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整治调研报告_第1页
环境整治调研报告_第2页
环境整治调研报告_第3页
环境整治调研报告_第4页
环境整治调研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19 环境整治调研报告 城市不断地扩大,环境质量也在不断地下降,许多城市已经转入城市环境整治的发展阶段,下面学习啦小编给大家分享几篇环境整治调研报告,一起看一下吧 ! 环境整治调研报告篇 1 一、 的基本情况 于红升村西侧,现有居民 300 多户, 1200 多人,本村居民 112 户, 582 人,外来务工人员相对较多,以在周边 5双矿井打工为主。全屯耕地面积 541 亩, 人均承包田达到 4亩 (土地承包时,本屯居民人口 140 多人 ),为全区人均耕地最多的村屯。农业生产比较落后,以大田种植玉米、大豆 为主,畜牧业刚刚起步,只有一户养殖专业户,棚室生产完全空白,但耕地相对较多,绝大多数村民生活压力不大,可以实现基本生活保障。村民土地流转意识不强,给土地流转工作带来较大难度。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严重滞后,不能满足村民正常生产、生活的需要。闫家屯历史遗留的问题较多,原有两对矿井,由于市场原因和经营不善,在上世纪 90 年代末,相继交易给别人经营,同时,村集体的人工林、办公用房等,也出售给个人。现在有农村信用社 50 多万贷款的债务,集体资产仅有 8 亩左右人工林,没有村办企业和机动地,村集体积累几乎没有,村域经济比 较落后。由2 / 19 于本屯土地较多,农民对于整屯并入 的想法,普遍没有积极性甚至于有抵触情绪。农民这种想法可以理解,因为70%居民的经济来源以在本屯周边矿井打工和农业生产为主,并入红光村给生产、生活带来诸多不便。 二、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 一是集体经济实力薄弱。多年来,村域经济一直徘徊不前,与其它各村的快速发展行成鲜明对比。有历史遗留问题等客观因素,但主要是人的原因,两委班子抓发展的能力不强、思路不新、干劲不足。同时村集体缺少好的项目做支撑,又没有可以利用的自然资源,至今仍租用学校的 教室办公,开展工作压力较大。在筹资建设新型居住小区的过程中,其它村可以通过村集体给村民补贴一部分,从而减轻村民的负担,而在 实现不了,这其中主要原因是集体经济实力薄弱。 二是农业经济落后,现代农业发展缓慢。 一直以来,农业产业结构单一,以大田为主,灌溉、排涝等农业基础设施落后,仍然停留在靠天吃饭的阶段,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非常弱。同时,体现现代农业的高附加值经济作物种植、棚室蔬菜生产、畜牧业养殖几乎是空白,仅有一户养牛专业户。村民在从事简单的大田生产的空隙时间,到周边煤矿打工,对农业生产没有 长远打算。这一方面说明工业经济的发展,给农民带来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并增加经济收入 ;同时3 / 19 也说明我们在教育引导方面做的不到位,农民没有认识到,自然资源枯竭的时候,农业经济发展缓慢,将给整个村屯生存和发展带来严重的危胁。 三是村民思想意识落后。“等、靠、要”思想严重,环境意识、责任意识不强。对于国家、省、市及区级的沉陷区治理、棚户区改造及农村泥草房改造等相关政策不了解,只想住入新型的居民小区,但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不高。同时,各种陈规陋习亟待改变。村民主观上保护环境的意识十分淡薄,随意处理生活垃圾的现象十分 普遍。柴草朵、煤泥堆、搭建的板房和占在排水渠位置的围墙,在路边随处可见,不仅影响了村容村貌的改观,也增加了政府投入基础设施建设的成本。村民对于村屯环境整治的积极性、主动性不高,缺乏责任意识。 