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人口社会学讲义第六讲.ppt_第1页
课件:人口社会学讲义第六讲.ppt_第2页
课件:人口社会学讲义第六讲.ppt_第3页
课件:人口社会学讲义第六讲.ppt_第4页
课件:人口社会学讲义第六讲.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六讲 性别与年龄结构,人口结构 一、人口年龄结构 二、人口性别结构 三、年龄性别结构的度量 四、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比较 五、人口城乡结构 六、人口城域分布结构 七、人口文化教育结构 八、人口民族结构 九、人口结构问题,人口结构,人口学并不只是研究人口总量和增长,也研究人口的构成。 按照各种分类指标可以将不同类别人口所占比例表现出来,反映出结构。 人口自然结构:年龄结构、性别结构 人口社会经济结构:城乡结构、地域分布结构、文化教育结构、职业结构等。 最基础的人口结构就是年龄和性别结构。,一、人口年龄结构,人口年龄结构:一定时期、一定地域范围内,不同年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状况。 人口年龄结构与出生、死亡、迁移关系密切。,一、人口年龄结构,国际上通常将不同年龄的人口划分为三大类:0- 14岁少年儿童、15-64岁劳动年龄人口、65岁及 以上老年人口。 少年儿童人口和老年人口通常也称为非劳动 年龄人口或被抚养人口。 由于年龄结构对人口的再生产至关重要,还将 人口划分为婚育年龄人口(15-49岁)和非婚 育年龄人口(小于15或者大于49岁) 其中15-49岁女性人口也称为育龄妇女,1956年,联合国委托法国人口学家撰写并出版了人口老龄化及其社会经济影响一书,其中以65岁作为老年起点。联合国进行人口统计时,经常以65岁为老年的起点,将年龄在65岁和65岁及以上的人口划分为老年人口。 随着时间推移,人口老龄化成为全球趋势,许多发展中国家老年人口不断增多,而发展中国家通常采用60岁作为老年段的年龄起点。,为了便于与发达国家作比较,1982年,在联合国“老龄问题世界大会”上,将老年年龄的界限定义为60岁。目前国际通用的是以60岁或65岁作为标准。 就中国而言,我国的法定退休年龄也规定为年满60岁,因此60岁成为国内中国社会普遍认定,学术界普遍使用的老年人群划分标准。 争论:年龄标准的调整?,人口的年龄结构类型,瑞典人口学家桑德巴的人口年龄结构“三分法” 将人口划分为014岁,1549岁和50岁以上三个年龄阶段 以当时的瑞典人口结构作为参考,将人口年龄结构分为“增加型”、“稳定型”和“减少型”。,人口年龄金字塔,人口年龄金字塔是对人口年龄结构的形象描 述,是研究人口年龄结构的常用手段。 人口年龄金字塔计算方法:以总人口为分母, 以各年龄或者年龄组的分性别人口为分子,求得男 女两性各年龄或者年龄组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比。,人口年龄金字塔,2008年我国人口年龄金字塔,人口年龄金字塔,用人口年龄金字塔在形象的展示现有人口年龄结构的同时,还可以看出未来人口在一定生育模式下的人口再生产规模、速度及发展趋势。,人口年龄金字塔,用人口年龄金字塔描述人口年龄结构有三种基本类型: 增长型:年轻组人口比重大,塔型上窄下宽,呈锥型 稳定型:除老年组以外,其他年龄组人口比重差别不大,塔呈桶型 缩减型:中年人口比重较大,年轻人口较少,塔底收缩,下窄上宽。,联合国划分人口年龄结构的标准及分析方法,老年系数: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重 少年系数:14岁及以下人口占总人口比重 老少比:65岁及以上人口与14岁及以下人口之比 年龄中位数:按照年龄将总人口划分为人数相等的两部分,年龄高于年龄中位数的人和年龄低于年龄中位数的人口数量相等。,依据上述指标,联合国提出划分人口年龄结构的标准:年轻型、成年型、老年型,衡量人口年龄构成的指标,常用指标: 少年系数 老年系数(人口老龄化系数) 老少比 少儿抚养比 老年抚养比 总抚养比 年龄中位数,老年系数(老年人口比重): 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比 少年系数(少年儿童比重): 14岁及以下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比 老少比(老龄化指数): 65岁及以上人口与14岁及以下人口之比.,少儿抚养比(少年抚养系数):14岁及以下人口占1564岁劳动年龄人口的百分比 老年抚养比(老年赡养系数):65岁及以上人口占1564岁劳动年龄人口的百分比 总抚养比(社会负担系数):少儿抚养比和老年抚养比之和。