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梳和精梳技术发展与创新.doc_第1页
普梳和精梳技术发展与创新.doc_第2页
普梳和精梳技术发展与创新.doc_第3页
普梳和精梳技术发展与创新.doc_第4页
普梳和精梳技术发展与创新.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普梳和精梳技术发展与创新1导言 所谓“两梳”,狭义讲是指棉纺的普梳和精梳,广义讲也包括开清棉,开清棉作用实际上应该算作梳前的准备,犹如起到精梳准备工艺的地位,也相当于前纺与后纺的类似性质。梳棉机属梳理机范畴,其重要作用往往有很多形容颂词:“纺纱工程的心脏”、“梳得好纺得好”等,看来并不过分,充其量不过是带有自我对专业的热爱语句。精梳是后起之秀,发展迅速。由于“两梳”本身特殊性和发展的迅速,直接推动着纺纱工艺技术的进步,早已引起纺织界的普遍重视。“两梳”的梳理部件、梳理布局调整和工艺配置,是梳理方面重要内容,它既是硬件又是软件,确切地讲,是硬件中的软件,应该是梳理技术的核心,其他硬件高新技术的发展都只是从属的。梳理部件的变革推动着梳理技术的进步,起着核心和灵魂作用。高效能精梳机、高产梳棉机和清梳联的开发应用,都是围绕“两梳”技术的开拓创新而逐步得到发展的,最终获得了高速(高产) 高质的双赢。 2“两梳”的地位和作用原理 21纤维沿轴取向原则 一般来讲,纺纱的基本原理是逐步完善纤维取向的过程,也就是要松解原料紧密无序的联结,促使纤维沿轴方向有序的集合。要完成这个任务,主要依靠清梳和精梳。开清是将棉块变成棉束,梳棉是把棉束变成单纤维并具有一定的方向性。精梳的主要任务是排除短绒,同时实现纤维伸直平行,深化完成沿轴取向的程度,这种功能无法替代,从中可以体现它的重要地位。纺纱基本工艺中,开清和梳棉是领头羊,没有前道工艺作用就谈不上后续工艺的连接。精梳应该算作专用工艺,因为没有精梳,照样可以纺纱,它主要是提升成品档次发挥特殊作用。 22“梳理”内容性质分类 所谓“梳理”,是指两个针面对纤维的作用,这是狭义的理解,其实它的内容十分广泛,就两个针面而言,有转移、互梳,凝聚和剥取(梳棉锡林对刺辊、锡林对盖板、锡林对道夫和剥棉罗拉对道夫),互梳又称分梳,而分梳又分自由分梳、柔性握持和硬性握持分梳。梳棉锡林和盖板间、锡林和固定盖板间、刺辊和分梳板间都属自由分梳范畴;刺辊对给棉机构间,如梳棉给棉罗拉为锯齿形或菱形沟槽的一般属柔性握持分梳性质,精梳钳板与锡林间应属硬性握持分梳,分离罗拉与顶梳间又称柔性和自由的混合分梳。其中握持分梳和自由分梳都对纤维分离起主要作用。 23梳理牵伸的特殊性 纺纱基本工艺中的“牵伸”指的是罗拉牵伸。其实牵伸含义比较丰富,具体分有:(1)气流牵伸;(2)梳理牵伸;(3)分离牵伸;(4)罗拉牵伸;(5)张力牵伸;(6)意外牵伸等。前4项属工艺性牵伸,后两项是输送过程中必然存在的,一般不属工艺性范围。开清棉具备(1)、(2);梳棉具备(2)、(4);精梳具备(2)、(3)、(4)。梳理牵伸应用在梳棉有着特殊意义,牵伸有大有小(大到超过任何其他牵伸),有正有“负”(“负”是梳棉独有的)。举例如下。 设A186型梳棉机棉卷定量400g/m、生条定量5g/m、单产20kg/h,刺辊转速800rmin,锡林转速350rmin,经计算得到道夫转速30rmin(不计道夫以后的牵伸和全机落棉),刺辊对筵棉牵伸约750倍,锡林对刺辊约2.2倍,道夫对锡林约为0.047倍,即为较大程度的“负”牵伸,也即道夫凝聚作用的倒牵伸,全机理论总牵伸80倍左右。由此可以帮助理解梳理程度的负担和各梳理部件作用性质,联系理论计算梳理度(分梳度)和各梳理构件状态实质情况综合一起分析,可以全面评价梳理质量效果的依据。 24精梳准备偶数准则的理解 精梳准备工艺道数应该遵循偶数配置原则,一般规律梳棉棉网导出中,后弯钩纤维比例超过50,即进入梳棉条筒的后弯钩纤维占较大比例,但在下道喂人方向从生条筒引出时已变换方向为前弯钩了,输出进入下道工序容器是前弯钩,从容器导出时又变换为后弯钩了。由于弯钩状态不可能在准备工艺中完全消失,即精梳小卷在精梳喂人为前弯钩纤维仍占多数时,对锡林分梳伸直有利,不容易和短纤维一起被排除为落棉,如按奇数配置准备道数,即喂人精梳的后弯钩纤维较多时,弯钩纤维的弯折部分处于钳板钳口的后方,弯曲后的纤维投影长度较短,受不到锡林分梳的机会,容易被排除为落棉,因而和喂人精梳为后弯钩纤维占多数相比,能降低落棉约1个百分点。