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带答案_第1页
2018-2019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带答案_第2页
2018-2019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带答案_第3页
2018-2019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带答案_第4页
2018-2019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带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8-2019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带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8分)1据国语?鲁语上记述,有虞氏和夏、商、周三族祭祀的时候,不仅上推到本族的先王、先公,还更进一步把本族来源与黄帝族系联系起来,都自认为是黄帝族的后裔。这反映了当时的中国()A政治制度具有连续性 B区域间的文化交流频繁C已有民族认同的意识 D华夏族已经形成2许?云:“都省握天下之机,十省分天下之治。”虞集说:“国家置中书省以治内,分行省以治外。”元史中载:“行中书省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鄙,与都省为表里。”这表明元朝行省的独特之处是A 是地方最高行政机构 B 具有地方最高行政机构和朝廷派出机构两重性C 是地方最高军事机构 D 是中央派出的机构3慈禧太后与光绪帝的关系是晚清史研 究常常涉及的话题。慈禧身边的女官曾写下悲情故事瀛台泣血记,说光绪帝自戊戌政变后即被囚禁瀛台,直至去世。康有为、梁启超则从清廷派系之争为光绪抱屈。而据官方史料,八国联军进犯北京,慈禧在御前会议同意断交、宣战,光绪帝发言激烈。预备立宪开始后,清廷档案对光绪帝政务活动均有系统记录;军机大臣及皇帝身边人员并有日记,足证光绪帝的最后十年仍参与处理国事。这说明A 历史事实虽是客观的,历史的书写却需要合理的想象B历史学追求的是史实的纯粹与客观,而非细节的毛发毕具C历史虽是过去的现实,历史的信息却可以各种方式存在D 历史研究不仅要有文献资料和档案记录,还要有口述历史相佐4据左传记载,公元前510年,各国诸侯为周王筑城,动土前,对王城的长、宽、高连沟洫在内的土石方及人工、材料,甚至各国劳动力的往返历程和所需干粮的数量,都计算得精确周到,使工程得以提前完成。这一记载说明当时A诸侯听命于周天子 B当时人们已掌握较为广泛数学知识C人民受到残酷剥削 D.科学技术有了显著的进步5宋初的学者对佛教基本上是持否定态度,力倡排佛。宋中叶以后,出现士人“不学则已,如学焉,未有不归于禅”的局面。这一变化反映了A儒学对佛教的吸收融合 B市民兴起瓦解理学统治C政治稳定推动文化发展 D佛教成为社会主流文化6. 有学者指出:君主政体的原则总的说来就是轻视人、蔑视人、使人不成其为人君主政体、专制制度和暴政是同一概念的不同说法哪里君主制的原则是天经地义的,哪里就根本没有人了专制制度必然具有兽性,并且和人性是不相容的。该学着这样评价君主制的依据是A. 皇位在家族内可世袭传承 B. 君主的地位是不可僭越的C. 君主制违背历史发展趋势 D. 君主具有随意性和独断性7. 明代洪武三十年科举春榜所录51人全系南方人,故称南榜,这招致北方落榜举人联名上疏,告主考南方人刘三吾“偏私南方人”,朱元璋怒杀主考官并亲自策问,增录夏榜61人,全系北方人,故称北榜。“南北榜案”本质上反映出A. 明朝南北方区域矛盾 突出 B. 科举制度走向了僵化腐败C. 北方仍然是经济文化中心 D. 皇权凌驾于官僚机构之上8.自殷周以来,中 国古代宗族制度经历了先秦典型宗族制、秦唐间世族(士族)宗族制、宋元间大官僚宗族制、明清绅衿富人宗族制。这一变化表明,中国古代宗族制度()A. 主体呈平民化趋势 B.政治功能趋向增强C. 社会功能逐渐减弱 D.始终坚持儒学主导9. 雍正四年初有军机处时,仅为西北两军设,皇帝明其便利隐秘,但其权仍小,为户部一分支下属。至八年时专管军务,而十年成立军机处时已要求知会(即以文书的形式告知)各省。这表明军机处A. 可以避免大臣专权 B.与内阁的地位相当C. 逐渐成为中枢机构 D. 已失去其绝密特性10.清代康熙皇帝有35个后妃和24个儿子,嫡长子胤礽被立为太子,后被废。最终康照帝根据自己的标准秘密选择皇子做继承人,秘密建储制由此开始。该现象在实质上A. 说明了宗法继承制度并非一成不变 B. 反映了君主专制的进一步强化 C.否认了嫡长子继承削的合法性 D. 体现了一夫多妻制的弊端11.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孟子提倡“德治”“仁政”,墨子倡导“非攻”“尚贤”,庄子提出“无为而治”,韩非主张法、术、势三者相结合。他们共同的着眼点在于A.创建全新思想体系 B.顺应时代变革潮流C. 谋划政治统治策略 D. 争夺思想学术阵地12. 