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51020-2014铝电解厂通风除尘与烟气净化设计规范_第1页
GB51020-2014铝电解厂通风除尘与烟气净化设计规范_第2页
GB51020-2014铝电解厂通风除尘与烟气净化设计规范_第3页
GB51020-2014铝电解厂通风除尘与烟气净化设计规范_第4页
GB51020-2014铝电解厂通风除尘与烟气净化设计规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付费阅读全文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UDC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曰 GB51020-2014P 铝电解厂通风除尘与烟气净化设计规范 Co d e f o r d “圯n o f v e n t i l a t o n d e 如s t i n g a n d f l l m e s c m b b i n g o f a l u n 1i n u m s 1m e h e r 201407-13 发布i 2015 o 5-01 实施 屋 毪 菩 虱 军 哐 霏 繁 廑 廑 廴 曼 彗 医 孟 冤 勇 廴 謦 联 璀 为 乏 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铝 电解 厂通风除尘与烟气净化设计规范 Co d e f o r d e s i g n o f v e n t a t i o n d e d u s t i n g a n d f u m e s c r u b b i n g o f a l u n i n u m s m e l t e r GB51020-2014 主 编部 门:中 国 有 色 金 属 工 业 协 会 批准部门:中华 人 民 共 和 国 住 房 和 城 乡 建 设 部 施行 日期:2 0 1 5 年 5 月 1 日 中国计划出版社 2014 北 厉 莨 申牮人屈共帮国国 家碡涯: 镭电铒通凤藤玺与姻气净化蛩i 计觌绝 GB弓l OBOz OI四 翎圄莳翊出,雕曲损 觥J-Wt u s p t e s 9.蛳 翅 捡i 妫熟肃 酋 城唪 本 挤 嗵 靶 蘖甲I讪导馘 大蜃 盛a 匮i 坩1J:i l i :1含 :i i i 甘: 廴000BB | 闫:1讠i 音亨 : (碗g 冫 呛a ,Og 佟砹y (淄串 镉 湃 郢9 旆 华镧刍 菠薮御齑 涣仔 : 亘 氵 狎 鼋 雪 靼喧 柑 幅 泔i 邕l 豸室 晃 豪 搌/ k 司 印刷 岬 酗l 璐龊n .溜a 各 申 醛 z C手守 窃 濉 车 l a 月绐1雌毋 。1轩羽 爿:翳王 波卸喇 妆 统辐号1s g Oa d z 姆弓 筵价:1 0元 !褥极所君汪衩竖奔i 圃衩举抻髯蚤卩、r Ol Oa 莳蛐 髋M 如甫耵鞭同哪9、霈片官i 【 耳 ;i l 世:拙嗣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告 第482号 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发布国家标准 铝电解厂通风除尘与烟气净化设计规范 的公告 现批准 铝电解厂通风除尘与烟气净化设计规范为国家标 准,编号 为GB51020-2014,自z O15年5月 1日起 实施 。其 中,第 3.1。4(8)、3.2.7、3.3.5(3、5)、 3。4.11、7.7.2、 7.7.6条 (款)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本规范 由我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计划出版社出版发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 乡建设部 z O14年 7月1a 日 曰 本规范是根据住房城 乡建设部 关于印发2010年工程建设 标准规范制订 、 修订计划的通知 (建标 201043号)的 要求,由 中国有色工程有限公司、 沈 阳铝镁设计研究院有限公 司会同有关 单位共 同编制完成的。 在本规范编制过程中,编制组对 国内电解铝企业进行 了广泛 的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 国内外先进经验,并广泛征 求了有关设计 、 科研 、 生产等单位的意见,通过反复讨论,制订了规 范报批稿,最后报住房城乡建设部审查定稿 。 