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小学音乐课中的声音训练.doc_第1页
谈小学音乐课中的声音训练.doc_第2页
谈小学音乐课中的声音训练.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谈小学音乐课中的声音训练 歌唱是声音的艺术,情感的组合,其本身就是创作。由于歌唱的这种乐器是人体本身,因此,唱歌具有独到的表现形式与功能。唱歌具有器乐演奏所不能比拟的普及功能。唱歌是小学音乐教学中最易普及,最受小学生欢迎的音乐教学内容之一。 在新的教育理念下,怎样在小学音乐课中进行科学的声音训练?对于这个问题,我进行过较长时间的理论探索,并在平时的音乐课堂教学中进行过各种尝试,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积累了一些经验。首先我们先来谈当前在儿童唱歌中出现的不良现象以及它形成的原因:1、喊唱的现象喊唱是儿童歌唱中最常见的不良现象,它是发展与保护儿童嗓音的大敌。因为喊叫容易造成声带疲劳以致劳损,经常长时间的喊叫歌唱会造成声带充血,水肿乃至小结,形成嗓音的严重沙哑。这种毛病的产生,有较多因素:(1)、有些教师对声音的美感认识不足,缺乏科学的儿童声音概念,一味鼓励学生“大声唱”、“带劲儿唱”。(2)、学生表现欲望强,比赛式的放声喊唱,误以为声大就满足了老师及自己的需要。(3)、学生对声音美感缺乏正确认识。(4)、一些音域过宽的歌曲,儿童在唱高音时也容易以声斯力竭的喊叫来应付。2、声音变得虚、闷暗虚的声音往往是由于歌唱状态不积极,气息支持较差,声带闭合不好,有漏气现象而形成的。在教学中,有的教师为了制止儿童喊叫式的歌唱,过分强调轻声唱,而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压抑的虚声,误以为虚声就是轻声。学生也怕因唱得太响了要挨教师批评造成心理上的恐惧,其结果就会出现虚弱的漏气声。既然学生在平时唱歌中存在着各种问题,我们就应在小学音乐课中进行科学的声音训练,去解决这些问题,要怎样进行科学的声音训练呢?一、采用轻声教学是掌握头声最有效的手段儿童的头声是相对于胸声而言的。头声训练需要的气息量少,声带振动范围小,儿童稚嫩的发声器官能够胜任。较少的气息以支持较长的乐句,较高的声音也不感到紧张、疲劳,发出的声音连贯、柔和、控制有度,非但不会伤害其尚未发育成熟的发声器官,还会激发他们对歌唱的兴趣,增强他们对歌唱的信心。要获得头声,就要经过轻声发声的过程,是纠正“喊唱”的有效方法。“轻声”唱法即可以获得轻松优美的音色又能使声音集中,使不该用力的肌肉松驰,养成有想象,有准备的良好歌唱习惯。“轻声”歌唱训练,要经过科学的训练过程,无论从发声、气息、力度、节奏、音程、音域等方面都要遵循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规律、持之以恒。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启发学生像打哈欠般地吸气,轻柔的练声,母音练习可以用“u”“i”“u”等母音,使声音容易进入头腔,还可采用哼鸣练习。唱歌时要求他们用轻声来练唱,即用不费劲的小声唱,一般不超过每人的中等音量为限度。例如:在教学我是草原小骑手这一课时,由于这首歌音域较宽,高音较多,学生唱时很容易“喊唱”,我就用“说悄悄话”的感觉来启发学生获得有气息的“轻声”,并将“喊唱”与“轻声唱”进行对比,让学生自己感受两种音色的不同,而后得出结论:“轻声唱”要比“喊唱”更动听,“喊唱”要比“轻声唱”累得多。特别是唱高音时,“轻声”可以不费力气唱得很高,“喊唱”则会声嘶力竭不堪入耳。这样他们就从思想上抛弃了“喊唱”,再加上我多次地示范,学生进行模仿,最后,学生从行动上都能运用“轻声”唱法来演唱这首歌曲。为了让学生能更好地掌握头声,使声音集中统一,我每次在教唱新歌时,都会让学生用“lu”“li”“lu”等来轻声模唱歌曲旋律,这样他们很容易把模唱时的轻声唱法运用在歌词的演唱中。经过几个学期的训练,我所教的学生现在大都能做到轻声唱歌。当然,教师在教学中不宜搬出音乐专业术语,应由教师具体地、生动地示范和讲解。