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参考书目.doc_第1页
古代汉语参考书目.doc_第2页
古代汉语参考书目.doc_第3页
古代汉语参考书目.doc_第4页
古代汉语参考书目.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以下是关于古汉语学习的几点浅见,仅供参考。 一、选择一本实用的训诂学教材。 选择一本关于“训诂学”教材、大纲一类的书,最好是正规大专院校使用的教材,尽管这类书的学术水准平平,但其针对性强,实在利于自学,且每节后还 有思考题,更助于理解,比如北师大陈绂之训诂学基础。此外,如能找到“训诂”专著亦可,如陆宗达之训诂简论(北京出版社2002年有新版)、洪诚 之训诂学(见洪诚文集江苏古籍出版社2000年9月版)、周大璞之训诂要略(湖北人民出版社)、齐佩容之训诂学概论(中华书局)。 训诂学无论是教材还是专著,内容大致相同。其作用主要是让自己对训诂的渊源、训诂方法、训诂内容,以及一些训诂理论,有一个整体的认识与把握,这对日后文言文的学习会起到事半功们的作用。 二、选择一本好的文言文选本。 关于文言文的选本,自古及今,数不胜数,我个人首推吴楚材、吴调侯编选的古文观止,尽管有不少人对此书颇多非议,但我还是比较看重。且不说此书选文广泛,篇幅适中,单就其流行之广便足以说明一切。 如何阅读此书,我认为正文固然重要,而其中的小字部分尤见功力,是阅读的重中之重,有些地方则需要反复玩味。其每篇之后都有一二句对本文的简短评 析,这些评析依据传统,精准之至,是今天决计见不到的高论。当然自学倘若仅靠这些小字,还远远不够,是否有其他辅助的方法,我一时想不起来,不知其他网友 是否有高见。 需要特别注意的一点是,今天市场上古文观止的版本很多,其中“今译”、“新注”一类占多半。而这类书正是我最不看好的,并且也恰恰是这类书,把原书中的小字删去,自己再去作注解,可笑之至。 三、选择一本好的工具书。 市场上关于古代汉语辞典、字典一类的工具书很多,但鱼龙混杂,良莠不齐。所以干脆一步到位,将汉语大字典(四川辞书社、湖北出版社合编)购回 家。汉语大字典是迄今对汉字收集、注解最为完备的一部工具书,该字典有多种版本:有分册出版(如“上中下”本、1-8卷本),也有单册出版(如“缩印 本”),可根据自己经济条件选择。此外,该字典还有一种是“简编本”或“普及本”,把一些不常用的释义进行删减,对于古汉语的普通阅读来说完全可以满足, 本地一家书店曾以40元的超低价出售过,却早已告磬。但以我看来,“简编本”如果没有价格上的优势,还是选择“缩印本”为宜,只是“缩印本”字太小,是件 烦心的事。 最后,要说明的一点是,语言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绝没有“速成”一说。不过依此三步同时入手,将一部古文观止完完整整阅读下来,文言文 基本上就不存在什么障碍了。让人感叹的是,此书在古代不过是私塾的启蒙读物,而在今天却足可独步一方。当然学无止境,在阅读过程中,必定会对某位作者、某部作品或某朝代的名物制度产生兴趣,这样再作进一步延伸阅读,便是专家之路了 参考书目:一、简单书目:一、相关教材: 1、郭锡良等编古代汉语(上、中、下册),天津教育出版社1994年。 2、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教材古代汉语(上、下册),语文出版社1992年。 二、教材研究: 3、杨宝忠古代汉语词语考证,河北大学出版社,1997年。 4、萧泰芳等古代汉语注释商榷,山西古籍出版社,1999年。 三、理论著作: 5、杨五铭文字学,湖南人民出版社,古汉语学习丛书本,1986年。 6、郭在贻训诂学,同上。 7、陈振寰音韵学,同上。 8、刘诚等语法学,同上。 9、李维琦修辞学,同上。 四、古代文献: 10、杜预春秋左传集解,中华书局,十三经注疏本。 11、杨伯俊论语译注,中华书局,1980年。 12、刘宝楠论语正义,中华书局,诸子集成本。 13、杨伯俊孟子译注,中华书局,1960年。 14、焦循孟子正义,中华书局,诸子集成本。 15、孙诒让墨子间诂,中华书局,诸子集成本。 16、郭庆藩庄子集释,中华书局,诸子集成本。 17、王先谦荀子集解,中华书局,诸子集成本。 18、陈奇猷吕氏春秋校释,学林出版社,1984年。 19、陈奇猷韩非子新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 20、司马迁史记,中华书局点校本。 21、班固汉书,中华书局点校本。