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通信技术里的一些问题.doc_第1页
目前通信技术里的一些问题.doc_第2页
目前通信技术里的一些问题.doc_第3页
目前通信技术里的一些问题.doc_第4页
目前通信技术里的一些问题.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问题之一:光进铜难退”问题如何解2007年底中国电信率先提出“光进铜退”的战略,明确提出“光进铜退”是实施固网宽带化和宽带转型的重要举措,改变现有的以铜缆接入为主的建设模式,将光纤尽可能向用户端延伸,并采用PON技术进行FTTB/FTTH综合接入网络的建设。 “光进铜退”的主要实现方式有:光纤到POP点,双绞铜线长度一般缩短到1.5千米以内(城市区域一般为1千米以内),POP点到用户之间应用DSL技术;光纤到小区,小区的电信机房到用户之间一般采用双绞铜线,长度缩短到500米以内,应用VDSL2技术可以保证至少20Mbps的带宽;光纤到楼,光纤到商务楼或小区的居民楼的门洞,与用户之间采用五类线或双绞铜线,长度缩短到100米以内,用户的带宽接近百兆;光纤到户,指光纤直接到家庭(家庭客户)或办公室(针对政企客户),用户带宽的可扩展性进一步增强,用户的带宽可达百兆甚至千兆。铜缆接入距离与带宽关系为何“光进铜难退”?近年来电信运营商对于PSTN的交换机都采用了大容量、少局所的策略,这大大简化了电话业务的运行维护,促进了电话业务的快速发展。但在全业务运营时,采用POP点下移方式来缩短接入距离、加快用户宽带接入速度、满足用户及新业务发展的迫切需求时,就会引发“铜难退”的问题。由于用户家庭的电话会继续使用,如果不采用软交换技术,用户到电话交换机之间的铜缆线就要继续保留。对于新建的综合POP点而言,可以采用AG设备为用户同时提供VoIP语音服务及宽带接入服务,由于AG设备与公司现有DSLAM网络之间存在技术融合等问题,目前仍采用DSLAM设备为用户提供DSL接入服务,AG设备为用户提供软交换语音业务,会在语音业务增加比较大的投资。目前在新建小区都已经推行了基于软交换的语音业务,但是在已建小区却难以执行,原因是部分地区还无法实现“号码携带”;由于老小区的用户不愿意更改家中的电话号码而导致“铜难退”。“光纤到小区”、“光纤到楼”、“光纤到户”等方式,虽然一个比一个更加减小宽带接入的距离,如果用户继续使用语音业务的话,还是使用软交换技术。凡是牵涉老区改造部分地区还会碰到“号码携带”的问题;用户到电话交换机之间的铜缆线也还要继续保留。同时对于FTTH(光纤到户)用户,ONU通过内置IAD为用户提供语音服务(软交换语音),ONU一般放在用户家里,正常情况下采用市电供电,这样当用户所在小区停电时会影响正常使用。POP点下移仍难满足需求假设某城市在实行POP点下移前有200个端局机房,用户到端局的距离大约3km,这几年开始实施POP点下移,使用户到POP点的距离缩短到大约1km,用户的带宽可达6M以上。因为市区的面积不变,要使所有的用户到POP点的距离缩短到大约1km,那么还要增加1600多个POP点,才能将用户的铜缆距离缩短到1km。铜缆接入距离与带宽关系如表所示(目前VDSL2还没有正式商用)。如果以后用户大规模申请高清IPTV等业务,用户的带宽要达到10M以上;目前只有符合以下线路条件的用户才可以申请高清IPTV:POP点接入用户,或接入距离1Km的端局用户;考虑到用户上网以外,最大可达速率应大于15Mpbs;局端DSLAM为ADSL2+;如果用户再同时申请高速上网、多路IPTV等业务,势必要求用户线路到局端的距离进一步缩短;如果要达到20M或以上,即使使用AD-SL2+,也要将用户线缆缩短到500m以下才能满足此要求。假设已经按照1km覆盖半径建好了1800个POP点(包括300个端局),还要增加5400个POP点。