四是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屯内唯一白色路面的道路是 08 年修的通村公路,排水渠等基础设施年久失修,基本不能发挥作用, 09 年春季山雪融化,流经屯内,导致多户村民被淹。休闲广场、路灯等公共服务设施完全没有,现有供水系统主要是由屯边的银杏煤矿提拱资金、设备支持,受企业发展的约束较大。灌溉、排涝等农业基础设施落后,不能 满足正常生产生活的需要。同时,绿化工作明显没有跟上全区农村绿化工作的步伐,进展不快。 五是基层组织缺乏战斗力。近几届两委班子在村民中4 / 19 威信和地位不高,带头想事、干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强,基层党组织缺乏影响力和战斗力,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的不充分。党员干部没有真正的从群众切身利益角度去思考和解决问题,村民对两委班子意见较大,党群、干群关系不和谐,时有上访。 三、下步工作措施 (思路 ) 一是制定 整体发展规划。做好村屯整体发展规划是村屯环境整治的前提。从许多成功经验来看,越是能因地 制宜地、根据原有村屯的风貌进行特色建设,就越是能取得成效。做规划时,既要因地制宜,做出本地特色 ;同时又应坚持少投入、见效果的原则。根据集体经济、财力状况,量力而行。整治前在做整体规划时,必须对经济投入和整治效果进行广泛的讨论,通过各种途径广泛收集广大村民的意愿和建议。目前的初步想法是新型小区整治应先强后弱。新农村建设中的居住环境整治,要做到点面结合,才能形成系统。经过调研,我们建议屯内第一批示范新居要以经济好、主干道两侧的家庭为主,尽快做出样板,建设成为示范新居,以便让其他村民有样板可循 ;第二批改造的重点要 放在经济基础最差村民家庭进行 ;最后再对中等经济村民家庭进行建设。 完善环境整治督办体系。镇党委、政府要充分发挥组织协调作用,加强督促检查,及时了解掌握治理工作进展情5 / 19 况和存在问题,做到随时督查及时纠正,对工作存在怠慢、不作为,以及缺乏大局意识、出现重大失误、进展不利影响全局工作的个人实施问责。强化执法检查,加大对损害城乡环境行为的处罚力度,巩固治理成果。 环境整治调研报告篇 2 一、我区城乡环境整治的基本情况 近年来,区政府在城乡环境整治工作中,加大了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认真实施 河道疏浚和保洁、工业废水治理和城区污水截流,并以新农村建设为抓手,积极推进城乡环境一体化建设,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一 )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区政府把环境整治工作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来抓,连续五年将该项工作列入为民办实事内容之一。先后投入 10 多亿元,加大环保等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建成投用日供气 2500 吨的热电厂、日处理污水 5 万吨的城市污水处理公司、日处置危险固废 10 吨的工业固废处置中心和垃圾焚烧工程,完成了外沙路、疏港大道、枫南东路等道路建设和管线埋设,建成占地 150 亩的二期垃圾填埋场。 (二 )认真实施河道疏浚和保洁。一是自 2001 年开始,区政府就成立了河道疏浚整治的组织机构,并下发关于印发 *市 *区河道疏浚整治五年规划及实施意见的通知,作出全面开展河道疏浚整治的决定,分年度对全区河道进行整6 / 19 治。 2001 年至今,共完成河道砌石公里,河道疏浚公里。二是为改善城区水环境,提升城市品位,区政府又实施了城区清水河道工程,共建 4 座橡胶坝。通过调控橡胶坝以提高城区河道水位,有效地拦截上游和外围的污水。三是建立了河道长效保洁机制,组建保洁队伍,全区有专职保洁人员 150多人,投入河道保洁船只 50 多艘。 (三 )工农业废水治理和城区污水截流工作明显。一是自 底开始,为了彻底整治水环境污染,区政府封堵关闭了岩头、外沙化工园区的入河、入海 23 个排污口,结束了化工污水直排的历史。