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学升初中衔接问题的调查报告.doc_第1页
关于小学升初中衔接问题的调查报告.doc_第2页
关于小学升初中衔接问题的调查报告.doc_第3页
关于小学升初中衔接问题的调查报告.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关于小学升初中衔接问题的调查报告长淮初中调研组2012年6月18日到22日,我们长淮初中九年级全体13名教师,分成4个小组,深入到我校学区内的长淮明德小学、潼西立邦小学、黄盆窑小学、杨安小学进行调研。通过调查研究,对小学毕业生的的学习心理有了初步的了解,为准确地把握当前农村六年级升七年级学生的心理动向,深化教学改革,加强教育教学的针对性,提高教育教学的实效性,探索实施素质教育的新路子,提供了客观依据。一、调查的对象、具体目标和方法 (一)调查的对象是我校学区内四所小学毕业生状况。通过调查,我们了解到四所小学六年级人数共有200人,他们来自都附近的村庄,留守儿童占到了87%,其中父母都不在家的占到了66%,除此以外,还有一部分学生跟随父母外出,他们思想极不稳定,非常容易流失。(二)具体目标 1. 农村小学毕业生的学习心理现状 2. 当前农村小学毕业生对初中生活的看法3当前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状况 4. 树立小学毕业生升到初中后学习的信心 (三)调查方法 1.问卷调查 学生问卷,内容涵盖教育价值观、毕业生对于升入初中后的学习态度、学习需求和学习目的四个方面。问卷调查在四所学校的所有小学毕业生同时进行,并对所有小学毕业生进行逐步分析。 2.座谈会及个案调查 整个调查共召开了四次教师座谈会,十六次学生座谈会,让所有的小学毕业班的老师和所有毕业生尽可能的参加座谈会。这些座谈会,不仅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生动的典型材料,而且为理性分析提供了基础。 二、调查结果分析 对学生问卷调查分析,以及多次教师、学生座谈结果显示,农村小学毕业生的学习心理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 (一) 农村小学毕业生的学习和生活特征1.学习环境方面的原因。这几年县政府对小学基础硬件投入较大,九成以上学生感觉到学习环境有了极大的改善,但是半数以上学生期待以后中学的环境会更好,88%认为中学的寄宿制管理有利于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2.对于初中阶段学习很多学生具有恐惧感,七成以上学生认为初中学科较多,学习内容较多,学习难度较大。还有的学生认为初中阶段老师比小学老师学历高、知识丰富,他们也期待能够更好的学习,希望初中老师能够成为他们学习上最好的帮手。3.在生理上,学生刚刚进入青春期,生理上突变,特别是女同学,会带来各种各样的烦恼等。在心理上,由于小学毕业生刚刚进入青春期,人生观还没有真正的形成,看待事物的能力还很差。通过与小学毕业生的交谈,学生普遍对自己的家长产生逆反的心理,对家长的唠叨不予理睬,很多学生对于老师的正确教导听不进去。有半数以上的学生认为自己能够独立处理事物,要求自己的事情自己来解决,充当小大人。4.留守儿童在农村小学毕业生的比例是相当大的,根据调查,我们发现这些毕业生希望父母给予温暖的,但是现实达不到,影响他们的心理健康成长,进而影响到他们的学习成绩的提高。5.农村打工者的所谓高工资,诱惑学生。这几年随着经济发展、重点工程特别是房地产业的发展,农民工的打工工资也是很高了,致使一部分学生认为学习成绩好与差无所谓,使他们失去了学习的信心。(二)对于教师方面的调查在对于小学毕业生调查的同时,我们也召开起来小学毕业班教师的座谈会,在问卷中,我们也对教师的能力进行调查,在调查中,我们也对自身的教学能力和水平进行了总结。结果如下:1、小学毕业班教师方面,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小学毕业班教师全部都是该校骨干教师,他们能力与水平远远超过以前小学毕业班的老师,他们的第一学历全部都在中师、大专,几乎所有的老师都通过自身的努力取得了本科学历。在座谈中,他们普遍认为不了解现在初中新版教材的内容和要求,不知道从哪个方面去更好的引导他们向初中阶段方向学习,过渡衔接的很差。现在的学生以留守儿童为主,他们的家长不配合教师的教导,对于学生的引导难度加大,造成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好,成绩好的不多,落后生占有大半。2、初中教师方面:初中教师对刚进入初中学生的能力估计的过高,对小学生学习情况了解的不够,对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提高学生学习方面不利。(三)对于学校方面的调查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小学在管理方法与初中管理方法很多方面不同,再加上初中教师的管理方法和教法与小学不同,使学生很难在短时间适应初中管理方法,造成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进而使部分学生的学习成绩下降。三、对调查结果的思考根据中小学教育衔接存在的问题,特提出几点建议供教育管理者参考。 1.中小学校际之间应该加强交流,形成良好的教育衔接研究氛围 在现行的教育管理体制中,只有极少数中小学校合二为一,大多数的中小学都分立开设,中小学校之间对教育教学研究少有交流。