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专题11师说(第2课时)(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docx_第1页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专题11师说(第2课时)(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docx_第2页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专题11师说(第2课时)(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docx_第3页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专题11师说(第2课时)(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docx_第4页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专题11师说(第2课时)(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11 师说(第2课时)1写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2)或师焉,或不焉2古今异义词(1)古之学者必有师(2)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3)吾从而师之(4)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5)小学而大遗3词类活用(1)而耻学于师(2)小学而大遗(3)吾从而师之(4)其下圣人也亦远矣(5)是故圣益圣,愚益愚(6)吾未见其明也4重点虚词(1)于而耻学于师于其身也,则耻师焉师不必贤于弟子不拘于时(2)乎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3)其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4)之古之学者必有师吾从而师之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郯子之徒5判断下列句子的句式。(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2)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3)而耻学于师(4)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5)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6)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7)不拘于时1.(1)“受”通“授”,教授。 (2)“不”通“否”,不,不要。2.(1)学者,古义:泛指求学之人,读书人。今义:指有专门学问的人。(2)所以,古义:用来的。 今义:表结果,连词。(3)从而,古义:是两个词。从,跟随;而,并且。今义:因果连词。(4)众人,古义:一般人。今义:很多人。(5)小学,古义:在小的方面学习。今义:指与“大学”“中学”相对的“小学学校教育”。3.(1)耻,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耻。(2)小、大,形容词用作名词,小的问题、大的问题。(3)师,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师。(4)下,名词用作动词,低于。(5)圣、愚,前面的“圣”和“愚”是形容词用作名词,圣人、愚人。(6)明,形容词用作名词,高明的地方。4.(1)向;对于;比;被。(2)相当于介词“于”,在;相当于介词“于”,比;语气助词,不译;用在句末表疑问或反问,译为“呢”。(3)副词,表推测语气,大概;代词,他的;代词,指书。(4)结构助词,的。代词,他。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助词,辅助宾语前置。代词,这些。5.(1)判断句。(2)介词结构后置句。(3)“于师”介词结构后置句。(4)判断句。(5)宾语前置句。(6)“问”前省略主语“人”,“则”前省略主语“其”(耻笑人的人)。(7)被动句。1第4段能不能移至开头,再在段末加上“其文曰”三字引出下文?“不拘于时”和“能行古道”二语是点睛之笔,放在开头,读者不明所指,不如卒章显志为好借李蟠树立榜样。2本文讲了许多从师的道理,哪些对我们今天有借鉴意义?哪些反映了作者的封建意识?