本规范共分9章,主要技术内容是:总则 、 术语 、 通风除尘基本 规定 、 电解生产系统 、 炭素生产系统 、 辅助及附属设施 、 烟气净化基 本规定 、 电解烟气净化 、 焙烧烟气净化 。 本规范中以黑体字标志的条文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 本规范由住房城乡建设部负责 管理和对强制条文的解释,由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工程建设标准规 范管理处负责 日常管理,由沈 阳铝镁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 。本规范在 执行过程 中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寄送至沈 阳铝镁设计研究院有 限 公司(地址:沈阳市和平北大街184号 ,邮政编码 :110001),以供今 后修订时参考。 本规范主编单位 、 参编单位 、 参加单位 、 主要起草人和主要审 查人: 主 编 单 位:中国有色工程有限公司 沈阳铝镁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参 编 单 位:贵阳铝镁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中国铝业股份有限公司连城分公司 亠刖 苜肃土未工褥科擎翻绕院 碜 加单位曲 轷潮 豳瓯燹 偷有限 /Ai 司 圭要 馒草八 万 沐 瓒擀松 耶七 = 耶 翔 张啬薏 戚 挽蛉 察红敏 刘睾山 翰舞玲 钶患 茂 涠:翼钱愉谌 l 叶劈涛 置印 案 蒯螨 逵婺审 寥 国维宁陈碉元.季允斌:赵洳宁 撬溽蜂 辆蔸敏 芦遐J刂 9t l J 蒹:李 龙 次目 1 2 3 总 则 术 语 通 风 除尘 基 本 规 定 3.1 通风 3.2 除尘 3,3 通风除尘设备 3,4 风管及其他 3.5 自动控制 3,6 消声与隔振 电解 生 产 系 统 4,1 电解车间 4,2 残极冷却间 4.3 铸造车间 4.4 抬包清理间 4.5 阳极组装 4.6 电解槽修理及辅修 4.7 氧化铝及氟化盐储运 4.8 配电装置 4.9 整流所 炭 素 生 产 系 统 5.1 原料仓库 5.2 沥青熔化 5,3 煅烧 5.4 生 阳极 、 生阴极制造 (1 (2) (4) (4) (6 (7 (8) (10) (10) (12) (12 (12) (12 (13) (13) (15) (15 (15) (17) (18) 18) (18) (18) (19 1 5,5 焙烧及炭块转运 (z O) 5.6 返 回料处理 ( ) 5,7 石墨化 (21) 5,8 机械加工 (21) 6 辅 助及 附属设 施 (22) 6.1 给排水设施 (夕 ) -。2 动力设施 (z 3) 6.3 公用设施及附属建筑 (23) 7 烟气 净 化 基本 规 定 (24) 7.1 总体配置 ( ) 7.2 氧化铝输送和计量 (24) 7.3 净化设备 (24) 7.4 排烟管道 (27) 7,5 烟囱 (28) 7,6 运行检测和控制 (28) 7.7 安全设施 (30 8 电解 烟气 净 化 (32) 8,1 污染物种类、 排放量及净化效率 (32) 8.2 总体配置 (32) 8.3 基本设计参数 (33) 8.4 排烟系统及设备 (33) 9 焙 烧 烟气 净 化 (36) 9.1 焙烧烟气污染物及排放量 (36) 9.2 焙烧烟气净化系统 (37) 9.3 焙烧烟气净化系统管道及设备配置 (39) 本 规 范 用 词 说 明 (砝1) 引 用 标 准 名 录 (42) 附 :条文说 明 43) 2 1 2 3 Co n t e n t s Ge n e r a l Te r m s Ba s i c r e q u i r e m e n t s o f v e n t a t i o n a n d d e d u s t i n g 3.l Ve n t i 1a t i o n 3.2 De d u s t i n g 3.3 Ve n t a t i o n a n d d e d u s t i n g e q u i p m e n t 3.4 Ai r d u c t a n d o t h e r s 3,5 Au t m a t i c c o n t r o 1 3.6 So u n d d e a d e n i n g a n d v i b r a t i o n i n s 1a t i n Al u n 1i n u 1p r o d u c t i o n s y s t e m 4.1 Po t r m 4.2 Bu t t c o h n g $h p 4.3 Ca s t h o u s e 4.4 In c l u d i 。