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文言文字词疑.ppt_第1页
常用文言文字词疑.ppt_第2页
常用文言文字词疑.ppt_第3页
常用文言文字词疑.ppt_第4页
常用文言文字词疑.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语文教材文言文字词难点释读,赵平分,一、通过字形分析来解释字词疑义 二、从语境上来分析字词的疑义 三、从语法上分析词的疑义 四、从音读上去辨析 五、从修辞上理解 六、标点断句 七、需要共同探讨的,一、通过字形分析来解释字词疑义,、厷(肱) 论语述而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厷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诗经小雅无羊:“麾之以厷,毕来既升。”(全部回来) 左传鞍之战:“蛇出于其下,以厷击之。”,辞书解释,现代汉语词典、古代汉语常用字典:“从肩到肘的部分。” 辞源、汉语大字典:“从肘到腕的部分。” 说文:“厷,臂上也。”,、臭,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xi说文:“臭,禽走而知其迹者,犬也。从犬从自。” 徐铉注:“自,古鼻字,犬走以鼻知臭,故从自。”,“臭”的常用意义,()闻: ()气味的总称: ()香味: ()难闻的气味:,()闻: 荀子荣辱:“彼臭之而嗛(qin 不满足)于鼻,尝之而甘于口。” 荀子礼论:”利爵之不醮(jio)也,成事之俎不尝也,三臭之不食也,一也。”(利爵:指“利”献上的酒。古代祭祀时用一活人代表死者接受祭祀,他被称之为“尸”,劝“尸”饮食的人即被称为“利”。醮:(jio叫)说文:“醮,冠娶礼祭。”这里用为接受敬酒后饮尽之意。不醮:即不饮尽。利人献上的酒尸人不饮尽,祭祀结束后四脚方形盘里的生鱼不能尝用,三次闻气味而不吃,这与古代是一样的。),()气味的总称: 诗经大雅文王:“上天之载,无声无臭。” 郑玄笺:“天之道难知也,耳不闻声音,鼻不闻香臭。”,()香味: 易系辞:“如恶恶臭,如好好色。” “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孟子尽心下:“孟子曰:“口之于味也,目之于色也,耳之于声也,鼻之于臭也,四肢之于安佚也,性也。”赵歧注:“鼻之喜芬芳,香也。” 史记礼书:“侧载臭茝,所以养鼻也。” 【索隐】:“侧,特也。臭,香也。茝,香草也。言天子行,特得以香草自随也,其馀则否。”臭为香者,山海经云“臭如蘼芜”,易曰“其臭如兰”,是臭为草之香也。今以侧为边侧,载者置也,言天子之侧常置芳香於左右。前有错衡,所以养目也;,()难闻的气味: 曹植与杨德祖书:“人各有好尚:兰茞荪蕙之芳,众人之所好,而海畔有逐臭之夫。” 后汉书梁鸿传:“哀茂时兮逾迈,愍芳香兮日臭。” 孔子世家六本:“故曰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现在又有一种新观点,认为“臭”仍然与现在的“臭”意思相同,即臭味。 理由: 1、在上古时期,“臭”开始有了“难闻的气味”,如左传僖公四年:“一薰一莸,十年尚犹有臭。”孔疏:“虽积十年,尚犹有臭气,香气尽而臭气存。” 2、在杜甫笔下,“臭”的常用义已固定了,杜甫诗中三次用“臭”,另两句都表示恶臭,遣闷“妖孽关东臭,兵戈陇右疮。”驱竖子摘苍耳:“富家橱肉臭,战地骸骨白。” 3、在唐诗中,“臭”字出现38次,其中多是“恶臭”义,如,常楚老江上蚊子:“请问贪婪一点心,臭腐填腹几多足。” 元稹后湖:“臭腐鱼鳖死。” 白居易秦中吟:“橱有臭败肉,库有贯朽钱。” 白居易问友:“种兰不种艾,兰生艾亦生。根荄相交长,叶茎相附荣。香茎与臭叶,日夜俱长大。” 卢仝客请虾蟆:“腥臊臭秽逐我行。” 徐夤逐臭苍蝇:“逐臭苍蝇岂有为,清蝉吟露最高奇。” 寒山诗三百三首:“猪吃死人肉,人吃死猪肠。猪不嫌人臭,人反道猪香。” 由此可见,唐代诗人笔下,“臭”的常用义已转到“恶臭”之义。而与之相反的意义,则多用“香”。 孟郊秋怀:“詈言一失香,千古闻臭词。” 