作者第一次提出了老师的职责,既概括又全面;作者强调学而知之,必须从师学习,能者为师,不耻下问,尊重老师,奖励后学等思想在今天仍有借鉴意义。但作者所说的“道”,是维护封建统治的儒家之道,所说的“业”,是“六艺经传”,与我们所讲的“道”和“业”的内涵是根本不同的。他把“士大夫之族”在从师问题上的见识不如“巫医乐师百工之人”看成反常,暴露了他轻视劳动人民的封建统治阶级的偏见。3鉴赏语言特色。(1)整句散句结合。整齐的排偶句和灵活的散句交错运用,配合自然,错落有致。例如,第2段:“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与“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排偶句。接下去,“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则是散句。而这一长的散句中,“圣益圣,愚益愚”和“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又都是排偶句。(2)一个意思,多种句式。第2段一连用了三个对比,结语都是批判士大夫不重师道的恶劣风气,但语气一句比一句加重。第一句“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反诘语气;第二句“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否定、责备语气;第三句“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讽刺语气,感情强烈。(3)顶真修辞手法的运用。顶真,用上一句的结尾的词语做下一句的起头,使前后句子的头尾蝉联,上递下接。本文有好几处运用这种修辞手法,例如“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1下列各项中,字形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囊括连衡恐俱肥饶B崤函踆巡藩篱阡陌C漂橹膏腴解惑鞭笞D黔首劲弩谪戊耕织2对下列句中画线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无:没有。B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固:本来。C余嘉其能行古道嘉:赞许。D六艺经传皆通习之通:普遍。3对下列两组句子中加横线词的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圣人之所以圣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A相同,不同 B相同,相同C不同,相同 D不同,不同4下列各句中加线词与“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中的“耻”用法不同的一项是A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B于其身也,则耻师焉C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D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孟子是记载春秋时期思想家孟轲言行的书,由孟轲及其弟子编成。B荀子,战国末期思想家荀况所作,一小部分出于弟子之手,现存32篇。C过秦论选自新书,作者贾谊,西汉人。“过秦”即指出秦的过失。D师说选自昌黎先生集,作者韩愈,字退之,世称“韩昌黎”。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列之为“唐宋八大家”之首。6观察孔子应聘这幅漫画,按要求完成下面的题目。(1)自己的话说说漫画中“?”“!”包含的意思。要求语言简洁、鲜明。(2)用一句话概括漫画的寓意。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答韦中立论师道书(节选)柳宗元二十一日,宗元白:辱书云,欲相师。仆道不笃,业甚浅近,环顾其中,未见可师者。虽常好言论,为文章,甚不自是也。不意吾子自京师来蛮夷间,乃幸见取。仆自卜固无取;假令有取,亦不敢为人师。为众人师且不敢,况敢为吾子师乎?孟子称“人之患在好为人师”。由魏、晋氏以下,人益不事师。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世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愈以是得狂名。居长安,炊不暇熟,又挈挈而东。如是者数矣。屈子赋曰:“邑犬群吠,吠所怪也。”仆往闻庸、蜀之南,恒雨少日,日出则犬吠,余以为过言。前六七年,仆来南。二年冬,幸大雪逾岭被南越中数州,数州之犬,皆苍黄吠噬狂走者累日,至无雪乃已,然后始信前所闻者。今韩愈既自以为蜀之日,而吾子又欲使吾为越之雪,不以病乎!非独见病,亦以病吾子。然雪与日岂有过哉!顾吠者犬耳。