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风险管理借鉴.doc_第1页
西方风险管理借鉴.doc_第2页
西方风险管理借鉴.doc_第3页
西方风险管理借鉴.doc_第4页
西方风险管理借鉴.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西方商业银行贷款风险管理及其借鉴 中国农业银行总行 张晓松 西方商业银行总结摸索出的一套科学的风险管理方法和对借款人经营风险的评估以及还款能力的预测等信贷风险分析方法,值得学习和借鉴。本文仅对西方商业银行管理有关技术模型和借鉴,略陈管见。 一、西方商业银行贷款风险的管理 1 西方商业银行贷款风险管理的基本方法 西方商业银行在信贷风险管理中一般采取以下几种方法: (1)信用分析。客户提出申请时,银行要根据所掌握的情况进行分析,看它是否符合银行的风险收益目标,并突出三个因素:一是哪些风险是企业业务活动固有的?二是对这些风险已经采取了哪些措施,未能解决的是什么?三是贷款人怎样安排风险结构,将风险控制在可承受的范围之内? (2)财务分析。财务分析可分为4个步骤:一是对经营管理的一般分析,主要了解借款人的基本情况;二是财务比例分析,比较常见的是采用棋盘式对照表进行数据分析,分析时通过建立一个系列既相互联系,又能相对独立的反映借款者不同方面静态财务状况的数学模型,对借款者的财务状况、盈利水平和营运能力依次分析,借此掌握和评价借款者的还款能力,未来发展趋势;三是现金流量分析。西方商业银行特别重视对借款人现金流量的分析。一般认为,贷款在出现问题之前往往伴随着借款人的现金流量短缺现象。现金短缺要经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流量性呆滞,存货开始积压,应收款的收回很慢,管理人员不得不减少采购的支付、削减开支;第二阶段现金管理的矛盾暴露。借款人严格控制开支,雇员另谋职业,投资终止,借款人准备清算不必要的资产。这时,由于借款者违背贷款条约,它与银行的关系开始恶化,不可能得到追加贷款。贷款者通常不分配红利(英国规定必须分配),以弥补因经营亏损造成的资本减少;第三阶段,借款人在破产的边缘上摇摇欲坠,表现在存款帐户上透支,贷款不能偿还,最后只好宣布破产,或寻找兼并或接管伙伴。现金流量的分析程序是,首先把借款人的收益表转化成为现金流量表,随后把预测的现金流量贷款本息以及自主性开支总额进行比较,最终估算借款人的还款能力;四是财务预测,主要是对借款人财务状况的分析,把握贷款的需要量,并摸清贷款的还款来源和还款时间。 (3)贷款总额保持阶梯型分布。即银行的资产和负债到期日的长短和数量要相互衔接梯次排列,以保证所有负债到期时有相应数量的资产来清偿。 (4)资产负债的利率敏感性管理。即将资产和负债按期对利率的敏感程度分为利率敏感性资产、利率敏感性负债和非利率敏感性资产、非利率敏感性负债,并通过利率风险的分析来确定资产负债的合理结构从而使信贷资产的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达到均衡。 (5)贷款集中程度限制。即银行从合理谨慎的角度对单个借款人、公司或其它团体贷款总额规定一个绝对限额或相对比例,以避免或分散由于贷款过度集中在某一个或几个借款人手中而承担的风险。西方一些国家一般采取的控制比例为:单个公司或个人的贷款总额不超过银行资本的10%左右;最大10家客户的贷款总额不超过银行贷款总额的60%左右;银行贷款总额的最高限额不超过该银行资产总额的70%左右。 2 西方商业银行对贷款运用环节的风险评估。 (1)宏观风险的评价 1)政府财政:财政政策对购买力及公司经营的影响;对投资的刺激;对劳工关系的影响。2)通货膨胀:对整体经济及国际间合作的作用。3)外汇:对进出口的作用及影响。4)环保法案:对产品的市场及费用、生产性支出的影响。5)国家风险:对外汇的自由兑换及贸易的影响。 (2)行业风险的评价 1)成长率:是否迅速?属于成熟性行业、周期性行业敏感性、萌芽竞争阶段,还是边际递减的衰退期?2)供求:是否平衡?有无潜在供求方的替代。3)市场壁垒:是否独家垄断?有无专利技术?4)政府政策:是否有保护政策?是否有法律规定?5)替代产品:是否具有竞争性? (3)公司风险的评价 1)资产转换周期:是否在控制之下?与贸易方的合约、存货及债务的控制。2)人力资源:是否充足?培训条件如何?有无劳工问题?3)房屋:使用权?房龄?条件?实用性?4)厂房和机器:条件?使用年限?利用率?自有或租赁?5)产品和市场:市场份额?产品有待发掘市场还是已有市场?6)成本和价格:策略?产品是否对价格敏感?是否有较高的固定成本? (4)经营管理的评价 1)董事会的组织:平衡性?平均年龄是否已近退休?是否继任?是否换届?2)经营轨迹:改革创新性?必要时是否愿意转向?