张九龄杂诗五首:“生性苟不夭,香臭谁为中。”,、任,任重而道远 论语泰伯: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孟子滕文公上:“门人治任将归。”赵歧注:“任,担也。” 吕氏春秋博志:“骥一日千里,车轻也,以重载则不能数里,任重也。” 诗经大雅生民:“是任是负,以归肇祀。”(背着挑着这些东西,首先祭祀先祖) 说文:“任,符也,从人壬声。”徐锴系传作“任,保也。”保举、担保。,4、惊(驚),赤壁怀古(高中三册):“乱石穿空,惊涛拍岸。” 胡云翼宋词选注:“惊涛:惊人的巨浪。” 驚:马受惊而狂奔起来。 说文马部:“驚,马骇也。” 战国策赵策一:“襄子至桥而马惊。” 史记袁盎晁错列传:“马惊车败。” 此外,常用“惊鸿“一词喻美女体态轻盈,或指仪表俊逸的美人。 曹植洛神赋:“翩若惊鸿,宛若游龙。“ 陆游沈园:“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 其中“惊”用的是引申义。,、枥,曹操龟虽寿:“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枥:辞海、辞源养马之所。新华字典:马槽。 新辞源枥:槽。,宋书乐志:“枥作历。” 崔颢黄鹤楼: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历:枥,马厩。 汉书梅福传:“伏历千驷,臣不贪也。” 历历:分明可数。 汉语大字典:“历:马厩,后作櫪。” 汉书李寻传:“马不伏枥,不可以趋道。”颜师古注:伏枥谓伏槽。枥而秣之也。“(秣:喂饲料。) 韩愈马说:“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曹枥之间。”,壮:,说文士部:“壮,大也。从士,丬声。”士,少男之称,推十合一为士。 壮心:辞源:“宏大的志向。” 礼记曲礼:“人生十年曰幼,学;二十曰弱,冠;三十曰壮,有室。四十曰强,而仕;五十曰艾,服官政;六十曰耆,指使;七十曰老,而传;八十九下曰耄。七年曰悼,悼与耄,虽有罪,不加刑焉,百年曰期,颐。”,二、从语境上来分析字词的疑义,、落英缤纷,桃花源记:“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尔雅释诂:“落,始也。 诗经周颂访落:“访予落止,率时昭考。“(访:谋,商讨。率:遵循。时:是。昭考:武王。开始执政时,与群臣商讨) 辞源:“初生的花。 楚辞离骚:“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说文:“落,凡草曰零,木曰落。”,、垂天之云,逍遥游:“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 郭锡良注:象挂在天边的云。 王力注:好象天边的云。 朱东润解释:垂,同陲,边。垂天犹天边。翼若垂天之云,形容鹏翼之大,象天边的一大块云。 陆德明经典释文引司马彪云:“若云垂天边。”,据此,对“垂”字的解释主要有两种说法:一是同“陲”,“边”的意思,这种说法最常见。另一种是作为动词,“垂挂、悬挂”的意思。这两种解释都能通,但结合原文,都有欠妥之处。文中两处提到“垂天之云”,都是用来形容“鹏翼”之大的,而“天边的云”和“挂在天空的云”不一定就是大的云。释为“天边的一大块云”,其中凭添了“大”字,也与原文不符。 汉语大词典中对“垂”的解释的一义项“覆盖、笼罩”,且举例说明 韩愈贺雨表:“中使才出于九门,阴云已垂于四野。” 此典中另一义项“犹蔽天,笼罩天空”。如扬雄羽猎赋“荷垂天之毕,张竟野之罘。” 刘良注:言毕之在,如垂天之四边也。马飞龙释“垂天”为“遮天。”“垂、竟”都用作意动用法,“以为陲”。,3、青春,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初中九册下) 课本释为“明媚的春光。应为”春天。“ 古人把春季属东方,其色为青,主春之帝为青帝,所以春季为“青春。” 说文:“青,东方之色。”,说文:“青,东方之色。” 古人以青、赤、白、黑、黄五色与木、火、金、水、土五行相配,又与东、南、西、北、中五个方对应。