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读促思读中悟趣(《活化石》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以读促思读中悟趣(《活化石》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以读促思读中悟趣(《活化石》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以读促思读中悟趣活化石教学设计云南省建水县临安镇中心学校杨保鸿一、教材简析活化石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上册第八组以“爱科学,学科学”为主题的一篇科普短文。课文用较为浅显的语言向我们介绍了三种古生物活化石:世界上最古老的树种之一的银杏树,我们的国宝大熊猫,稀有的鱼种中华鲟。学习本课,一方面要让学生了解一些古生物知识,另一方面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搜集信息的能力,增强他们关注科学、保护珍惜生物的意识。低年级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充满着对新鲜事物的敏感和具有极其丰富的想象力。基于此,教学时,可以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形式,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多种形式、反复朗读,以读促思,读中感悟,在读中体会活化石的趣味性,引发学生探索大自然奥秘的欲望。二、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1教学伊始,师板书“化石”一词,指导学生认读和书写“化”字。师:同学们,在现实生活中,你们见过化石吗?在哪里见过?它是什么样子的?(指名交流)2出示各种化石的图片。师:这些就是各种生物的化石,它们的年龄都是上亿年了。同学们,在远古时代,我们生活的地球上生活着很多的动物和植物,他们死后,遗体被埋入地层,经过亿万年的演变,它们的遗体逐渐变得像石头一样的东西,我们就把它们称作化石。化石就像一种特殊的文字一样,记录着古生物生存活动的历史和地层的年龄,它是人类开启地球宫门的一把钥匙。因此,化石对人类研究古生物提供了很大的帮助,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3师: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就与化石有关。请同学齐读课题,看着课题,你脑子里会产生哪些疑问?(指名交流)现在就请大家走进课文寻找这些疑问的答案吧!【设计意图】以“化石”为交流的话题,引入课题,接着让学生透过课文的题目,窥见内容,据题质疑,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引领学生走进文本,为学生学习课文明确了目的。(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2遍,第一遍自己读,遇到生字词用笔圈出来,借助拼音多读几遍。第二遍与同桌合作读,每人读一小段,要相互提示把生字读准,把句子读通顺。2检查生字词自学情况。(1)出示本课生字词,请学生借助拼音自读2遍。博物馆 珍贵 公孙树 熟悉 灭绝 食肉 历史 硬鳞 核桃 缺乏 中华鲟 稀有(2)去掉生字的拼音,开火车读、指名读、齐读生字词。(师相机指导学生读准“珍、肉、史”的音,他们都是翘舌音。)(3)师:谁来交流一下,你会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生字?(引导学生可以用加一加、减一减等方法识记生字。)【设计意图】识字是低段学生学习语文的重点,但识字不是低段语文教学的全部,更重要的是交给学生学习汉字的方法。放手让学生自主识字,合作识字,充分挖掘学生识字的潜能,再引导学生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读顺课文,达到让学生字正腔圆地读生字词,鼓励学生用适合自己的方法自主识记生字,激发学生识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识字的效率,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同时为学习课文扫除障碍。(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1指名学生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思考:这篇课文介绍了哪几种活化石?请在课文中用自己喜欢符号勾划出来。2指名交流。3在这三种活化石中,你最了解哪种活化石,请结合课前搜集的资料给同学们介绍一下。【设计意图】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目的是检查学生读书的情况,是了解学生学习效果的必要手段,有助于将学生的语文基本技能训练扎实,为深入学习课文做好铺垫。让学生交流所了解的化石,目的之一是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之二是训练学生的口语能力。(四)精读课文,探究感悟师过渡:现在请同学们跟随老师再一次走进课文,去深入了解这三种活化石,看看课文介绍的是不是和同学们介绍的一样?