g l a d l e c l e a n i n g h o u s e 4.5 An o d e r o d d i n g s h o p 4,6 P t l i n i n g a n d d e h n i n g s h o p 4.7 A1u m i n a a n d f l u r i d e s s t 0r a g e a n d c o n v e y i n g p r v 1s 10n s (1) (2) 4 (4) (6) (7) (8) (10) (10) (12) (12) (12 (12) (13) (13) (15) (15 4.8 Po w e r d i s t r i b u t i n d e v i c e (I5) 4.9 Re c t i f i e r s t a t i o n ( 17) Ca r b o n p r o d u c t i o n s y s t e m (18) 5.1 Ra w m a t e r i a l s t r a g e ( 18) 5,2 Pi t c h m e l t i n g (18) 5.3 Ca l c i n a t i n (18) 5.4 Gr e e n a n o d e ,g Fe e n c a t h o d e m a n u f a c t u r e ( 19) 5,5 Ba k i n g a n d c a r b n b l o c k t r a n $p o r t (2o ) 3 5,6 Re c y c l e d b u t t t r e a t m e n t (20) 5,7 Gr a p h i t i z a t i o n (21) 5.8 Ia c h a n i c a l t r e a t m e n t (21) 6 Au x i a r y a n d a n c n l a r y f a c i t i e s (22) 6.1 Wa t e r s u p p l y a n d w a t e r d r a i n a g e f a c i t i e s (22) 6.2 Po w e r f a c i t i e s (23 6.3 Pu b h c f a c i t i e s a n d a n c 1a r y a r c h i t e c t u r e s (23) 7 Ge n e r a l r e q u i r e m e n t s o f f u m e s c r u b b i n g s y s t e m (24) 7.1 Al l o c a t i o n i n g e n e r a l (24 ) 7.2 Al u m i n a c o n v e y i n g a n d m e a s u r e m e n t (24) 7,3 Sc r u -b i n g e q u i p m e n t (24) 7.4 Fu m e e x h a u s t d u c t (27) 7.5 St a c k s (28) 7.6 De t e c t i n g a n d c o n t r o l 28) 7.7 s a f e t y f a c i t i e s ( 30) 8 Po t f u m e s c r u b b i n g (32) 8.1 s o r t ,d i s c h a n g e a m o u n t a n d s c r u b b i n g e f f i c i e n c y f p o l l u t i o n (32 8.2 A11o c a t i o n i n g e n e r a I (32) 8.3 Ge n e r a l d e s i g n p a r a m e t e r s (33) 8.4 Fu m e e x h a u t i n g s y s t e n 1a n d e q u i p m e n t (33) 9 Ba k i n g f u r n a c e f u m e s c r u b b i n g (36) 9.1 s o r t a n d d i s c h a n g e a m 0u n t o f p o l l u t i o n (36) 9.2 Ba k i n g f u r n a c e f u m e $c r u b b i n g s y $t e m (37) 9.3 Ba k i