二:多种书目:古代汉语(四册) 王力主编 中华书局 1981 古代汉语(上下) 郭锡良等编 商务印书馆 2001 古代汉语(上中下) 许嘉璐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2 中国语言学史 王力 山西人民出版社 1981 汉语史稿 王力 中华书局 1980 中国古代语言学史 何九盈 广东教育出版社 2000 中国现代语言学史 何九盈 广东教育出版社 2000 中国语言学史 濮之珍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2 中国语言学史 赵振铎 河北教育出版社 2000 简明汉语史 向熹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3 二十世纪的中国语言学 刘坚主编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8 中国历代语言学论文选注 吴文祺、张世禄主编 上海教育出版社 1986 说文解字 许慎 中华书局 1963 说文解字注 段玉裁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7 文字蒙求 王筠 中华书局 1962 说文解字今释(上中下) 汤可敬 岳麓书社 1997 中国文字学 唐兰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79 古文字学导论 唐兰 齐鲁书社 1981 古代字体论稿 启功 文物出版社 1999 文字形义学概论 高亨 齐鲁书社 1981 中国文字学史 胡朴安 北京市中国书店 1983 文字学概要 裘锡圭 商务印书馆 1988 汉字学概要 王宁主编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汉字构形学讲座 王宁 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2年 汉字的结构及其流变 梁东汉 上海教育出版社 1959 汉字的起源及其演变 王辉 陕西人民出版社 1999 宋元明六书学研究 党怀兴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3 汉字部首讲解 左民安等 福建人民出版社 1998 说文解字部首通释 董莲池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 20世纪说文学流别考论 张标 中华书局 2003 甲骨学通论 王宇信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3 商周古文字读本 刘翔等 语文出版社 1989 西周甲文注 陈全方等 学林出版社 2003 中国文字学书目考录 刘志成 巴蜀书社 1997 训诂学 郭在贻 湖南人民出版社 1986 训诂学 洪诚 江苏古籍出版社 1984 训诂学纲要 赵振铎 陕西人民出版社 1987 训诂方法论 陆宗达 王宁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3 训诂学原理 王 宁 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1996 训诂与训诂学 陆宗达、王宁 山西教育出版社 1994 训诂学 郭芹纳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4 中国训诂学史 胡朴安 北京市中国书店 1983 古汉语词汇纲要 将绍愚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89 古汉语词汇概要 赵克勤 浙江教育出版社 1987 马氏文通 马建忠 商务印书馆 1983 古汉语虚词 杨伯峻 中华书局 1981 汉语现象论丛 启功 中华书局 1997 汉语文言语法 刘景农 中华书局 1994 文言语法 杨伯峻 北京出版社 1956 汉语语法学史 林玉山 湖南教育出版社 1983 古汉语虚词用法词典 陕西师范大学词典编写组 陕西人民出版社 1988 古代汉语虚词词典 中科院语言研究所古汉语研究室 商务印书馆 1999 汉语音韵学 王力 中华书局 1981 应用音韵学 李葆瑞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音韵学教程 唐作藩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87 汉语音韵学基础 陈复华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83 汉语音韵学 董同龢 中华书局 2001 音韵学通论 胡安顺 中华书局 2001 汉语音韵学纲要 刘静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9 中国音韵学史 张世禄 上海书店 1984 历代汉语音韵学文选 汪寿明选注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6 汉语诗律学 王力 上海教育出版社 1986 古今字音对照手册 丁声树、李荣 中华书局 1981 汉字古音手册 郭锡良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86 