二是狠抓工业废水的整治,今年列入整治的企业 883 家,已完成 492 家整治任务。三是在农业面源污染整治中,政府也将在年内对核心区规模化家畜禽养殖场一律予以关闭。四是紧密结合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与改厕工作,目前,全区有 8 个村已完成生活污水集中处理设施。 (四 )以新农村建设 (十百工程 )为抓手,积 极推进城乡环境一体化建设。区政府为切实解决城乡居民生产生活环境的改善,采取了多种有效措施:一是以城区积极开展的“多城同创”活动为载体,以治理“乱、脏”为抓手,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市容美化和秩序整治工作。二是在农村深入实施“十村示范,百村整治”工程和乡村康庄工程,积极推进了布局优化、道路硬化、路灯亮化、四旁绿化、河道净化、卫生洁化、住宅美化和服务强化工作,现在全区已建成 1327 / 19 个整治合格村和 11 个全面小康示范村。一大批杂、乱、差的旧村庄变成了错落有序的社区。三是在完善城区垃圾集中处理的基础上,工作重心下移,大 力推进农村垃圾集中处理。自 开始,区政府以“村村清”工程为抓手,不断完善村一级硬件设施,投入了 4l 万元,解决农村硬件设施滞后问题,垃圾中转站初具规模,除大陈镇外,全区各办事处都建成了 1 座以上的垃圾中转站。到 底,全区共有 272个行政村建成了固定垃圾收集点 3431 个,购置移动垃圾收集筒 3525 只,配置垃圾收集车 458 辆,卫生保洁人员 543人,农村垃圾收集网络基本建成。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区政府虽然在城乡环境整治中做了大量工作,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与广大人民群众的要求和整治的 目标相比还有一定的距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对城乡环境整治宣传力度不够,思想认识不够到位。虽然区政府出台了城乡环境整治的实施方案,并列入街道年度考核。但在具体工作中,做表面文章的多,检查抓落实的少,下级应付上级检查的多,经常性抓的少。据了解,这项工作有多个部门管,街道有三个副主任管,管理上存在体制问题,没有真正把这项工作列入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概括起来有三论现象:一是难抓论。部分街道、村干部有畏难情绪,认为当前农村垃圾集中处理工作困难重8 / 19 重,没有扩面提升的必要。二是唯钱论。少数 领导干部认为农村垃圾集中收集处理,唯一需要解决的问题是资金,产生“等、靠、要”的消极工作态度。三是无关论。部分群众卫生意识、环保意识淡簿,认为农村垃圾集中收集处理是政府行为,与己无关。 (二 )资金投入不足。一是区财政投入不足。虽然区政府在资金安排上已向新农村建设倾斜,但由于原有基础设施薄弱,与实际需求相比资金缺口较大。二是街道财政不敢投入。由于垃圾运输成本高,“街道中转”环节难以正常运行。三是村级集体经济薄弱,据了解,全区 275 个行政村中集体经济收入不足 1 万元的达 29 个村, 5 万元以下的达一半。因此 ,经济困难的一些村根本无法配备卫生保洁人员。有些困难村的干部说政府也在锦上添花,富裕村的卫生相对搞得好一点,政府有补、有奖,却没有真正帮助困难村走出困境。四是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资金投入额度大,多数村治理环境积极性不高。 (三 )环境卫生建设死角较多,工业、建筑垃圾无人管理。一是环卫设施不健全。全区现有 6 座农村垃圾中转站,基本上是以街道行政区域为单位进行布点,造成一些行政村垃圾收集清运路程过远,从而影响中转站收集率。二是许多地方保洁服务范围仅限于村庄建成区,村与村之间、道路沿线、河道水面等区域垃圾往往无 人清理,有些村民偏把垃圾9 / 19 倒入河道,堵塞河道流通。