必要时是否勇于重组或关闭不盈利、停滞的产品领域?3)银行官员与企业有何接触:完全财务性的?更广泛深入的?4)管理信息系统:是否有预算?是否有现金控制?5)公司目标:是否清晰?集中在利润、产量,还是市场分额?6)员工的能动性:沟通是否良好,员工是否有自己的职业计划?员工是否拥有公司的股份?工资是否与业绩挂钩? 3 西方商业银行对有问题贷款的早期预警和监测 现代资本主义商业银行在贷款风险管理中极为关注借款人发出的各种有可能影响贷款正常运行的信息,捕捉和预测贷款的风险,以及时采取措施最大限度地避免贷款风险的发生或在风险发生时争取主动。一般是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 (1)会计的方法 这是一种通过比率观察行业或公司趋势的分析方法。这种方法基于公司正沿着失败轨迹运行的假设,而它的财务状况反映了它的这种逐步恶化的情况。这种方法需要对最少5年以上的公司财务报表进行分析才能得出结论。这种方法的一个典型数学模型是由教授在1969年发布的“积分模型”。其公式如下: =1.21+1.42+3.33+0.64+1.05 其中: 1=营运资本/总资产2=留存收益/总资产 3=税息前利润/总资产4=资本市价/总债务 5=销售额/总资产 发现当2 99时,公司成功。 用这个模型预测的准确度如下: 在公司失败前一年预测,准确率95%;在公司失败前二年预测,准确率72%;在公司失败前三年预测,准确率48%。 (2)银行的方法 这是一种比较主观的方法,主要是通过寻找特定的信号来判断公司的失败,而这些信号应当代表失败公司的共同特征。这种方法的一个典型的模型是教授研究出的“积分模型”,他认为公司失败的过程是沿着这样的轨迹进行的:瑕疵错误征兆失败。 二、我国银行贷款风险管理与西方商业银行的比较 由于社会环境、管理体制和商业银行的发展进程等方面的不同,我国商业银行与西方商业银行无论在经营环境,经营战略和经营方法上都存在着较大差异。就贷款风险管理而言,西方商业银行早已将其作为整个经营管理的核心内容,并建立健全了一整套比较科学规范的信贷管理体制和制度,对贷款原则、贷款程序、贷款审批、贷款风险分析、风险评定、风险控制体系都作了严格的规定。各级信贷管理层也都能恪尽职守、按章办事。我国银行的商业化经营体制是近几年才刚刚确立,包括信贷管理在内的许多管理制度还处在调整、完善之中,因此,在信贷风险管理的诸多方面与西方商业银行还有差距。主要反映在如下几个方面: 1 信贷风险管理的技术分析手段不同 西方银行理论是建立在西方经济学理论基础上,因此,比较注重从借款者的经营过程中各项经营数据量的变化关系中揭示其未来的发展趋势。他们在企业经营和发展的诸多环节建立了反映企业经营状况和趋势的指标体系,并通过运用一些分析模型对财务数据进行测算和对比,进而分析和判断企业的未来变化。一般来说,用于进行综合分析的财务比率主要有:(1)反映偿债能力的比率;(2)反映资金周转状况比率;(3)反映获利能力比率;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也逐步建立并采用一些科学的贷款分析方法,同时,也规定了一些财务考核指标,对借款的财务状况进行综合分析,并已开始采用现金流量的分析方法。但就总体而言,贷款定性分析的比重大,定量分析的内容较小,量化分析模型设置的科学性、全面性、代表性也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2 信贷风险管理客体的经营规模和规范程度不同 信贷资金风险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信贷风险管理的客体,即使用银行贷款的借款者经营状况的好坏。现代西方商业银行十分注重贷款对象的选择,如荷兰银行在国内选择了包括重型汽车制造公司、花卉拍卖行、花卉培植公司、现代化室内番茄种植基地、个体奶牛养殖厂等作为自己的重要客户。尤其是其中的几个大型国际性公司,占该行业务的很大比重。他们的共同之处是经营规模大、经营效益好、资金需要量大、资金周转快,处于不同寿命周期的产品在空间上并存,时间上继起,且各自的产品都有自己稳定的销售市场。经过长期的发展,企业内部大都形成了一套严密有致的管理制度,因此,经营风险小。对于经营规模小、效益不明显的客户,银行一般则尽量避开。所以,银行在选择客户的时候,回避风险就已经作为重要的考虑因素。 我国商业银行面对的企业大部分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产生的,有些借款企业还没有真正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经营管理的各个方面也有待于调整和规范,市场竞争的适应能力较弱,经营效益波动较大。使得国有商业银行在信贷资金投资对象的选择上规避风险的能力较弱,空间较小。 