因此新老精梳准备工艺都按偶数配置为两道。 2. 5精梳作用的特殊性 精梳机的作用是去除纤维中的短绒,提高纤维长度整齐度、提升档次改善质量,因此精梳对象局限于天然纤维,棉纺精梳主要针对棉纤维。在去短过程中主要依靠锡林和顶梳,去短的同时兼负除杂和除棉结作用,最终达到高度洁净,单纤维化伸直平行、富丝光感的纤维条。为了去除短绒,间歇定量喂给(每钳次的给棉长度)是精梳一大特点,不同给棉长度对应不同质量要求,即时给棉不是当时输 出,一个给棉长度往往也受到锡林几次逐次分梳的机会。锡林分梳长度,也就是钳板握持纤维接受锡林的分梳的长度(不包括死隙长度),是几次给棉长度的总和,一般超过15mm(随纤维主体长度而变化),而每次被分离罗拉分离的长度仅为一个给棉长度,通过分离接合、分离牵伸最终送出一个有效输出长度: 平均分离牵伸=有效输出长度/给棉长度 在分离过程中,应用分离牵伸,纤维挺直纳入正在运动的顶梳针间(不能理解顶梳主动插入),起到拦梳(滤梳)的作用,因为主梳还是依靠锡林来负担的,所谓锡林负责对给棉长度前端的分梳,顶梳负责对后端分梳,又所谓后端仅用一片顶梳达到类同前端一只锡林的理解,与实际不完全符合,但无原则性误导。另外因为精梳机固有的特点,表面看喂人与输出都是恒速的,但机中梳理部分是变速和往复摆动的,锡林分梳时,分离构件几乎静止不动,合离构件运动时锡林不分梳,两者交替进行,因此产量受到一定限制。精梳机中部运动配合比较复杂,除以锡林恒速运动为主体外,其他构件多属变速运动,锡林转一转,其他构件完成一个工作循环,即钳板前后、启闭一次、给棉一个长度、钳板握持须丛向后摆动接受锡林针齿一次分梳、分离罗拉按已设计的运动曲线规律倒顺停一个循环、顺转大于倒转,顺转量减倒转量为有效输出长度,在钳板向前摆动开启时,分离罗拉开始动作实现分离接合,顶梳参与拦梳作用,输出一个分离纤维丛长度。钳板约按35和25时间比例向前和向后摆动,充分满足各自动作的需要,相互作用互不干扰。为了精确各构件运动的要求,在锡林轴端设分度盘,多为40等分钳板最前位置对应分度,A201为19,FA251为0(40),立达E型、FA266均为24,PX-2为20,没有特殊意义,藉以校正各构件的定时定位。锡林地位特殊,带针齿部分仅局限于圆周的一部分。锡林的作用是分梳抓取短绒和结杂,因此必须有齿深容纤空间,针齿部分由下方恒速毛刷以高出约5倍的线速顺齿清刷被气流带走形成落棉,锡林以清洁的齿面参加下一个循环作用,顶梳拦梳的纤维随上钳板闭合作用脱离齿隙,回归在钳板须丛中,接受下一个循环锡林分梳。精梳机每分钟“钳次数”是产量水平和高效的重要标志,其实“锡林速度”也一样可以反映高效能水平,关键是锡林是排除落物的,而钳板是输出产品的,所以普遍采用“钳次数”来表达产量水平。 26“两梳”成网成条独立性 成条作用为后续工序创造加工条件。“两梳”都具备成条特性,但成条必先成网,梳棉依靠道夫凝聚成网,精梳依靠分离接合成网,前者是连续成网,后者是间断性接合成网,各具特点。一般讲,成网宽度越宽,产质量越有保证,但宽度受到机幅的限制,梳棉工作宽度(锡林宽度)曾经有37、40、41in和45in多种类型,经过长期使用考验,目前统一为1m工作宽度(锡林实际稍大干,m),已被国际公认。精梳成网宽度服从于小卷宽度,目前国内并存3种小卷宽度,即A201型低产采用2301nnl,FA251型采用270mm,高产型采用300mm,国际新机统用为300mm。“两梳”的各自宽度已被确认为经济合理的宽度标准。近期瑞土立达推出C60型小锡林梳棉机、1500mm机幅是特殊配套转杯纺的。 27“两梳”作用评估的两重性 凡是有梳理作用的存在就有分离纤维的作用,但纤维受到反复分梳,不可避免会损伤纤维增加短绒和棉结,握持分梳要比自由分梳损伤多,自由分梳的反复分梳要比握持分梳产生的棉结要多。损伤纤维会产生短绒,曾经有的厂有内控参考指标,梳棉短绒(16mm以下)产生量不超过4个百分点,精梳不超过2个百分点。但排除短绒是“两梳”的共同任务。另外“两梳”对纤维的处理,都有不同数的落棉,与制成率直接关联,既有质量指标,也有经济指标的双重要求,因此“两梳”的大落大回或片面节约都是技术的误区。 