三是企业垃圾处置不明确,特别是工业垃圾、建筑垃圾、化工垃圾等处置终端没有真正建立。有些企业就地焚烧,偷倒、乱倒垃圾,造成了空气、环境的严重污染,被征地、待开发的地块变成为垃圾的“收容所”。四是三甲的小冶炼没有根本解决和治理,节能减排工作进展困难 ;台电的 5 支烟囱排放的烟尘随风洒落城区南北,据测试,二氧化硫严重超标。 (四 )水环境污染问题突出。一是污水处理不彻底。城区虽然连续几年实施了污水截流,但 *主城区核心区块公里的河道有 500 多个各种排污管道,特别 是海门河沿线仍有多家重点单位排污严重,城区原有排污管网未能与污水主干衔接,雨污合流,污水直排。工业企业治污进度相当缓慢,仅永宁河就有 193 家企业污水直排。区政府为加快工业企业废水达标整治进度发了通知,到 9 月为止,还有 300 余家企业未达标。二是农村改厕后,基础设施和硬件设施未跟上,造成生活污水直排。群众反映葭沚城区露天粪坑已处理掉,但只建了 1 个公共厕所,该老城区人口和外来人口共有4 万余人共争 1 个厕所,导致粪便乱倒,直排河道。三是由于温岭等地地质沉降,造成我区河道蓄水能力受到很大限制,河水自净能力也受到一 定的影响。 (五 )长效管理机制不健全。一是存在城乡二元分割现象,在管理上完全把城区与农村分开来。缺乏统一规划,在10 / 19 资金投入、项目实施、部门力量整合上也缺乏统筹兼顾,城乡一体的整治局面没有形成。二是存在突击性整治,各地还没有把环境卫生整治当成一项长期的工作来抓,整治工作仅停留在应付的层面上。三是长效监管力度和执法力度不够,存在着罚款了事的现象,且区农办力量有限,仅靠它一家很难解决问题。 (六 )公路两旁乱搭、乱建现象严重。全区范围内公路沿线的乱搭、乱建、乱堆、乱放现象普遍, 83 线公 路两边现象尤为典型,有损市容市貌,严重地影响了 *作为 *市主城区的形象。 三、几点意见和建议 (一 )统一思想认识,明确整治目标。搞好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是执政为民的具体体现,是提升 *城市品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心工程、德政工程,同时也是一项长期复杂的任务。区政府和各有关部门要牢固树立“为官一方,为民造福”的理念,提高对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的长期性和紧迫性的认识。要加强水法、环保法等相关法律宣传,努力提高市民环保意识,形成人人爱护卫生,保护生态环境的氛围。根据我区实际情况,每年都要有治理环境卫 生的目标,并逐年安排工作计划。 (二 )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突出工作重点,建立长效机制。政府要切实抓好城乡环境的综合整治,建立高效的城11 / 19 乡环境整治管理协调机构,重大问题以联席会议的方式加以解决。有关部门应按照职责分工发挥职能作用,街道应认真负责,确保城乡环境整治取得实效。要统筹兼顾,科学编制城乡环境综合整治规划。 (三 )加强监管力度,依法实行整治。环保部门要加大对污染源特别是工业污染源的监管力度,对纺织、印染、砂洗、电镀、小冶炼、农业面源等区域性污染问题,提出专项整治计划。要明确企业垃圾处置 办法,有关部门抓紧制订城乡、企业、单位的环卫收费标准,避免造成收取卫生费变成乱收费,减轻财政负担。 (四 )加大对基础设施的投入,尤其是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当前农村生活污染源治理工作进展缓慢,绝大多数农村的生活污水无法做到真正意义上的达标排放,导致农村河道水质恶化。区政府应合理规划,抓紧出台农村污水处理的方案。 城乡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是一项艰巨而繁重的任务,要立足当前,放眼未来,把经济发展与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有机结合起来,努力改善人居环境,达到经济与环境保护的和谐发展。 