许慎说文解字:“青,东方色“;“赤,南方色“;“白,西方色“。在“黑“字下,段玉裁补注“北方色也“。论衡验符说:“黄色为土色,位在中央。“明代杨慎说得明白:“木色青,故青者东方也;木生火,其色赤,故赤者南方也;火生土,其色黄,故黄者中央也;土生金,其色白,故白者西方也;金生水,其色黑,故黑者北方也。“,青:常表示三种颜色: ()春季树叶的绿色。刘禹锡陋室铭:“草色入帘青。” ()黑色:李白将进酒:“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蓝色:逍遥游:“绝云气,负青天。” 劝学:“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聚:,高中郑伯克段于鄢:“大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将袭郑。” 杜预注:“完城郭,聚人民。” 汉服虔:“聚禾黍。” 唐孔颖达疏:段欲轻行取郑,不作固守之资,故知“聚”为“聚人非聚粮也。完城者,谓聚人而完之,非欲守城也。” 王力、朱星、郭锡良都指“聚集百姓。” 杨伯俊春秋左氏传注为“聚粮食。”襄公三十年传“聚禾黍”为证,“六月,郑子产如陈涖盟,归,复命,告大夫曰:”陈,亡国也,不可与也。聚禾黍,缮城郭,恃此二者,而不抚其民。”,5、夺,人教版高中六册屈原列传:“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屈平属草稿未定,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 注:夺,强取,不与:不给。 此解看似可通,揆情度理,颇蹊跷。,其一,对屈原,“王甚任之”,上官大夫公然抢夺,无胆;其二,上官与屈原同列,同朝为官,看见便抢,太没有风度;其三,屈原属草稿未定,仅是草稿,尚需改动,抢之无用。 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伐其功曰:以为非我莫能为也,”王怒而疏屈平。 李密陈情表:“舅夺母志” 论语子罕:“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夺:广雅释诂:“变、夺,易也。” 玉篇隹部:“奪,易也。” 唐张文龄白羽扇赋:“纵秋气之移夺,终感恩于箧中。” 吕氏春秋:“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丹可磨也,而不可夺赤。” 不与:不赞成。 侍坐章: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高中寡人之于国也:五十者,七十者,“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不负戴于道路矣。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颁,通“斑”。说文赵歧注:头半白曰斑,斑斑然者也。,、沉、呼不得,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初中八上):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传沉塘坳。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 沉:应为形容词“深”, 例:曹植吁嗟篇“自谓终天路,忽然下沉渊。” 江淹杂体诗袁太尉淑从驾“羽卫蔼流景,彩吹震沉渊。”,呼不得: 教材注:喝不住。不恰当。“得”用于动词后表示“可以”或“能够” 如 袁宏道满井游记:“局促一室之内,欲出不得。” 后汉书隗嚣传:“田为王田,买卖不得。”,8、韩愈送孟东野序:“庄周以其荒唐之辞鸣。”,荒唐: 古文观止注:庄周,楚人,他所作庄子里面说的都是荒唐假托的事体。注者这是以今律古。其实,这里的“荒唐”是“广大无边的样子”。庄子天下:“庄周闻其风而悦之,以谬悠之说,荒唐之言,无端崖之辞,时恣纵而不倘” 成玄英疏:“荒唐,广大也。” 