3“两梳”发展回顾大事记 建国以来,“两梳”技术发展做了大量工作,以自我参与或间接收集,汇总如下,仅作历史查证参考。 (1)定点制造梳棉机 1950年,定点青岛纺机厂,借鉴移植日本丰田类同英国泼拉脱(Platt),制造1181型梳棉机,开创批量制造梳棉机的先河。 (2)创建技训班 1951年华东纺织管理局筹建技术训练班(简称技训班,其中包括清棉梳棉技训小组),由国内和日籍专家参加指导,贯彻技术工人知识化,知识分子劳动化,理论联系实际,为机械操作规范化培养人才,共办4届,并在1956年出版开清棉、梳棉专门工艺学等,内容详实丰富,对技术有很大推动作用。 1988-1994年纺织工业部委托上海举办梳细布高级技工培训班,共七期,全国梳棉受训人员近200名。 (3)“五三”保全工作法 1953年4月纺织工业部和全国纺织工会在上海联合召开全国棉纺织保全会议,重点梳、细、布机械维修工作法(简称“五三”保全工作法,与1951年在青岛召开的郝建秀细纱挡车工作法和1951年在天津召开的五一织布挡车工作法合称三大工作法),并出版丛书,为整顿机械状态,提高安装精度打下基础。会后纺织工业部组建上海棉纺织清、梳、并、粗、细、准备、布机保全工作队共23人赴东北金州纺织厂推广工作法3个月。 (4)清钢浆会议 1954年10月在青岛召开全国棉纺织技术专业会议(简称清钢浆会议),会后编写出版丛书,创导了对梳棉工艺技术的研究和对梳棉辅机重要性的认识。掌握刺辊漏底五点隔距、落棉调整起到导向作用。刺辊加速由450rrain提高到600rmin,锡林速度由160rmin提高到180rmin,道夫8rmin突破达到12rmin。清棉主要研究了分类排队配棉、控制落棉和增进棉卷均匀方法等为节约用棉提高质量提供经验。翌年华东纺管局组织磨盖板机平修工作法技术培训班。 (5)金属针布启步研究 1955年纺织工业部纺织研究院开始进行金属针布的试验研究,并于1956年编写出版梳棉机金属锯条的应用一书,对推动采用金属针布起到带头作用,当时基本与国际发展同步。 (6)梳棉高产探索和老机的筛选 1958年纺织工业部在青岛组建高产梳棉机试验研究工作组,有纺织部纺研院、山东纺研所、青岛纺机厂和青岛四、五、六棉纺厂参加,开创高产梳棉机试验研究的新纪元。同年老厂开始淘汰落后机型,确定1181、泼拉脱、丰田梳棉机为保留机型。 (7)梳棉高产措施效果试验 1959年纺织工业部组织对弹性针布梳棉机的高产措施,如下行式双刺辊、锡林刺辊上三角区均匀分梳辊、双区盖板、锡林选择辊和真空连续抄针回用装置等在上棉一厂进行集中试验,澄清措施效果,堵截盲目推广。 (8)定点制造金属针布 2b世纪50年代末分别定点青岛纺机厂和上海齿条厂(后改为上海金属针布厂)制造金属针布。 (9)定点制造精梳机 20世纪50年代中期邀集专业技术人员在上海第二棉纺织厂试制红旗二型、三型精梳机。1958年广州、上海引进英国泼拉脱(Platt)哈脱福特(Hartfrod)精梳机,并经选型定型于1960年纺织工业部定点上海第一纺机厂借鉴移植哈脱福特生产A201型精梳机,英制改公制,开创了我国制造精梳机历史,填补棉纺设备空白。 (10)引进金属针布半硬性弹性针布和总结推广 梳棉“六三”保全工作法 20世纪60年代初期,大量引进日本金属针布和三配套(锡林、道夫和盖板)SR型半硬性弹性针布,其中SR针布使用效果显著,推动我国弹性针布压磨和热处理技术有很大促进,虽对推广金属针布起到负面影响,但对改进金属针布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 1963年上海纺织工业局在上棉九厂总结推广棉“六三”保全工作法,使平修技术又上一个台阶。 (11)梳棉机改型和自动抓棉机诞生1966年青岛纺机厂开始批量生产A186型金属针布梳棉机,作为换代(第二代)产品,同时移植配套四罗拉剥棉、三吸和600mm大卷装(后派生型号有A186C、D、E、F、C等)。同期纺织部纺织科学研究院立项研究自动往复式抓棉机,获国家科技发明奖。 (12)成立棉纺针布研制小组 1970年上海成立棉纺针布研制小组,制造、使用、院校三结合,开发弹性针布和金属针布新产品。 1972年在无锡召开会议,通过672和702型盖板针布的鉴定。同期各地纷纷成立针布研制小组。 (13)成立全国针布协作组 1972年成立全国针布协作组,山东、北京、上海参加,发动全国研究开发新产品。