环境整治调研报 告篇 3 一、调研的背景与目的 快速城市化和滞后的处理设施,使得我国城市生活污水和垃圾污染问题突出。 12 / 19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化也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城市数量由 1978 年的 193 个增加到 2001 年的 664 个,城镇人口由 17, 245 万人增加到 48, 064 万人。上世纪 90 年代后,我国城市化速度进一步加快,目前城市化水平达到 37%左右。城市数量与规模的迅速增加与扩张,带来了严重的城市生活污水和垃圾污染问题。近 10 年来,我国城市生活污水排放量每年以 5%的速度递增,在 1999 年首次超过工业污水排放量, 2001 年城市生活污水排放量 221 亿吨,占全国污水排放总量的 %。同样,城市生活垃圾产生量近年来以 5 8%的速度增加, 2001 年全国城市生活垃圾产生量达到亿吨。 与此同时,我国城市生活污水和垃圾处理设施严重滞后和不足。到 2001 年底,全国城市污水处理厂 452 座,排水管道约万公里,城市污水处理率仅为 %,其中生活污水二级处理率大约只有百分之十几。大量的生活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城市河道,导致约 63%的城市河段受到中度或严重污染。全国生活垃圾处理厂 (场 )740 座,垃圾处理率 %,无害化处理率约 10%左右。 大量未经处理的垃圾,不仅占用了全国大约 5 万公顷土地,而且造成了严重的土壤、水体和大气污染以及疾病的传播。 设施短缺和处理效果不好的主要原因是资金不足和运营效率不高,它直接影响到“十五”环保计划目标的实现,解决问题的关键是充分利用社会资本和实行市场化。 13 / 19 从“九五”开始,城市生活污水和垃圾污染治理逐渐成为我国环境保护工作的重点领域。国务院批准的“十五”环保计划要求,到 ,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要达到45%, 50 万人口以上的城市要达到 60%;新增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理能力 15 万吨 /日。资料表明 ,要完成污水集中处理目标,全国需要新建 1000 多座污水处理厂,新增处理能力 2600 万吨 /日,总投资达千亿元。实现垃圾处理计划目标,约需投入 450 亿元。 在城市污水和垃圾处理设施建设与运营中,我国遇到了资金不足和效率不高两个严重问题,它是造成我国相关设施建设严重滞后和处理效果不好的关键原因,直接影响到我国能否实现“十五”环保计划目标。这两个问题的具体表现是,政府没有足够的资金建设设施,建成了又没有充足资金来维持设施正常运行,同时,污水处理设施与管网不配套也造成不少设施闲置和浪费 ;同时,由于运营体制与 机制上的原因,不少运行中的设施,并未发挥出设施所设计的处理能力、效率和质量。 河南省是我国淮河流域污染治理的重点省份之一,2000 年污水排放量占流域污水排放总量的 24%,但是目前已经建成的城市污水处理厂普遍面临“断粮”之忧。在一些地方,各级政府耗巨资建成的污水处理厂半停半开甚至闲置,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地方财政也为之背上了沉重的包袱。14 / 19 如投资亿元, 2001 年 6 月建成并开始试运行的焦作污水处理厂,因为资金困难,从当年 10 月起便一直停运到现在。污水厂累计拖欠 10 余家单位的工程款 1300 多万元,债主天天登 门要账,厂长无法正常上班。厂子设计处理规模 10 万吨,因为管网不配套,现在每天只能收 5 6 万吨污水,年运行成本 700 万元左右。因拖欠水电费,多次接到停电通知,甚至一度被停水。职工为了维持生计,在巨大的二次沉淀池里养了 4000 多尾鱼,在氧化沟旁种上了香菜、萝卜等蔬菜。 类似现象在河南的禹州市和长葛市等地同样存在,即便是正在运行的商丘市、安阳市和平顶山市污水处理厂,也都面临着还贷压力大、运营资金不足等问题。 