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河北中考语文三年中考分析比较.doc_第1页
2012河北中考语文三年中考分析比较.doc_第2页
2012河北中考语文三年中考分析比较.doc_第3页
2012河北中考语文三年中考分析比较.doc_第4页
2012河北中考语文三年中考分析比较.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2年与2011年河北省语文学科说明对比变化分析学科说明部分1.2012年语文考试说明“考试范围”中“古代诗词阅读以语文课程标准推荐背诵的34篇作品(见附录三)为主”,删除了2011年学科说明中附录四 课内古代诗词阅读篇目20篇”,考查内容相当于扩大至原附录二,现附录三的古代诗词背诵篇目34篇。2.2012年语文考试说明“考试内容知识积累与运用”中新增了“了解常见的文体基本知识”的要求。3. 2012年语文考试说明“考试内容古代诗词阅读”将2011年“理解诗词的基本内容和作者所表达的情感”“体会诗词的语言和写法”中“诗词”改为了“作品”,“语言”和“写法”分别改为了“语言特点”“写作方法”。4. 2012年语文考试说明“考试内容写作”强调所写说明文和议论文是“简单的”。5. 2012年语文考试说明“考试形式”中新增了“连线题、判断题”。6. 2012年语文考试说明删除了2011年语文考试说明的附录四,新增了附录一现代汉语常用字表 (表1 2500常用字)(表2 1000常用字)。分析:新增内容中“了解常见的文体基本知识”“连线题、判断题”为最重要变化,其余变化不大。题型示例部分1.各知识板块新增了2011年河北语文中考题型,并适当增加了外省2011年语文中考题型。2.较以前对“查字典”的侧重稍大。3.“诗文默写”题型将“直接性默写”与“理解性默写”分别列为两种题型,不再是以前杂糅的形式。4.原“结合消息内容,完成标题空缺部分”的题型,改为“为消息拟写标题”并以选择题形式出现。5.“综合性学习”中有连线题型。6.“作文”中增加了“完成下面的小作文和大作文”和“完成下面的作文修改和大作文”的新形式。另:2012年语文考试说明“题型拓展”部分,较2011年语文学科说明而言,为新增内容。具体截取了2011年各省中考的多种新题型,可推断,我省语文中考试题题型设计正在广泛汲取各省考题的优点,形式向更多方向变化。语文 诗词(34首):1 关雎 2蒹葭 3观沧海 4饮酒5送杜少府之任蜀州6次北固山下 7使至塞上 8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9行路难10望岳 11春望 12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13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14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15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16观刈麦17钱塘湖春行 18雁门太守行 19赤壁 20泊秦淮 21夜雨寄北 22无题23相见欢24渔家傲25浣溪沙26登飞来峰 27江城子28水调歌头29游山西村 30破阵子31过零丁洋 32天净沙秋思 33山坡羊潼关怀古34己亥杂诗文言文(16篇):1论语十则 2鱼我所欲也 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4曹刿论战 5邹忌讽齐王纳谏 6出师表 7桃花源记 8三峡 9马说10陋室铭 11小石潭记 12岳阳楼记 13醉翁亭记 14爱莲说 15记承天寺夜游 16送东阳马生序名著导读考查范围 这十部作品是:鲁迅朝花夕拾、冰心繁星春水、吴承恩西游记、施耐庵水浒、老舍骆驼祥子、笛福鲁滨逊漂流记、斯威夫特格列佛游记、罗曼罗兰名人传、高尔基童年、奥斯特洛夫斯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应掌握的基本内容:作者的名字、作者的国籍、作品的名称、作品的体裁。具体的内容:人物形象(主要是主人公或有特色的人物)、作品的主要情节(整个作品的主要情节或精彩情节)、思想(作品主题思想)。文言文阅读材料增加3篇与朱元思书口技满井游记现代诗文中的名篇或名段:朱自清的春全文,毛泽东的沁园春雪,余光中的乡愁,老舍的济南的冬天中“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那些小山太秀气!”一段。可将文言文分四类复习:重点复习:鱼我所欲也、送东阳马生序、记承天寺夜游、论语10则、口技、满井游记。