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专题05杜甫诗三首(第02课时)(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docx_第1页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专题05杜甫诗三首(第02课时)(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docx_第2页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专题05杜甫诗三首(第02课时)(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docx_第3页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专题05杜甫诗三首(第02课时)(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docx_第4页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专题05杜甫诗三首(第02课时)(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5 杜甫诗三首(课时2)1写作背景登高是杜甫大历二年(767年)在夔州所作。写这首诗的时候,安史之乱已经结束四年了,但藩镇势力又乘隙而起,相互争夺地盘,社会动乱,民不聊生。在这种形势下,杜甫只能继续漂泊,许多的因素造成了他的郁闷,有时代的苦难、家道的艰辛,有个人的多病、未酬的壮志,以及好友李白、高适、严武的相继辞世。为了排遣郁闷,他抱病登台,但反而是愁上加愁,更增添了新的悲哀。安史之乱,是唐由盛转衰的标志,也是唐文学的转折点。残酷的战争、苦难的环境磨炼了一批文人,杜甫就是当时为国家、人民的哀乐而歌唱的诗人代表。也正因此,他的作品被称为“诗史”。杜甫生于712年,这首诗是他55岁时所作,三年之后他病逝。2文学常识古体诗古体诗又叫古风,形成于汉魏六朝,在句数、字数、平仄、用韵、对仗方面均较自由。近体诗是与之相对的概念,也叫今体诗,唐代诗人在梁陈诗人对诗律研究和创作实践的基础上创造了律诗和绝句这两种新诗体。律诗分五言和七言,每首四联,依次称首联、颔联、颈联、末联(或尾联);每联两句,上句称出句,下句称对句;每句的平仄都有严格规定,特别是第二、四、六字的平仄不得随意变更;凡偶句都要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一般押平声韵,一韵到底;中间两联须对仗。近体诗的绝句,也称律绝,每首两联,平仄和押韵同律诗一样,只是不一定对仗。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家常以意境的高下来衡量作品的成败。什么叫意境?意,即情感、意绪,即诗人主观的思想感情;境是境况、境界,即诗中所描绘的客观生活图景,它是广义的,不单指景,还指诗人所见所历之事。意与境交融在一起而形成的艺术境界就是意境。意境由意象组成,意象包括在意境中。意象着眼于某种物象中的主观意向,而意境则是由艺术形象所表露出来的整体境界。读者运用想象和联想,进入诗的意境,就能在思想感情上与作品产生共鸣。3一词多义(1)去一去紫台连朔漠_ 项王军在鸿门下,沛公军在霸上,相去四十里_当横行天下,为汉家除残去秽_ 阿母谓阿女:“汝可去应之。”_只恐夜深花睡去_(2)独独留青冢向黄昏_ 百年多病独登台_(3)病百年多病独登台_ 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_相如每朝时,常称病_ 子疾病,子路请祷_(4)急白帝城高急暮砧_ 风急天高猿啸哀_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_ 时恐急,剑坚,故不可立拔_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_(5)回渚清沙白鸟飞回_ 奔流到海不复回_虎鼓瑟兮鸾回车_ 廊腰缦回,檐牙高啄_回车叱牛牵向北_1. (1)离开 距离 除去,去掉 前去,到 表行为的趋向 (2)独自 独自 (3)疾病 泛指疾病 生病,有病 重病,病重 (4)急迫的 迅疾 迫切 着急 急难,危难 (5)回旋 回还, 回来 回转 回环,曲折 掉头1登高一诗中,诗人的形象是怎样的?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这首诗通过对诗人肖像、身体状况、心理、动作等方面的描写,使得一个颤颤站立在深秋季节里的满头白发、满脸悲愁、体弱多病、长年漂泊的老者形象跃然而出。诗人独自登高望远,纵目山河,俯仰宇宙,可谓壮怀激烈,慷慨悲歌。这里有对漂泊生活的感叹,有对老弱多病的嗟伤,也有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命的执着,更有诗人忧国忧民、感时叹逝的博大胸怀。2概括登高中作者的悲情来自哪些方面。诗人的悲情来自:常年作客异乡的羁旅之愁,晚年多病又孤独无依之悲,白发日多而壮志未酬之痛,潦倒不堪又生病断饮之苦,战乱未已的国难家愁之恨。