n g f u r n a c e f u m e s c r u b b i n g s y s t e m d u c t a n d e q u i p m e n t d i s p o s i t i o n (39) Ex p l a n a t i o n o f w o r d i n g i n t h i s c o d e (41) Li s t o f q u o t e d s t a n d a r d s (42) Ad d i t i o n :Ex p l a n a t i o n o f p r o v i s i o n s 43) 4 1 总 贝 刂 1.0.1 为提高铝电解厂通风除尘与烟气净化设计水平,做到技术 先进 、 安全可靠 、 环保节能 、 经济合理 、 方便管理,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新建 、 扩建和改建 的铝 电解厂,以及铝 电解 阳极 、 阴极制造厂的生产车间及辅助设施 的通风除尘和烟气净化 工程的设计 。 1.0.3 与通风除尘 、 烟气净化有关 的生产工艺设计,应采用不产 生或少产生有害物质的工艺 、 技术和设备 。 1.0.4 通风除尘与烟气净化设计,应采用高效 、 节 能 、 安全 的技 术 、 工 艺和设备 。系统的废水、 废料 、 废渣应采取处理措施,符合生 产要求时应返 回生产系统。通风除尘与烟气净化设施,应与相关 生产工艺系统或设各联锁控制。 1.0.5 通风除尘与烟气净化设计 的装备水平不应低于工艺设计 水平,并应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 、 同时施工 、 同时投产。 1.0.6 铝电解厂通风除尘 与烟气净化 的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 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术 语 2.0.1 烟(粉)尘污染源 p o l l u t i o n s o u r c e o f f u m e (d u s t ) 产生烟(粉)尘的部位 。 2.0.2 有害气体 h a r m f u l g a s 生产过程中散发的对环境造成污染的气体 。 2.0.3 烟气 f u m e 电解槽 、 焙烧炉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工艺废气 。 2.0.4 通风 v e n t i l a t i o n 采用 自然或机械方法,使空气进入或排 出房间,以满足卫生 、 安全等空气环境要求 的技术措施,由排风罩 、 风机 、 管道及进排风 口等组成。 2.0.5 除尘 d e d u s t i n g 对铝电解厂生产过程 中产生 的粉尘进行 清洁处理 的技术措 施,由集气吸尘罩 、 管道 、 除尘器 、 排灰装置 、 风机及排气烟 囱等组 成 。 2.0.6 烟气净化 f u m e s c r u b b i n g 对铝电解槽 、 焙烧炉生产过程 中散发的烟气进行净化治理 的 技术措施 。 2.0.7 烟气净化系统 f u m e s c r u b b i n g s y 哎e m 铝电解槽 、 焙烧炉烟气 治理 的系统 工程 ,由管道 、 除尘器 、 风 机 、 烟囱,以及系统辅助装置组成 。 2.0.8 袋式除尘器 b a g m t e r 利用 由过滤介质制成的袋状或筒状过滤元件来捕集含尘气体 中的粉尘及吸附氟化氢(HF)、二氧化硫(S02)等有害气体 的收尘 净化装置。 2 珏19 蒿 晷静电 蜍尘器 坻轷v g l t a g c 碰酬蛔蝴遗 p 鲫硇衄 利摺觚 电 劭菏荷电 瀚黛滴 嘲髁汕黼脆瑷附作朋,鹋裣 尘媾蛐蚁 气淤帝 劈韶勤黜蛐唑辚吞霾觜也JEm 麈镳容浙舂焦 捆为露岣黢躐蝴为电 拥 湘 酌 酿 藩; 0O桥灌掀悉 s t n 血0钏碰吐 o m 气俳在温度为i 踊邑 粼:、虚为为l O1.勰务k Pa 的状悉。本规 范觑定曲烟气量均呶橱畸 簖 气体沏錾瀛 。矽。 3 通风除尘基本规定 3.1 通 风 3.1.1 铝电解厂通风设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 1 车间通风设计依据应符合 国家现行标准 工业企业设计卫 生标准GB z l 、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第1部分:化 学有害因素GB 1、 工作场所有 害 因素职业接触 限值 第 2 部分:物理因素GB2以及现行 国家标准 民用建筑供暖通风 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736的有关规定 。 