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河津市政府工作报告.doc_第1页
2010年河津市政府工作报告.doc_第2页
2010年河津市政府工作报告.doc_第3页
2010年河津市政府工作报告.doc_第4页
2010年河津市政府工作报告.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0年河津市政府工作报告2010年4月13日在河津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杜中伟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09年工作回顾 2009年,是改革开放以来河津经济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面对金融危机严重冲击,我们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定信念,迎难而上,万众一心,共克时艰,全力推进经济社会转型发展、安全发展、和谐发展,全年完成GDP161亿元,财政总收入18.4亿元,固定资产投资82.6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045元,农民人均纯收入8625元,经济社会发展和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新的进展。 工业经济企稳回升。面对严峻形势,我们采取各种措施,积极应对挑战,全力破解难题,帮助企业联系协调原煤300万吨,新增贷款12亿元,缓解了原料、资金压力,全市68家规模以上企业没有一家因金融危机而破产,限产企业由年初30家减少到11家,停产企业由年初8家减少到2家。焦化产能恢复到70%,钢铁产能恢复到90%,氧化铝产能恢复到95%,电解铝产能恢复到85%,工业经济呈现出回升向好态势。 项目建设扎实推进。坚持把项目建设作为破解发展难题、推进转型发展的切入点和突破口,围绕产业链条延伸、资源综合利用、新型产业发展、煤焦产业转型四个方面,全力抓好30个投资3000万元以上重点项目。康庄6万吨铝板材、晋都2万吨铝型材、博翔5万吨铝棒材、鑫升6万吨炭黑、达康20万吨镍铁、华鑫源50万吨线材、凯特2万吨石油催化剂、鑫诚3万根液压支柱以及宏泰2亿块粉煤灰砖等项目建成投产,太工天成、华晟焦炉等项目进展顺利。全市在建工业项目总投资达100亿元,培育了一批新的经济增长点。 新农村建设步伐加快。全面落实强农惠农政策,发放粮食直补和农资补贴2980万元。实施双创增粮计划,全市粮食总产达1.4亿公斤。大力发展设施农业,新建无公害蔬菜大棚210个。以六个全覆盖为重点,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前实现村通油路、村通广播电视、村级卫生室、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四个全覆盖。加大农村教育、医疗、文化投入,充实完善农村中小学仪器设施,改扩建柴家乡、阳村乡、下化乡、樊村镇、僧楼镇5所乡镇卫生院和城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农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改善。 重点工程进展顺利。加大跑项目、争资金力度,全年共争取水利、交通、城建、卫生等140多个项目,争取资金2.1亿元。投资2500万元,新建北城公园;投资6000余万元,开工建设城市六座铁路立交桥;投资4000万元,开工建设108和209国道城市立交桥;投资1400万元,改造鑫光大道;投资700万元,改造老209国道小梁至城区段;投资500万元,扩大集中供热管网覆盖,新增供热面积25万平米;投资2.4亿元,开工建设220千伏干涧变电站、110千伏城南变电站和110千伏石庙梁变电站;投资3100万元,完成龙门集中供水一期工程,城乡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 民生保障力度加大。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整合教育资源,狠抓教育质量,撤并百人以下中小学5所,择优录取教师165名,中高考达线率稳步提高。加强医疗卫生工作,全市152个村级卫生室全部达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9.1%。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发放城乡低保金1888万元。全面推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12.6万人,征缴保险费3352万元,发放养老金1021万元。启动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2.3万人。加大职业技能培训力度,培训各类人员8000余人,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7000余人。 和谐稳定有序推进。加大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力度,万元GDP能耗下降5.3%,全年二级以上天气达345天,跨入全省空气质量良好城市行列。