,年龄结构的影响,年龄结构对人口再生产的影响:出生、婚姻、死亡、迁移等。 年龄结构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劳动适龄人口的数量及其同被抚养人口的比例关系。 年龄构成对社会生产和服务的影响:不同年龄人口的需要不同,年龄结构会影响文化教育设施的配置,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以及住宅、交通建设、消费结构。,年龄结构和人口变动,同出生率一样,年龄结构也是导致人口增长或减少的原因。在许多发展中国家,年轻人占很大的比例,这样,既便生育率下降,甚至降到了“更替水平”,人口总量仍会持续增长。 在年龄结构老龄化的国家或地区,由于老年人口比例的不断增大,通常粗死亡率也会上升。,人口红利(Demographic Window of Opportunity/Demographic Bonus),在人口转变的后一阶段,易出现人口老龄化倾向。由于出生率下降速度和人口老龄化速度不是同步发生的,前者先于后者发生,前者与后者也是原因和结果的关系。 在出生率下降初期,出生率下降速度快于人口老龄化速度。在这一人口变动过程中,会形成一个有利于经济发展的人口年龄结构,也就是少儿抚养比与老年抚养比在一个时期内都比较低的局面,并会持续一段时间。,总人口“中间大,两头小”的结构,使得劳动力供给充足,而且社会负担相对较轻。年龄结构的这种变化将带来劳动力增加、储蓄和投资增长、人力投资增加和妇女就业机会增加等,从而对社会经济发展有利,人口学家称这段时期为“人口机会窗口”或“人口红利期”。,年龄结构与经济发展,年龄结构与住房供给,人口老龄化,1.中国人口老龄化的现状和趋势 (1)定义 人口老龄化是人口年龄结构变化的一种形式, 是指总人口中老年人口比例不断上升的过程动 态。 当老年人口达到一定比例(联合国规定为65岁 及以上人口的比例达到7%,或60岁及以上人口达到 10%),这个人口就是老年型人口静态。,(2)现状 五次人口普查中国人口的年龄结构,资料来源: Carl Haub, 2007 World Population Data Sheet.,全球15个年龄结构“最老”的国家与中国比较,65岁及以上人口比例,(3)中国老年人口增长预测,2.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原因分析,(1)直接原因 生育率下降 死亡率下降 人口迁移 (2)间接原因 人口政策 社会政策 经济发展,3.中国人口老龄化的特点,(1)速度快 根据联合国的统计和预测,1950-2000年间, 世界老年人口增长176,中国增长217;2000- 2025年,世界增长90,中国增长111。65岁及以 上人口比例从7上升到14所需的时间:法国为 115年,瑞典为85年,美国为66年,英国为45年,中 国约为25年。,(2)人口老龄化与经济发展不同步(未富先老) 中国现代化实现程度2000年(中国进入老龄化),(3)地区不平衡 2000年全国部分地区按城乡分的老年人口比例,(4)老年人口规模大 (5)老年人口高龄化 中国人口分年龄段的增长率:2000-2004年,4.中国人口老龄化产生的问题,中国山东,当地老人在山东省农村聚集,观看戏剧表演。报告显 示,中国60岁及60岁以上人口在2011年底达1亿8千5百万,占了总人 口的13.7%。国家统计局负责人马建堂17日说,中国人口老龄化及日 益恶化的环境问题都会限制经济增长。,(1)老年人基本权利保障的问题 在内容上,老年人的基本权利可以分为生存权和发展权,也可以具体化为生存、发展、保健、被照料、安全保障等权利。 西方的“三M”:Money即钱,这是经济保障或收入保障;Medicare 即医疗保障;Mental即精神需要,包括精神慰藉和心理满足等。 我国的“五个老有”: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2)养老保障面临的问题 我国老龄化具有老年人规模大、增长快的特点。联合国 死亡水平中方案预测,到2020年,我国65岁以上老年人口将 比2000年翻一番,达1.7亿,到2040年将再翻一番,达3.22 亿,这种巨大的变化将会对我国尚未建立健全的社会养老保 障制度带来巨大的冲击。 