次重点复习:岳阳楼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桃花源记、出师表; 再次重点:陋室铭、爱莲说;马说。非重点复习:醉翁亭记、邹忌讽齐王纳谏、小石潭记、曹刿论战、三峡、与朱元思书。说明文阅读常见考点及答题策略:1找出说明对象。明确是事物说明文还是事理说明文,事物说明文说明对象是具体的实物,事理说明文的说明对象则是事理。寻找方法:看题目,往往有些说明文的题目就是说明对象;在文章的开头和结尾找;段落开头的词句;文章中出现频率高的词句;抓关键词句自己概括。2概括说明对象的特征。事物的特征主要表现在构造(内外),形态(大小、长短等),性质(硬、软、冷、热等),变化(动、静、快、慢),成因(简单、复杂),功用(广狭、正反)等等方面。一般来说,说明文要说明的要点,往往就是事物的特征。找简洁明了的词句,一般是三字、或四字短语。3说明方法及作用。 举例子,作用:举有代表性的例子更具体地说明事物某方面的特征,增强说明力。常用格式:具体真切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 分类别,作用:条理清晰,有条不紊,使说明的内容眉目清楚,避免重复交叉的现象,突出强调地说明了事物各部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常用格式:条理清楚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分门别类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 列数字,作用:运用准确的科学数据具体地说明事物的特征,具有很强的科学性,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易于读者接受。常用格式:具体而准确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形状、大小、位置)等。使说明更有说服力。 作比较,作用:用人们熟知的事物与所要说明的事物作比较,从而更具体深刻的突出强调说明被说明事物的特征。(横比和纵比)常用格式:将和比较,突出强调了被说明对象的特点(地位、影响等)。 下定义,作用:运用科学准确的语言对被定义概念作简明扼要周全严密的规定,揭示了事物的本质属性。常用格式:用简明科学的语言对说明的对象或科学事理加以揭示,从而更科学、更本质、更概括地揭示事物的特征或事理。 打比方,作用:运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化复杂的科学道理简单化,化抽象为具体,易于理解接受。常用格式:生动形象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 画图表,作用:运用图表辅助文字说明,条理清晰地说明事物的特征,具体说明事物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使读者一目了然,非常直观地理解被说明的事物。常用格式:直观形象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4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出现题型:能否颠倒顺序。一般不能,要么是按照时间排列,要么按照空间顺序,要么按照逻辑顺序,另外为了上下文照应。5概括文章或段落内容。找文章或段落的中心句;找关键的词句概括;找关键信息进行综合。6说明语言。加点字词有何作用?格式:准确、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或事理。能否替换为另一个词语?并说明理由。格式:不可以。原词的意思或内容。所换词语的意思或内容。换了后意思有何改变,或不符合实际。限制性词语能否删去?格式:亮明态度(删还是不删)。“比较”“几乎”“相当”等词表程度修辞;“大约”“可能”“左右”等表估计,“多”“有余”等表数量。若删去,原来什么样的意思就变成了什么样的意思了,不符合实际,太绝对了。xx词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周密性、科学性。从文章中找出一个能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特点的词句,并体会。格式:必须找出语言准确的词句,然后说明其作用。可以找这样的词句:有精确数据的句子;有概数的句子;使用限制性词语的句子。指示代词的含义,“这些”、“这种”“这样”等在文中具体指代什么。方法:还原词句到文中,一般指的就是前面说明的事物或道理。7筛选和提炼信息,考查对文章信息的渗透理解。题型有:从几个方面说明了哪些内容等。找中心句、找每段的首括句或总结句、找段落中的重点句。