严格规范土地“招、拍、挂”出让程序,经营性用地、商品住宅用地、工业用地全部实现有偿使用。加大计生工作力度,党政齐抓共管,落实三个到位,顺利通过省政府年终考核。全面加强安全生产,深入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全年没有发生重特大安全事故。积极推进煤炭资源整合,全面完成煤矿兼并重组,腾晖、海圣、杜家沟等煤矿相继复工。坚持严打方针不动摇,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畅通群众诉求渠道,加大矛盾排查调处力度,全国“两会”、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和全省“两会”期间实现了赴京进省零上访。与此同时,审计、统计、监察、人防、档案、气象、应急、市志、老龄、地震、民宗等事业健康发展。全市政通人和,风清气正,各项工作都取得了可喜成绩。 各位代表,回顾一年来的工作,我们在经济发展面临严重困难的情况下,能够取得以上成绩,确实来之不易。这是中共河津市委科学决策、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依法监督、大力支持的结果,也是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团结拼搏、顽强努力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一年来奋战在全市各条战线的广大干部群众,向所有关心支持河津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仍然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是传统产业结构偏重,发展方式比较粗放;经济形势不稳,财政收支压力较大;政府职能转变滞后,行政效率有待提高等,对此,我们一定要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今后三年奋斗目标 按照加快推进二次创业,确保三年内全市经济综合实力和财政总收入进入全省前五,全面加快现代化区域性工贸中心城市建设步伐的总体要求,今后三年,政府工作要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保发展、惠民生、促稳定三大主题,突出上项目、抓整合、促转型三大重点,加快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努力在工业提速、农业增效、三产扩张上取得新突破,在基础建设、民生改善、和谐稳定上迈出新步伐。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奋斗目标是:力争到2012年底,全市GDP年均增长14%,达到260亿元以上;财政总收入年均增长35%,达到45亿元以上;一般预算收入年均增长35%,达到15亿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年均增长16%,达到130亿元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28%,达到115亿元以上,努力实现二次创业奋斗目标,为建设现代化区域性工贸中心城市奠定基础。 围绕上述目标,我们要倒排工期,反弹琵琶,全力抓好十大战略工程: 一是工业基地建设工程。按照“巩固、集聚、扩张、提升”八字方针,以优势产业为基础,加快建设铝及铝的深加工、资源综合利用、清洁能源、钢铁铸造、精细化工五大基地,力争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5%,达到160亿元。加快推进工业转型,规划建设吕梁山前沿资源综合利用工业园区,培育12个上市企业。 二是农业产业化推进工程。全面实施中低产田改造、科技服务创新、特色农业推进和龙头企业培育四大计划,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省级龙头企业达到3家,运城市龙头企业达到7家,市级龙头企业达到20家,强化三农发展基础,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 三是三产亮点培育工程。加强专业市场建设,新建一批服务于产业、服务于城市、服务于群众生活的标志性商贸工程。挖掘河津历史文化,打造旅游亮点工程,力争三产增加值年均增长15%,达到80亿元。 四是城市扩张提升工程。加大水、电、路、气、暖等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设施配套力度,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拉大城市框架,提升服务功能,力争三年内城市建成区面积达到25平方公里,建成区人口达到20万人,城镇化率达到50%,城市人均住房面积达到36平方米,集中供热供气率达到90%以上。 五是三项城市创建工程。按照创建全国卫生城市、省级园林城市和文明和谐城市的标准要求,确定目标,分解任务,逐年推进,提升城市文化品位,努力建设宜居城市。 六是生态河津建设工程。加大造林绿化,新增绿地面积6万亩。加强环境保护,全市二级天气稳定在300天以上。积极推行清洁生产,推进资源综合利用,发展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 七是招商引资兴市工程。