2 产生余热及有害气体 的生产车间,应设置通风设施 。散发 有害物质的生产设备应密闭。污染源应局部通风,不能满足卫生 要求时,应再辅以全面通风 。 3 车间内工艺设各布置 、 建筑形式应与通风设计相互协调 , 对余热及有害气体应进行防护和治理 。 4 当室内产生的余热及有害物质会造成相邻房间污染时,室 内应保持负压。当工艺生产对室 内空气有清洁要求时,室内应保 持正压 。 5 通风系统的送风口应布置在污染源的上风向,排风 口应布 置在污染源的下风向。 6 需通风的房间有防尘要求时,进风应采取过滤措施。 7 通风量应根据余热 、 有害物的放散量和有害物质的容许值 确定。余热量应包括建筑冷负荷 。 8 有害物质排放应符合现行 国家标准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 标准GB16297的有关规定 。 9 防烟排烟系统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建筑设计防火规 范GB50016的有关规定 。 4 3.1.2 自然通风应符合下列要求 : 1 生产车间及辅助建筑物宜采用 自然通风方式 ; 2 夏季应采取有利于排除余热降低室内温度的措施,冬季应 采取有利于利用余热倮持室内供暖温度的措施 。进排风 口应采取 启闭措施 。 3.1.3 机械通风应符合下列要求 : 1 机械排风的生产厂房,宜采用 自然补风,不满足要求时,宜 采用机械送风; 2 机械排风生产厂房室温有要求时,应进行风量平衡和热平 衡计算; 3 机械通风系统应按工艺生产流程 、 生产作业时间、 排 除的 有害物质性质划分; 4 同时放散余热及有害气体或仅放散密度小于空气的有害 气体的车间,除局部排风外,宜从上部 区域采取 自然或机械排风, 排风量不应小于1次/h 的换气次数;当房间高度大于6m 时,排风 量可按6m 3/(h m 2)计算; 5 放散粉尘或密度大于空气的有害气体的车间,宜从下部区 域排风,送风宜送至上部 区域,且宜从下部 区域排 出总排风量 的 2/3、上部区域排出总风量的1/3,换气量不应小于1次/h 。 3.1.4 事故通风应符合下列要求 : 1 可能放散大量有害气体或有爆炸危险气体的房间,应设置 事故通风系统 。 2 事故通风宜由经常使用 的通风系统和事故通风系统共 同 承担,且事故发生时,应保证事故通风量的要求 。 3 非密闭房间事故排风可不设置补风系统。密闭房 间应设 置机械补风系统,补风量应大于排风量 的50%,事故排风系统应 与补风系统联锁 。 4 事故通风的吸风 口,应设在有害气体或爆炸危险性物质放 散量最大的或聚集最多的位置 。 。5 5 事故通风的排风口,不应设在人员停 留或通行的位置 。排 风 口与机械送风 系统 的进风 口的水平 距 离不 应小于 20m ,不足 m 时,排风 口应高于进风口6m 以上 。 6 对于放散爆炸危险性物质的房间,当设置可燃或有害气体 检测 、 报警装置时,事故通风系统宜与其联锁启动; 7 事故通风量宜根据工艺设计要求经计算确定,但换气次数 不应小于12次/h ; 8 事故通风的通风机,应分别在室内外设置电器开关。 3.2 除尘 3.2.1 除尘系统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 : 1 除尘系统设计依据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 工业企业设计卫 生标准 GB Z1、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第1部分:化 学有害因素 GB Z2.1、 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第2部 分:物理因素 GB Z2.2以及现行 国家标准 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 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736的有关规定; 2 系统的装备水平不应低于生产工艺设备 的装各水平 。系 统应与对应的生产工艺设备同步运转,并应与有关工艺设备联锁 。 3 系统的划分和布置,应根据所关联 的生产工艺流程 、 排风 点同时使用率 、 粉尘及有害气体性质 、 粉尘 的回收处理方式 、 系统 的经济性 、 运行管理的有效性确定 。 4 系统总风量应按 同时工作 的排风点风量总和附加各非 同 时工作排风点排风量 的15% 20%确定 。