首先请同学们一起去了解“银杏树”吧!1学习课文第2自然段。(1)出示银杏树的图片。请同学们一边自由朗读第2自然段,一边认真观察银杏树的特点和树叶的形状,并在文中用“”勾划出相关的句子读一读。(2)指名交流。(3)出示句子:银杏树的样子很容易辨认,一片片叶子像一把把扇子。这句话使用什么修辞?把什么比作什么?(比喻。把银杏树的叶子比作小扇子。)小组讨论:这句话中的“一片片”和“一把把”能换成“一片”和“一把”吗?为什么?(不能换。因为“一片片”和“一把把”是表示许多片和许多把的意思,而“一片”和“一把”表示单数一的意思。)“一片片”和“一把把”这样的词语,表示事物很多,很丰富,像这样的词语你还能说出几个吗?指名交流(一块块、一棵棵、一条条。)指导朗读这句话。(4)引导学生结合课文说说银杏树在生长时间上有什么特点?(长得慢)所以银杏树又叫什么树?(公孙树)(5)朗读第2自然段。【设计意图】低段学生阅读量少,语言表达较弱,通过词语的对比分析,让学生体会用词的准确性和技巧性,同时帮助学生积累词汇,久而久之,学生的语用能力会逐步提高。师小结:银杏树除了叫公孙树外,又称白果树、鸭脚树,它是世界上十分珍贵的树种之一,又是古代银杏类植物在地球上存活的唯一品种,因此植物学家把它看作是植物界的“活化石”。唐代诗人王维曾以诗咏曰:“银杏栽为梁,香茅结为宇,不知栋里云,去做人间雨。”这就是对银杏树活化石的真实写照。2学习第3自然段。过渡:有一种可爱的动物,被誉为动物界的国宝。请大家猜猜这是什么动物?这就是大熊猫。(1)出示大熊猫图片。指名朗读课文第3自然段,你对大熊猫又有了哪些了解?指名交流。(2)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理解“熟悉、灭绝”的意思,并用“熟悉、灭绝”各说一句话,你知道哪些动物在我们地球上已经灭绝了?指名交流。(3)指导学生朗读课文第3自然段。(指导学生读出喜爱、惊讶的语气。)师小结:据考证,大熊猫的古代名称有貘、白豹、虞等,今天该动物群的许多品种已经灭绝,而大熊猫却一直活下来,所以我们把大熊猫称为“活化石”。3学习第4自然段。(1)出示中华鲟图片。请学生自主学习课文第4自然段,用横线勾划出描写中华鲟外形的句子。(2)指名交流。师相机出示句子:“它身上披着大片的硬鳞,核桃大的眼睛亮晶晶的,一张大嘴又尖又长,样子怪怪的。”指导学生朗读这句话。出示词语“又尖又长”,这类词语我们称作“ABAC”式词语,引导学生说说你所知道的“ABAC”式词语。(3)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理解“缺乏、稀有”的意思。(4)指导学生朗读第4自然段。师过渡:从刚才的学习中,我们知道了银杏树、大熊猫、中华鲟无愧是“活化石”,它们对研究历史生物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它们?请同学们一起朗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设计意图】由于低段学生的生活阅历较少,生活经验不足,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具体的语境中理解词语并学会应用词语,既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能力,又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五)指导写字,发现规律1出示要求会写的生字,指名学生认读、齐读,师相机正音。2请学生认真观察这些生字,同时引导学生交流识记这些生字的方法。3分析字形,指导书写。(1)生字“化、代、孙、植”属于左右结构,书写时要写得左窄右宽。引导学生发现“化、代”的部首都是单立人,写好单立人的关键是:撇不能太弯,竖一定要垂直。(2)生字“灭、克”属于上下结构,它们第一笔都是横,书写时横不能太长。(3)生字“史、灭”中的竖撇,书写时一定要先竖后撇。(4)生字“历”属于半包围结构,书写时厂不要写成广。4学生描红、临写生字。教师巡视指导。5推选出好的作品在全班展示。6学生再临写。【设计意图】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实施建议”中指出:“第一、第二、第三学段,要在每天的语文课中安排10分钟,在教师指导下随堂练习,做到天天练。要在日常书写中增强练字意识,讲究练字效果。”因此,必须在语文课中指导学生写好生字,写好字首先应该指导学生学会观察汉字的结构,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观察能力,在观察的基础上让学生随堂练习写字,范写指导,感受汉字的形体美,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和审美能力。(六)拓展延伸,升华情感1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银杏树、大熊猫、中华鲟这些古老的植物和动物摆脱了许多磨难,顽强地生存到现在,成为了科学家们研究古生物的活化石。通过查找资料,在我们的地球上,你还知道哪些活化石?指名交流。师相机出示以下活化石的图片:鹦鹉螺、秦岭冷杉、铠甲虾亲帽贝、禾雀花、银杉、三眼楔齿蜥、红豆杉、伊犁河裸腹鲟、白鳍豚、珙桐、龙虾花、鸭嘴兽。2师:如今,像这样的古生物活化石在地球上已经越来越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