根据有关学者预测,在现行生育政策不变的情况下,我 国退休金缺口金额将由2000年的735亿增至2030年、2040年、 2050年与2080年的9591亿、19463亿、40360亿与215619亿; 资金缺口金额占GDP的比例分别为1.9%、2.7%、3.9%与7.4%。,(3)医疗保障面临的问题 有研究表明,人均医疗费用与不同年龄的人群 有关。一般情况下,60岁以上年龄组的医疗费用是 60岁以下年龄组的3-5倍。 例如:美国65岁及以上老人医疗费用与65岁以 下人口的医疗费用之比是3.9:1,德国是2.7:1,芬 兰是3.8:1。,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健康与不健康的平均预期寿命,(4)对劳动力供给的影响 中国未来劳动力人口数量和老化趋势(单位:百万人,%),2019/4/24,45,可编辑,(5)人口老龄化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 科学技术的发展,受教育水平的提高 不同年龄劳动力的体力和智力的差别 管理与领导层的老龄化对管理效率的影响 (6)人口老龄化对社会分配关系的影响 (7)人口老龄化对社会储蓄和投资的影响,5.应对老龄化社会的对策,(1)迎接人口老龄化的思想和理论准备 提高全社会的老龄意识。人人都会变老。 提高全社会的养老意识。 认识老年人的社会作用。 国家和政府的作用 社会组织的作用 家庭的作用 个人的作用,(2)大力发展生产 人口转型带来了实际的经济利益。其中一个利益为暂时的人口结构变化带来的好处(人口红利,population bonus),这就是需要抚养的孩子数相对减少,给这些国家创造了增进投资的机会以刺激经济增长。 在80年代,一些早期生育率下降的国家得以收获人口结构变化带来的“人口红利”。有分析认为,“亚洲四小虎”的发展有30%归功于年龄结构的变化,这些变化来自于死亡率和生育率的下降,这相当于在30年的时间里人均经济增长了1525美元。,(3)老年人共享社会发展成果 防止老年人陷入绝对贫困境地。对农村“三无”老人(无生活来源、无依无靠、无劳动能力)落实“五保”制度。 对要抚养老人的贫困家庭给予特殊帮助。 防止老年人变成相对贫困的群体。老年人收入应“水涨船高”。 发展教育。(教育对经济的作用、对未来的老年人的作用),(4)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养老体系 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相结合是中国在一个相当长时期内必须坚持的方针。 完善和利用各种方式帮助家庭养老。 加强和完善各种方式和各个方面的对老年人社会化服务。(各种形式的养老院、福利院、托老所、家庭病床服务和各种结题服务行业) 开拓和完善社区对老年人的服务。,中国人口年龄结构的影响因素,出生率下降 平均预期寿命延长 城乡人口迁移加剧城乡年龄结构差异 不同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 生育政策差异,生育率的影响,计划生育的直接目的是降低人口增长率,减缓人口规模扩大速度。目前,中国妇女的总和生育率已降至更替水平以下。但由此却导致中国人口年龄结构出现了老龄化趋势。人口数量控制越严格,人口老龄化状况越严重。,如果放弃人口控制政策,令生育率反弹和上升,人口总量虽然会以更快的速度增加,但人口老龄化的进程却因此而减慢。 面对人口规模和人口老龄化的双重挑战,我们该如何清醒地认识这对矛盾,明智地选择应对政策,是一个无法回避的重大而急迫的问题。,二、人口性别结构,性别与社会性别 社会性别视角,生理性别(sex),自然性别,是指普遍存在的,一般不可改变的男性和女性的生理差异 社会性别(gender),指人们认识到的基于男女生理差别之上的社会性差别和社会关系 社会性别概念被用来描述一个特定社会中,由社会形成的男性或女性的群体特征,角色活动及责任。,在不同社会形态文化形态下,有关男性和女性的特征角色责任的认定有所不同. 母系性别制度以女性生殖力为主动力的母系氏族时代,女性拥有公共权利 父权性别制度-以男性体力劳动为主动力的体力时代,男性占据支配地位(当前中国) 男女平权制度-以智能为主动力的时代,个体的智力和能力成为人力资本的最重要因素,性别价值定位的决定意义减弱,目前的人类社会存在的社会性别体制: 一整套确定两性社会地位和社会角色的社会制度,它通过文化政治和经济的作用,使女性处于从属地位。,为什么要区分生理性别和社会性别 ? 强调人是一种社会性存在,性别既有生物性也有社会属性,两性之间的关系是一种社会关系. “天生男女有别” ,男女两性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但差别的意义是被建构的。