各排风点的排风管上 应装设调节阀,在各非同时工作的排风管上应装设启闭阀,并应与 对应的工艺生产设备联锁 。 5 对生产排风负荷变化较大 的系统,其设 备应采取节能措 施 。 6 系统收集的粉尘及含尘污水应采取 回收或处理措施,符合 工艺生产要求时应返 回工艺流程 中,不符合I艺生产要求时应 明 6 确去 向和运输方式,并应设置相应的输送设备。粉尘 的收集和处 理应采取防止二次污染的措施 。 7 系统应根据粉尘 的性质及温 、 湿度等特性,采取保温和排 水等防止结块 、 黏结 、 堵塞管道的措施,并应在管道上设置清扫口。 除尘器前的管路上可设置压缩空气吹扫等设施 。 8 散发粉尘及有害气体的生产过程,宜自动化 、 机械化,并应 采取密闭、 隔离和负压操作措施,生产设备应密闭并设收尘罩 。 3.2.2 局部排风 口位置和密闭罩形式,应根据设备特点 、 生产工 艺特点 、 有害物散发形式 、 安全要求 、 方便操作及维修等因素确定 。 3.2.3 对于电解质清理机 、 电解质破碎机 、 残极破碎机、 筛分机 , 应采用整体密闭或大容积密闭形式 。 3.2.4 安装斗式提升机 、 胶带输送机等设备 的地坑,宜设置全面 通风除尘设施,换气次数不宜小于6次/h 。 3.2.5 除尘系统排向大气的排气筒高度及有害物浓度,应符合现 行 国家标准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及 铝工业污染 物排放标准GB25465的有关规定 。 3.2.6 除尘器 、 通风机等进出口管路上应设置风量 、 压力 、 温度及 有害物浓度等测定孔,并应设置相应的测试用电源。 3.2.7 系统保温、 伴热设施的热媒严禁使用易燃易爆介质。 3.3 通风除尘设备 3.3.1 通风机选择应符合下列要求 : 1 通风机的风量应在系统计算的总风量上附加风管和设备 的漏风量; 2 通风机的压力,当采用定转速通风机时,应在系统计算 的 压力损失上附加10% 15%的裕量;当采用变频通风机时,应以 系统计算的总压力损失作为额定风压,但风机 电动机 的功率应在 计算值上再附加15% z O%的裕量 。 3.3.2 输送非标准状态空气的通风、 除尘系统,以实际容积风量 用标准状态下的图表计算系统压力损失值时,通风机风量和风压 均不应进行修正,但应验算 电动机的轴功率 。 3.3.3 选择除尘器等空气处理设备时,应附加风管等漏风量,风 管允许漏风量应符合本规范第3.4.3条的规定。 3.3.4 除尘器选择应根据下列因素并通过技术经济 比较确定: 1 含尘气体的化学成分 、 腐蚀性 、 爆炸性 、 温度 、 湿度 、 露点 、 气体量和含尘浓度; 2 粉尘的化学成分 、 密度 、 粒径分布 、 腐蚀性 、 亲水性 、 磨琢 度 、 比电阻、 黏结性 、 纤维性和可燃性 、 爆炸性等; 3 净化后气体的容许排放浓度; 4 除尘器压 力损失和除尘效率; 5 粉尘的回收价值及 回收利用形式; 6 除尘器的设备费、 运行费、 使用寿命 、 场地布置及外部水 、 电源条件等; 7 维护管理的繁简程度。 3.3.5 除尘器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1 除尘器宜布置在除尘系统的负压段; 2 设备布置应便于收尘粉返 回工艺系统或 回收输送; 3 处理有爆炸、 燃烧危险的粉尘的除尘器,应采取防静 电措 施,并应设有泄爆装置; 4 严寒地 区的除尘设备宜配置在室内; 5 沥青烟处理装置的进出风管应设置防爆式关断阀,并应与 设备本体火灾监测及灭火设施联锁。 3.3.6 布置设备 、 管道及配件时,应留有操作 、 维修空间,应预 留 安装维修孔洞,并应设置起 吊设施 、 操作平台等 。 3.4 风管及其他 3.4.1 通风系统风管,宜采用长 、 短边之 比不大于4的矩形管或 圆形管;除尘系统风管,宜采用圆形管。 8 3。4.2 风管截面尺寸规格,宜按现行 国家标准 通风与空调工程 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43的有关规定执行 。 3.4.3 风管漏风量应根据管道长度及气密程度确定,对于送 、 排 风系统宜为系统总风量 的5% 10%;除尘系统宜为系统总风量 的10% 15%。 3.4.4 通风 、 除尘系统各环路的压力损失应进行压力平衡计算 。 各并联环路压力损失的相对差额,送、 排风系统不宜大于15%,除 尘系统不宜大于10%。 3.4.5 除尘系统风管管径不宜小于120m m ,并宜垂直和倾斜敷 设;犭 坡度或水平敷设 的管段宜缩短长度;支管宜从主管上部或侧 部连接,三通夹角不宜大于45。 