坚持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引资金与引人才相结合,引外资与留内资相结合,多层次、宽领域开展招商引资,力争每年招商引资20亿元以上,对口争资2亿元以上。 八是科教人才强市工程。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努力提高教育质量,全力打造教育强市。加大硬件设施投入,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加快推进科技创新,加强人才队伍建设,鼓励高校毕业生到民营企业就业创业,用智力和人才支撑经济社会发展。 九是山区群众安居工程。积极筹措资金,制定合理方案,分步组织实施,加大地质灾害治理和避让搬迁力度,尽最大努力改善山区群众居住环境。 十是民计民生保障工程。加大公共财政投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率力争达到98%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和新农合参合率力争达到全覆盖。加大城乡低保和社会救助力度,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各位代表,加快二次创业,三年进入全省前五强,全面加快现代化区域性工贸中心城市建设步伐,是人心所向,是时代要求。我们坚信,只要聚全市之力,集全市之智,咬定目标不放松,大力实施十大战略工程,就一定能够开创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一定能够实现二次创业的宏伟目标! 三、2010年政府工作 2010年是实施十大战略工程,加快推进二次创业的起步之年,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全年GDP完成191亿元,增长11%;财政总收入完成24.4亿元,增长32.8%;工业增加值完成109.4亿元,增长25%;三产增加值完成59.6亿元,增长12.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65.1亿元,增长19%;固定资产投资完成93.5亿元,增长12.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650元,增长10%;农民人均纯收入9402元,增长9%。 主要约束性指标是:万元GDP综合能耗下降5%,二氧化硫排放量控制在12000吨以内,化学需氧量排放量控制在3000吨以内,城市二级以上天气稳定在310天以上。 围绕十大战略工程,我们今年要全力抓好十个方面重点工作: 一、落实工业行动方案,加快推进项目建设 坚持工业立市、工业强市理念,按照推进工业二次创业行动方案要求,认真实施工业基地建设工程,全力抓好19个重点项目。 铝及铝的深加工基地方面:投资1.2亿元的鑫星2万吨汽车专用铝合金项目,年底前批量生产;投资1亿元的博翔2万吨铝型材项目,争取上半年建成投产;投资4000万元的华泰5万吨工业型材项目,争取下半年开工建设;积极推进中铝50万吨氧化铝挖潜项目、华泽35万吨电解铝项目、康庄15万吨冷轧板项目和龙门铝厂1.5万吨精铝项目,加快实施步伐,做好前期工作。 清洁能源基地方面:投资7.6亿元、年产7000万立方车载天然气的太工天成项目,投资5亿元的华晟60万吨焦炉项目,投资3000万元的天宇能源10万吨型焦项目,投资6000万元的阳光焦炉煤气自动燃烧控制项目,年内建成投产;总投资50亿元、年产1000万吨优质焦煤的王家岭煤矿,争取尽快投产;投资23亿元的二电厂230万千瓦热电联产项目,年底前上报立项。 资源综合利用方面:投资1.5亿元的龙门100万吨水泥熟料项目,力争年底前建成;投资1.3亿元的晋铝耐材年产2万吨赤泥保温材料、5万吨合成莫来石、60万吨工业陶瓷项目,确保年内建成投产。 精细化工基地方面:投资4亿元的太兴10万吨炭黑项目,投资6000万元的喜民药源6000吨丙烯醛项目,投资1100万元的港盛2万吨铝溶胶项目,争取年底前建成投产。 钢铁铸造基地方面:投资2亿元的宏达80万吨螺纹钢项目,尽快达产达效。 以上项目总投资约120亿元,全部达产达效后每年可新增产值200亿元,新增利税35亿元,是实现二次创业奋斗目标的关键所在。我们要切实加强领导,实施百名干部进企业,一企一策搞服务,帮助解决项目建设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尽快出台改善投资环境推进二次创业的若干意见,明确责任,狠抓落实,全面优化发展环境,确保项目建设顺利进行。 二、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 加大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带动农村力度,发展现代农业,培育龙头企业,认真实施农业产业化推进工程,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 加大龙头企业扶持力度,重点抓好农之龙3万吨红薯全粉、3万吨红薯渣蛋白饲料,通和2000吨特菜加工,隆兴1000亩有机粮食、3万吨面粉加工,和平农场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和2000吨芦笋加工等项目建设。