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上册_第1章_阶段专题复习配套课件沪教版_第1页
九年级化学上册_第1章_阶段专题复习配套课件沪教版_第2页
九年级化学上册_第1章_阶段专题复习配套课件沪教版_第3页
九年级化学上册_第1章_阶段专题复习配套课件沪教版_第4页
九年级化学上册_第1章_阶段专题复习配套课件沪教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阶段专题复习 第一章,1,结合本单元内容,分析下图各知识之间的层级关系,并将图中答案填写在空白处: 一、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答案:是否有新的物质生成 是否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 化学变化过程中,会同时发生物理变化,2,二、实验基本操作 1.,答案:镊子 药匙(或纸槽) 胶头滴管 量筒和胶头滴管 量筒 凹液面最低处,3,2. 3.,答案:45 略向下倾斜 中上部 均匀 试管刷 内壁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4,考点 1 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1.实验装置(用红磷作反应物):,5,2.原理:红磷燃烧消耗掉氧气,使集气瓶中压强减小,水被压入集气瓶,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即为氧气的体积。 3.可燃物的选择:只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且生成物不能是气体。 4.成功的关键: (1)红磷过量;(2)红磷点燃后,立即伸入集气瓶中并把塞子塞紧;(3)装置的气密性好;(4)冷却至室温后,打开弹簧夹。,6,【典例】某兴趣小组同学按照如图实验装置进行实验,请回答相关问题:,7,(1)你认为设计该实验是为了测定_; (2)实验过程中,下列操作不妥的是_;(填序号)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实验前夹紧止水夹 冷却后再打开止水夹 选用教室里的空气 (3)通电使红磷燃烧,燃烧的现象是_, 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_; (4)红磷燃烧了一段时间后,自动熄灭了,原因可能是 _;,8,(5)冷却后,松开止水夹,你观察到的现象是 _; (6)用通电的方法引燃红磷与用酒精灯引燃红磷相比,优点 是_ _。(写一条即可),9,【解析】(1)该实验是利用磷燃烧消耗氧气使瓶内气压减小,水被压入集气瓶内的原理验证空气中氧气含量的;(2)由于教室内学生多,通过呼吸作用呼出来的二氧化碳多,并消耗了氧气,与一般空气中各成分含量有差别,所以取教室内的空气会导致实验结果产生偏差;(3)由于磷燃烧生成的五氧化二磷是白色固体,所以产生大量的白烟,该反应的反应物是磷和氧气,生成物是五氧化二磷,反应条件是点燃由此写出反应的文字表达式;(4)由于氧气具有助燃性,所以待集气瓶里的氧气消耗完了,或氧气的含量少了,红磷熄灭;(5)红磷燃烧消耗氧气使瓶内压强减小,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水沿着,10,导管被压入集气瓶内,并进入集气瓶容积的1/5;(6)通电的方法引燃红磷,不需要打开瓶塞,空气不会逸出,测量结果误差较小且生成的五氧化二磷不会污染空气,用酒精灯引燃红磷由于磷燃烧放出大量的热,塞进瓶塞前容易使空气受热而逸出且生成的五氧化二磷会逸出,会污染空气。,11,答案:(1)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2) (3)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并放热 红磷+氧气 五氧化二磷 (4)集气瓶里的氧气消耗完了(或剩余氧气极少很难支持红磷燃烧了) (5)水沿导管进入集气瓶,且达到集气瓶容积的约1/5处 (6)装置始终密闭,误差较小(或减少空气污染等合理答案即可),12,考点 2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13,2.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14,3.物质的变化与性质:性质是物质本身固有的属性,不论变化是否正在进行,都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在描述时一般带有“能”“会”“可以”“容易”等字词;变化则强调的是物质的某种运动过程,是正在进行着的或已经发生了的过程,重在“变”,常用“变成”“生成”等词语描述。,15,【典例】从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中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下面横线上:在通常状况下,氯气呈黄绿色,有强烈的刺激性气味_;氯气在1.01105 Pa时,冷却到-34.6 变成液态氯_,继续冷却到-101 ,变成固态氯_;红热的铜丝在氯气中会燃烧_;氢气也能在氯气中燃烧生成一种叫氯化氢的气体;把氯气通入水中,部分氯气与水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_。,16,【解析】氯气的颜色、气味属于物理性质;氯气的三态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红热的铜丝在氯气中会燃烧,会燃烧说明具有可燃性,属于化学性质;氯气与水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属于化学变化。 