3.4.6 除尘风管内气流速度应根据管道布置形式和粉尘性质确 定,并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垂直管道内风速不宜小于15m /s ; 2 倾斜角度30以上时风管,管内风速不宜小于17m /s ;倾斜 角度 30以下或水平风道,管内风速不宜小于18.5m /s ; 3 除尘点较多的除尘系统,宜采用集合管连接方式。 3.4.7 通风系统风管内风速,宜按表3。4,7采用。 3.4.8 风管材质应符合下列要求 : 1 通风系统风管,应采用不燃材料制作 。接触腐蚀性气体的 风管及柔性接头,可采用难燃材料制作;管道壁厚宜按现行国家标 准 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3的有关规定执 行 。 2 除尘系统的风管应采用钢板制作,易受冲刷部位应采取增 加壁厚 、 采用碳化硅及陶瓷复合管等防磨措施。 表3.4.7 通风 系统风管 内风速(m /s ) 风管类别钢板及非金属风管 砖及混凝土风道 干管 6 412 支管2 82-6 9 管 径直 管弯 管 D(3002 43 6 300D(8004冖56 8 800D30008 1014-16 3.4.9 除尘 风管 的壁厚,宜按表3。4.9采用 。 表3.4.9 除尘风管壁厚(m m ) 3.4.10 输送高温气体的风管,应采取热补偿措施 。 3.4。 可燃介质管道、 电线及排水管道等,不得穿过风管的内腔,并 不得沿风管的外壁敷设。可燃介质管道,不得穿过通风机室。 3.4.12 对于排除有害气体或含有粉尘 的通风系统,风管排风口 宜采用锥形风帽。 3.5自 动 控 制 3.5.1 通风与除尘系统应设置监测与控制系统,宜采用集中和就地 控制方式;且设计标准不得低于所服务的工艺生产控制标准。 3.5.2 与工艺生产相关 的通风 除尘 系统,应与工艺控制实施联 动 、 联锁,集中控制系统应嵌人工艺生产集 中控制系统 中,应先于 工艺设备启动 、 后于工艺设备停机 。 3.5.3 排除有爆炸危险物质的局部排风系统,以及 甲、 乙类工业 建筑的全面排风系统,应 在工作地点设置通风机的启停状态显示 信号装置 。 3.5.4 防火与排烟系统的监测与控制,应按现行 国家标准 建筑 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的有关规定执行 。 3.6 消声与隔振 3.6。I 通风与除尘系统的消声与隔振设计计算,应根据车间总体 10 噪声和振动要求 、 噪声和振动的大小 、 频率特性及其传播方式确 定 。 3.6.2 通风与除尘系统产生的噪声,当 自然衰减不能达到允许噪 声标准时,应设置消声设备或采取其他消声措施 。消声量应通过 计算确定 。 3.6.3 消声处理后 的风管不宜穿过高噪声 的房 间;噪声 高的风 管,不宜穿过声环境要求高的房间,当必须穿过时,应进行隔声处 理 里 。 3.6.4 配置在室外 的设备,当其噪声达不到环境 噪声标 准要求 时,应采取降噪措施 。 3.6.5 通风与除尘系统布置,应符合现行 国家标准 工业企业噪 声控制设计规范GB50087的有关规定,并应符合下列要求 : 1 通风机等设备产生的振动,当 自然衰减不能达标时,应设 置隔振器或采取其他隔振措施; 2 通风机在楼板上安装时,宜采用整体减振安装方式 ; 3 振动设备的进 、 出口管道,宜采用软管连接 ; 4 受设备振动影响的管道,应采用弹性支吊架 ; 5 通风管道内风速宜按表3.6.5选用 。 表3.6.5 通风曾道内的风速 室 内允许噪声级(d B)主管风速(m /s ) 支管风速(m /s ) 2s -35 3 4 2 35-50 47 2 3 50 656 9 3 5 65 85 8冖12 5 8 4 电解生产系统 4.1电解 车 间 4.1.1 电解车间余热及有害气体排除宜采用 自然通风方式。 4.1.2 自然通风计算,应强据电解槽散热量、 母线散热量、 电解槽排 烟量,结合建筑结构形式确定、 宜采用数值模拟方法进行设计比选。 4.1.3 自然通风的进风方式应能消除风 向和风压的变化对 自然 通风效果的影响。寒冷地区的电解车间,冬季应采取防寒措施,进 风口应采取关闭措施 。进风口宜采用带通风隔墙 的结构形式;排 风口宜采用屋顶 自然通风器 。 4.1.4 炎热地区,车间内吊车司机室宜采用空调方式降温。 4.1.5 电解车间生活室宜采用空调降温方式 。 4.1.6 下列部位和装置应设置除尘系统,并应符合下列要求 : 1 电解质卸车料斗处、 斗式提升机及电解质储仓顶等产尘处,应 采取除尘措施,除尘器收下的粉尘宜送人电解质储仓作为生产物料; 2 天车料仓加料点,除尘器宜为天车 自带 ; 3 电解槽顶部氟化盐加料箱,除尘器宜为加料车 自带 。 