3读登高一诗,首联和颔联分别描写了哪些意象?诗人分别用什么词来描写这些意象?这些意象共同营造了怎样的意境?首联和颔联描写了“风”“天”“猿”“渚”“沙”“鸟”“落木”“长江”八种意象。分别用“急”“高”“啸哀”“清”“白”“飞回”“萧萧”“滚滚”来描写。这些意象共同营造了一种萧瑟凄清、苍凉宏阔的意境。4登高一诗情景交融,笔法错综变化却又相互照应。试分析。这首诗前四句写景,后四句抒情,落笔的角度虽然不同,但都围绕中心“悲秋”。在写景中有声(风声、猿啼声)有色(渚清、沙白),有动(鸟飞、叶落)有静(渚、沙),有局部景(首联),有整体景(颔联)。在抒情上,颈联的“万里”与“百年”又与颔联的“无边”与“不尽”相呼应,从时空两处着笔,由异乡漂泊写到多病残生;尾联从白发日多,因病停杯,归结到世事艰难是潦倒不堪的根源。而且五、七两句相承接,都是写悲苦;六、八两句相承接,都是写多病。因“悲秋”而勾起“苦恨”,因“多病”而造成“停杯”,在诗的内容上又是紧密联系的。全诗情景交融,浑然一体,中间虽有如此丰富的内容,如此复杂的感情,但笔势却一气直下,造成了一个既有变化又和谐统一的艺术整体。1下列加线词语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环珮(pi)省识(shng)潦倒(lio)朔漠(s)B青冢(zhng)江渚(ch)千载(zi)琵琶(p)C王嫱(qing)霜鬓(bn)阴森(yn)荆门(jng)D边塞(si)萧森(xio)阻塞(si)暮砧(zhn)2下列诗句中加线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玉露凋伤枫树林凋伤:使草木凋落衰败B一去紫台连朔漠朔漠:北方的沙漠C画图省识春风面省:察看D万里悲秋常作客作客:客居他乡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线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百年多病独登台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B独留青冢向黄昏秋天漠漠向昏黑C生长明妃尚有村黄鹤之飞尚不得过D蜀道之道,难于上青天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4下列诗句的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A千载/琵琶/作胡/语,分别/怨恨/曲中论。B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_C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D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5下列诗句,从修辞手法看,不是对仗的一项是A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B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C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D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6下列对登高一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诗人开篇用十分凝练的语言,描写了富有特征的六种景物,使形态、声音、色彩一一得到了表现。B颔联采用了拟人衬托的手法,借“落木”“长江”喟叹生命短暂,而时间无穷。C颈联的“万里”“百年”与颔联的“无边”“不尽”有相互呼应的作用。D尾联的两句分承“作客”和“多病”。诗人一生颠沛流离,坎坎坷坷。这里既有国家的艰难,又有个人的苦难,意蕴丰厚。7补写出下列句子(登高)中的空缺部分。(1)杜甫的登高在写景的同时深沉地抒发了自己的情怀,传达出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悲怆的千古名句是: , 。(2)登高中写国事艰难、壮志难酬、人生潦倒、愁恨无限的句子是: , 。8请根据上下文,在下面文字的画线处补写出相应的内容。(要求:语意连贯,表达明确,每处不超过15字。)定居草堂的初期,杜甫的心情获得了片刻宁静,如江村诗写村居景物和情事最相融洽。之后,他开始游览成都古迹,并与一些风雅人士交往。如他瞻仰过武侯祠,作蜀相诗,对诸葛亮一生的磊落功绩作出高度的评价,而痛洒千秋之泪。此诗虽为吊古,。当时战乱尚未平息,山河破碎,于此,是多么需要有一位像武侯这样的贤相来主持国政!此外,杜甫素怀匡时济世的远大志向,这种不平之气隐隐透于诗中。(一)阅读咏怀古迹(其三),完成小题。咏怀古迹(其三)杜 甫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夜月魂。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1南宋词人姜夔的咏梅名作疏影中这样写道:“昭君不惯胡沙远,但暗忆、江南江北;想珮环、月夜归来,化作此花幽独。”