答案: ,17,考点 3 化学基本实验操作 1.药品的取用: (1)固体药品的取用。 取用固体药品一般用药匙,块状固体可用镊子夹取。 取用小颗粒或粉末状药品时,应首先使试管倾斜;取用块状固体或密度大的金属颗粒时,应首先使试管横放。 (2)液体药品的取用。 取用较多量液体时采用倾倒法;少量液体采用胶头滴管滴加;一定量的液体采用量筒量取。,18,2.物质的加热: (1)酒精灯的使用方法(如图)。,19,(2)给物质加热。 先预热,再集中加热。 加热后的玻璃仪器不能立即接触冷水或用冷水冲洗。 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试管外壁应干燥;液体不要超过试管容积的1/3;试管口不能对着自己或他人;试管口向上倾斜,与水平方向成45角。,20,【典例】规范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的前提,请回答: (1)正确量取8.0 mL的液体,应选用的合适仪器是_。 A10 mL的量筒 B50 mL的量筒 C烧杯 D胶头滴管 (2)胶头滴管用过后应_,再去吸其他药品。 (3)实验室用烧杯加热蒸馏水时,烧杯的底部应垫放_。,21,(4)下列实验操作中错误的是_(填字母),实验操作C可能造成_,实验操作D中应注意的事项是 _(写一点)。,22,【解析】(1)量取8.0 mL液体,应选用与8.0 mL相近的量程,则应选10 mL量程的量筒。量取液体的最后不足的要用胶头滴管添加;(2)胶头滴管用完后洗涤干净,防止污染别的药品;(3)实验室用烧杯加热蒸馏水时,需垫石棉网,否则会因为受热不均引起炸裂;(4)取用液体时,瓶塞要倒放在桌面上;读取量筒内液体体积时,视线要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熄灭燃烧的酒精灯,应用灯帽盖灭,最好盖两次。不可用嘴吹灭,否则会引燃酒精灯内的酒精而爆炸;给试管内液体加热时,试管内液体量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试管口不能朝着有人的地方,夹试管时从底部往上套,套到距试管口三分之一处等。,23,答案:(1)A、D (2)用水冲洗干净 (3)石棉网 (4)A、B、C 引燃酒精灯内的酒精而爆炸 试管口不能朝着有人的方向(答案合理即可),24,考点 4 运用科学探究的方法解决化学问题 1.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提出问题 作出猜测 制定 思路与方案 进行实验 收集证据 得出结论。 2.在实验探究过程中,一般有多种因素同时影响着某一实验 结果,当要探究其中一种因素的影响时,要使其他因素保持 不变。,25,【典例】维生素C(简称Vc,又名抗坏血酸)易溶于水,易与氧气发生反应。人体缺乏Vc可能引发多种疾病,水果和蔬菜中含有丰富的Vc。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探究如下: 探究一:测定饮料中Vc的含量。 【查阅资料】Vc能和高锰酸钾反应,使紫色的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设计方案】分别向盛有1 mL等浓度高锰酸钾稀溶液的四支试管中逐滴滴加果味饮料、苹果汁、梨汁和0.04的Vc溶液,边滴边振荡,直至高锰酸钾溶液褪色。,26,【实验数据】 【实验结论】分析数据可知,Vc含量最高的是_,含量为_(各液体密度上的差别和每一滴的体积差别忽略不计)。 探究二:蔬菜放置时间的长短对其Vc含量是否有影响。 【设计方案】请你用新鲜的黄瓜、放置一周的黄瓜、高锰酸钾稀溶液和必要的仪器设计实验方案:_ _。,27,【实验结论】按上述方案实验,根据_ 这一实验结果,分析得出蔬菜放置时间的长短对其Vc的含量有影响。 【实验反思】化学实验需要控制变量。下列情况不会影响到测定结果的是_。 A每次实验所用的果汁颜色不同 B量取的被测物质的体积不同 C试管的大小不同 D没有用同一规格胶头滴管滴加,28,【解析】由实验数据可知,使1 mL等浓度高锰酸钾稀溶液褪色,所用的苹果汁的滴数最少,所以苹果汁中Vc含量最高。所滴加的苹果汁的滴数是0.04%的Vc溶液的2倍,所以苹果汁中Vc含量是0.04%的Vc溶液中Vc含量的1/2,即0.02%。,29,【设计方案】将新鲜黄瓜和放置一周的黄瓜分别捣碎,用纱布将汁液分别挤入两个烧杯中,向盛有等量高锰酸钾稀溶液的两支试管中,分别滴入上述两种黄瓜汁,边滴边振荡,直到高锰酸钾溶液刚好褪色,记录滴数。根据刚好褪色时两种黄瓜的汁液所用的滴数不同,分析得出蔬菜放置时间的长短对其Vc的含量有影响。化学实验需要控制变量,在该实验中,试管的大小不会影响到实验数据的取得,不会影响到测定结果。,30,答案:探究一:【实验结论】苹果汁 0.02 探究二:【设计方案】将新鲜黄瓜和放置一周的黄瓜分别捣碎,用纱布将汁液分别挤入两个烧杯中,向盛有1 mL 等浓度高锰酸钾稀溶液的两支试管中分别滴入上述两种黄瓜汁,边滴边振荡,直到高锰酸钾溶液刚好褪色,记录滴数 【实验结论】(刚好褪色时)两种黄瓜的汁液所用的滴数不同 【实验反思】C,31,考点 1 化学的研究范畴和作用 1.(2011海南中考)2011年是国际化学年,主题是“化学我们的生活,我们的未来”。化学在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促进社会发展等方面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有关化学的下列说法不合理的是( ) A化学帮助人们提高粮食产量 B治理污染需要化学技术 C化学帮助人们解决能源问题 D化学提高人们的艺术鉴赏水平,32,【解析】选D。