1974年在上海衡山饭店召开全国针布技术交流会,鉴定推荐青岛JT49、JT38、上海SC3、SD3A等配套型号金属针布,同时总结使用维护经验,会上概括评语“针布虽小,作用很大”;“制造厂虽小,贡献很大”。至今广为传颂。 (14)精梳挖潜改造和FA251型精梳机诞生 1971年为扩大涤棉混纺产品,上海成立精梳技术研究三结合小组,上棉十二厂为据点,有上海第一纺机厂、华东纺织工学院、上海第五、第十七棉纺织厂等参加,以A201型为对象,先后将原有分离凸轮、扇形齿轮、牙嵌式离合器改为平面连杆机构和差动轮系组成的分离罗拉传动机构,适当改短有效输出长度,同时减小钳板开口量,以及圈条器单筒双圈条为双筒单圈条(命名A201B和A201C型,以后再发展A201D、E型),速度突破150钳次min。直至1982年上海第一纺机厂研制换代产品FA251型,并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同年常德纺机厂也开始生产制造FA251型精梳机。以后派生FA251A、B、C、E和CJ25型等。 (15)老厂梳棉机改造高潮 20世纪70年代初全国掀起梳棉机技术改造高潮,推广金属针布、道夫变速、皮圈皮辊和罗拉剥棉、0600mill大卷装、集体传动改单独传动以及三吸滤尘等,老厂面貌有了改变,单产水平有所提高。 (16)引进E74型精梳机 1974年京棉一厂、石家庄五厂等引进瑞士立达(Rieter)E74型精梳机和配套设备,最高车速240钳次/min,配日本中川1400(Unicomb)锯齿整体锡林,同时订购配套备用14排结构的针片梳针锡林。 (17)梳棉机纺涤试验 1974年组织在上棉十二厂进行万锭一条龙涤棉混纺试验,其中对A186型梳棉机梳理针布选配和后部工艺进行了探索研究。 (18)编写技术丛书 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由河南省轻工局编写组组织编写棉纺织厂保全工技术读本共14册,其中包括清棉、梳棉,1986年由上海增补精梳保全、青岛增补纺织机械基础知识各一册。1984年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组织编写大百科纺织卷,其中纺纱分支中有开清棉、梳理、精梳、针布和针板等条目。1976年上海市棉纺工业公司组织编写棉纺手册,1987年又修订编写第二版,其中有开清棉、梳棉、精梳等章节,由纺织工业出版社出版,并获纺织工业部优秀图书一等奖。 (19)各地引进清梳联 1979-1982年各地分别引进瑞士立达、德国特吕茨施勒尔、日本丰田等清梳联成套设备,纺织工业部分别组织在南通一棉和金州纺织厂对德国、瑞士设备进行全面系统消化吸收,并总结编印资料,其中梳棉机以DK2、C1/3为重点,精梳机以E7/4为重点。梳棉锡林针布已经配套采用T2525X0.6和112520X0.7锡林金属针布。 (20)梳棉附加分梳件研究 1981年立项由上海棉纺研究所开展对梳棉加分梳件的实验研究,包括锡林前后固定盖板和刺辊分梳板,并在使用厂扩大试验和扶植定点制作单位,持续数年。 (21)FA系列设备工业性试验 20世纪肋年代中后期在上棉十二厂组织第三代FA系列纺机一条龙工业性试验,郑纺机的开清设备、青纺机的FA201型梳棉设备参与试验。梳棉机有较多改进,优选金属针布和盖板针布,锡林抬高、配套刺辊分梳板和锡林固定盖板以及清梳联喂棉箱等,速度产量都有提高,并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22)引进针布制造设备 20世纪80年代初期,青岛纺机和上海金属针布厂引进瑞士Graf公司金属针布生产流水线,中期五锡纺器厂引进Graf公司盖板针布生产流水线,以及青岛纺机厂和常州纺器厂先后引进固定分梳板(固定盖板)生产设备,后期白银针布厂也引进Graf公司盖板针布生产流水线,90年代后期山西金星纺织器材有限公司也引进意大利斯克达西公司盖板针布生产设备,为推动针布制造技术进步起重要作用。 (23)开展工艺技术路线调查研究 20世纪80年代中期,纺织工业部立项开展纺织工艺技术路线的调研,其中包括棉纺开清棉、梳棉、清梳联和精梳专业,上海纺织研究院和上海棉纺研究所共同负责棉纺系统的调研。 (24)适纺中长纤维的研究 20世纪80年代中期,上海纺织研究院立项开展中长纤维工艺和设备的研究,其中包括开清棉和梳棉(A187M型梳棉机)以及针布配套,并通过部级鉴定。 (25)精梳梳理元件整体化试验研究 20世纪80年代中期,上海棉纺研究所立项精梳整体锡林的研究,同时安插上海国际纺机展英国斯蒂华脱(Stewatt)赠于的梳针整体锡林的试验研究。 (26)针型固定盖板和刺辊齿密探索试验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上海市纺织研究院组织研究针型固定盖板与锯齿型固定盖板的对比试验,以及山东纺织研究院组织刺辊纵横向齿密和自锁针布的对比试验,拓展思路,并获得成果。 (27)国产精梳新机配套使用整体分梳件 1989年无锡县纺机厂(现改无锡市锡星纺织机械有限公司)制造的SFA252型(相当于A201E)上首先采用国产JZX-III型(以后发展有JZX-IIIA、4型)锯齿整体锡林应用在新机配套。1991年JZD型整体顶梳配套也获得成功。 (28)金属针布专业书本出版 1990年金属针布的设计制造和使用一书由纺织工业出版社出版,内容丰富全面,对促进金属针布发展有很大推动作用。 (29)成立精梳协作组和研制高产精梳机 1991年河北省组织引进精梳设备调研组,举办研讨班,直至成立全国协作组,并定点山西经纬纺机集团于1993年借鉴立达E75模式,试制FA261型精梳机和配套小卷准备工艺设备获得成功。 (30)清梳联和高产精梳机开发 早在1956年制定国家科技发展十二年远景规划就列有清梳联项目,1958年开始各纺织厂又掀起简易清梳联热潮,几经迂回盘旋,吸取较多经验教训。直到20世纪90年代开始,国家“八五”计划确立清梳联和高速精梳机研究开发项目,经纬纺机集团与瑞士立达、上海纺机总厂与意大利马佐里、郑纺机与德国特吕茨施勒尔合资合作制造E76、PX2精梳机、DK760梳棉机和清梳联成套设备。随着继续引进设备启示,后期独立改型制造清梳联和FA266、F1268A、SXFl269A、JSFA286、HY68、HJS300、FA269、PX2-J、CJ40、CM500等较多厂商生产高产精梳机以及FA203A、FA232A、FA221B、FA225、FA218等高产梳棉机。后期上海纺机总厂与英国克罗斯鲁尔公司、东台纺机与意大利马佐里公司合资制造清梳联设备,前者包括生产MK5C、D高产梳棉机。2002年金坛纺机厂开始制造FA226型高产梳棉机形成清梳联配套成龙。 (31)组织清梳联和高速精梳机技术研讨会 1995年、1999年由中国纺织工程学会分别在青岛、郑州召开全国清梳联技术研讨会。2000年在浙江杭州召开高效能精梳机工艺技术交流研讨会,推动新技术发展起重要作用,同期新型棉精梳机工艺设计一书问世。 (32)目前国内“两梳”设备匡计数 到2002年止初步粗略匡计,国内新老梳棉机总数约近9万台(初期产品3万台、中期35万台、近期2万台,国外进口2500台,其余散户用于杂纤维纺);精梳机约近2万台(低产14万台、中产3300台、高产2000台、引进700多台);清梳联引进和国产总数已超过500套。 (33)梳理技术学组成立 2002年4月,中国纺织工程学会棉纺织专业委员会组建梳理技术学组成立,扩大梳理技术协作交流范围。 4“两梳”功能提升作用前移 41精梳超梳化带来高速高效 411精梳工艺技术创新内容以目前国内继续在制造生产的A201E型为底线,对照归纳汇总国内外高产精梳机的工艺技术特点,供借鉴和研究参考。 提高速度措施 (1)连续喂卷,消除顿挫; (2)轻质钳板套件,上下钳板连座和支架重量3.6kg,最轻仅2.8kg; (3)钳板摆动角度改小,开口也小; (4)铝合金圆弧座锯齿整体锡林,最轻重量仅15kg; (5)有效输出长度改短,减少运动量,提高接合率,多数为32mm左右,瑞士立达E62型仅2648mm; (6)后分离胶辊固定中心不滚动; (7)顶梳直接固定在下钳板座上,不设顶梳摆 提高产量措施 (1)增加小卷宽度为300mm,眼距相对减小; (2)增加机中眼数为8眼; (3)增加车速达300350钳次/mm。 