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ppt_第1页
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ppt_第2页
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ppt_第3页
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ppt_第4页
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华南师大文学院 WXY.SCNU.EDU.CN,文学理论教程电子教案,2,第六章 文学作品的本文层次和文学形象的理想形态(教材第十章),第一节 文学作品的本文层次 一、文学作品的本文层次问题 中国:易传“言不尽意”问题的提出司空图“象外之象”的说法欧阳修“言外之意” 西方:但丁的语言的四重意义的说法英伽登的说法 可见文学作品的内部结构的确有一个层次的问题 二、文学作品的本文层次 1、文学话语层面 文学话语的特点: (1)、内指性指向的是作品的艺术世界,而不是外在的客观世界 苏轼水调歌头:“不应有恨,何事常向别时圆”后一句即为作者的臆造 (2)、心理蕴含性不仅是描述事物,更要表达情感 彭斯“我的爱人是六月里一朵红红的玫瑰”并不只是客观的叙述描写,而是包 含了情感爱慕与赞美 (3)、阻拒性有意制造一定的理解难度,以获取特定的审美效果 “陌生化”理论 例子:鲁迅冬夜关于“枣树”的叙述,3,(2)、哲学意味超越一时一地的具体历史时空,探索全人类意义的问题 西游记的佛理意蕴:心猿 浮士德的哲学意蕴:人的生命的价值与意义何在 3、审美意蕴给予审美愉悦 乔吉天净沙:莺莺燕燕春春,花花柳柳真真,事事风风韵韵,娇娇嫩嫩,停 停当当人人。 第二节 文学典型 一、典型论的历史发展 1、典型论的形成 2、典型论在现代西方的衰落 3、马克思主义对典型论的发展 二、文学典型的美学特征 1、特征性 (1)、特征 内涵:外在形象的独特 内在本质的深刻“特征是生活的一个凝聚点”:特征是生活各种关系交汇、冲,第六章 文学作品的本文层次和文学形象的理想形态(教材第十章),4,第六章 文学作品的本文层次和文学形象的理想形态(教材第十章),例:套中人,其外在、内在 (2)、特征化 P216:“我们把作家生活中最富有特征性的东西,加以艺术强化、生发的过程,叫 做特征化。” 同样以套中人为例。契诃夫对生活的观察与艺术加工。集中、夸张。 (3)、总特征与局部特征 1.要有一个贯穿了人物全部活动的总特征 2.这一特征是由局部特征构建起来的 同样以套中人为例:总特征:套中;局部特征:外貌与生活习惯;说 话做事 2、艺术魅力 (1)、表现:吸引力、感染力、震撼力、 (2)、实质:人物性格的多面性、多层次性;灵魂深度 例:克洛德(巴黎圣母院),5,第六章 文学作品的本文层次和文学形象的理想形态(教材第十章),三、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1、什么是典型环境? (1)典型环境应该是一种把握到时代的发展的脉动的环境 “时代发展的脉动”应该是一种多方面、多层次的运动。对同一个时代可以从不同 的角度进行把握,创造出不同的典型环境。 例:张爱玲的上海与茅盾的上海。 (2)典型环境应该是一种能体现人的生存世界的个别性、独特性的环境 每个人的生活方式、生活样态都是不同的,每个人的“世界”是不相同的。典型环境应该反映出这种个别性。 例:鲁迅的绍兴水乡小镇小说、贾平凹的商州系列等其时代、地域、文化、风俗的个别性、独特性都十分鲜明。 2、典型环境与典型人物的关系 (1)、环境是人物性格形成的基础,并引导人物的行动,制约人物性格的发展变化 例:查理在巴黎、乡下、海外的不同品行(欧也妮葛朗台),6,第六章 文学作品的本文层次和文学形象的理想形态(教材第十章),(2)、人物对环境的反作用 例:欧也妮在当时的环境中,仍能保持了自己的本色 (3)、二者的相互依存 典型与典型环境是紧密联系着的,典型总是典型环境中的典型,离开典型环境, 典型就不成其为典型。 第三节 文学意境 一、意境理论的形成 1、意境是中国特有的文学理论范畴 2、意境理论贯穿中国古典文学传统 二、文学意境的特征 1、情景交融 (1)、意境中的“情”与“景” 王夫之姜斋诗话:“情、景名为二,而实不可离。神于诗者,妙合无垠。 巧者则有情中景,景中情。” 王国维人间词话:“昔人论诗词,有景语、情语之别。不知一切景语,皆情语也。” 1.景即情 2.情寄于景,原因有二: 第一,托物言情、寓情于物主体情感的对象化、形象化 此即所谓“有我之境”,7,第六章 文学作品的本文层次和文学形象的理想形态(教材第十章),第二,触景生情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观念,以为人之情通于万物之情,万物之情 即人之情,所以诗人体会万物之情,将自己的心情与之融汇,通同为一,物我两 忘。此即所谓“无我之境” 细审之,原因一的根源其实也在原因二 (2)、意境中情景交融的方式 景中藏情 情中见景 情景并茂 2、虚实相生 (1)、意境中的实境与虚境 实境逼真描写的景、情、境 虚境原有画面的延伸和扩大;情、神、意的体味与感悟 例: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玉鉴琼田三 万顷,著我扁舟一叶。素月分晖,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悠悠心会,妙处 难与君说。 应念岭表经年,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短发萧疏襟袖冷,稳 泛沧溟空阔。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叩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 先写实际眼前景象,后引出身世感慨,此为一虚;再由人间实事,引出想 象中的情景“尽挹西江,细斟北斗”,此再为一虚;而穿透种种形象,感觉 到一种宇宙人生的浩瀚无际,此又为一虚。,8,第六章 文学作品的本文层次和文学形象的理想形态(教材第十章),(2).实境与虚境的关系 虚境是核心;实境是基础 3、韵味无穷 (1)什么是韵味?“咀嚼不尽” 例:钱起省试湘灵鼓瑟:善鼓云和瑟,常闻帝子灵。冯夷空自舞,楚客不堪听。 苦调凄金石,清音入杳冥。苍梧来怨慕,白芷动芳馨。流水传湘浦,悲风过洞 庭。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 (2)韵味无穷的根源: 作品开拓了广阔丰富的想象空间 作品激发的情感无法以理性的方式或简单的经验化解 李商隐:“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第四节 文学意象 一、意象范畴的历史发展 1、古典时期的象征手法与意象概念 (1)原始社会与古代社会的象征手法与意象观念 例:庄子寓言、但丁象征 (2)中国古典文学传统中的“意象”应属于意境范畴 2、近代以来的象征主义与“意象”概念的确立 象征主义;意象派,9,第六章 文学作品的本文层次和文学形象的理想形态(教材第十章),3、现代文学中的意象的泛化 “意象”从一种特殊的创作手法、创作原则演变为文学形象形态的一种,更普遍化、深化 二、意象的特征 1、哲理性以形象表达哲理 例:庄子的秋水寓言,其意义所在 2、象征性形象要表现的不是它自己本身 例:弗罗斯特未选择的路 3、荒诞性这一特征在现代得到了强化。意象在古代只是夸张、变形,在现代则强化 为荒诞,违背常理。例:庄子寓言中的蜗角之国;千与千寻中变成猪的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