秦朝中央政府中的九卿,其中的“奉常,掌宗庙礼仪”“郎中令,掌宫殿掖门户”“卫尉,掌宫门卫屯兵”“宗正,掌彔属”“太仆,掌典马”“将作少府,掌治宫室”,而隋唐中央政府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分掌官员考核任免,财政、札仅祭祀教育科举等、军政、司法和工程建设。材料表明A中国古代家国体政治特色消失B皇权不断加强C机构精简,职能专一D皇家事务与国家事务的逐步分离13. 表1观点 出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老子“天地者,万物之父母也。” 庄子?达生“天人之际,合而为一。” 春秋繁露?深察名号表1先秦秦汉思想家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据此可知A. 思想家都有维护君主专制愿望B.儒道两派的思想主张基本一致C.古人已经注意到环境污染问题D. 天人合一思想的大致形成过程14. 秦始皇虽以法家手段统治中国,“焚书坑儒”禁绝百家,但是正如李斯撰稿的碑文的陈述,秦王朝高举的意识形态,其实与儒家价值相当符合,也是着重于儒家提倡的孝、悌、忠、贞。这反映了秦朝( )A注重规范伦理秩序 B儒法价值趋向融合C统治思想发生变化 D始终坚持外儒内法15. 唐朝前期,担任国子祭酒(中央官学最高长官)一职的官员总共有48人,基本上都是大儒。唐德宗以后,可考的国子祭酒共78人,其中仅藩镇军将兼任国子祭酒的就有24人。国子祭酒的职事作用相对缩小,成为文臣武将的迁转之资。材料意在说明唐朝( )A.藩镇割据消弱了中央集权 B. 科举制度下儒学逐渐僵化C.儒学地位遭受佛道的冲击 D. 统治者对儒学的态度转变16.先秦诸子站在不同立场,提出了多种形态的国家起源论。有先秦学者认为原初民始生之时,人各持己义,“天下之乱也,至如禽兽然,无君臣上下长幼之节、父子兄弟之礼,是以天下乱焉。是故选择天下贤良、圣知、辩慧之人,立以为天子,使从事乎一同天下之义。”上述材料体现的是( )A.老子的自然生成说 B. 墨子的除乱尚同说 C. 荀子的止争息乱说 D.孟子的与民教化说17 1912年,蔡元培提出“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物理、地理、算学、木工等皆在此列)、公民道德素质教育、世界观教育(突出强调积极进取)、美感教育(以美育取代宗教,旨在宣传自由、平等、人权等观念)皆今日教育所不可偏废”。就是带着这些教育经验和观念,蔡元培决心将京师大学堂改造为一所符合世界潮流的大学。这说明()A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深入人心 B蔡元培注重全方位提升学生素养C北京大学是当时的一流学府 D蔡元培为资产阶级革命培养人才18陈独秀、胡适等人原本约定,将新青年定位为一纯粹论理的刊物,二十年不谈政治。但是,新青年迈入第三年,就开始出现议论政治的文章。如今日中国之政治问题劳工精神庶民的胜利欧战与哲学等。新青年的立场转变的主要原因是()A十月革命的胜利 B共产国际的帮助C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D国内外政治形势的发展19宋朝台谏官“言及乘舆,则天子改容;言及廊庙,则宰相待罪”。苏轼感叹说:“历观秦汉及五代,谏诤而死,盖数百人;而自建隆(北宋太祖年号)以来,未尝罪一言者”。材料体现了北宋()A统治者有更多自律反省意识 B谏诤官与君主矛盾尖锐C理学主张影响施政观念 D台谏制度充分发挥监察效能20汉光武帝时期取士注重四个方面:“一曰德行高妙,志节清白;二曰学通行修,经中博士;三曰明达法令,足以决疑,能案章覆问,文中御史;四曰刚毅多略,遭事不惑,明足以决,才任三辅令。”材料反映汉代选官制度的特点是()A注重门第 B公平竞争 C多元选拔 D德才兼顾21下表为清朝前期对明末东林党评价的不同观点。据此能够被认定的事实是()观点 出处不有东林,乾坤崩塌久矣!东林岂亡明者?攻东林者亡之也 江有典史外(东林)以道学之名号召天下。凡生长其地、宦游其地者,或实意仰高,或葛藤相绊而斐然从之,门户之名立矣。遥制朝绅,迫抉台辅,夷跖唯其所造。复有一二奸雄彼此借资,门户之威炽矣 许重熙宪章外史续编虽(东林)宪成等主持清议本无始祸天下之心,而既已聚徒,则党类众而流品混,既已讲学,则议论多而是非生。其始不过一念之好名,其究也流弊所极遂祸延宗社 四库全书总提要A. 宋明理学被统治者认可 B内阁制度导致阉党乱政C清初启蒙思想初步发展 D明末政治腐败党争剧烈22在中国古代,地方管理一直都是封建王朝统治的重要命题,秦实行郡县制,东汉实行州郡县制;唐实行道府(州)县制;宋实行路府(州)县制;元则实行省路府州县制,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A这些王朝都对地方实施了绝对控制B三级管理体制优于两级管理体制C各朝地方管理体制因皇帝的好恶而调整D沿袭变革是历代地方行政层级变迁的主线23、对于法律与君主的关系,战国时期的韩非认为君主要用严刑峻法确立维护君主的绝对权威,而明末清初的黄宗羲则提出用“天下之法”取代“一家之法”,以限制君权,两者的观点截然不同。形成这样的历史叙述,首先需要A.据史料提出自己的认识 B、搜集整理相关史料C.研究分析比较史料异同 D. 考证相关史料真伪24、元史载:“国初,有征伐之役,分任军民之事,皆称行省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材料中所说的制度A. 为后世历朝历代继续实行 B.