它是对咏怀古迹(其三)中哪几句从形象上的丰富提高?2颔联对仗很工整,怎样对仗的? 有何效果?3“环珮空归夜月魂”中的“空”字如何理解?4咏怀古迹(其三)题为咏怀,可里面只写了王昭君的怨恨,并无作者个人情怀的抒发,这是不是与标题“咏怀”二字不符?(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登 高杜 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1.登高前两联营造了怎样的意境?2宋代的罗大经指出登高“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这联诗含有八层意思,试分析。(三)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对 雪杜 甫战哭多新鬼,愁吟独老翁。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瓢弃樽无绿,炉存火似红。数州消息断,愁坐正书空。【注】此诗写于“安史之乱”期间,长安失陷时,诗人逃到半路被叛军抓住,解送回长安。世说新语黜免载:“殷中军(殷浩)被废,在信安,终日恒书空作字。扬州吏民寻义逐之,窃视,唯作咄咄怪事四字而已。”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A诗人用“多”写“安史之乱”带来的悲惨景象;用“独”写自己的处境,抒发了诗人的悲凉之情。B“瓢弃樽无绿”一句写出了诗人在苦寒中找不到一滴酒的窘态,表现了诗人困居长安生活的艰苦。C“炉存火似红”中的“红”字写出了炉火熊熊燃烧的情景,火光照亮室内,写出了诗人对温暖的渴望。D第四联,诗人以殷浩自比,因忧愁无聊,用手在空中写着字,以此表达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对离散的亲人深切牵挂而又无从着力的苦恼心情。E诗歌塑造了因国家动乱而滞留京城的一位贫寒交困、牵挂亲人、愁苦无奈、忧伤国事而又壮志难酬的诗人形象。2诗歌的第二联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这样写有什么用意?【2017年高考浙江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采地黄者白居易麦死春不雨,禾损秋早霜。岁晏无口食,田中采地黄。采之将何用?持以易糇粮。凌晨荷插去,薄暮不盈筐。携来朱门家,卖与白面郎。与君啖肥马,可使照地光。愿易马残粟,救此苦饥肠!【注】地黄:玄参科植物名,其根可入药。插:通“锸”。铁锹。1本诗前八句叙写 ,后六句叙写 ,反映了中唐时期悲惨的社会现实。2这首诗的叙述与对比手法特色鲜明,试作赏析。1C【解析】A项,“省”应读xng,“朔”应读shu;B项,“渚”应读zh;D项,“阻塞”的“塞”应读s。2C【解析】本题考查文言实词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C项,省:曾经。3D【解析】D项,均为介词,表比较,“比”;A项,副词,单独/副词,难道;B项,介词,对着/副词,将近;C项,副词,还/连词,尚且。4B【解析】划分节奏时不能把一个意义单位分开。A项,千载/琵琶/作胡语。C项,无边/落木/萧萧下。D项,潦倒/新停/浊酒杯。5C【解析】本题考查修辞手法的判断能力。C项,对仗是前后句对应的字词在词性和字音平仄上保持一致。6B 7(1)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2)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解析】名句默写要注意字形,笔画要清晰,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8写了不少颇具安恬情味的田园诗;为其未能收复中原完成统一大业;却有伤今之意;国事维艰之际;却被冷落与排挤。(一)1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夜月魂。【解析】从“江南江北;想珮环、月夜归来”得出“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夜月魂”。2“一去”与“独留”,“一”与“独”同义互文,将昭君生前的寥落、死后的孤寂,写得入木三分。可见,昭君是多么孤独!“紫台”对“青冢”,一个富丽繁华,一个荒凉冷落,对比多么悬殊!“连”对“向”,“连”字写出塞之景,“向”字写思汉之心,笔下有神。“朔漠”对“黄昏”,“朔漠”即北方的大漠,“黄昏”一般指时间,而在这里似乎更主要指空间,即和无边的大漠连在一起的,笼罩四野的黄昏的天幕,何等的空旷凄清!它是那样的大,仿佛能够吞食一切、消化一切,但是独有一个墓草长青的青冢,它吞食不下,消化不了,为什么?青冢有恨啊!一年年、一天天,向 人们展示着千古的悲哀!就这么两句工整的对偶,内涵却相当丰富:上句写她生前的不幸与孤苦,下句写她死后的孤寂与冷落,一句话写尽了昭君一生的悲剧。对比反衬:写尽了昭君一生的悲剧。 3从字面上看,作者认为,既然大错已经铸成,你的魂灵归来也是徒然的。深入一想,昭君 虽骨留青冢,但魂灵早已在月明之夜回到生她养她的父母之邦,可见其怀念故国之心是 多么强烈啊!