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房屋地勘文字报告.doc_第1页
个人房屋地勘文字报告.doc_第2页
个人房屋地勘文字报告.doc_第3页
个人房屋地勘文字报告.doc_第4页
个人房屋地勘文字报告.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穆世杰私人住所1. 工程概况拟建穆世杰私人住宿楼位于德新镇东外街35号。受穆世杰个人委托,由我公司对其私人住宿楼进行岩土工程勘察,该工程由德阳市市政设计所设计,楼层为三层。建筑面积为174.84m22.勘察工作该工程规模小,将初勘与详勘合为一个阶段进行勘察,以测绘钻探、原位测试手段为主,为设计提供基本的地质资料。2.1目的通过工程地质勘探和测试工作,查明拟建道路的工程地质条件,作出工程地质评价,为其道路路基的施工提供必须的工程地质、水文地质资料。2.2任务查明场地及临近地带的地形地貌特征、地层、岩性及地层结构、不良地质及特殊地质的类型,分布及对拟建私人住所的影响。测试地基土的物理力学性质,为设计提供所需的物理力学参数。查明场地水文地质条件,提供排水所需的水文地质参数。对地基的稳定性及工程地质条件作出评价,采用的物理力学参数提出建议;对施工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注意事项,提出工程措施意见。2.3勘察依据(1)本工程意向合同、总平面布置图及设计要求(2)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版;(3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4)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2008年版;(5)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6)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7)成都地区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51/T50262001);(8)动力触探技术规则(TBJ18-87)2.4勘探点的布置、勘探手段与完成的工作量2.4.1勘探点的布置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及设计提供的平面布置图,本工程共布置勘探孔6个,其中控制性孔2个(孔深11.912.7m);一般性孔4个(孔深10.611.6m)。 孔位测放采用半仪器法(罗盘、皮尺)进行施测。孔口高程以附近文兴明私人住所地面为参照点,采用假设高程布孔,钻孔布置详见勘探点平面布置图。2.4.2勘探手段本次勘察采用冲击取芯、原位测试等勘察及测试手段,对地基土进行综合评价。(1)冲击取芯:采用SH30-2型触探机对砂砾卵石层之上土层冲击取芯鉴定分层,并控制出砂砾卵石层顶面。(2)原位测试:本次勘察采用标准贯入试验确定粘土的物理力学性质。在下部砂、砾卵石层采用N63.5,根据成都地区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51/T5026-2001)N63.5超重型动力触探对碎石土密实度的划分原则及岩土的工程特性进行密实度划分,获取其承载力和变形指标。2.4.3完成工作量此次勘察外业工作在2006年2月18日完成,完成的工作量见插表1。表1项 目测放孔位(个)工程地质剖面(条)冲击取芯(m)N120动力触探(m)合计(m)标准贯入试验(次)水位观测(次)工作量6332.436.869.2423.场地工程地质条件3.1地形地貌拟建场地单元内地形平坦,地貌单元单一,为第四系流水冰水堆积的平原形地貌。3.2交通条件拟建场地位于德新镇东外街35号,交通便利。3.3水文气象特征根据气象资料,德阳市降雨量较丰富,多年平均降雨量10001200mm,且多集中69月,冬未春初降雨量稀少,年平均蒸发量800950mm,年平均气温16.1,属亚热带季风型气候,多年平均风速1.4m/s,定时最大风速18m/s,风向:东风。3.4地质构造特征与新构造运动本区在大地构造体系上位于川西坳陷的北部、东邻龙泉山构造带。根据收集的资料,本场地所处的地段较为稳定,区内未发现大的活动断层存在,新构造运动较弱,2008年发生5.12地震,该地区震感强烈,但对该地区的地质环境未造成破坏。3.5地基岩土的构成与特征通过冲击取芯与动力触探测试成果分析,以及工程地质调查,拟建场地的地基土为人工填土及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堆积层。现由新至老分述如下:人工填土:主要为杂填土、素填土;场区内人工填土已完成自重固结,成分主要为回填的砂卵砾石、粘性土、少量碎砖、水泥碎块等,钻孔揭露深度1.92.1m之间,其中ZK4最厚2.10m;其特点是成分不均。淤泥质粉质粘土:灰、灰黑色, 流塑,含10%20%细砂,有臭味。粉土:黄褐色,潮湿,稍密,干强度低,韧性低,摇振反应中等。粒径介于0.0752mm的颗粒含量占2030%,含少量的白色云母片,少量铁锰质侵染,夹个别砾石,偶见卵石,随深度的增加粉粒含量减少,砂粒含量增加。场区内分布少,层厚0.7-1m。粉质粘土:黄褐色,可硬塑,切面光滑,干强度高,韧性中等,局部含有铁锰质结核。场区内分部较广泛,层厚1.3-2.2m。砾质粘性土:黄褐色,可塑,切面稍有光泽,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粒径介于0.0752mm的颗粒含量占1520%,粒径大于2cm的颗粒风化严重,常风化成为中粗砂和粉细砂状,手捏即碎,含量占2030%,局部卵石,力学性质与圆砾相似。局部含粉土团块。场区内广泛分布,层厚0.6-2.3m。