议论文阅读常见考点及答题策略:1概括中心论点。论点是作者对陈述的问题所阐述的观点或主张。中心论点往往是一句完整的判断句或陈述句,不用选择句和疑问句,句子简洁明了概括力强。找中心论点的的方法依次有:题目即中心论点;开头提出中心论点;文章中起承上启下过渡作用的概括句,结尾总结句;自己提炼关键词语概括。2论点的提出方式。 题目充当中心论点;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引用名人名言提出中心论点;摆事实讲道理后归结论点;针对生活中存在的现象,提出论题,通过分析论述,归结出中心论点;叙述作者的一段经历,归结出中心论点;作者从故事中提出问题,然后一步步分析推论,最后得出结论,提出中心论点。 3开头、结尾的作用。 开头:提出论点;提出论题。答题策略:结合“论点的提出方式”回答。如“引用名人名言提出中心论点”;“针对生生活中存在的现象,提出论题,或提出中心论点”。 结尾:深化中心论点,提出的结论;重复或强化的中心论点;发出的号召或劝勉人们;补充论证了,使文章的结构更严谨、论证更严密。 4论据的考点。 论据: 事实论据 道理论 作用是证明中心论点或分论点。答题策略:证明了中心论点(或分论点)更具说服力。证明的内容一般出现在论据的前面或后面。论据的顺序:照应论点,逻辑关系(由主到次、由总到分、概括到具体),事物发展规律,人们的认识规律。补充论据:要紧扣论点,就是要能证明论点。事实论据要具有代表性;道理论据要准确、典型,忌瞎编乱造。答题策略:事实论据:有人物+典型事例(事例不能过于简单,甚至只写人名)。道理论据:(国籍、评价)人物说。不确定的不要瞎写。 5论证方法考点: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作用: 举例论证:证明论点,能增强文章的说服力,证明了论点 道理论证:证明论点,增加论据的权威性,论证有力。 比喻论证:这种方法可深入浅出地把道理讲得通俗形象,容易被人接受。格式:将比作,证明了的观点,从而把抽象深奥的道理阐述得生动形象、浅显易懂。 对比论证:通过正反两方面比较,有力证明了论点,或突出了,强调了,正确的观点更容易被读者接受。格式:使用了对比论证的论证方法,将和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的观点。 6梳理文章的论证过程议论文一般结构: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格式:首先提出论点(或提出论题),接着通过举例论证或者道理论证证明了论点,最后得出结论,提出希望或号召。7议论文语言分析议论文的语言特色:要从逻辑的角度,分析其用词的准确,严密、有逻辑性;要从说理的角度分析其叙述的概括性和简洁性;要从修辞的角度分析其用词的鲜明、生动和感情色彩,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和说服力。 答题策略:如着重号词语有什么作用?格式:回答词语在语境中的字面(表层)含义;词语对表达中心或阐明观点的(深层、比喻或引申)作用 8议论文中记叙成分的作用 议论文中的记叙部分是为议论服务的。记叙文阅读常见考点及答题策略:1概括文章内容。综合概括题目、人物(事物)、事件,强调三个部分:内容是什么,文章怎么样,作者怎么样。格式:此文记叙了(描写了、叙述了)的故事(事迹、经过、事件、景物,表现了(赞美了、揭示了、讽刺了、反映了、歌颂了、揭露了、批判了),抒发了作者的的感情。概括段落大意时可用“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的格式。2为文章或段落划分层次。根据时间划分(找表示时间变化的词语);根据地点划分(找表示地点转移的词语);按事情发展过程(找事件发展过程);按逻辑关系分(总分总)。3找线索及作用。明线和暗线,明线一般是主要人物、主要事物、主要事件,暗线一般是作者的情感。可以从题目中找,也可以找文章中出现频率高的词语。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推动情节的发展。4题目含义及作用。表层含义(字面上),深层含义(结合主旨)。如爸爸的花儿落了题目的含义:一方面写爸爸养的花凋落了;另一方面暗示爸爸俩离开了人世。作用可以从内容上、主题上、线索、设置悬念上等方面作答。如可以这样答:拟题巧妙新颖,一语双关,耐人寻味,概括了文章的中心意思。5使用不同人称的好处。使用第一人称亲切,自然,真实,适于心理描写,便于刻画人物形象及性格特征。使用第二人称便于抒情。6记叙的顺序及作用。顺叙(先交代原因、过程后交待结果)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倒叙(先交代结果,后叙述事情发生的过程。