像这样一位美女,竟然沦落到如此下场,怎不感动?怎不伤心?一个“空”字,将诗人的悲愤之情、伤悼之意传达得淋漓尽致。【解析】大错已经铸成,你的魂灵归来也是徒然的;昭君 虽骨留青冢,但魂灵早已在月明之夜回到生她养她的父母之邦,可见其怀念故国之心是 多么强烈;一个“空”字,将诗人的悲愤之情、伤悼之意传达得淋漓尽致。4不是。王昭君有倾城倾国之貌却无人省识,汉元帝不辨美丑 ,竟要靠“画图省识”;自己一片赤诚,尽忠进谏,皇帝却不分忠佞,无辜贬斥自己。而这些都不能明说,所以只能借写王昭君的不幸来暗寓自己的不幸,故诗文与诗题是非常相配的。【解析】先表明观点,再说明理由。不是。诗题叫咏怀古迹,他在写昭君的怨恨之情时,是寄托了他的身世家国之情的。杜甫当时正“飘泊西南天地间”,远离故乡,处境和昭君相似。虽然他在夔州,距故乡巩义一带不像昭君出塞那样远隔万里,但是“书信中原阔,干戈北斗深”,洛阳对他来说,仍然是可望不可即的地方。他寓居在昭君的故乡,正好借昭君当年想念故土、夜月魂归的形象,寄托他自己想念故乡的心情。(二)1写出了浓郁的秋意中天空高远 秋风猎猎 飞鸟南归 秋风萧瑟中无边无际的落叶纷扬 辽阔的长江中滚滚涛声,湍湍水势的壮观景象。为读者营造了一种雄阔、苍凉、萧杀的秋景。作者寓情于景,表达了自己客居异乡、壮志难酬的悲凉心境【名师点睛】关于意境题的答题模式如下:找出诗中的物象、意象,比如本题中的风、天、猿啸、渚、沙、鸟、落木、长江;展开联想和想像,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浓郁的秋意中天空高远,秋风猎猎,飞鸟南归,秋风萧瑟中无边无际的落叶纷扬,辽阔的长江中涛声滚滚,水势湍湍;点明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能用两个双音节形容词概括出来,如:雄浑壮阔、恬静优美、孤寂冷清、萧瑟凄怆等;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或给人什么样的启示和思考。2“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这两句虽然只有短短的十四个字,但意思却十分丰富,宋代的罗大经曾说这两句话十四个字中含有八层意思“万里,地之远也;秋,时之凄惨也;作客,羁旅也;常作客,久旅也;百年,暮齿也;多病,衰疾也;台,高迥处也;独登台,无亲朋也。”【解析】题干中要求“宋代的罗大经指出登高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这联诗含有八层意思,试分析”。首先应理解这两句话的意思,然后再分析其中蕴含的八层意思。这两句诗的意思是“悲对秋色感叹漂泊在外,离家万里,暮年多病,我独自登上高台”,“万里”,指离家之远;秋,所值时节之悲;作客,客居他乡;常作客,常常奔波在外;百年,言己之年暮;多病,言己之体弱;登台,登高而望远,触发内心之悲;独登台,言己之孤独寂寞。(三)1CE【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诗歌思想内容的能力。C项,“红字写出了炉火熊熊燃烧的情景,火光照亮室内”错误,这句诗是写炉火燃尽的情景;E项,“壮志难酬”错误,诗歌中没有体现。2诗歌第二联描写了黄昏云乱、风急雪紧的景象。诗人借景抒情,通过描写飞雪的状态,表现诗人在战乱之中内心的悲凉;同时呼应诗歌标题“对雪”,为下文描写室内景象和抒发诗人感情作铺垫,有利于突出诗歌忧国忧民的主旨。【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赏析诗歌的形象。第二联,先写黄昏时的乱云,次写旋风中乱转的急雪,呼应诗歌标题“对雪”,暗示诗人独坐室内,反复愁吟,从乱云欲雪一直呆到急雪回风,满怀愁绪。【名师点睛】对于此类题目,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要注意两点:一要忠实于原诗,用自己的语言,切忌直接引用;然后概括景物营造的氛围(意境)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概括这些景物所营造的情境的氛围特点,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最后点出这些景物描写的作用,作用一般结合作者的情感来谈。1采地黄 卖地黄【名师点睛】因题干中已经指出“前八句”和“后六句”,所以此题侧重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归纳。解答时首先要通读全诗,简单翻译诗句内容,注意抓感情词、反复出现的词语和过渡句、结论句来分析,逐联概括诗句内容,最后分别归纳前八句和后六句的内容即可。前八句写了采地黄的原因,采地黄的过程,所以中心内容是采地黄;后六句集中写了卖地黄的对象以及央求买者的话语,所以中心内容应为卖地黄。2叙述:以采地黄者的口吻叙述,虽无一字怨语,读来却愈觉辛酸。以时间顺序来叙述事情发展过程,层层深入,脉络分明,给人以清晰而深刻的印象。从头到尾都是客观叙述。诗人寓情于事,貌似不动声色却渗透自己的爱憎之情。对比:朱门与农家、白面郎与采地黄者、肥马食地黄与采地黄者饥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