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浪底水利工程的环境效应.doc_第1页
小浪底水利工程的环境效应.doc_第2页
小浪底水利工程的环境效应.doc_第3页
小浪底水利工程的环境效应.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大型水利工程的环境效应研究 以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为例摘 要:环境效应是指由环境变化而产生的环境效果。大型水利工程的建设不可避免的会造成人为的改变当地的环境,从而引发一系列的环境效应。这里以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为例,来探究水利工程建设对库区、库周和黄河下游的环境效应。关 键 词:小浪底;水利工程;环境效应 新中国成立以来,大规模的水利工程建设使我国初步形成了防洪、排涝、灌溉、供水、发电于一体的水利工程体系,这些水利工程的建设在防御水旱灾害、改善生态环境和调水蓄沙等方面发挥了至关重要作用。然而,水利工程建设在给人类带来福祉的同时,也对环境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分析水利工程建设对环境产生的影响,有利于正确认识和应对水利工程建设产生的各种环境问题,以实现水利工程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本文以小浪底为例,来探究小浪底水利工程建设的环境效应。1.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概况小浪底水利枢纽位于黄河干流上最后一段峡谷的出口处。上距三门峡大坝130km,下距郑州花园口128km,控制流域面积694000km2,占黄河流域面积的92.30%,是三门峡大坝以下河段惟一能够取得较大库容的控制性工程。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从1991年9月开始前期准备工程施工,9月12日主体工程开工,2001年底基本建成。小浪底水利工程建成后在防洪、排涝、灌溉、供水、发电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然而大型水利工程的建设不可避免的会造成人为的改变当地的环境,从而引起一系列的环境效应。所以探究小浪底运行以来所引起的环境效应,从而趋利避害以促使小浪底更好地发挥其自身作用是十分必要的。2. 小浪底工程建设以来库区及库周的环境效应库区系指275m水位线以下的约272.3km2的区域;库周系指小浪底坝址与三门峡大坝区间的集流区,总面积约5756km2;库区、库周是移民搬迁、工程施工、水库蓄水最直接的影响区。大型水利工程建设初期随着工程建设最先影响到的就是库区环境。12.1库区水质水温的变化 2.1.1库区水质的变化在小浪底工程建设期间,李晨1对小浪底库区水质进行预测,他认为小浪底的来水量98%来自于三门峡水库。三门峡库区多年水质监测表明出库水质标准为一级。因此,他预计未来小浪底水库的水质将是良好的,可满足下游工农业及其他用水要求。然而自截流蓄水以来,受上游来水、入库支流以及库区淹没等原因所产生的污染影响,水质不容乐观。22003年,小浪底水库在八里胡同以下曾出现大面积绿藻,水体变为黄褐色,呈现富营养化趋势。2009年 3月至 2010年 5月,苏畅等人依据水环境监测规范(SL219-98)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的规定,对小浪底库区表层水质进行了监测,结果表明,水质类别为类的占9,水质类别为类的占60,水质类别为类 的占19,水质类别为 V类的占9,水质类别为劣 V类的占3。3由此表明小浪底水库的水质总体较好,基本达到类水质目标,各水质参数年内无明显变化规律。小浪底水库上游黄河来水水质较差,为类劣类,是库区污染物的主要来源,今后应加强对小浪底水源监测,防止富营养化现象产生。2.1.2库区水温的变化李晨还预测蓄水调节期(每年10月至次年6月)蓄水时,库水出现水温分层;汛期(7-9月)敞泄时,库水上下混合不分层。据目前观测发现:水库蓄水后,水深增大,水体交换速度减缓,改变了水气交界面和水体内部的热量传输过程,水库水温出现分层现象,随水深的增加水温降低。按照小浪底水库的运行方式,春季升温期下泄深层冷水,下泄水温较天然河道水温低;汛期水库低水位敞泄运行,下泄水流水温主要受来水控制,与天然河道水温接近;冬季降温期下泄水温比天然河道水温略高。坝下小浪底水文站原河道水温月变化范围为2.0-26.5,温差为24.5 ;水库蓄水后,下泄水温月变化范围为8.1-26.1 ,温差为18.0 ,比天然河道温差变化幅度小6.5。春季下泄的低温水流经过长距离输送,灌溉水流起到增温作用,对农田灌溉影响程度有限;冬季下泄水温略高于天然河道,减少了河道流凌量,对凌情影响有限。2.2局地小气候的变化相关文献显示,大型水库的修建必将对库区及库周一定范围内的气候与环境、交通运输、工农业生产以及水域和陆地生态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水库总库容在10亿m3以上,水域面积在100 km2以上的大型水库对周边气候与环境的影响较明显4。介玉娥5等通过对水浪底小库淹没区的济源、孟津、新安、渑池、垣曲以及非淹没区蓄水前(1988 -1997年)、后(1998 -2007年)的降水量、气温、光照、蒸发量等气象要素进行统计分析,研究发现小浪底水库蓄水后,库区降水量明显增加,平均增幅16. 9%,能影响到周边55km左右的范围;库区和周边的温度均呈增高趋势,其中春季平均气温增高1. 5,夏季变幅不大,秋季平均增高0. 5,冬季平均增高0. 6;夏、秋季日照和蒸发量显著减少,轻雾日数明显增多,大雾影响范围为30 km左右,相对湿度呈略增大趋势。