要解决这两个问题,必须打破政府建设政府运营的传统模式,充分利用社会资本,建立多元投资主 体模式,实行建设与运营的产业化和市场化。温家宝副总理在 2001 年的太湖水污染防治第三次工作会议上指出,要鼓励和支持各类社会资金投入水污染防治,推进污染治理的企业化、市场化、产业化进程。 1997 年 6 月,财政部、国家计委、建设部和国家环保总局联合发布了关于淮河流域城市污水处理收费试点有关问题的通知。之后,东部一些城市开始着手探索城市污水处理市场化道路。随着污水和垃圾收费、水价改革、城市污水和垃圾处理产业化发展等方面的国家指导政策的陆续颁15 / 19 布,不少城市的污水和垃圾处理设施建设与运营市场化实践取得了重 要进展,为推进全国的市场化发展,发现了问题,积累了经验,找出了对策。 在这一背景下,国家环保总局政研中心于 2002 年 5月份先后在北京、上海、浙江、福建、江苏和广东等省市,开展了城市环境基础设施 (污水和垃圾处理 )建设与运营市场化调研。调研的目的是,了解和掌握我国主要省市开展市场化实践的实际进程,在借鉴国际经验的基础上,总结我国正在实践的市场化模式,分析制约市场化发展的主要政策问题,提出相应对策。 二、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与运营市场化模式及特点 根据私人部门 (在我国主要是指民营企业 )的参与 程度,国际上将城市环境基础设施领域的市场化做法分为四种模式:公有公营、公有私 (民 )营、私有私营、用户和社区自助模式 (相当于我国的市场化分散处理模式 )。目前,在我国东部地区,除了上海有一个正在准备中的垃圾处理私有私营项目 (目:建设 所有 )外,其他三种模式均有较成功的实践案例。 (一 )公有公营模式 公有公营模式主要是指由政府投资建设城市环境基础设施,设施运营由公有企业 (包括国有、地方和集体企业 )实施企业化管理,也可以通过服务合同或管理合同形式允许16 / 19 民营企业准入设施的运营。 业化运营 在城市污水和垃圾处理设施事业单位运营改制方面,北京和上海先行了一步,创出了新的模式,积累了进一步深化改革的经验。 2001 年,北京市将市政管理委员会所属四个污水处理厂和城市排水设施,改制重组为北京市城市排水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将原有市环卫局所属的有关垃圾处理事业单位,转制重组为四个国有独资公司。改制后的运营体制,按照企业化方式管理。 北京市的污水处理厂原来由市政管理委员会下属的排水公司运营管理。目前,北京市已经完成了污水运营体制的改革工作。在城市排水公司的基 础上,整合高碑店、酒仙桥、方庄和北小河等四个市属污水处理厂和城市排水设施,改制重组为北京市城市排水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市政府授予该公司对市属四个污水处理厂和城市排水管网、泵站等国有资产的经营权,并要求改制后的公司随着污水收费价格调整和机制理顺,按照市场化的原则自主经营、自负盈亏、滚动发展。在垃圾运营体制上,北京市以垃圾处理厂和清洁车辆厂为基础,把原有市环卫局所属的事业单位转制重组为四个国有独资公司。市属环卫专业公司的资金拨付方式由按事业单位拨款改为按实际成本核算,以合同的方式拨付,推动了环卫行业产业化、专业化 和市场化的进程。 17 / 19 上海市将原来的排水公司重组为一个管理公司和三个运营公司,将投资、建设、运营、管理“四分开”。实际上,事业单位改制后的形式,可以是国有企业,也可以是公私合营的股份制企业。 与传统的事业单位运营体制相比,企业化改制是通过引进市场管理机制来降低设施运营成本,提高运营效率,减轻政府运营的财政负担,并且有利于改善服务质量。通过改制,上海市 12 家污水处理厂的日处理量增加了 3 万吨。但是应该看到,改制并不能减轻政府在筹措设施建设资金方面的压力。 与其他市场化模式相比,企业化改 制是一种较稳妥和渐进的市场化方式。在我国城市污水和垃圾处理设施由事业单位运营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