依此类推,如果又有新型更高带宽的业务出现,是否又要进一步下移POP点呢?如果继续采用POP点下移的方式,数量又要继续按照几何级数激增。“光进铜退”不再难对于新建的高层小区或别墅,利用通信配套费,直接采用“光纤到户”的建设模式,取代现有的铜缆覆盖模式。以上海市为例,根据“沪通信管2005监字8号”文规定的上海市新建住宅通信配套费标准:多层明线6.5元/平方米,高层12.5元/平方米,多层暗线20元/平方米,别墅40元/平方米。对于高层120平方米左右的一套房子配套费大约为1500元,基本可以达到“光纤到户”的接入光纤铺设成本,一套别墅配套费大约为5000元,远远超过“光纤到户”的光纤铺设成本。目前实施FTTH试点的小区都是“光纤、铜缆一起进”,而且把光纤、铜缆的建设成本都算到“光纤到户”的成本是不科学的;其实“光纤到户”后铜缆就没有必要进了。通过对IT运营支撑系统进行升级改造,尽快解决软交换语音中“物理号码”与“逻辑号码”映射的问题,从而解决软交换语音的“号码携带”问题,以免阻碍“光进铜退”战略的贯彻实施。对于FTTH用户,ONU在小区停电时影响软交换语音业务,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解除客户的后顾之忧:结合C网手机、小灵通捆绑,解决停电无法使用电话业务问题(开通FTTH业务时可以采用注入移动元素的套餐);目前FTTH主要针对城市用户,在城市尤其是市区,一年中停电的概率很小,对于不介意停电时无法正常使用软交换电话的用户,也可以采用月租费优惠的方式予以补偿;引导厂商开发低能耗的ONU,停电时使用低成本的备用电池或干电池就可以维持一段时间的通话。通过完善FTTB、FTTH的工程设计和建设规范,以进一步下调FTTB、FTTH的工程建设成本,处理好FTTH建设与POP点建设之间的关系,逐步解决目前存在的“光进铜难退”的问题。“光进铜退”战略的最终目标是FTTH(“光纤到户”)。(作者:王孝明)问题之二:云计算?框计算?电信怎么算?就在大多数人对IT业正热门的“云计算”概念还在云里雾里时,日前百度又抛出了一个“框计算”的新新词汇。乍一听说,都觉得面对以搜索巨头google为代表倡导的“云计算”,本土搜索引擎的领先者百度整出个“框计算”来对抗。管他云计算还是框计算,我们需要搞明白的是,这些IT业的概念对电信运营有啥影响?又有啥意义? “云计算”这两年被炒得火热,然而大多人还是感觉一知半解。云计算简单讲是指利用大规模的数据中心或超级计算机集群,通过互联网将计算资源按需租用方式提供给使用者的方式。例如目前我们的个人电脑在硬盘上处理文档、存储资料,通过电子邮件或U盘与他人分享信息;而云计算时代,我们的电脑上可以不装、不运行任何系统和软件,只要连在互联网上,就能从后端的超级计算机“云”上找到各种资源。 百度近期提出的“框计算”是指为用户提供基于互联网的一站式服务,用户只要在“框”中输入需求,都能得到最优的匹配结果。“框”就是指目前互联网我们常见的例如搜索框、对话框、词典框等。但过去我们常见的各种“框”存在相对独立的环境中,例如在词典框里输入其他需求,词典框不会给用户任何反馈。而百度提的这个“框”,用户在里面输入任何类型的需求,无论是词典、杀毒、地图、购物等需求,都可以得到有效的结果。这个“框”是万能框、智能框。 业界已经达成共识,未来网络竞争实际上是以平台为核心的竞争,这种平台能够控制价值链形成难以超越的核心竞争力。“云计算”和“框计算”都是IT企业提出的战略,本质上正是为了打造这样的平台,从而凝聚产业链上下游资源,并通过为用户提供一切所需的信息和服务吸纳庞大的用户资源,形成新的商业模式。对于电信运营商来讲,在这些“计算”思想下,来自IT业的竞争冲击越来越大,并已经威胁到电信业务市场。利用“云计算”,IT厂商已经开始抢占信息化的商机,未来将抢食电信运营商的一些传统业务收入。例如数据中心业务,云计算能将软件和硬件结合起来,需求响应快,企业用户可以根据费用灵活定制计算能力和存储能力。