张姣姣等人6利用小浪底库区及周边地区具有代表性的12个气象观测站1988- 2007年的逐日雷暴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研究发现小浪底水库蓄水后库区和距离库区较近的区域年雷暴日数呈增多趋势,远离库区的区域年雷暴日数呈减少趋势。库区蓄水对雷暴日数的季节变化影响明显,蓄水后较蓄水前雷暴日数秋季增加,夏季减少。2.3库区及库周生物多样性的变化水利工程建设对生物多样性产生的影响通常可分为对陆生生物和水生生物产生的影响7。小浪底水库蓄水运行后,水面面积的增加、水体质量的提高为水生生物的生长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同时,库周淹没影响了陆生植物资源和陆生动物的栖息环境。8小浪底水库新安峪里曾是北方铜鱼的重要产卵场所 ,但大坝的建成不仅破坏了水生生物的栖息场所 ,也造成黄河流域水体连通性下降阻断了大量洄游鱼类的通道 ,导致洄游性鱼类无法洄游生长,数量明显下降 ,甚至绝迹。据调查,与上世纪80年代相比,淡水洄游鱼类减少了49,最为典型的洄游鱼类如北方铜鱼,自2002年最后一次人们见到,已近10年不见其踪迹,被专家列入灭绝物种目录。2.4促进了小浪底水利风景区的开发小浪底水库蓄水后库区水面达27800hm2,最大蓄水量 1265108m3,水面长达200km,是中国北方最大的人工湖泊。9湖中岛屿林立,港湾交错,沟壑纵横,夏日水涨,更是烟波浩渺。湖的两岸,群山连绵 ,老的地层为第四纪黄土覆盖。小浪底水库蓄水后,为了保护母亲河,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建设管理局在黄河故道原第二标段堆料场建起了以大坝为依托 ,以水 、草 、林为特色的大型生态园林,使库区的生态环境进一步得到改善。由此可见小浪底水利风景区的水文、地质、生物、工程、文化景观齐备,环境良好。开发利用条件及管理较好,具有广阔的旅游发展前景。3. 小浪底工程建设以来对黄河下游的环境效应3.1 对黄河下游河道冲淤的影响黄河小浪底水库于1999年10月下闸蓄水,自2002年起,小浪底水库实施了调水调沙,小浪底水库126亿m3的总库容和75亿m3的淤沙库容可以对出库水沙进行有效的调节,显著改善下游河道的来水来沙过程,调水调沙下泄的水流造成了下游河道的全线冲刷,扭转了20世纪末期以前出现河床严重淤积,河道日益萎缩的局面,并正在向有利的方向发展。以付春兰10根据泺口水文站2001年至2011年实测资料统计分析出:主汛期由占全年总水量64.7%的来水量带走了占全年总沙量的85.3%的来沙量,主要是由调水调沙期的大于或等于2500m3/s以上流量,此流量级的相应的流速也大、挟沙能力也大,能携带大量泥沙流向下游,使河道得到强烈冲刷。由此可见小浪底水库调水调沙对于冲刷河道及今后黄河下游改造有显著作用。 3.2 对下游湿地环境的影响研究表明由于小浪底的蓄水调节作用,使沿黄地区引黄灌溉的水量增加,相应引黄退水量也增多,这对黄河下游湿地系统范围内动植物的生长繁殖较为有利。11小浪底工程建成后,由于调水调沙作用,使引黄水含沙量明显减少,相应引黄退水的含沙量也少了,从而有效地减少河道和湿地的淤积量,防止水域底部因淤垫变浅和缩小范围,避免水生群落向旱生动植物群落演化,对于湿地保护也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但到正常运用时期,引黄退水的含沙量将会增加,湿地又面临新的淤积,再加上人类活动的加剧,湿地生态将面临新的威胁,如不采取相应的措施,将降低水生物的数量和质量,使水禽的栖息环境恶化。但是小浪底工程建成后,由于水库库区前期拦沙作用和后期的“蓄清排浑”调度措施,将对古黄河三角洲湿地生态改良产生不利影响。3.3 使得沿黄水源地及灌区补给水源得以保证小浪底水库运行后,受水库工程调蓄作用(非汛期放水、汛期蓄水),下游来水受季节性影响减弱,水环境大为改观。稳定的径流量使下游灌区得以安全运行和发展,各灌区实灌面积得以稳定和发展。12黄河下游傍河水源地补给主要来自黄河侧渗,因此稳定的黄河径流量是水源地正常运行的保证。小浪底水库运行后,下游流量稳定,改变了地下水不合理开采使灌区土地沙化现象及生态环境逐步恶化的局面,提高了水源地运行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城市供水安全得到保证,灌区水利系统得以恢复和发展,农业经济效益显著。4. 结 语通过对小浪底水库运行10多年来环境变化研究成果分析,不难发现小浪底水库调度运行发挥了巨大的综合效益,小浪底水利工程的合理的生态调度把对周边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降低到了最低,积极的、正面的影响占据了主导地位。水库调度运用对周边环境的影响是长期存在的,应不断加强环境监测分析并做出正确预测,提出切实可行的环境保护及治理策略,使库区环境质量维持在一个合理的水平,适时调整水库的调度运行方式,真正达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参考文献:1李晨小浪底水利枢纽环境影响评价J人民黄河,1993(3):57-602宋华力,杨勋兰,等小浪底水库水环境质量分析与评价J人民黄河,201335(7):57-593苏畅,张金水,等小浪底水库富营养化趋势分析J人民黄河,201335(6):73-794傅抱璞小气候学M 北京:气象出版社,1994: 2632985介玉娥,胡玉梅,等小浪底水库蓄水后气候变化对生态、农业的影响J气象与环境科学,200932:252-2556张姣姣,介玉娥,等小浪底水库蓄水前后雷暴气候变化特征分析J气象与环境科学,201033(1):52-567翁立达,赵琛山中国水利水电工程的环境保护J水利学报,2000(9):73-778祁志峰小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