自此取代了郡的设置C. 利于地方发展和中央集权 D. 造成了分裂割剧局面 二、材料题(25题12分、26题15分、27题25分,共52分)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制度是一个社会的博弈规则,或者更规范一点说,它们是一些人为设计的、型塑人们互动关系的约束。制度变迁决定了人类历史中的社会演化方式,因而是理解历史变迁的关键。制度对经济绩效的影响是无可争议的,不同经济的长期绩效差异从根本上受制度深化方式的影响,这也是毋庸置疑的。 道格拉斯?C?诺思制度、制度变迁与经济绩效解读材料,围绕“制度变迁与人类发展”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结合相关史实予以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26【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宰相匡衡改“郊祀”之议:“即于云阳(地名)立泰畸(祭天神之处)。今行常幸长安,郊见皇天,反北之泰阴,事与古制殊。又至云阳,行溪谷中,厄陕且百里皆非圣主所宜数乘。郡、县治道共张;吏民困苦,百官烦费。劳所保之民,行危险之地,难以奉神灵而祈福祜。昔者周文、武郊于丰、镐,成王郊于雒邑。由此观之,天随王者所居而飨(祭祀)之,可见也。摘编自汉书郊祀志(下)材料二 在汉儒刘歆帮助下,王莽根据周礼制定了元始仪,它既囊括了西汉中期以来泰畴后土祠及雍地两大祭祀中心的重要祭祀,也涵盖了其他所有祠畴的功能。自元始成立,遍布于全国的祠畸就此退出了国家祭祀舞台,长安南北郊成为国家最高祭祀所在地,也是皇帝唯一需要亲临祭祀的场所。摘编自田天西汉末年的国家祭祀改革(1)根据材料一,概括匡 衡提议“郊祀”的理由。(不得照抄原文)(9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郊祀”最终取代遍布全国的“祠畸”的社会根源。(6分)27、(25分)有学者认为,中国传统政治观念与政治理论,偏重在政府的职分与责任,要求政府能尽职胜任,选贤与能。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到战国之世,世变益亟古代的贵族,其地位,是与君主相逼的,起于孤寒之士则不然,君主要整顿政治,扩充自己的权力,都不得不用游士于是君主与游士结合,以打击贵族,贵族中较为有用的,亦不可不引用游士。选举之局益盛,世袭之制愈微。材料二 汉高祖初得天下,即下令招贤。直到汉武帝,这一趋势达到正式的法制化这样由教育与行政服务之实地观察,与选举与考试四项手续,而始获正式进入政府。材料三 魏、晋时代,乃因当时地方骚乱,交通阻梗,中央政府行使职权能力有限,全国选举难于推行,乃由中央指定各地域服务中央政府官吏中之性行中正者,采访同乡舆论,开列各地区人才,造成表册,送政府作为录用之根据。材料四 (隋朝)明确规定九品以上地方官一律由尚书省所属吏部任免,每年由吏部进行考核。与此同时,选举权也集中到中央。代之以科举制。科举制的特点是通过考试选拔人才,首先设立秀才、明经等科一律按才学标准录取,隋炀帝时增设进士科,放宽录取标准。(1)结合材料一与所学知识,分析“选举之局益盛,世袭 之制愈微”的时代背景(8分)(2)综合材料二、三,比较西汉与魏晋时代选官制度的相同点。(6分)(3)材料四概括隋朝官吏制度的特点。(8分)(4)综合上述材料,战国至隋朝选官制度的演变体现了哪一历史趋势?(3分)2020届高二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答题卡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8分)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答 题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答 二、材料题(25题12分、26题15分、27题25分,共52分)25.(12分)解读材料,围绕“制度变迁与人类发展”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结合相关史实予以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26(15分)(1)根据材料一,概括匡 衡提议“郊祀”的理由。(不得照抄原文)(9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郊祀”最终取代遍布全国的“祠畸”的社会根源。(6分)27、(25分)(1)结合材料一与所学知识,分析“选举之局益盛,世袭 之制愈微”的时代背景(8分)(2)综合材料二、三,比较西汉与魏晋时代选官制度的相同点。(6分)(3)材料四概括隋朝官吏制度的特点。(8分)(4)综合上述材料,战国至隋朝选官制度的演变体现了哪一历史趋势?(3分)2020届高二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答案15:CBCBA; 610:DDACB1115:CDDAB;1620:BBDAC; 2124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