注释学纲要 汪耀楠 语文出版社 1991 读书杂志 王念孙 北京市中国书店 1985 修辞学发凡 陈望道 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1 中国修辞学史 周振甫 商务印书馆 1999 中国历代语言文字学文选 洪诚选注 江苏人民出版社 1982 古汉语知识详解辞典 马文熙等 中华书局 1996 古汉语知识辞典 郭芹纳、胡安顺、刘静、刘乐宁著 陕西人民出版社 1990 十三经注疏 李学勤主编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9 诗集传 朱熹集注 中华书局 1958 春秋左传注 杨伯峻 中华书局 1960 左传译文 沈玉成 中华书局 1981 左传纪事精选 胡安顺主编 三秦出版社 1993 论语译注 杨伯峻 中华书局 1958 孟子译注 杨伯峻 中华书局 1960 二十世纪的古汉语研究 严修 书海出版社 2001 中国古代文化史(1、2、3) 阴法鲁 许树安主编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1 中国制度史 吕思勉 上海教育出版社 1985三、参考书目:一、教材及综述类:古代汉语郭锡良主编,天津教育出版社,1991年6月第一版。杨伯峻春秋左传注(修订本)中华书局1990年。 沈玉成左传译文,中华书局,1981年。 刘向战国策(标校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 何建章:战国策注释,中华书局,1990年 程树德论语集释,中华书局,1990年。 杨伯峻论语译注,中华书局,1981年。 焦循孟子正义,中华书局,1987年。 杨伯峻孟子译注,中华书局,1981年。 朱熹四书章句集注,上海古籍出版社、安徽教育出版社朱熹全书本,2002年。 王先谦庄子集解,刘武庄子集解内篇补正,中华书局,1987年。 陈鼓应庄子今注今译,中华书局,1983年。 陈奇猷吕氏春秋校释,学林出版社,1984年。 陈奇猷韩非子新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 阮刻本毛诗注疏,中华书局十三经注疏本。 程俊英、蒋见元诗经注析,中华书局,1991年。 朱熹楚辞集注,上海古籍出版社、安徽教育出版社朱熹全书本,2002年。 游国恩主编楚辞注疏长编,中华书局(未出齐)。 史记(三家注标点本),中华书局,1959年。 王伯祥史记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73年。 汉书标点本,中华书局,1973年。 王先谦汉书补注,中华书局,1959年。 袁行霈陶渊明集附和陶诗六种,中华书局,2003年。 范文澜文心雕龙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年。 陆侃如、牟世金文心雕龙译注,齐鲁书社,1981、1982年。 姚鼐古文辞类篡,上海广益书局线装本。 郭茂倩乐府诗集(余冠英点校),中华书局,1979年。 瞿蜕园,朱金城等李白集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 仇兆鏊杜诗详注,中华书局,1979年。. 朱金城白居易集笺校全六册)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 钟惺、谭元春(古唐)诗归,湖北人民出版社,1985年。 高步瀛唐宋诗举要,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 方回瀛奎律髓(纪批本),黄山书社,1994年。 蘅塘退士唐诗三百首,中华书局,1979年。二、 古代汉语导引书目:唐蘭中國文字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新1版。 胡朴安中国文字学史,上海书店,1984年3月第一版。经本植古汉语文字学知识,四川教育出版社,1984年9月第一版。高亨文字形义学概论,齐鲁书社,1981年2月新一版。梁东汉汉字的结构及其流变,上海教育出版社,1959年2月第一版。刘翔等商周古文字读本,语文出版社,1989年。 裘錫圭文字學概要,商務印書館,1988年。 李學勤古文字學初階,中華書局,1985年。 陆宗达说文解字通论,北京出版社,1981年。 蒋善国汉字学,上海教育出版社,1987年8月第一版。杨五铭文字学,湖南人民出版社,1986年10月第一版。罗君惕汉字学要籍概述,中华书局,1984年5月第一版。王力漢語音韵,中華書局,1980年。 董同龢汉语音韵学,中华书局,2001年。 王力漢語詩律学(世紀文庫本),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年。 启功诗文声律论稿,中华书局,1977年。 