,社会性别视角有助于我们更好的理解人口过程中存在的性别差异: 偏高的性别比(原因) 迁移人群中的性别结构 人口文化结构中的性别差异 ,人口性别结构,1.概念 人口性别结构(sex structure)是指一定 时点、一定地区男女两性在全体人口中的 比例,通常用百分比来表示。,2.主要测量指标 (1)性别构成:以全体人口数为分母,分别计算男、女所占百分比。,(2)性别比(sex ratio):也叫性比例,是某一人口(或某一年龄组内)每100名女性所对应的男性人口数。 (3)出生(婴儿)性别比:(sex ratio at birth):是指一定时期内出生婴儿中,每100个出生女婴所对应的男婴数。,3.性别比的一般特点 (1)性别比在没有人为干预的情况下比较稳定 (2)随年龄的增加,年龄别性别比有降低的趋势(女性生存优势),女性的生存优势:既女性较男性有更长预期寿命 一般来说,在同期出生的婴儿当中,男性多与女性,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人口性别比下降 成人期人口性别比降至100左右,达到平衡 老年时,人口性别比在100以下变化 生物学上把这种女性人口随年龄推移而上升的变动趋势称为女性的性别生存优势。,受孕性别比:120130 出生性别比:102107 0-14岁男性略多于女性 14-64岁男女两性大致相等 65岁以上女性多于男性 以上划分并不是固定的,随着卫生条件改善,寿命的延长,年龄段会发生变动。,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出生性别比为108.5 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出生性别比为111.3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出生性别比为119.9 其中江西和广东达到138.0和137.8,世界主要发达国家20世纪80、90年代人口出生性别比的统计特征,世界主要发达国家20世纪80、90年代人口出生性别比的统计特征,世界较发达国家(地区)20世纪80、90年代人口出生性别比的统计特征,较发达国家(地区)20世纪80、90年代 人口出生性别比的统计特征,部分发展中国家 (地区)20世纪80、90年代人口出生性别比的统计特征,部分发展中国家 (地区)20世纪80、90年代人口出生性别比的统计特征,世界各国(地区)20世纪80、90年代 人口平均出生性别比的分布,我国出生性别比偏高问题,1.出生性别比偏高定义 出生性别比是指一定时期内出生婴儿中男婴和 女婴之比,一般以每100个女婴对应多少男婴来表示。 出生性别比是决定人口性别结构的基础。 出生性别比是个常数,在没有外部因素干扰的 情况下,稳定在1052左右。 我国人口自20世纪80年代初期以来,出生性别 比开始偏离正常范围。,2我国出生性别比的特点 第一,有不断升高的趋势。,第二,出生性别比的失衡地区由北向南连成一片 出生性别比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16.9的有福建、河南、陕西、 广西、湖南、安徽、湖北、广东和海南9个省和自治区。其中最高 的海南和广东分别达到135.6和130.3。,第三,乡村和城镇的全面失衡 城乡人口出生性别比变化,第四,第一孩就失衡,高孩次失衡更加严重 年份 合计 一孩 二孩 三孩及以上 1990 111.3 105.2 121.0 127.0 1995 115.6 106.4 141.1 154.3 2000 119.9 107.1 151.9 160.3 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出生性别比,3.我国出生性别比偏高的原因,(1)社会经济基础论 首先,中国正处在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型之 中,广大农村地区需要劳动力特别是男性劳动力。 其次,我国农村地区社会保障体系薄弱,养老 一直是家庭来承担,养儿防老是主要的形式。 再次,男性人口在农村地区是巩固家庭地位的 保障。,(2)生育文化论 传统农业社会已将源自于“工具意义”上的 “养儿防老”和源自于“观念意义”上的“传宗接代”融 为一体。 根深蒂固的“重男轻女”传统生育文化决定了 人们对男孩的偏好。,(3)少生动因论 在男孩观念还比较盛行的国家和地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