与之相比,电信运营商的传统数据中心业务则显得落后、应用贫乏单调。威胁同样来自3G移动互联网,我们发现,基于云计算、框计算的商业模式,电信运营商都有可能被管道化。云计算在手机终端比PC终端更有市场,目前手机终端智能化程度不高,内存和储存能力也小,基于“云计算”,让用户最方便地直接从无线互联网上找到所需资源使用,解决了目前很多手机终端瓶颈。同样,框计算应用在移动互联网上,只需要在手机终端上有一个框,就可以在开放的环境中搜索到应有尽有的优质应用,包括资讯、音乐、视频、位置信息、游戏等,而这在电信运营商掌控之外,对电信运营商传统的半封闭的“移动梦网”模式带来的冲击,比AppStore模式带来的威胁更严重、直接,因为AppStore是相对封闭的,并且容易复制。 电信运营商需要正视这些威胁,同时也要看到,云计算和框计算的理论精髓,其实也给电信运营商带来新机遇,对于提升自身竞争力有着很好的作用。电信运营商本身在经营分析、网管以及客户资料等方面具有巨大的云计算需求,因此可以组建企业内部云,重构IT统一支撑平台,提高自身管理水平。更重要的是,电信运营商目前巨大的基础设施网络为其搭建真正的公共云计算平台有其他企业难以复制的优势,运营商可以提供Web和其他应用的托管与运行平台,也可以成为信息银行,为个人和企业提供更好、更安全的信息存储、访问和恢复服务等等。这在未来信息化大市场将有广阔空间。美国电信巨头AT&T于2008年8月份面向商业用户推出了一项计算机网络和存储服务SynapticHosting,成为首个进入“云计算”领域的电信运营商。电信运营商进军“云计算”领域不仅是自保,也是创造新商业价值的转型需要。 在移动互联网领域,其实无论是AppStore模式的冲击还是还是“框计算”、“云计算”模式的威胁,我们需要看到,移动互联网开放的趋势不可阻挡,无论是处于产业链上的哪一个环节,只要有足够的整合资源的力量,有吸引用户的能耐,就能拥有产业链的主导权。电信运营商最重要的是要能够抓住用户,要以开放的姿态吸引更多资源,要有对多元盈利模式的准备。“框计算”背后对用户需求的研究与分析,值得电信行业学习。百度“框计算”的灵感在很大程度上来源于用户各种奇怪的搜索关键词,例如“听起来让人高兴的mp3”、“现在几点了”等,必须通过语义分析,才能理解用户需求,给予用户满意答案。所以百度花了很大精力去研究包括语义分析、行为分析、智能人机交互等的需求识别技术。那么我们电信运营商目前各种热线电话、网上营业厅等渠道充斥着各种用户咨询、投诉,在2.5G、3G手机门户上,也会有各种各样的搜索与查询,这背后都包含着用户的各种需求,电信行业对这种需求研究有多少?对用户需求的研究是否深入,决定着对用户的吸引力,同时也决定着未来更多元盈利模式的主动权。电信运营商本身有着让人垂涎的平台和庞大用户群,只要利用这些计算的思想与机遇,成为无线互联网领域强大的资源整合者,产生巨大的用户黏性,一切威胁都能随之化解。(杨玲玲 人民邮电报) 问题之三:NGN的现状分析 人民邮电报消息:NGN的协议、设备、业务和运营支撑系统以及其它相关技术的发展和成熟程度决定了NGN技术应用的发展水平。被广泛接受的NGN框架中主要包括软交换、中继网关、信令网关、接入网关、应用服务器等关键设备。其中,软交换支持的各种协议和开放业务API接口的成熟是NGN得以发展和成熟的前提;业务市场和广泛业务提供模式的形成是NGN成熟的标志;运营支撑系统是整个NGN系统正常运作的重要保证;而其它支持技术,如QoS保证技术、网络安全技术等的成熟则是NGN得以大规模发展的关键。因此,把握NGN的发展要考察上述多方面的发展现状和成熟程度。 NGN协议的发展现状 NGN协议和标准的发展是NGN应用成熟和网络融合的关键。软交换体系中众多协议的成熟将为设备研发和不同厂商间设备的互通提供巨大的支撑和保障。总的来看,目前NGN的协议处于阶段性成熟状态,即可以为支持语音业务的软交换系统提供完善的协议支持。