龙榆生唐宋词格律,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 赵克勤古汉语词汇概要,浙江教育出版社,1987年4月第一版。何九盈、蒋绍愚古汉语词汇讲话,北京出版社,1980年10月第一版。苏宝荣、宋永培古汉语词义简论,河北教育出版社,198710年月第一版。洪成玉古汉语词义分析,天津人民出版社,1985年11月第一版。高守纲古代汉语词义通论,语文出版社,1994年10月第一版。马汉麟古汉语语法提要,陕西人民出版社,1980年出版。张之强古代汉语语法知识,北京出版社,1979年7月出版。刘学林、刘天泽、迟铎主编古汉语语法,陕西人民出版社1987。刘诚、王大年语法学,湖南人民出版社,1986年10月第一版。洪诚训诂学,江苏古籍出版社,1985年。 陆宗达训诂简论,北京出版社,1980年。 吕叔湘、王海棻馬氏文通讀本(世紀文庫本),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年。 王力中国语言学史山西人民出版社,1981年。 濮之珍中国语言学史,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 王力汉语史稿,中华书局,1980年。 王力汉语语音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年。 王力汉语语法史,商务印书馆,1989年。 王力汉语词汇史,山东教育出版社王力文集第十一卷,1990年。 洪诚中国历代语言文字学文选,江苏人民出版社,1982年。 吴文祺、张世禄中国历代语言学论文选注,上海教育出版社,1986年。 杨伯峻文言文法,中华书局,1983年。 杨伯峻、何乐士古汉语语法及其发展,语文出版社,1992年。 吕叔湘中国文法要略,商务印书馆,1982年。 郑奠、麦梅翘古汉语语法学资料汇编,中华书局,1983年。 吕叔湘文言虚字,上海教育出版社,1959年。 俞敏、谢纪锋虚词诂林,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2年。 黄金贵古代文化词义集类辨考,上海教育出版社,1995年。 何乐士等文言虚词浅释,北京出版社,1979年7月第一版。杨伯峻、田树生文言常用虚词,湖南人民出版社,1983年10月新一版。赵克勤古汉语修辞简论,商务印书馆,1983年3月第一版。李维琦修辞学,湖南人民出版社,1986年10月第一版。杨树达汉文文言修辞学,中华书局,1980年9月新一版。郑子瑜中国修辞学史稿,上海教育出版社,1984年5月第一版。杨树达古书句读释例中华书局,1954年12月第一版;1993年5月第五次印刷。俞樾古书疑义举例五种,中华书局,1956年1月第一版,1983年6月第四次印刷。周秉钧著:古汉语纲要,湖南人民出版社,1981。杨树达著:高等国文法,商务印书馆,1984。张舜徽著:中国古代史籍校读法,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黄永年著:古籍整理概论,陕西人民出版社,1985。许慎撰,段玉裁注:说文解字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 四、古代汉语阅读书目简介:说文解字:(东汉)许慎撰中华书局 1963年12 月影印清陈昌治刻本(大徐本)说文解字,15卷(大徐本每卷分上下,故或标30卷)。始作于东汉和帝永元十二年(100),写定于安帝建光元年(121)。是我国第一部系统的字典。以小篆为字头,共收9353字,另有重文1163个。解说计133441字。此书首创540部首法,依分别部居、据形系联、 依类相从的原则排列部首及其属字。按六书的条例,分析字的本义。其一般体例是:每条先列出篆文形体,然后解释意义,再分析字形构造,指出字的读音。此书集古文经学训诂之大成,是汇集当时思想文化信息最为丰富的宝典之一。它不但是一部文字学经典著作,而且其说解中保存了大量汉代语汇,是后人研究汉代词汇学的重要资粮;其所指明的字的得声线索,又是后人探究古音的重要依据。其编纂经验,对后世产生了重大影响。虽然由于考古资料的缺乏和时代的局限,其中个别说解不尽正确,但此书仍是后代研究文字及编辑字书的最重要的根据,是我们通往古文字学、训诂学、古文献学的必不可少的津梁。文字蒙求(清)王筠撰中华书局 1962年10月影印著者重订本文字蒙求,4卷。成书于清道光十八年(1838),原名字学蒙求; 后经著者重订,再刻于道光二十六年(1846),改为今名。作者从说文解字中择取两千多字,字的编排不按照说文,而依字的构造分为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四类,每类一卷。每条将楷书与篆文并列,而后加以说解,意在显示楷书与篆字的对应关系,使人了解文字构造的原理。此书对许慎的说解既有继承,也有补充或订正,时有新见;虽偶有穿凿之处,但大多平实允当。至今仍不失为研习文字学的较好的入门书。音韵学常识:唐作藩著新知识出版社 1958年5月第1版。