注:给棉长度和运转效率,低速和高速精梳机 提高质量措施 (1)采用预并条并卷工艺,基本消除小卷条痕,少粘卷; (2)单罗拉给棉,加重压力,位置前移; (3)兼备前进给棉和后退给棉,给棉长度档数多,前进最大超过6.5mm后退最小接近4mm,扩大落棉率调节范围; (4)钳板中支点摆动,钳制点运动基本达到等隔距梳理; (5)上下钳板双线(方口)咬合,减小死隙长度,钳板加压大幅度增加。 (6)挖潜扩大锯齿整体锡林齿面圆心角; (7)顶梳针齿密度系列化; (8)增强出条罗拉并合牵伸能力,多罗拉双区曲线牵伸配置,例如3上5下、4上5下、3上4下等,适应8并1; (9)毛刷性能好,有定时锡林慢速清扫装置; (10)分离罗拉材质和表面镀层精度高,提高轴承档硬度,分节套装,同时优选胶辊等。 以上内容已为高产精梳机全部或部分采纳,产质量有大幅度提高。 现以A201E型230mm宽度小卷、50g/m小卷定量、实际车速160钳次min、6根并,与高产精梳机300nln宽度小卷、65旷m小卷定量、实际280钳次min、8根并比较,因小卷横向单位定量接近,仅卷宽、眼数和车速差异,经初步计算,高产精梳机的眼产是A201E型的228倍(增128倍),台产是304倍(增204倍)。但从质量水平看,同样落棉率的情况下,高产精梳机落棉率含短绒约高10个百分点(其中涵盖因锡林高速和钳板强握持所造成的短绒),同时由于高产精梳机有效输出长度的缩短,台面条定量增加,条干CV值比较稳定,经多罗拉曲线牵伸并合,条干和重不匀都有保证。 412精梳超梳化锡林是精梳的主体,由于传统植针焊锡针片锡林存在诸多缺点,只能在低速低产时勉强使用,但在超越150钳次min时,已不胜负担,根本满足不了高速高产的要求。在变革探索过程中,逐步形成当前分组式锯齿整体锡林,具体结构有粘合式和径向紧定拆卸式,但其作用是一致的,都是根据锯齿工作角、齿尖角、齿深、齿厚、纵横向齿距呈前大后小(即所谓“五大五小”)渐增梳理力度设计的,国内外都有系列产品供应,并在提高精细度方向发展,其中在挖潜扩大齿面圆心角和总齿数上,做了大量工作,但应根据锡林直径(目前还沿用英制模式分5in和6in两种直径规格,5in包括125lnn、1254mm、127mm等,6in包括150mln、1504mm152mitt、1524mm,5in又称小锡林,为较多机型采用)有所区别。以小直径锡林为例,原先齿面圆心角E74型为71、E75和FA261型为90PX-2型也为90、A201系列型为81目前趋向适当扩大齿面圆心角和增加总齿数。以A201系列为例,原传统针片锡林90X(8000-9000)枚梳针,后改用标准齿密型整体锡林81X(13000-14000)齿,再改90总齿数可达1400018000齿,FA266和PX-2型90时均约19000齿,如改110112可增达23000齿,并随纺制品种不同逐步形成稀、中、密多种齿密系列,其中“中”为常用齿密。另外精梳顶梳也实现整体化,同样得到齿密24、26、28、30、32/cm系列的发展,总体上实现精梳超梳化,从而获得梳理效果的显著提高,并取得高效优质的较好效果。但必须提醒的是,增加总齿数和齿面圆心角毕竟是有限度的,特别是齿面圆心角的扩大应与精梳分离罗拉传动设计相关联,在试用中,应因机制宜掌握原则,即钳板开始咬合(允许有棉层厚度时),锡林第一排齿到达以及锡林末排齿通过后分离罗拉最紧点时不应带走长纤维。尽量在实车(不是空车)中先做锡林定位检验,才能奏效,因此,正确把握调整锡林定位是任何一种精梳机的共同关键所在。 42梳棉精梳化促进清梳联接 421高产优质工艺技术措施内容回顾梳棉机发展历史,金属针布代替弹性针布是一次重大转折,可以这样说,没有主梳元件的开发及其工艺配套的研究,要实现优质高产是不可能的。近25年来,围绕锡林为重点,涌现出较多工艺性改革内容,并显示较好的功能特性。列举重要工艺措施内容如下。 (1)梳理元件工艺参数变革特点: 锡林金属针布矮、浅、薄、尖、光、密、小(角度); 道夫金属针布深齿、鹰嘴、弧背、大容量等 盖板弹性针布半硬性强底布、异形钢丝、稀密渐增曲线排列型、减小横向针距等; 刺辊锯条加大工作角,自锁型增加横向密度。 (2)整体加速:锡林、刺辊、盖板不同程度提速,锡林实开最高速度500rmin(1290mm)以上,道夫大幅度增速提高输出能力,增加单产水平。 (3)回转盖板减小踵趾差:090mm改056mm,缩小平均梳理隔距,提高互梳能力。 (4)回转盖板根数减少,逆向运行,周转快,少充塞。 (5)调整三主轴坐标(即抬高锡林位置),增装有自洁作用的附加分梳件:锡林前后固定盖板和刺辊分梳板,加强互梳、均混和梳整作用。 (6)附加分梳件配尘刀吸点(又称棉网清洁器):起导流除微尘杂和短绒作用。 (7)顺向给棉:减少纤维损伤。 (8)单刺辊改三刺辊:调和损伤纤维和转移的矛盾,增加除杂效率,放开锡林速度的限制。 以上措施都属梳棉机梳理工艺性内容,是近25年来逐步发展取得的,是梳棉技术进步的重要标志,国内外新机都已陆续采用,单产水平普遍提高,最高理论单产超过100kg/h,实际产量60kg/h左右,为清梳联创造良好的条件。 422梳棉精梳化回转盖板梳棉机的基本结构布局,可以说150年来没有什么大变化,锡林是主体,与盖板间形成互梳作用,起到主要梳理作用,但受到整体布局的影响。锡林后部有刺辊,前面有道夫,上面有盖板,周围梳理部件都有摆脱针面负荷的机会,刺辊梳后纤维转移给锡林较少返花;在参与互梳作用的盖板在本身回转脱离工作区可以获得清除;道夫在凝聚纤维丛成网剥取中得到清洁,而锡林处于封闭状态下工作,在弹性针布时期,由于弹性针布本身的属性,植针和底布存在死角,容易充塞,互梳作用随着运转时间产生波动,棉网质量呈周期性下降,定时2小时1次抄针,针布锐度衰退,定时3天1次磨针,严重降低设备利用率,同时受针布材质和梳针受梳变形、底布起浮等因素,锡林速度不能突破200rmin。为了延缓针布充塞,在针布针密配套中,锡林针密一般低于盖板和道夫10号相当于50针(254mm),以上因素都束缚着梳棉水平的发展提高。金属针布成熟推广,从量变到质变,使梳棉机纺棉获得生机,同时为纺制化纤和其他杂纤维创造了条件。 由于金属针布的逐步发展,促进了梳棉功能的转变,锡林始终是梳棉机梳理的核心,锡林金属针布初始阶段还带有弹性针布工艺特性痕迹,但在发展到中期和近期,所谓矮、浅、薄、尖、光、密、小的工艺特点,主要是针对锡林针布而言的,针布系列化也是以锡林针布为基础的,其中总齿高从(4、36-30)、28、25、20、18、15111171变化;齿深从(23、17-09、07)、06、05、04、03mm变化;工作角从(80、7875)、70、60、5550变化;齿基厚度从(10、0807)、0605、04mm变化;齿密约从(500、700)、800、900、1000齿(254mm)变化;齿尖厚宽(015、010)、007、005变化,与之相配套的盖板针布和道夫金属针布变化相对不太大,相反盖板针齿密度不高,维持在300-500针(254mm),工作角仍在75左右。但从总的齿密配置上,与弹性针布时期相比发生了相反的变化。针布耐磨度、光洁度和平整度都提高了,日常维护简化方便了,磨针周期大大延长,锡林金属针布不存在充塞的情况,可以做到少抄针和不抄针,锡林速度相应增加已达400-600r/min,棉网质量持久稳定。由此从主梳作用原理分析,锡林工作角小,刚性又好,轴向齿密增加,齿又尖,直接增强对纤维的穿刺能力和抓取能力,由于齿间不存在充塞条件,齿面负荷显著下降,始终使纤维处于作用表面层,再加锡林速度提高,纤维尾端扬起接受盖板的分梳,犹如锡林起到精梳钳板钳持作用,盖板起到精梳锡林的作用,具有选择分梳功能效果,对去除短绒和细小杂质(带纤维籽屑、不孕籽等)十分有利,从而达到倒置式梳棉精梳化的类似作用。同时也应该看到,锡林与盖板对纤维的相互转移还是存在的,但一次性分梳的纤维应该是增加了。再加缩小盖板踵趾差、盖板逆向回转、前后固定盖板以及尘刀吸点、三刺辊等对增强梳理、均混、整理、除微尘杂的作用,使梳棉精梳化的效能得到更大程度的发挥,从而可以较大程度地提高产质量,为清梳联的发展提高奠定基础。 43开清预梳化实现短流程 43,1提升单机功能为开清预梳化开路回顾史,开清工艺技术进步比较直觉,首先摒弃了过去棉堆混棉、小量混棉,发展国产单圆盘、双联圆盘抓棉机是一次飞跃,再发展为往复式抓棉机、智能化往复式抓棉机和阔幅往复式抓棉机是又一次飞跃,解决了多包、平包、多品种的难题,抓棉机的角钉打手和肋条所组成的抓取机构,应该从属于柔性握持预梳性质。单、双轴流开棉机运用内腔造型和外部导流作用,使角钉打手与尘格碰击达到高效开松除大杂作用。多仓混棉达到大容量时间差混和目的,且伴随松解均混输送作用,淘汰豪猪、叶式、综合打手代以(单)梳针滚筒或锯齿滚筒开棉机和平置式或斜置式多刺辊(24只)清棉机,并配有各自刺辊的固定分梳板和尘刀吸口,起到较好的自由分梳和除杂作用,特别是第一只刺辊采用梳针结构,刺辊之间均属剥取转移配置,表面线速逐次递增,减少纤维损伤,并起到自由分梳除小杂的作用,对清梳合理负担起到积极作用。