鼓励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 发挥柴家无公害蔬菜基地示范作用,继续实施财政补贴政策,大力发展设施农业,扩大设施蔬菜种植面积300亩,扩大农产品质量认证1000亩。实施科技兴畜工程,新建改造标准化养殖场15个。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做好柴家蔬菜、黄村莲菜、连伯韭菜等农产品质量认证,扩大种植规模,加强市场营销,增强农业效益。 加快出台科普惠农计划,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完成农民实用技术培训5000人次。鼓励农民进城进厂务工经商,完成农村劳动力转移5000人,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 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实施农业综合开发项目12000亩,中低产田改造10000亩,土地整理3300亩,完成小麦测土配方施肥15万亩,治理水土流失2万亩,做好瓜峪水库立项和开工准备工作,争取小梁黄河提水工程立项开工。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实施龙门集中供水二期工程,解决2.5万人饮水安全问题,使北坡13万人吃上优质岩溶水。改造农村公路10公里,改造中小学危房14万平米,全面完成“六个全覆盖”任务。完成柴家乡、阳村乡、僧楼镇、城区办4个电气化乡(镇)和32个电气化村改造。完成3个乡镇文化站、5个村图书室和35个村健身工程建设,确保农村面貌和农民群众生活条件不断改善。 三、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积极培育亮点工程 按照政府推动、市场运作、资源整合、龙头带动的思路,扎实推进三产亮点培育工程。 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新建改造40个农家店,推进“新农网”工程建设,新建17个便民连锁店。落实“家电下乡”政策,全面启动家电、汽车以旧换新。加强专业批发市场建设,开工建设海晖物流仓储式超市、香江国际购物中心、金地商贸广场,改造津辉建材城、城北市场、小关农产品批发市场,提升辐射带动能力。 投资500万元,启动鱼跃龙门观景区建设,挖掘本土历史文化,提升河津对外形象和城市魅力。 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城市功能 大力加强城市建设。投资1.5亿元,开工新建市人民医院;投资3000万元,开工建设城市垃圾处理场;投资1300万元,开工建设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投资700万元,开工建设图书大楼;投资460万元,开工建设青少年活动中心;加快推进六座铁路立交桥及配套工程建设;改造龙岗东路、莲池西路和建新街;提高集中供热供气能力,新增供热面积30万平米,新增天然气用户6000户。大力加强交通建设。完成108、209国道立交桥工程;投资5000万元,启动长途汽车站新建工程;投资2900万元,高标准改造提升209国道高速路至城区段;加大协调服务力度,积极配合河运高速、侯西铁路复线河津段和禹门口黄河大桥工程建设。 大力加强电力建设。完成干涧、城南、石庙梁3个变电站工程;投资1500万元,实施城网改造;投资1200万元,完成小梁、黄村、阳村、僧楼4座变电站增容改造;投资4000万元的110KV城东变电站工程,争取立项审批,早日开工建设。 五、深入开展创建活动,大力提升城市品位 坚持扩张完善并举、建设管理并重,扎实推进三项城市创建工程。 围绕创建卫生城市,深入开展城乡环境卫生专项治理,彻底解决垃圾乱倒、污水乱流、车辆乱停、小摊乱摆、广告牌匾乱挂五大问题,抓好城北市场、小关市场、龙门购物广场和新耿街、紫金街、新兴路、华兴路达标治理。深入开展卫生单位、卫生乡村创建活动,确保全市30%的单位、25%的乡村达到市级以上卫生标准。 围绕创建园林城市,补栽改造现有绿地,巩固提高绿化成果。实施延平街、华兴路、209国道城区段和体育中心配套绿化工程。深入开展园林单位、园林学校、园林企业创建活动,力争年内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34%,建成区绿地率达到31.5%,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6.5平米。 围绕创建文明和谐城市,完善街道标志标线和红绿灯设置,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大力发展文化事业,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开展优秀市民评选活动,不断提升市民素质,努力建设环境优美、秩序优良、文明和谐的宜居家园。 六、加强生态环境建设,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 认真实施生态河津创建工程。落实流域综合整治方案,加大环境保护力度,确保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排放等约束性指标圆满完成。加强储煤场、洗煤厂、煤灰场环境监管,减少工业原料及废渣堆场扬尘污染。坚持管理服务并重,积极帮助企业完善环保手续,确保新上项目建成一个达标一个。