4.2 残极冷却间 4.2.1 残极冷却间的残极降温,宜采用机械排风、 自然进风方式 , 排出的含氟及含尘气体宜送人电解烟气净化系统进行处理 。 4.2.2 残极冷却通风量宜按残极堆放量、 冷却时间和平均温降计算。 4.3铸造 车 间 4.3.1 消除车间余热应采用 自然通风方式 。进风宜利用外墙 的 低侧窗,排风宜采用车间顶部避风天窗或屋顶通风器 。当车 间设 12 有供暖设施 时,屋顶排风窗或通风器应采用关闭装置。 4.3.2 自然通风计算,应根据设备散热量、 结合建筑结构形式确定。 4.3.3 混合炉 、 铸造机等高温及热辐射强度大的操作地点,宜设 置局部送风降温装置。 4.3.4 燃气式混合炉炉前操作口应设置排风系统;且宜并人炉的 尾气除尘系统 中,一并处理后排人大气。 4.3.5 铝锭模具预热时产生的烟气,宜在烘干区域上方设置通风 设施处理 。 4.3.6 车间防排烟设计,应符合现行 国家标准 建筑设计防火规 范 GB50016的有关规定 。 4.4 抬包清理间 4.4.1 抬包清理机 、 切砖机和磨砖机等生产设备产生的粉尘,应 设置除尘系统处理 。 4.4.2 车间防排烟设计,应符合现行 国家标准 建筑设计 防火规 范 GB50016的有关规定 。 4.5阳 极 组 装 4.5.1 残极堆放 区余热及有害气体消除,宜采用 自然通风方式 。 进风宜利用外墙的低侧窗,排风宜采用车间顶部避风天窗或屋顶 通风器。 4.5.2 车间全面通风,宜采用机械通风方式 。 4.5.3 磷铁熔化区,宜采用 自然通风方式 。 4.5.4 磷铁熔化炉加料及捞渣时溢出的烟气宜设置机械排风系 统排除。排风罩宜设置为回转式 。罩口风速不宜小于2.5m /s 。 4.5.5 磷铁浇注时产生的烟气,宜在该区厂房上部设置屋顶风机 排除。排风量宜按每浇注1t 磷铁产生4万m :/h 5万m 3/h 的 烟气量计算 。 4.5.6 石墨烘干机烟气宜采用机械排风系统进行排除。 13 4.5.7 中频炉配电室应设置机械通风系统 。排风量应取下列两 项 中的大值 : 1 换气次数不小于10次/h ; 2 排除室内全部设备余热所需的排风量 。 4.5.8 下列部位和装置产生的粉尘应设置除尘系统处理,并应符 合下列要求: 1 人工电解质清理作业时,宜在清理工位一侧设置侧吸条缝 排尘罩,除尘器收下的粉尘宜运至电解车间室外电解质料仓 。 2 装卸站托盘翻转产生的粉尘,应设置除尘系统处理,除尘 器收下的粉尘宜运至电解车间室外电解质料仓 。 3 电解质清理机产生的粉尘,应设 置除尘系统处理,除尘器 收下的粉尘应送入电解质仓 。 4 残极抛丸机 、 残极压脱机产生的粉尘,应设置除尘系统处 理,除尘器收下的粉尘应设置储仓贮存外卖 。 5 磷铁环压脱机和磷铁环清理机产生的粉尘,应设置除尘系 统处理,除尘器收下的粉尘宜采用接料箱储存,并应与磷铁环清理 机废料一并处理 。 6 钢爪抛丸机产生的粉尘,应设置除尘系统处理,除尘器收 下的粉尘宜采用接料箱储存,并应与钢爪抛丸机废料一并处理 。 7 铝导杆清刷机产生的粉尘,应设置除尘系统处理 。除尘器 应采取防爆措施,除尘器收下的粉尘宜采用接料箱储存,并应与铝 导杆清刷机废料一并处理 。 8 电解质的给料 、 运输 、 破碎 、 筛分 、 装车设备及料仓在生产 过程产生的粉尘,应设置除尘系统处理 。除尘器收下 的电解质应 送人电解质仓 。破碎机应采用整体密闭,料仓下 出料装车 口宜根 据车型设置排风罩 。 4.5.9 阳极组装车间地面宜采用真空清扫系统 。 4.5.10 车间防排烟设计,应符合现行 国家标准 建筑设计防火规 范 GB50016的有关规定。 14 4.6 电解槽修理及辅修 4.6.1 电解槽内衬修理间余热及有害气体消除,应采用 自然通风。 4.6.2 下列产生粉尘的设备应设置除尘系统: 1 炭块加工部的铣床 、 锯床等; 2 阴极棒清理用的喷砂室或喷丸室的清理设备; 3 耐火材料加工部的磨砖机 、 切砖机等。 4.6.3 混捏锅应设置排烟罩排风。 4.6.4 焊接工区宜设置全面排风。 4.7 氧化铝及氟化盐储运 4.7.1 袋装氧化铝、 氟化盐在料斗处拆袋时产生的粉尘应设置除尘 系统处理,宜采用袋式除尘器,收下的氧化铝、 氟化盐应返 回工艺流 程。料斗处宜设置条缝形侧吸式排风罩,条缝口风速不宜大于14助/s 。 4.7.2 氧化铝输送设备 、 贮仓、 加料箱等部位产生的粉尘,应设置 除尘系统处理,除尘设备宜采用袋式除尘器,收下的氧化铝应进人 工艺输送系统 。 4.8配电 装 置 4.8.1 配电装置应根据工艺要求 、 气象条件和周围环境条件采用 下列降温方式: 1 自然进风 、 机械排风; 2 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