示范时,注意口形要准确,母音要注意咬清晰。教师用优美动听的声音,形象生动的表演,丰富多彩的语言讲解去激发小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从而让他们对音乐学习感到有兴趣。二、着重培养学生有控制地歌唱有控制地歌唱,是随着小学生年龄增长,身心迅速发展,知识结构变化而提出的一个课题。首先,要求有良好的呼吸。呼吸是歌唱的动力,正确的发声状态是在正确的气息状态支持下形成的。可以这样说,没有呼吸便不可能有歌唱。小学生的嗓音、身体都处在发育时期,很娇嫩,所以唱起歌来有时会感到气力不足,气息不够,容易用胸部控制气息。教学时可让学生体会闻花香的感觉,向远处喊某人,喊口令等。例如,让学生喊“嘿”来练习,练习时先深深地吸一口气,同时手放在腹部,感觉腹部的膨胀动作,做好心理准备在发“嘿”声,当找到声音位置后,可连续“嘿”几声。通过练习,学生发出的声音是有力的,灵活的,有弹性的。做呼吸训练时教师要有正确的、直观的示范,同时加强指导。其次,科学的发声是关健。教师在唱歌中要有良好的声音分辨能力,引导小学生树立正确的声音概念,改变他们不正确的听觉习惯,让他们明白什么是正确的和错误的声音。在教学中,教师要把不正确、不科学的声音及时纠正过来。再次,在中年级唱歌教学中还应重视科学的共鸣训练。可以采用“哼鸣”练习,在自然发声的状态下,使之提高共鸣的位置。例如:在教唱歌曲春来了时,我发现学生发声位置不够高时,我就采用“哼鸣”来让学生模唱歌曲旋律。方法是口腔好象含着半口水,上下牙打开,双唇轻轻合拢,口腔内略有撑起来的感觉。通过讲解及示范,学生很快就能发出高位置的声音,随后演唱歌曲时,声音相对集中了,位置也高了。采用不同的母音练习可以激发儿童学习音乐的新鲜感,训练时可以先练习闭口母音,后练习开口母音。没经过训练的童声习惯于喊唱,喊出来的声音不集中,音色发紧,声音感觉比较费力。要克服这样逼紧的声音,先用闭口或撮口母音练习比较容易取得理想的共鸣效果。如“u”“i”“u”等母音,声音自然容易集中,只要学习调节好气息,一般都能发挥出理想的声音效果。三、强调情感表达对歌唱的作用小学生如果在歌唱技巧上一直进步不大,容易产生畏难情绪,感到枯燥,进而对音乐学习失去信心和兴趣,使我们的音乐教学达不到预期的效果。我们小学音乐教师由于所教班次、学生人数多,备课、上课工作量大,加上大多数学生的声音条件不够好,在教学中容易急燥。为了解决这对矛盾,不让学生被技巧所困扰,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始终要有耐心,注意从歌曲内容和情感出发,注重感情表现与技巧学习的相互依存关系,引导他们全身心来歌唱,也就是“声情并茂”的歌唱方法。这种方法,哪怕歌唱技巧不够高的学习,照样会兴趣盎然地学习,进而达到音乐教学的预期效果。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征,怎样才能启发他们有感情地歌唱呢?我认为可以利用“情感引入法”。例如:在教歌曲静夜思时,为了让学生更深一步来理解诗歌的内涵,我首先让学生来吟诵诗歌,部他们与亲人分别后的感觉,然后我有感情地范唱歌曲,让他们进一步感受静夜思那幽美的、情感深沉的意境,使学生逐步地体验思念之情,在模仿地进程中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又如:在教学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桨时,应该抓住贯穿全曲典型的弱起节奏型以及耐人寻味的最后一个问句:“亲爱的伙伴,谁给我们安排下幸福的生活?”使学生在优美、抒情、富有情感的音乐声中,逐渐进入到上船荡漾、水波连绵的画境中进而体现出儿童们热爱幸福生活、热爱祖国母亲的赶制挚情感。这种从内心抒发的情感,会进一步激发小学生们的激情,他们会表现出手舞足蹈、眉飞色舞等生理和心理的强烈反映。此时,也是学生们潜移默化地感受音乐、理解音乐、体验音乐、鉴赏音乐的过程。这样,一段时间的音乐学习下来,大多数学生的演唱就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