整合钢材、铝材、建材产业,推进“三废”综合利用,工业废渣利用率达到30%,废水利用率达到90%,废气利用率达到95%。 深化林权制度改革,加大造林绿化力度,完善汾河、高速路两条林带建设,实施三北防护林5000亩,荒山绿化9000亩,碳汇造林1500亩,发展经济林4500亩,全市新增绿化面积1.8万亩,绿化覆盖率提高两个百分点。 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全力开展对口争资 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加快项目建设、推进二次创业的重中之重,完善考核办法,严格奖惩兑现,围绕五大工业基地建设和商贸服务业发展,立足我市资源优势、区位优势和企业优势,瞄准东南沿海地区,搭建产业对接平台,大力开展专职招商和专业招商,加快引进资金、技术、信息和人才。政府职能部门和规模企业要联合组建招商队伍,锁定项目,上门洽谈,宣传推介,盯住不放。坚持引外资和留内资相结合,加强与煤矿企业的沟通联系,引导整合关停之后的煤矿企业转型发展、投资河津,确保今年全市招商引资达到20亿元。继续实行对口争资奖励政策,及时把握国家和省直部门基础设施建设和民生投入方向,筛选一批大项目、好项目,千方百计对口争取,确保今年争取上级资金2亿元以上。 八、大力发展科教事业,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认真实施科教人才强市工程。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努力改善办学条件,扎实推进优质初中和特色小学建设,促进教育均衡发展。以促进就业为目标,积极发展职业教育,争取通过省级职教中心和重点职业中学验收。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力争全市教育教学质量实现较大提高。 加大科技成果转化力度,积极争取23个国家、省、市星火、火炬、科技成果推广项目。加快运用国内外先进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提高生产自动化和信息化水平。采取以奖代补的办法,鼓励企业自主研发、科技创新,筹划建设清洁能源、特种化工、废旧资源综合利用研发中心。 加强人力资源开发使用。落实事业单位公开招聘政策,积极有序充实教育和卫生队伍。鼓励高校毕业生到我市民营企业就业创业,政府列出专项资金,解决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为全市经济发展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撑。 九、高度关注民计民生,努力构建和谐社会 关注民生、改善民生是政府的重要职责。要认真实施民计民生保障工程,最大限度地把公共财政向民生倾斜。 大力发展医疗卫生事业。全面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提高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质量,市、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机构综合达标率达到96.5%以上,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基本达标率达到100%。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扎实推进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力争年内参保率达到80%。完善城镇居民基本医保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参保率分别达到75%和98.66%。加强城乡低保工作,实现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加强老龄、残联、慈善、社会救助等工作,努力构建和谐社会。 着力实施山区人民安居工程。完成南桑峪村避让搬迁二期工程,启动杜家湾避让搬迁一期工程;修缮加固D级以下危房800户,确保今年下化山区200户群众搬进新居。 十、切实加强社会管理,全力维护安全稳定 严格落实安全生产法律规定,加强煤矿、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易燃易爆品、人员密集场所、道路交通、建筑施工、学校、食品、药品等行业领域的安全监管。加大矿产资源监管力度,严厉打击私挖乱采。加强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严格落实安全生产目标责任制,坚决遏制重大事故发生。严格耕地保护政策,坚决打击违法占地,合理配置土地资源,最大限度满足经济和社会发展用地需求。按照先堵后疏、引导规范、依法管理、分步实施的工作思路,逐步在农村推行楼宇式住宅,破解农村宅基地管理难题。加大计生工作力度,完善违法生育查处机制,稳定全市低生育水平。加大依法治市力度,加强普法宣传,推进司法公正。加强信访稳定工作,打击缠访闹访行为。加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全面提高群防群治、科技防范和平安创建水平。加强民族宗教、防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