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阅读的兴趣,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插叙(叙事时中断线索,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作用: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丰富形象,突出中心。7修辞手法及作用。拟人: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将赋予人的动作行为,生动形象地写出xx事物的xx特点。比喻:形象生动、简洁凝练地描写事物、讲解道理。将比作,生动形象地写出xx事物的xx特点。夸张:突出人或事物的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排比:条理清晰,节奏鲜明,增强语势,长于抒情。增强文章气势,增强感染力、说服力。对偶:形式整齐,音韵和谐,语句整齐、意韵铿锵,互相映衬,互为补充。反复:强调某种意思,强烈抒情,富有感染力。有强调语气,强化内容的作用设问:自问自答,加深印象,引人注意,启发思考。反问:态度鲜明,加强(肯定或否定)的语气,抒情更加强烈。要结合相关语句分析。8写作手法及作用。象征手法:把特定的意义寄托在所描写的事物上,表达了的情感,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对比手法:通过比较,突出事物或描写对象的特点,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主题。衬托(侧面烘托)手法:以次要人或事物衬托主要的人或事物,突出主要的人或事物的特点、性格、思想、感情等。讽刺手法:运用比喻、夸张等手段和方法对人或事物进行揭露、批判和嘲笑,加强深刻性和批判性,使语言辛辣幽默。欲扬先抑或先扬后抑:先贬抑再大力颂扬所描写的对象,上下文形成对比,突出所写的对象,收到出人意料的感人效果。前后照应(首尾呼应):使情节完整、结构严谨、中心突出。 设置悬念:能引起读者注意,引出文章的说明内容等。9具体词语的含义与作用。 方法:解释词语本义,结合语境解释该词在文中的含义。把握词语的比喻义、引伸义、双关义。“具体的写出了情景”“生动形象地描写了场面、情景)10句子或语段的作用。开头:结构上,总提、总领全文、开启下文(引出下文)等作用。内容上:开篇点题,奠定了全篇的感情基调,为下文写情节作铺垫,埋伏笔。中间:结构上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内容上总结了上文的内容,引出了下面对的叙述。结尾:结构上总结上文、全文、照应开头、独立成段,使文章戛然而止,意味绵长,发人深思、卒章点题,意味深长等作用,内容上画龙点睛,深化中心,抒发了(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11分析人物形象。一是通过分析典型事例来理解人物形象;二是通过对人物描写(外貌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语言描写、肖像描写等)方法的分析来把握人物的思想性格。要分析直接描写、侧面描写、细节描写。对于一些特定的人物可以概括他们的共同特点,如老师:敬业、无私奉献、善良有爱心、关爱学生、有责任心、懂得教育教学艺术等。农民:勤劳、朴实、热情、善良、勤俭、疼爱孩子等。儿童:天真幼稚、纯真无邪、尊敬师长、聪明能干等。12关键词语能否去掉。亮明观点,(能否),结合语境解释词义,(强调突出了、限制说明了、生动形象的描绘了)去掉后就不能表达这个意思或就没有这种表达效果一次不能去掉。13关键词语能否换成另外一个词语。亮明观点(能或不能),这个词的表达效果,调换后,语境有何变化,原词更能形象或恰如其分地表现某物某特点,所以不能调换。14鉴赏句子。从修辞的角度,看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何表达效果。从炼词的角度,简洁生动、富有概括力。从句式特点,是否使用了特殊句式,如设问、反问、祈使句、感叹句。从蕴含的深层含义,是否运用双关义、引申义、比喻义。15环境描写的作用。自然环境(描写自然景观如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天气、季节和景物场景如山川湖海、花草树木等自然景物):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及人物活动的空间。