许多电信设备提供商都推出了各自的NGN系列产品和解决方案,有些已经进入试验网运营,对NGN的协议能力进行有效性和互通性检验。国际上ITU-T、IETF、国际软交换论坛和SIP论坛等组织对软交换及协议的研究工作一直起着积极的主导作用,许多关键协议都已经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版本。国内的软交换标准研究组也积极向国际学习,同国际接轨,处于世界同步水平。但是,我们还应该清楚地看到,软交换协议的发展仍需要一个相对较长的过程。 目前,整个软交换技术尚处于初期发展阶段,国际上软交换还没有大规模商用的成功案例和维护经验,许多思想尚须通过实践来不断验证和修正,协议也是如此,也会随着业务和功能需求的发展而不断补充、更新。另外,由于不少协议本身具有灵活的升级和扩充能力,如何使众多协议得到广泛的认可和接受,也是协议发展过程中必须面对的难题。同时,NGN的协议和标准大都分别来自不同的标准化组织,这为技术研究、设备研发和通信网络运营等各方面都带来了很多协调方面的困难。同时出于历史原因,NGN的部分协议还存在着相互竞争的关系,即完成同样功能的协议存在着多于一种的选择(如软交换间互联协议就有SIP-T和BICC两种),因此相关协议的选择、规范和统一也要经历长时间实际运营的检验。 与此同时,各个厂家对同一协议的理解和应用还存在较大的偏差,这一方面是由于协议本身制订得不够清晰、完善,另一方面是由于不同厂商在设计过程中存在着产品继承性和产品线发展的考虑,这些因素使得厂家在实现产品中会对相同的协议进行不同的补充和修改。上述各个因素虽然对于单一厂商设备组网影响不大,但是对于多厂家之间设备的互联互通形成了障碍,要花费较多的人力和物力着手解决。在协议的完善方面,相关标准化组织和运营商仍旧任重而道远。 NGN组网的考虑 NGN的组网方案也是要进一步探讨的方面。 多个软交换间的协同工作。目前,软交换的实验基本是在一个软交换的基础上进行的,但实际的网络是不可能用一个软交换来完成的,但如果采用两个软交换将涉及软交换系统之间的通信,这方面的协议尚在标准化过程之中,如果是不同厂家之间的配合就会有互通的问题。采用单个软交换系统的方案只适合于小型运营商,但对于大型电信运营商来说,要构建覆盖全国的软交换网络,不论从扩展性到互联互通性以及业务提供的能力都要深入考虑。 软交换的路由分级问题。如果能够解决多个软交换的协同工作,那么应该采用怎样的网络等级呢?是采用一级还是多级?有些厂商认为一级体系仅适合于中型运营商在中型网络中实施,因为每个软交换要保存所有其它软交换的路由信息,即实现路由全互联,这将耗费较大的系统资源。对于大型电信运营商来说,则显得不太合适。因此,有的厂商则提出软交换也须分成端局和汇接局两级,但此时对汇接局的功能定义和媒体流的路由又存在着较大的分歧,所以软交换的组网问题还不太成熟。 NGN业务接口的成熟状况 NGN的特点之一是可以向第三方开放相关的业务接口,实现业务的第三方提供。向第三方提供开放的业务接口是今后业务提供发展的方向,目前相关的API接口(如ParlayAPI)正处于逐步完善过程中,还不够成熟。同时,有些厂商还对ParlayAPI的效率问题存在质疑,而有些厂商则干脆自己定义一套开放业务接口,因此尽管一些厂商宣称自己的软交换设备可以提供第三方业务接口,但其配套的应用服务器只能选用同一个厂商的设备,不同厂商设备间的互通还存在很大的问题。 NGN运营支撑系统(OSS)的发展现状 对于综合的网络,运营支撑系统尤为关键。但是目前设备厂商对于NGN计费接口、用户终端认证管理、网络管理机制等课题的解决方案也仅仅是方向性的演示,国际上尚无NGN大型网络组网和运营经验,因此NGN运营支撑系统还处于起步阶段,要求运营商与设备厂商配合设计开发。NGN运营支撑系统的成熟才是NGN成功运营部署的标志。OSS的组成、功能和工作方式、网元设备应提供的网管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