度今天下不吠者几人,而谁敢炫怪于群目,以召闹取怒乎?仆自谪过以来,益少志虑。居南中九年,增脚气病,渐不喜闹,岂可使呶呶者早暮咈吾耳、骚吾心,则固僵仆烦愦,愈不可过矣。平居望外遭齿舌不少,独欠为人师耳。抑又闻之,古者重冠礼,将以责成人之道,是圣人所尤用心者也。数百年来,人不复行。近有孙昌胤者,独发愤行之。既成礼,明日造朝,至外庭,荐笏,言于卿士曰:某子冠毕。应之者咸怃然。京兆尹郑叔则怫然曳笏却立曰:“何预我耶?”廷中皆大笑。天下不以非郑尹而快孙子,何哉?独为所不为也。今之命师者,大类此。(有删改)【注】韦中立:潭州刺史韦彪之孙。柳宗元又有送韦七秀才下第求益友序,称“其文懿且高,其行愿以恒,试其艺益工,久与居,益见其贤,然而进三年连不胜”。后于元和十四年(819)中进士第。人之患在好为人师:语见孟子离娄上。挈挈(qi qi):急切貌。屈子赋:指九章怀沙。仆来南:唐顺宗永贞元年(805),宗元被贬为邵州刺史,中途又贬为永州司马,故说来南。二年:唐宪宗元和二年(807)。呶呶(no no):哗闹貌。咈:乖戾。冠礼:周代二十岁行冠礼。荐笏:古代做官者,插笏于绅带。荐,插。1下面句子中画线的词,注音和释义都正确的一项是A辱书云,欲相师相:xing,互相B虽常好言论,为文章为:wi,写作C人之患在好为人师好:ho,美好D如是者数矣数:sh,多次2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ABCD3柳宗元不愿意“为师”的原因主要是仆道不笃,业甚浅近人之患在好为人师谁敢炫怪于群目,以召闹取怒乎增脚气病,渐不喜闹今之世,不闻有师自谪过以来,益少志虑ABCD4翻译下面的语句。(1)辱书云,欲相师。(2)今韩愈既自以为蜀之日,而吾子又欲使吾为越之雪。【2015年高考浙江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太平州学记(宋)张孝祥学,古也。庙于学以祀孔子,后世之制也;阁于学以藏天子之书,古今之通义,臣子之恭也。当涂于江、淮为名郡,有学也,无诵说之所;有庙也,无荐享之地;有天子之书,坎而置之屋壁。甲申秋,直秘阁王侯秬来领太守事,于是方有水灾,尽坏堤防,民不粒食。及冬,则有边事,当涂兵之冲,上下震摇。侯下车,救灾之政,备敌之略,皆有次叙。饥者饱,坏者筑。赤白囊昼夜至,侯一以静填之。明年春,和议成,改元乾道,将释奠于学。侯语教授沈瀛曰:“学如是!今吾州内外之事略定,孰先于此者?”命其掾蒋晖、吕滨中撤而新之。先是郡将欲楼居材既具侯命取以为阁辟其门而重之凡学之所宜有无一不备。客有过而叹曰:“贤之不可已也如是夫!今之当涂,昔之当涂也,来为守者,孰不知学之宜葺,而独忘之者,岂真忘之哉?力不赡耳!始王侯之来,民尝以水为忧,已又以兵为忧。王侯易民之忧,纳之安乐之地,以其余力大新兹学,役不及民,颐指而办。贤之不可已也如是夫!”客于是又有叹也:“尧、舜、禹、汤、文、武之天下,传之至今,天地之位,日月之明,江河之流,万世无敝者也。时治时乱,时强时弱,岂有他哉?人而已耳!财用之不给,甲兵之不强,人才之不多,宁真不可为耶?诗曰:无竞维人。谓予不信,请视新学。”夏四月既望,历阳张某记。【注】当涂,古县名,宋代称太平州,今属安徽。王侯秬,王秬,时为太平州知州;侯,古代对士大夫的尊称。赤白囊,古代递送紧急情报的文书袋。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坎而置之屋壁 坎:挖洞。B当涂兵之冲 冲:突袭,冲击。C侯下车下 车:初到任。D力不赡耳 赡:足,够。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臣子之恭也 将以有为也B及冬,则有边事 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C颐指而办 吾常跂而望矣D贤之不可已也如是夫 夫晋,何厌之有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名为“学记”,却略于州学本身的具体描述,将重心置于有救民兴学之功的王秬,塑造了一位勤政崇学的地方官形象。B文中以“客”的口吻盛赞王秬贤于当涂历任长官,就是因为只有他才真正认识到修葺州学的重要性,故能事济而功成。C文末感叹,自古以来天下之治乱强弱皆系于人,成事与否关键也在于人,太平州学得以重建就说明了这个道理。D文章语言质朴流畅,叙事简而有法;后半部分的大段议论,宏阔高远,显示出宋代士大夫心忧天下、善议政事的特点。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先是郡将欲楼居材既具侯命取以为阁辟其门而重之凡学之所宜有无一不备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今吾州内外之事略定,孰先于此者? (2)始王侯之来,民尝以水为忧,已又以兵为忧。1C【解析】A项,恐惧。B项,逡巡。D项,谪戍。2A【解析】无:无论,不分。3D【解析】所以:用来的。所以:的原因。惑:糊涂。惑:疑问。4C【解析】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活用情况。