化肥对提高农作物的产量作用重大,效果明显;治理污染需要化学技术的支持;化学帮助人们解决能源问题,如研制清洁能源等;化学不能提高人们的艺术鉴赏水平。,33,2.(2011淄博中考)化学科学的发展促进了人类社会文明的进步,化学已日益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你认为下列各项不属于化学学科研究范畴的是( ) A.物质的运动状态 B.物质的组成和结构 C.物质的性质和用途 D.物质的制取和应用 【解析】选A。根据化学的概念可知,对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的研究均属于化学研究的范畴;物质用途或应用是物质性质在实际中的应用;而对物质的运动状态的研究属于物理学研究的范畴。,34,考点 2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1.(2011广州中考)下列过程不是通过化学变化获得能量的是( ) A.利用炸药爆炸开山炸石 B.利用煤燃烧发电 C.利用汽油燃烧驱动汽车 D.利用水力发电,35,【解析】选D。利用炸药爆炸、煤的燃烧和汽油燃烧获得能量的同时,均生成了其他物质,故以上过程中均发生了化学变化;水力发电过程中没有生成其他物质,故该过程中没有发生化学变化。,36,2.(2012常德中考改编)下列有关中考试卷用纸的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白色 B.难溶于水 C.可燃性 D.易撕碎 【解析】选C。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本质区别为是否需要在化学变化中体现。颜色、水溶性、易撕碎等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可燃性需要通过燃烧才能体现,燃烧属于化学变化,故可燃性属于化学性质。,37,3.(2012扬州中考改编)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 A铁锅用于炒菜 B氢气用于填充气球 C天然气用作燃料 D铜用于制作导线 【解析】选C。本题考查用途与性质的关系及化学性质的判断。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化学性质是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天然气用作燃料利用的是天然气的可燃性,而可燃性属于化学性质;铁锅用于炒菜、氢气用于填充气球和铜用于制作导线分别利用的是导热性、密度小和导电性,而导热性、密度和导电性是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故属于物理性质。,38,考点 3 科学探究 1.(2011内江中考)小红同学在化学实验课上建议,用碘水将淀粉溶液与食盐溶液区别开来,这个环节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A.提出假设 B.交流评价 C.设计实验 D.作出结论 【解析】选C。由题中“建议”可知,用碘水可将淀粉溶液与食盐溶液区别开来是设计实验。,39,2.(2011芜湖中考)科学探究的一个重要环节是“猜想”, 猜想是依据已有知识、经验,对提出的问题进行合理的假 设。下列对“影响食物腐败快慢的因素”的猜想不合理的 是( ) A.温度高低 B.氧气含量 C.食物多少 D.食物种类,40,【解析】选C。影响食物腐败的因素较多,一般温度越高,食物腐败速率越快,故温度是影响食物腐败快慢的因素之一;食物腐败一般与细菌繁殖和与氧气反应有关,故氧气含量是影响食物腐败快慢的因素之一;不同的食物,腐败的快慢不同,故食物种类是影响食物腐败快慢的因素之一;食物的多少不会影响食物腐败的快慢。故选C。,41,考点 4 实验基本操作 1.(2012金华中考)在溶液配制过程中,若要用量筒量取40毫升的水,当液面接近刻度线时,要改用胶头滴管。下列示意图中,实验操作规范的是( ) 【解析】选C。解答本题的关键应明确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凹液面的最低处相平。由此分析C选项正确。,42,2.(2012江西中考)下列取用固体药品的操作正确的是( ),43,【解析】选D。A项中,不能用手直接接触药品,故错;B项中,取块状固体药品时,试管要横放,用镊子夹取块状大理石放在管口,再慢慢把试管直立起来,故错;C项中,取粉末状固体药品时,试管要横放,用药匙把氯化钠固体送到试管底部,再把试管直立起来,故错;D项中,取粉末状固体药品时,试管要横放,用药匙把二氧化锰固体送到试管底部,再把试管直立起来,故正确。,44,3(2012聊城中考改编)下列实验基本操作不正确的是 ( ),45,【解析】选D。本题考查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解答的关键是掌握实验的基本操作及注意事项。向试管中倾倒液体时,标签要朝向手心,并且瓶塞要倒放;点燃酒精灯要用火柴点燃;给试管中的固体加热,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防止加热后水冷凝倒流回试管底部引起试管炸裂;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液体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46,考点 5 物质的组成和构成 1.(2012重庆中考)空气中,氧气所占的体积分数大约是( ) A.1/5 B.1/4 C.4/5 D.1/2 【解析】选A。空气中,氧气所占的体积分数大约是1/5。,47,2.(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