3 信贷风险管理的组织结构和运行机制不同 西方商业银行大都是股份制银行,在经营管理上有充分的自主权和很强的独立性,政府只能通过有关经济、金融法规间接进行外部调控。在经营机制上银行全部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担风险”。因而,自我约束力很强;在信贷组织机构的设置及职责划分上,执行审贷查彻底分离、贷款业务流程优化、内部制约明确、各机构之间分工明确,职责分明;在基础制度上,建立了明确的贷款风险管理准则和业务行为操作规范。所有这些,都给银行信贷风险的防范提供了组织、制度保障。 我国的商业银行特别是国有商业银行现在还处在转型时期,商业银行的组织体系还处在构建之中,内部运行机制还不能适应商业银行管理的需要,资产负债比例管理还处于起步阶段,比例管理制度的科学性、有效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还需要有待提高。因此,信贷风险还难以得到有效控制。 4 化解信贷风险的方法不同 全方位、立体式、多层次并举是西方商业银行化解贷款风险的有效手段。在信贷资金来源上比起个人储蓄存款,他们更重视和依赖资金市场;在资产投向和投量的选择上,注重信贷与其他投资的多元化。在业务领域的战略选择上,西方银行采取逐步收缩、重点突出的原则,逐步缩小竞争性较强的业务,强化银行中间业务,避免多行业之间对某些业务高成本竞争,有效地控制“恐龙”银行的产生;在风险补偿上主要通过保险转嫁,提取准备金和开发优先清偿抵押贷款化解贷款风险。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资产结构几乎是单一的贷款,这势必影响贷款风险管理方法的拓展。此外,中间业务发展程度也不高,银行普遍存在大而全的业务倾向。再则,贷款保险业务虽已经全面开展,但保险的险种与银行业务发展的需要还有一定差距。 三、借鉴 借鉴之一:逐步建立适合我国现阶段信贷管理体制的风险制约机制。 信贷决策科学化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要有完善的风险管理体制制约,即在贷款运作体制上建立制约机制,来实现贷款的科学决策,达到控制风险的目的。从适宜我国商业银行信贷管理体制的管理层次划分要求来考虑,要建立和完善横向和纵向两种制约相结合的方式:一方面要强化贷款的审贷部门分离,实现横向制约。建立相对独立的调查制约系统、审查制约系统、审批制约系统和检查制约系统,强化同一经营层次内各贷款运作系统之间的制约关系。另一方面通过完善信贷授权和转授权制度,强化非同一经营层次运作系统之间的制约关系,协调总行控制系统、分行控制系统、支行控制系统的多层面控制关系,这种关系必须以资产负债比率控制为基础,以目标控制、组织控制、权限控制和程序控制为核心,结合各部门内部的横向岗位制约,构成纵横交错、上下贯通、多环节、全方位、立体式信贷制约网络。 借鉴之二:要改进信贷管理方法,提高信贷风险管理技术水平,对借款企业的信贷风险测定要在坚持财务因素和非财务因素并重的分析原则的基础上,侧重突出量化分析,使分析的结果更具有科学性和准确性。 长期以来,我国的商业银行在贷款管理方面比较重视定性分析,如贷款投向的政策性、贷款发放的合法性、贷款运行的安全性等,这些分析方法在强化贷款风险管理中是不可缺少的。但是,属于对借款企业财务状况和市场,对借款企业产品需求的变量因素的微观分析不足。因此,在信贷管理上,应该在搞好宏观、定性分析的同时,强化微观、量化分析,将西方银行的一些适合我国经济模式且较为成熟、科学的数学分析模型植入信贷风险管理之中,通过对这些重要财务变量的不间断测试,掌握借款企业未来收益的趋势,降低信贷风险。 借鉴之三:要分散资金投向,调整经营结构,增加资产的流动性,降低投资风险。 要有效地防范和化解信贷风险,一方面必须彻底改变我国商业银行资产投资业务过于单一的格局,变单纯的贷款投资为投资多元化、资产分散化,同时持有多种资产,当一种资产跌价时,或贷款不能收回时,可以由其它资产的收益来抵消损失。如国债、企业债券、同业拆借、可转让大额存单等。 借鉴之四:要从信贷分析管理环境的改善入手,选择适的地银行发展战略,确立合理的经营目标。 选择合理的业务发展战略是降低信贷风险的必要前提,也是创造良好管理环境的需要。 首先,在分支机构的设置上,要逐步改变目前按行政强化设置的格局,尽量收缩效益差、业务量少的边远行营业机构,按照经济区域设置分支机构。在这方面西方银行就进行了有效的控制。 其次,在人员的数量上,要实施有效的控制。同时,通过岗位培训提高现有人员的业务素质。 第三,扩展中间业务,避免“恐龙”银行。当今西方银行针对银行在传统业务上竞争白热化的现状,为防止银行资本、分支机构和人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