C项,使动用法,其他是意动用法。5A6(1)孔子疑惑不解:自己是一个大圣人、大教育家,为什么会被招聘单位拒之门外呢?他又发出感叹:时代变化太快,自己跟不上形势了!(2)揭露了一些人才招聘单位只看学历而不看实力的现状。【解析】漫画中孔子去应聘,却被“非名牌大学学生禁入”的招牌挡在门外,因此脑中充满疑惑和感叹。孔子的疑惑和感叹一定和他的“被拒”有关。概括寓意时可联系现实。1B【解析】A项,表示动作偏指一方;C项,ho,喜欢;D项,shu。2A【解析】A项,两个“之”都是助词,相当于“的”。B项,第一个“而”是连词,表示方式或状态;第二个“而”是连词,表示转折,相当于“却”“但是”。C项,第一个“以”是介词,“因为”;第二个“以”是连词,表示后一行动是前一行动的目的。D项,第一个“乃”是副词,表示两事顺承,“才”;第二个“乃”是副词,表示两事情理相悖或事出意外,“竟然”。3A【解析】说的是自己被贬以后的身体的状况,说自己少用心思,并非不愿意“为师”的原因。4(1)承蒙您来信,想拜我为老师。(2)现在韩愈已经自己充当了蜀地的太阳,而您又想让我充当越地的雪。【参考译文】二十一日,宗元告白:承蒙您来信,想拜我为老师。我的道德修养不够深厚,学识也非常浅薄,全面观察这些,没有值得别人师法的地方。我虽然常常喜欢发表一些言论,写一些文章,但很不敢自以为是。想不到您从京师来到这蛮夷之地,我竟然有幸被您认为可以取法。我自己估量自己实在并无可取之处;就算有可取之处,也不敢当别人的老师。当一般人的老师我尚且不敢,何况是当您的老师呢?孟子说“人们的毛病在于喜欢充当别人的老师”。从魏、晋以来,人们更加不尊奉老师。当今之世,便不曾听说有老师;如果有,人们便总是七嘴八舌地嘲笑他,认为他是个狂人。只有韩愈奋然不顾流俗,顶着人们的嘲笑和侮辱,收召后辈学生,写了师说这篇文章,并态度严正地做别人的老师;世俗之人果然都感到奇怪,相聚咒骂,对他指指点点使眼色,相互拉拉扯扯示意,而且大肆渲染地编造谣言来攻击他。韩愈因此而得到了“狂”的名声。居住在长安城中,连饭都来不及做熟,便(被外放)急切地东去了。像这样的情形已经多次发生了。屈原的赋里说:“城镇中的狗成群地乱叫,叫的是它们感到奇怪的东西。”我过去听说庸和蜀地以南的地区,经常下雨很少见到太阳,太阳一出来狗便狂叫不止,我当时认为这样说有点过分夸大。六七年前,我被贬为永州司马。元和二年的冬天,有幸赶上大雪越过五岭,覆盖了南越中的好几个州,这几个州中的狗,都仓皇地狂叫着乱咬乱跑了好几天,一直到没有雪了才停止,这以后我才相信过去所听说的话。现在韩愈已经自己充当了蜀地的太阳,而您又想让我充当越地的雪,我岂不要因此受到辱骂吗?不仅我会被辱骂,人们也会因此辱骂您。然而雪和太阳难道有什么过错吗!狂咬乱叫的只是那些狗罢了。试想当今天下(见到奇异的事)能不像蜀地的狗那样乱咬乱叫的能有几个人,而谁又敢于在众人面前显出自己与众不同,而招惹人们的喧闹和恼怒呢?我自从因罪被贬以来,更加少用心思。在南方住了九年,多了脚气病,逐渐不喜欢喧闹,怎可让那些唠叨不休的人从早到晚来刺激我的耳朵,扰乱我的心呢?那么必将使我卧病不起,心烦意乱,更不能生活下去了。平时也会意外地受到别人不少议论和指责,唯独还没有喜欢做人家的老师的罪名罢了。我又听说,古时候重视冠礼,是借成年人做人的道理来要求大家,这是圣人特别重视的原因。几百年来,世人不再举行(这种冠礼)。近来有孙昌胤这个人,独自下定决心,举行冠礼。举行过冠礼后,第二天上朝,到了外廷,把笏板插入绅带,向众官员说:我的儿子行完冠礼了。听到的人都怅然失意的样子。京兆尹郑叔则生气地拖着笏板,退后一步站着说:“这和我有什么关系呢?”廷上的人都大笑。天下的人不去指责郑叔则行为的不是,反而嘲笑孙昌胤,为什么?因为他做了别人不做的事。现在被称为老师的人,大都和这情形相同。1B【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冲:要冲,军事上或交通上的要地。2C【解析】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项,都是语气词,前者表判断语气,后者表感叹语气。B项,都是连词,前者表承接,后者表转折。C项,都是连词,表修饰。D项,都为助词,前者表句中停顿,后者是宾语前置的标志。3B【解析】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只有他才真正认识到修葺州学重要性”错,这与原文“孰不知学之宜葺”相矛盾。4先是/郡将欲楼居/材既具/侯命取以为阁/辟其门而重之/凡学之所宜有/无一不备 5(1)现在我们州里外的事大致已定,还有什么比这件事更优先的呢?(2)当初王侯来时,百姓曾经把水灾作为忧患,随后又把战争作为忧患。【解析】本题考查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翻译时,要重点关注重要词语,如第(1)题中的“略”“孰”、第(2)题中的“始”“尝”“已”。【参考译文】学校,自古就有。在学校里修建庙宇祭祀孔子,是后来才有的制度。学校里建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