王先谦庄子集解:“荒,大也;唐,空也。” 经典释文庄子音义下:“荒唐,谓广大无域畔者也。” 郭锡良古代汉语注:“荒唐,叠韵联绵词,广大无边的样子,不同于现代的荒唐。,、无赖,辛弃疾清平乐村居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杜甫奉陪郑驸马韦曲二首:“韦曲花无赖,家家恼杀人。” “无赖”一词在唐代已经产生新的意义,即含有亲昵之义。是一种“似憎而爱”的表示方法。可直解为:“可爱、可喜”。这一用法唐宋人很多。 段成式折杨柳:“长恨早梅无赖极,先将春色出前林。” 辛弃疾浣溪沙:“啼鸟有时能劝客,小桃无赖已撩人。”,、桃花源记:“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有的注本把“惋”注为“可怜”的意思,大谬。 玉篇心部、集韵:“惋,惊叹也。” “叹惋”为同义并列,又可作“惋叹。” 如洛阳伽蓝记城西:“元融立性贪暴,志欲无限,见之惋叹。”句意为:元融见元琛家藏的宝器“作工奇妙,中土所无”,不可数计,这位志欲无限的贪暴者,自然会惊叹。在三国魏时期,“惋叹”是较为常用的。如: 曹操善哉行:“守穷者贫贱,惋叹泪如雨。”,、柳宗元捕蛇者说:“岁赋其二。”,本来课本中解释是正确的,“每年征收两次。”但一些研究者认为,不是两次,而是两条。而也认为后面的“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中的“二”也是两条。这的确是值得商榷的。 看原文:“其始,太医以王命聚之,岁赋其二。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永之人争奔走焉。” “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 由上下文来看,“二”应为两次,而不是两条。,三、从语法上分析词的疑义,1、桃花源记“男女衣着,悉如外人”中的“外人”到底如何解释呢? 据沈蘅仲知困录中学文言文备课札记(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年)所说,主要有以下4种说法: 一、从秦到东晋已600年,桃源中人的衣着不会跟外边人一样。可能原文有误,“悉如外人”当为“悉异外人”或“有异外人”。 二、“悉如外人”乃是“如另外一个世界的人”。 三、“外人”特指桃源外的秦时人。 四、“外人”即桃源以外的人。,汉语大词典“外人”的第三个义项即为“外面的人”。第二个义项是:“古代指本诸侯国以外的人近世指外国人。”可见作“外国人”解,是后起义。用后代才产生的意义去解释古代的词语,是阅读和注释文言文的大忌。 在桃花源记里,“外人”共出现3次。其他两次的“外人”作“外面的人”解,是毫无疑义的,此句中的“外人”当然也不能例外。此句的“其中”指桃花源中,那么与之对应的“外人”,只能是指桃花源外的人。 文章中共出现了三次“外人”,除此之外,还有“遂与外人间隔”、“不足与外人道也”。,人们之所以对此产生疑问,认为这样理解不合情理,而将“外人”理解为“外国人”,或“另外一个世界的人”,或“桃源外的秦时人”,甚至怀疑此句原文有误,其根源在于对此句的句法结构和“悉”字的用法缺乏正确的了解。 此句的主语是“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是谓语。在“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这一句里,“悉”字所统括的亦即它的语义指向,是“往来种作”和“男女衣着”。“悉如外人”等于说“皆如外人”。意思是说,“往来种作”和“男女衣着”这两方面的情况,都同外面的人相仿。,2、高中三册 贾谊论积贮疏:“失时不雨,民且狼顾,岁恶不入,请卖爵子。” 请卖爵子: 注为:朝廷卖爵来增加收入,百姓卖子来度过日子。 存在问题: ()“请”字没有落实。 ()主语不明确,是“民”还是“朝廷”? ()与上下文意不合。,又有人认为“爵子”是一个复合词,表示一个概念“爵位。”(中学文科教学) 这样出现新问题: ()“爵子”作“爵位”讲,于古无征。 ()“爵”为什么与表示爵位的“子”相搭配?,问题在于不明古代的制度习俗。