N120修正击数一般为12击。 砂质粘性土:黄褐色,可塑,切面稍有光泽,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粒径介于0.0752mm的颗粒含量占1535%,局部卵石,场区内局部分布。层厚1.1m。 砾砂: 圆砾:黄白色,松散,颗粒磨圆度较差,级配中等,主要成分为砂岩、花岗岩等颗粒,粒径大于2cm的颗粒含量含量占1020%,粘粒和粉粒含量约占1520%,局部夹薄层粉土或粗砂。场区内广泛分布,层厚0.6-4.6m。稍密卵石:灰、灰白、褐灰等色,卵石成分主要为砂岩、花岗岩、长石石英砂岩、燧石和少量石英颗粒,卵石一般粒径60mm以上,最大粒径160mm左右,中粗砂及粘粒充填,动探击数在47击。各土层厚度变化情况详见工程地质剖面图。3.6地基土物理力学性质本次勘察采用取芯分层鉴定,N63.5 重型动力触探原位测试定性、定量评价地基土的物理力学性质。原位测试试验成果统计表见插表2、3。标准贯入试验成果统计表 项目土层 样本数最大值最小值标准差平均值粉质粘土8870.537.5粉土2544.5淤泥质粉质粘土2222 表2土层名称统计点数(n)最大值(击)最小值(击)平均值(击)粉质粘土6977.7粉土2544.5淤泥质粉质粘土2222 N120重型动力触探试验成果统计表 插表3土层名称统计点数(n)平均值(击)标准差变异系数修正系数rS计算值砂质粉土291.80.242.2砾砂71.703砂质粘性土1010.272.1圆砾482.80.555.8稍密卵石314.30.758.03.7水文地质特征场地地下水为赋存于第四系砂砾卵石层中的孔隙潜水,地下水位埋深标高为-9.1米。主要接受大气降水补给,其年变化幅度1.00-2.50m左右,渗透系数18m/d,根据临近场地水质分析报告,地下水水质类型为HCO3SO4-CaMg型水,属极硬淡水,PH值7.47。场地地下水对混凝土无腐蚀性。3.8不良地质条件据区域地质资料及此次工程地质调查、勘察点揭露,场区内未发现滑坡、岩溶、土洞、塌陷、泥石流、活动断裂、地下水强烈潜蚀等不良地质作用。4工程地质评价4.1场地稳定性评价该场地在大地构造体系处于川西坳陷的北部,场地内无基岩活动断裂存在,新构造运动较弱,2008年5.12地震对该场地的影响小,场地地形起伏较小,属平坦场地,稳定性好,为抗震有利地段。4.2场地地基土评价根据冲击取芯和动力触探分析,场地地基土由人工填土与第四系冲洪积层构成。人工填土:成分不均,软硬不一。粉土:场地内均有分布,密实,属中等压缩性土,厚0.64.80m。 粉质粘土:场地内分布均匀,结构强度较高,可作为持力层。淤泥质粉质粘土:场地内局部分布,含水率高,结构强度低,不能作为持力层,应该清除。砾质粘性土:场地内分布较为广泛,结构强度较高,可做持力层。 砂质粘性土:厂区内局部分布,结构强度低,不能作为持力层。砾砂:场区内呈条带状分布,强度较高。圆砾:场区内呈层状、似层状、局部为透镜状分布,强度较高,可作为基础持力层。稍密卵石,变形小,为良好的基础持力层。4.3地基土物理力学性质评价根据冲击取芯、标准贯入试验、动力触探的综合分析,结合德阳市市区已往的经验数据,提供各地基土的物理力学指标推荐值见插表3。 地基土物理力学指标推荐值 插表3 指标土层压缩模量Es(MPa)变形模量Eo(MPa)重度(KN/m3)C地基土容许承载力(KPa)杂填土17.5140粉土5.5183514.2130粉质粘土4.0019100砾质粘土砂质粘土砾砂6.6819.5130圆砾9.3221200稍密卵石15.8222704.4地震效应分析4.4.1地震基本烈度根据国家地震局1990年编制的1:400万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德阳市抗震设防烈度为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05g,所属的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4.4.2场地土类别地基土为多层土,据土的类别按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J00489),场地土层在覆盖层厚度内近似剪切波速255Vsm140(m/s),为中软场地土,场地类别为类,为建筑抗震有利地段。4.4.3地震液化按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J00489)所列的液化土的判别方式,场地内地下水位以下没有粉土,粉细砂,故地基土为非液化土层,可不考虑液化的影响。5. 环境评价该区位于德阳市德新镇,在环境规划中属于开发区,属环境功能规划要求较低的地段。拟建道路两旁没有高大的建筑物,开挖施工不存在对邻近建筑物的影响。明挖基坑对周围土层的扰动以及卸载引起的地层移动,都会使围护产生侧向和竖向位移,基坑坑底隆起以及地表沉降等危险基坑和周围环境安全变形的现象,因此基坑坑底隆起和围护墙体的位移是控制基坑和周围环境安全的主要因素。另外支护体系的特征,开挖施工周期和基坑暴露时间,水的影响等都可能造成基坑对周围环境的影响。6.结论与建议6.1结论本次勘察采用的勘探手段齐全,方法得当,符合现行规程规范的要求,勘察结果符合场地的实际情况,达到了勘察目的。地下水位较深,对工程的开挖和施工基本无影响。场地内地基土不存在液化现象。据1990版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该场地地震基本烈度度,区内新构造运动较弱,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设计地震基本加速度值为0.05g。场地地下水对砼没有腐蚀性。6.2建议6.2.1措施意见拟建场地主要为人工填土和普通的砂质粉土,该路段原为土公路毛坯,杂填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