城等旅游资源,完善旅游配套服务功能,加快发展特色旅游和农家乐生态旅游,精心打造“成都游乐中心”,力争在引进旅游大企业、大项目上实现新突破。实现全年接待游客人数120万人次,旅游收入5000万元。(二)加快发展房地产业。坚持把发展房地产业作为集聚商气、人气、财气,提升金堂对外形象的重要着力点,不断规范房地产开发建设行为。加强房地产中介市场和物业管理,畅通房地产开发“绿色通道”。突出亲水特色,着力打造房地产精品楼盘,推动房地产业上档升级。(三)加快发展商贸流通业。规划建设“美食一条街”、“休闲娱乐一条街”。打造金堂农副产品特色餐饮业。加快以连锁、专卖、代理配送、特许经营等为主要形式的现代流通业态的发展,做大做强流通企业。积极引进大型连锁企业和零售企业集团,开办连锁店铺和卖场,不断提升现代流通业发展水平。完成村村建“放心商店”工程,健全完善管理机制,推进城乡商贸一体化。四、加强城乡建设与管理以市场化配置资源为抓手,把经营理念贯穿于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全过程,实现城市资本的优化配置和增值,不断推进城镇化进程。(一)抓好城乡建设规划。抓好县域城镇体系规划的深化,保证其对经济空间布局更具指导性;抓好各项建设规划与土地利用规划的衔接,保证城乡各项建设的稳步发展;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战略目标,完善村镇、中心村、农村居民聚居点规划建设,抓试点,突重点,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二)抓好市政工程建设。抓好赵镇平安桥片区水城之星工程、县城电影院片区改造工程等续建工程建设。开工建设县城自来水备用电源配套工程、县城风貌整治、主干道路面改造、绿化景观改造、市政设施改造、草市街商业步行街建设和玉青片区旧城改造工程,积极推进淮口同兴花园安置小区、杨柳安置小区工程建设。重点抓好森林公园、金海岸公园的续建、滨河公园的启动以及金阳水景公园的深度打造工作。实施温州商业城至韩滩桥河岸绿化项目,分步实施沿河地段改造,形成高档次、高品位、专业型休闲街。(三)抓好重点镇建设。按照“2+5+1”小城镇发展战略,坚持以淮口为重点,以五凤为特色的乡镇建设思路,不断配套完善重点区域中心镇的水、电、气、路、讯等基础设施,实施城镇风貌和环境卫生整治,不断完善城镇功能,提升城镇形象。(四)抓好公路交通建设。实施成金路、淮口九龙大桥、五凤鸣阳大桥建设工程,完成淮罗路改建工程和交通“通达”工程。全面加强乡村公路的管理养护工作,开通乡村客运线路12条,不断改善城乡居民出行条件。(五)抓好城乡建设管理。建立健全乡镇场镇镇容镇貌管理长效机制,大力实施环境综合整治。全面整合城市资源,有偿使用土地资源、城市公共资源、国有资产等政府可调控资源。创新城市管理体制,依托国投公司、兴金公司、兴淮公司三大载体创新融资理念,采取BT(9)、BOT(10)等模式,多渠道筹集建设发展资金,推进城市资源市场化运营。制定实施经营性用地,特别是商品房开发用地的整体拍卖方案,努力实现土地收益最大化。完善城市管理机制,强化城管队伍建设,提高依法管理水平。加大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力度,切实改善城镇整体形象。五、促进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协调兼顾各方利益,全面发展社会事业,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形成全社会资源节约的增长方式和健康文明的消费模式,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一)推进精神文明建设。深入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巩固创建省级文明县城成果,广泛开展文明单位、文明村(社区)、文明场镇等群众性创建活动,全面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细胞建设,建立健全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体系。(二)加快科教事业发展。认真落实科技工作“一抓一”责任制,组织实施食用菌废渣(料)综合开发利用重点科技项目,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实施40万亩测土配方施肥项目,提高土地产出效益。加强科普工作,深入开展“科技下乡”活动,加快“科技兴县”步伐。深入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实施边远山区教师扶持计划,改善边远山区教师住宿条件。完成15所农村中小学改、扩建工程,基本完成农村中小学标准化建设。加快县职教中心建设,完成淮口中学迁建工程,不断扩大“两免一补”范围。(三)促进卫生文体事业发展。健全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体系,提高人类重大疾病的防控能力,传染病发病率控制在万分之三十五以内。完成11个乡镇卫生院标准化建设,巩固扩大农村药品“两网”建设成果。抓好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3以内。积极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搞好卫生村建设,为争创全国卫生城市打下良好基础。加强广播电视、新闻出版等社会文化建设,做好地方志续修工作,加快图书馆、电影院、档案馆等文体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全面提高群众生活质量。(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认真实施公务员法,不断完善和规范公务员队伍管理,提高公务员队伍素质;大力实施人才引进、“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政府雇员制、人才委派制;加大农村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培训和激励机制的建设;不断完善人才交流服务机制,扩大企业人才服务领域,提升服务层次。(五)推动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统筹抓好统计、审计、物价、工商、质监、邮政、档案、人防、民族、宗教、台事、外事、侨务等各项工作,实施第二次农业普查工作,办好办实为民办实事项目,使群众得到实惠。