而对中小学教育衔接的研究却离不开中小学相互之间的配合,任何个人或学校都难以独立解决衔接教育中的问题。因此,为了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中小学校的管理者应高度重视,担负起组织和协调的责任,把中小学衔接教育研究纳入学校的教学教研计划之中,作为长期工作来抓。定期开展教学研讨,组织教师积极参加研究活动,为中小学教师提供学习的机会和研究的平台。 2中小学校应该在课程设置方面应该做好衔接工作。中小学在学科衔接方面问题较多的主要是语文、数学和英语学科。比较中小学开设的课程,小学相对要少一些,而且不少小学对非语数学科的重视程度和师资配置远不如语数学科,中学的科目比之小学有了很大的分化,学科的分类更细,这更增加了小学毕业生适应中学学习的难度。因此,中小学校应该重视课程的全面开设和课程之间的联系,注重学生的持续发展。 3中小学校必须重视教学内容的衔接。由于中小学使用的教材版本有差异,教材本身从内容上的衔接就存在一些问题。因此,各科教师应熟悉对方教材内容,把握教材知识体系的内在联系,并在自己的教学中注意进行比较、补充,进行衔接。 4中小学教师应该主动探寻教学方法的衔接。 (1)教师方面,通过双向听课和研讨,了解并把握中小学教学方法的各自特点,并渗透运用到各自的教学之中。因此,进入初中后,教师必须结合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从学生的认知结构和认知规律出发,延用小学好的教学方法,有效地改进教学,做好教学方法上的衔接。 (2)学生方面,掌握好的学习方法让人终身受益。 进入中学后,随着学科的分化、学习内容的增加和科任教师的增多,每个教师又会向学生提出一定的要求。这不但要求学生学会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同时,还要求学生必须在学习上具有更大的独立性、自觉性,掌握好的学习方法。 5中小学教师应该主动探寻思想教育方法的衔接。 中小学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征,把中小学优秀的教育方法结合起来而不截然分开,重点放在对学生学习动机、学习兴趣的培养,帮助学生顺利实现小学到中学的过渡。 6中小学教师应该主动探寻评价方式的衔接 。 小学教师在教学中注重鼓励性评价,以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主动地参与学习。中学教师同样应注意学生身心的发展,把握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坚持正面诱导,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给予学生更多的鼓励,让学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在此基础上对学生提出更高的学习要求。 7中小学教师应该主动探寻心理指导方面的衔接。 对于新的学习要求缺乏适当的准备,是学生学习成绩突然下降的重要原因。不少小学毕业生进入中学时,都有一种激动、紧张的心情。陌生的环境、陌生的老师、陌生的同学,加上陡然增加的学习内容,往往使学生茫然失措。如果能让小学生提前了解中学的常规要求,对他们进行“学前培训”,这样就可以消除学生的紧张心理,就能以坦然的心理顺利融入中学的学习。 8.改进对教师的考核方法。通过我们自己的亲身经历,与小学毕业班教师的交谈中,还发现一个深刻的社会问题,它就像一把无形的剑,悬在每个教师的脖子上,直接影响到教育教学成果的优劣。首先,教育管理者对教师的考核,量化过细。有人说教师是世界上最崇高的职业,因为教师不但要教会学生书本上的知识外,还要教育学生怎样做人、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以便将来为社会多做贡献。但是现在的量化管理主要就是以学生的学习成绩为依据,学生成绩考的越好,老师的考核分数就越高,绩效工资就越高。这就是使得好大一部分教师为了追求教学成绩,而丧失了教师的部分师德,忘记教师还有另外一种职业,就是育人、教会学生怎样做人。通过调查,我们发现,许多小学教师为了追求高成绩,而采取高压的手段,逼迫学生学习,如果学生完不成老师的任务,教师就会采取惩罚措施,这样就无形的造成了学生的思想压力,有的甚至会造成师生之间的敌对情绪,有的学生在小学阶段的学生潜力就被挖掘完了。现阶段有些教师为了追求,往往忽视了对学生的思想、文艺、体育等方面的培养,很难使学生全面发展,这样的教育方式不符合现代教育的目标。如果绩效工资差别大的话,就会造成同事不和、勾心斗角,进而影响学校正常教学的开展,所以,我们认为现阶段实行的量化管理,无法表现教师的真实的反映教师的全部教学成果,长此以往影响到大部分教师的积极性。其次,现阶段衡量学生的学习成绩还是依据期末考试的一张试卷决定的,我们觉得单纯的以一份试卷是很难真实衡量学生的教学成果的,因为一份试卷不仅具有很大的偶然性的,而且还有影响学生成绩的非教师因素。我们还知道学生的学习成绩受到多种因素制约,如学生的知识基础、智力水平、家长的文化程度和管理方法、以及家长对学生资金的投入等等,这些都使得了单单凭一份试卷,是很难真实的反映教师真实的教学成绩。因此,我们希望,作为教育主管部门的教育局,应该从教育全面发展考虑,制定一个对学校、教师更加合理的量化标准,以此作为衡量学校和教师的标准,为学校和教师发展做指导,从而引导教师向着全面培养学生发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