格式:写出了的情景,渲染环境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预示人物的命运、表现人物某性格、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揭示文章主题。16理解句子的含义。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语理解,结合语言环境理解深层含义,结合引申义、双关义理解,结合文章背景理解,结合主题思想理解。2012年河北省普通高等学校对口招生语文考试大纲一、考试范围和考试形式 以教育部颁布的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为依据,以省教育厅指定的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国家规划教材语文(基础模块、拓展模块)为主要参考教材,分为“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含文言文)”、“阅读和文学鉴赏(含文言文)”、“作文”三个部分,重点测试考生对语文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阅读技巧和阅读能力、对古代文化及古代作品的理解程度,以及综合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考试形式为书面闭卷测试。二、试卷结构(一)试卷内容比例基础知识约占25%,阅读约占25%,写作约占50%。(二)试卷题型比例选择题约占33%,填空题约占9%,简答题约占8%,作文约占50%。(三)试题难易比例较容易题约占70%,中等难度题约占20%,较难题约占10%。三、考试内容和要求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一)普通话知识1能够运用普通话规律正确识别现代汉字的字音。2准确掌握常用汉字的读音和汉语拼音的拼写规则。3正确识别容易读错的字(主要指形近字)的字音以及多音字(也属于多义字)的读音。(二)汉字1了解汉字的音、形、义。2正确区分形近字和同音字。3掌握汉字工具书的查找方法,学会辨别错别字。(三)词语1掌握词义的基本知识,能够识别和运用同(近)义词、反义词和多义词;能够正确理解词语的不同特点。2掌握常用成语的特点和含义。(四)标点符号1掌握标点符号的书写特点及作用。2能熟练、正确地使用标点符号。(五)句子1能分清病句类型,正确辨析病句。2能够运用语文知识修改病句。(六)表达与交流1语言表达要清晰明白,前后照应、衔接,语气贯通。2能根据语境恰当地表达语意。3能根据所表达的内容需要仿写、变换句式。4正确地判断和运用修辞手法,增强语言表达效果。 5了解并掌握教材中所涉及到的常用应用文体的特点及写法。阅读和文学鉴赏(一)文学常识和文化常识1了解课文涉及的文学常识及其文学体裁知识。2了解课文涉及的浅显的文言知识和古代文化知识。(二)现代文阅读1能够把握课文的内容,把握作者在文中的观点和态度。2正确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含义,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句意。3正确分析文章的结构,理清基本思路,概括要点,评价内容和语言特点。4能够对文章辨识异同、综合评价。5能够对信息资料进行检索、筛选、摘要、分类和应用。(三)文言文阅读1了解文言实词的“古今异义”和“一词多义”的特点;能够辨析文言文中常见的主要文言句式。2了解古诗文诵读的基本方法,能够记忆和默写课文所涉及的名句、名段、名篇。3掌握大纲所规定的110个常用文言实词和12个常用文言虚词的词义。4掌握文言文中常见的词类活用现象,了解文言文中的通假现象。5能够运用所了解和掌握的文言知识读懂浅易文言文。(四)文学作品欣赏1掌握课文所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识。2能够品味文学作品的语言艺术及艺术手法。3能够把握散文的总体特点,了解散文欣赏的一般方法。4能够体验诗歌的情感,领略诗歌的意境。5了解小说欣赏的基本方法,理解小说的三个要素在具体作品(主要是基本篇目)中的展现方式。6了解戏剧和戏剧文学的特点,理解基本篇目中的戏剧冲突和戏剧的“潜台词”所蕴涵的意义。作文 (一)能写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及其他常见体裁的文章。 (二)作文考试的要求分为基础和发展两个等级。 1基础等级 (1)符合题意。 (2)符合文体要求。 (3)感情真挚,思想健康。 (4)内容充实,中心明确。 (5)语言通顺,结构完整。 (6)书写规范(每一个错别字扣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