六、加快构建和谐金堂深入推进和谐金堂建设,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实现公平、协调发展。(一)努力扩大城乡就业。统筹做好城乡就业工作,免费培训失地农村居民、城镇失业人员4000名以上;帮助2800名失地农村居民、城镇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采取政策优惠和资金补贴等方式,鼓励企业吸纳失地农村居民就业,鼓励失地农村居民自主创业。注重发展劳动密集型项目,实现农村劳动力就地就业。加大公益岗位清腾力度,提高政府引导就业比例,城镇新增就业人数2400人,确保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二)健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做好社会保险扩面、征缴工作,社保基金征缴率达到95%以上,养老金、失业金按时足额发放率达到100%。加强社会救助体系建设,不断完善城乡低保制度,将符合城镇“低保”条件的失地农村居民纳入“低保”范围,对新征地农转非人员坚持做到应保尽保。落实低收入群体优惠政策,着力解决困难家庭子女就学、就医等具体困难和问题。改造农村破旧土坯房1000户,改、扩建乡镇敬老院5所,搬迁地质灾害区住户30户。巩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成果,提高参合率,切实提高农村居民的医疗保障水平。(三)加大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力度。加强对能源建设、供应的协调和管理,引导企业实施节能降耗工程,推进节约型社会建设。突出治理城市污染源、工业污染源和农村面源污染,大力开展水环境综合整治,加快县城及成都纺织工业集中发展区污水处理厂和淮口、五凤、白果镇垃圾处理厂建设。(四)大力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深化食品安全专项整治活动,全面推进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工作,切实加强食品源头污染治理和流通秩序监管。大力整顿市场价格秩序,实行“两条控制线”措施,保持物价稳定。严厉打击各种商业欺诈行为,深入开展制售假冒伪劣商品专项整治行动。加强综合治税,以查处偷、逃、抗、骗税等违法犯罪活动为重点,切实加强税收征管,做到应收尽收。(五)切实维护安全稳定。深入开展“平安金堂”创建活动,不断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有针对性地开展严打整治工作,依法严厉打击暴力犯罪、涉恶涉黑犯罪,扫除“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启动“五五”普法,加强人民调解工作,层层落实维稳工作责任制,坚持县领导信访接待日制度,健全信访工作网络和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协调解决好土地征用、拆迁安置、企业改制等历史遗留问题。巩固防邪工作“三零”(11)目标成果。抓好安全生产、消防及护林防火工作,强化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日常监督管理,着力整改安全隐患,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七、深入推进规范化服务型政府建设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努力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塑造勤政廉政、务实高效的政府形象。(一)加强行政能力建设。深入开展创建学习型机关活动,引导和组织全体公务员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行政能力和工作水平。深入实际,主动研究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增强政府工作的系统性和前瞻性。认真贯彻实施行政许可法,加大行政审批事项清理力度。加强行政执法监督和行政复议,健全重大问题集体决策制度,扩大社会公示和社会听证范围,完善科学民主决策机制。(二)加强执行能力建设。坚决贯彻执行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决策部署。认真落实县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坚持重大事项报告制度,认真做好县政府组成人员述职工作,自觉接受人大监督。积极支持政协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认真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坚持政府领导和政府部门联系民主党派制度,主动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及各人民团体的意见和建议。加强行政机关内部监督,自觉接受司法监督和社会监督,不断提高执行能力,确保抓落实的效果。(三)加强服务能力建设。巩固和推广乡镇“两固定一流动、无障碍服务”,部门“一站式”和投资服务中心“全程代理、无偿服务”办公模式,加快电子政务建设,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促进政务服务能力的不断提高。全面开展乡镇国有资产的清理、建档工作,实现国有资产统一管理和委托经营,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完善乡镇财政激励约束机制,深化预算县乡镇共编,健全落实扶持乡镇经济发展的优惠政策。全面推行综合预算管理,坚持会计委派制度,强化政府采购和国库集中支付工作,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和保障能力。(四)加强投资软环境建设。深入开展行风评议活动,发放企业监督卡,实行企业检查准入制度和行政收费登记制度。深入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和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严格实行行政首长问责制,坚持每季度召开一次投资软环境座谈会,着力解决和严肃查处影响投资软环境的违纪违规行为。充分发挥县长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