除微尘机不设内部回转机构,大面积网眼板吸尘过滤替代多级凝棉器作用。以上配备,多为清梳联流程、开清标准模式组合,充分体现了作用提前,功能超前发挥,带来开清预梳化和流程缩短和简化。 432高新技术应用促进开清工艺技术进步高新技术的应用在开清装备系列中尤为突出,传感技术大大超越过时的杠杆摇板和水银开关、变频调速、匀整技术和新型除尘滤尘技术在开清部分运用广泛,后续机台直接反馈信息平衡喂给速度、存棉数量和打击力度(速度),实现连锁调控,吸落棉不影响内部气流,这些都为短流程高效能提供基础,为简化看管节约用工直接带来效果。 5探索和思考 51回顾历史促进发展 建国以来前30年,应该承认“两梳,技术基础工作累积丰富经验有收获,但创新发展不快是教训,后20多年的改革开放、经济建设步伐加快,国际经济一体化的推动,广泛交流,引进国际先进技术,消化吸收并有分析地择优学习赶超方向,明确“两梳”早期梳棉机借鉴移植英国泼拉脱(日本同类型丰田)梳棉机和哈脱福特(Hartford)精梳机是正确的,后期多数引进德国特吕茨施勒尔(Trtitzschler)DK型梳棉机和瑞士立达(Rieter)C型梳棉机带清梳联,以及立达E型精梳机和意大利马佐里(Marzoli)PX型精梳机结合准备工艺设备,再有引进瑞士格拉夫(Graf)等金属针布、盖板针布、固定盖板制造生产设备流水线、日本中川(NKS)和瑞士格拉夫(Graf)精梳锯齿整体锡林等应该说也是正确的,这些都直接或间接地推动着“两梳,技术的提高与发展。由此深刻体会到,国际技术水平的提高,都是在互相借鉴,国际配套和广泛交流中逐渐成长发展起来的,其中引进先进技术和举办国际纺机展等也发挥了良好的导向作用,同时也符合新技术的发展必然经历创新探索期、磨合观望期、成熟发展期直至精品功能期的客观规律。但必须看到,重复引进,重复制造,无限延伸,无序竞争,缺少关键内容自主知识产权的问题,应该引起重视。再有当前引进数量仍然比较突出,据中国纺织报资料报道,2002年进口梳理机6626万美元,数量829台;梳理针布1054万美元,由此充分说明国际竞争的剧烈。因此,我国应该积极应对,深入研究,探索创新,控制总量,提高质量,立足国内,走向世界,是今后发展的方向。 52“一性四度”是所有梳理元件质量的共同要求 “一性”就是工艺性。开拓创新,把握几何形状参数的优化,分别主次,明确主攻方向,精梳超梳化程度要反映到生产质量实际,精梳要更上一层楼。初步认为精梳锯齿整体锡林、密齿必须兼顾足够的齿深,密齿弧背是方向,齿尖角在刚性许可的条件下,尽量小些,以提高穿刺能力,齿侧面斜度和淬硬深度应该延续到齿根处,棱边不能存在快口,工作角和齿深力求做到全面逐齿渐变,各组间齿片(条)应预置不同方向的倾斜度(即“之”字形排列),避免重复空梳通道,组间接缝处周向齿距应该平滑过渡,工作角从6045(前角30445),齿深从352mm应该是方向(传统植针锡林长期使用全面60,日本中川初期锯齿锡林全部45),齿密从22齿/(254mm)130齿/(254mm),圆心角90分5组,110112分6组,相当于第一组纵、横向齿距45mm、09mm,末组最小纵、横向齿距17mm、045mm,最小齿隙018mm,以迎合优质白棕毛刷棕毛平均直径015mm、插入深度25mm的要求。顶梳齿密系列化,应研究齿片不同厚度来实现。梳棉方向比较明确,锡林是主体,矮、浅、薄、尖、光、密、小(角度)是指南。 “四度”体现实用性,即尖锐度、耐磨度、光洁度和平整度(尖锐度兼顾尖度和锐度,耐磨包括淬火均匀度)。排列顷序是以目前国产梳理元件制造难易程度为次序的,尖锐是穿刺性能的关键,耐磨是持久使用寿命的保证,光洁是高速要求的核心,平整是梳理技术的基础,“四度”相互依存,缺一不可,目前国产质量水平已有提高,基本上都以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进行生产,但与国际晶牌尚有不小差距,必须迎头赶上,急起直迫,直至超越。主梳(梳棉锡林和道夫,精梳锡林和顶梳)齿顶尖度005X005mm,齿尖硬度应研究材质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