在汉代,“民”是有“爵”可卖的。汉代民间爵位有两个来源:一是用钱、粮从朝廷买得;二是由朝廷赐予。皇帝常在即位或喜庆之事时,赐民爵位,以示恩惠,这种爵位是虚衔,但在乡里享有某种特权,恶年饥岁,可以请求把爵位转卖出去,换取衣食。 据汉书记载: 汉惠帝即位时,赐民爵一级。 汉文帝即位时,赐民爵一级。 汉景帝在位时,四次赐民爵一级。,史记秦始皇本纪载:秦始皇三十六年,给“迁北河榆中三万家”拜爵一级。 汉书高帝纪:刘邦平定天下后,诏令集山泽不在户籍册的人员,“各归其县,复故爵四宅。” 唐颜师古注释:如淳曰“卖爵级又卖子也。” 如淳是三国时魏人,距汉较近,颜师古采用此说。 另外,从“请”字上看,“请”后带动词,有两种不同意义:一是请求做某事,二是请求您允许我做某事。“请卖爵子”属第二种情况。再如郑伯克段于鄢:“欲与太叔,臣请事之,若弗与,则请除之。”,3、高中五册明宗臣报刘一丈书:“且今所谓孚者何哉?日夕策马侯权者之门。门者故不入,则甘言媚词作妇人状,袖金而私之。”(孚者:上下相孚,才德称位。孚:信任。),故: 注:故,故意。 其实,这句中的“故”应与“则”关联,“故”为假设:如果,假使。 全句:假如门人不让他进去,他就作出妇人的姿态对守门人甜言媚语,并从袖中取出金钱偷偷地送过去。 “故”作假设连词,文献中多有所见。 论语季氏:“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战国策楚策一张仪相秦:“陈轸,夏人也,习于三晋之事,故逐之则楚无谋臣也矣,今君(人名:昭雎)能用楚之众,故亦逐之,则楚众不用矣。” 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故意合则胡、越为昆弟,不合,则骨肉出逐不收(收留)”。,4、三国志诸葛亮传:“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獗,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猖獗:有教材译作(他们)胡作非为。 这是不正确的。,第一,这几句话都是刘备自己说的,都由“孤”领起,主语应为“孤”。第二,将“猖獗”译为“胡作非为”不对。 它有“颠覆、失败”之义。刘备之语,正用此义。 邱迟与陈伯之书:“君不能内审诸已,外受流言,沉迷猖獗,以至于此。” 汉语大字典中专门立此义项,并列举两用例: 晋书殷浩传:“过军河洛,修复园陵。不虞之变,中路猖獗,遂令为山之功崩于垂成,忠款之志于是而废。” 南齐书刘善明传:“公神武世出,唯当静以待之,因机奋发,功业自定。不可远去根本,自贻猖獗。”,5、高中孔雀东南飞:“府吏见丁宁”。,译为:见府吏丁宁被府吏嘱咐。 这样翻译不对。 当然,这种用法的确很多,如: 孟子尽心下:“盆成括见杀。 史记屈原列传:“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 史记廉蔺列传:“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庄子秋水:“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这些都是被动句。而“府吏见丁宁”中的“府吏”不是被动者,因而句子不是被动句。这里“见”为指代性副词,意义指代宾语,用于动词前作状语。如: 陈情表:“生孩六月,慈父见背。”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故今具道所以,冀群实或见恕也。” 晋书罗企生传:“我相遇甚厚,何以见负?” 柳宗元童区寄传:“郎诚见完与恩,无所不可。” 后汉书朱孚传“凡举,无为亲厚者所痛,而为见仇者所快。” 与之用法相同的有“相”字: 孔雀东南飞:“时时为安慰,久久莫相忘。” 柳宗元三戒:“稍出近之,慭憖然莫相知。”,四、从音读上去辨析,这个问题从两个方面来说; 一是读音,二是通假。,(一)读音,、庖丁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y),砉然响然,奏刀騞然。 砉(hu)然:象声词,形容骨肉相离声。王力古代汉语依崔撰说应该读x。 汉语大字典在解释“砉”字时有一义项是:象声词,举例就是此句。 词源、现代汉语词典中都是注音x 读hu时也是象声词,形容迅速动作的声音,乌鸦砉的声从树上直飞起来。,、初中口技:“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惊觉:语文版读jio ,因惊吓而醒。 苏教参考书注:jio,惊醒。觉jio:睡醒。 人教版没有注释,在参考译文中“被惊醒。” 这字应读ju。,、木兰诗:“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行:应读hng,行:是中国古代编制单位,五人为伍,十人为火,二十五人为行,百人为卒。合成词有:行伍、行列、行阵。,、袁宏道满井游记:“夫能不以游堕事者,而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惟此官也。”,有的把“堕事”注为“误事”。这是不明读音而出现的问题。“堕”字有二音,在此应读hu,表示“荒废、废弃”之义。 尚书益稷:“元首丛脞哉,股肱隋哉,万事堕哉。”孔传:“万事堕废,其功不成。”此当是“堕事”的来源。由“堕”此意构成的词语有“堕弛、堕废、堕业”等,都可以作为旁证。,5、庄暴见孟子:“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庄暴见孟子,曰:“暴见于王,王语暴以好乐,暴未有以对也。” 曰:“好乐何如?” 孟子曰:“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 他日,见于王曰:“王尝语庄子以好乐,有诸?” 王变乎色,曰:“寡人非能好先王之乐也,直好世俗之乐耳。” 曰:“王之好乐甚,则齐其庶几乎!今之乐犹古之乐也。” 曰:“可得闻与?” 曰:“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 曰:“不若与人。” 曰:“与少乐乐,与众乐乐,孰乐?” 曰:“不若与众。” 因此:yue ie,(二)通假,、苏轼石钟山记:“是说也,人尝疑之。”,有人认为“尝”通“常”。不对。,、辛弃疾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 有人认为:“长”通“常”,不对。二字音不同,不能通假。长是澄母,常是禅母。古音不同。而“长”有“常”意,引申为常常、总是。,、不毛:初中九年级下出师表:“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不毛:不毛之地,寸草不生。 其实,出师表中所指之地,大概在云南,并非沙漠,怎会不毛呢? “毛”为“苗”的假借,段注:毛、苗古音同,苗亦曰毛,如不毛之地是。 左传昭公七年:“食土之毛,谁非君臣?”“毛”指庄稼。 何休春秋公羊传解诂:“不生五谷曰不毛。”,、郑伯克段于鄢:“庄公寤生,惊姜氏。”(高中),杜预注:寤寐而庄公已生,故惊而恶之。 清人黄生说:“寤”当与“牾”通,牾:逆也。 民俗,逆生子会给人带来灾难,为了避难消灾,寄养他人之家。艾青就是因逆生而被寄养出去的。,、荀子劝学:“物类之起,必有所始;荣辱之来,必象其德。肉腐出虫,鱼枯生蠹。怠慢忘身,祸灾乃作。强自取柱,柔自取束。”,柱:应通“祝”,断折。 谷粱传哀公十三年:“祝发文身。” 劝学句意为:物强则自取断折,所谓太刚则折也。而大戴礼记正作“强自取折。”,、慢,运斤成风:庄子送葬,过惠子之墓,顾谓从者曰:“郢人垩慢其鼻端若蝇翼,使匠人镯之。匠石运斤成风,听而镯之,尽垩而鼻不伤,郢人立不失容。宋元君闻之,召匠石曰:尝试为寡人为之。匠石曰:臣则尝能镯之。虽然,臣之质死久矣!自夫子之死也,吾无以为质矣,吾无与言之矣!” 注文:慢,通“漫”,涂抹墙壁。,这里指误涂。 不恰当。漫:不见说文,广韵水部:“水漫漫平远貌。”集韵桓韵:“漫,水广大貌。”因而说“慢”通“漫”不对。应通“槾”。,说文木部:“槾,杇也。” 说文木部:“杇,所以涂也。秦谓之杇,关东谓之槾。” 杇,本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