此书介绍汉语音韵学的一些基本知识,分为绪论、音韵学的基本概念(介绍字音、音标、辅音元音和声母韵母、发音部位和五音、发音方法和清浊、三十六字母、声调、反切等)、古音学(介绍上古的韵部、声纽、声调及阴阳对转等)、今音学(介绍中古音的韵部、声母等)、等韵学(介绍韵摄、韵图、等呼)、普通话语音系统的来源等六部分。书末附有音标表和主要参考书目。文字通俗易懂。是一本学习音韵学的很好的入门书。文字学:唐兰著开明书店1949年3月版。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9月新1版(据原开明书店版重印)这是一部具有一定独创性的文字学通论著作。分前论、文字的发生、文字的构成、文字的演化、文字的变革五部分。作者以科学的方法,对古代、近代文字和新文字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在批判传统的六书说的同时,也较为系统地阐发了自己早在古文字学导论(1935年)里提出过的三书说:象形文字,象意文字,形声文字;认为象形象意是上古期的图画文字,形声文字是近古期的声符文字,这三类可以包括尽一切中国文字(第76页),并一一讨论了三书说的特点和界限。其说有较大影响。此书至今仍是我们学习文字学时的重要参考书。文字学裘锡圭著 商务印书馆 1988年8月第1版此书是作者在讲稿的基础上写成的。共13章。对文字学的基本问题诸如文字形成的过程、汉字的性质、汉字形体的演变、汉字基本类型的划分等都进行了深入的讨论。作者将汉字字体的演变分为古文字和隶楷两个大阶段:前一阶段起自商代终于秦代;后一阶段起自汉代,一直延续到现代。关于汉字基本类型的划分,作者批评了传统的六书说;评述了唐兰先生(古文字学导论1935 , 中国文字学1949)的三书说(象形文字、象意文字、形声文字);又讨论了陈梦家(殷墟卜辞综述1956)的三书说(象形、假借、形声)。作者认为,陈氏的三书说基本上是合理的,只是象形应该改为表意(指用意符造字)。这样才能使汉字里所有的表意字在三书说里都有它们的位置(第106页)。并主张把通假也归入假借。 此外,作者对不能纳入三书的文字也作了分析。并分章考察了表意字、形声字、假借及其相关问题。在最后四章,作者还讨论了异体字、同形字、同义换读,文字的分化和合并,字形跟音义的错综关系,汉字的整理与简化等专题。书末附图 107幅。此书观点新颖,内容充实,科学性强,富于启发性。是研习文字学时的必读书之一。中国历代语言文字学文选,洪诚选注 江苏人民出版社 1982年4月第1版此书精选我国历代文献中保留下来的部分思想家、教育家、名学家、语言学家等关于语言和语言研究理论方面的文章,并加以注释和说明。时间上,从孔夫子到章太炎;取材上,从经传诸子、史评、书信笔记到字书词书的序跋凡例;收录方式上,或全录,或节选;主题相关者,主要者作正题(三十),次要者作附录(二十二),既主次分明,又材料相连而自成专题:可谓极尽选注家之能事。此书注释精当;每篇后面的说明,纵横联系,能帮助读者拓宽视野、深化认识;卷首的长篇序言,对汉语言文字学研究历程和古代语言学家的治学方法作了实事求是的总结,是一篇内涵非常丰富的汉语言文字学研究简史。读者由此书可较为具体地了解中国古代语言学的发展和研究状况,了解古代一些学者的语言学思想、见解和治学方法,并可了解选注者的理论观点。广韵(宋)陈彭年、邱雍等撰 商务印书馆 1951 年影印周祖谟校本(周氏所作广韵校勘记五卷,商务印书馆1958年影印出版。)中华书局 1960年10月重印周祖谟校本(附校勘记。全二册。)是广韵最精善之本。北京市中国书店 1982年6月据张氏泽存堂重刊宋本影印本(名宋本广韵)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据上海图书馆藏宋刻本钜宋广韵影印本,1983年4月再次影印本(其第四卷去声原缺,再印时以巾箱本补) 古逸丛书重刊宋本(丛书集成本、四部备要本同) 四部丛刊(初编)影印宋刊巾箱本 广韵是增广切韵的意思,全名是大宋重修广韵。5卷。 书成于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1008)。全书收字26194个,注解191692字。分为206韵(平57,上55,去60,34)。相配的平上去三声,只是声调的不同,韵母是相同的。和平上去相配的入声,只是主要元音相同,韵尾不同。每一韵中,同音字排在一起,称为纽或小韵。每一小韵第一个字注明反切和同音字的数目,其他字不再注音(有异读的,则分别注明又音)。它在释义上集前代韵书之大成,实际上成了一部同音字典。广韵最重要的价值在于保存中古汉语的大量反切,而且是一个严密的语音系统,研究汉语语音发展史,可以此为枢纽,上溯古音,下推今音。从广韵的音韵系统出发,调查现代汉语方言音系,是合理的行之有效的方法。正因为如此,在汉语言文字学史料中,人们把它放到了与义书的尔雅、形书的说文鼎足而三的重要位置上。是学习音韵学的必备之书。中原音韵(元)周德清撰 中华书局 1978年6月影印讷庵本 (附有陆志韦、杨耐思的校勘记。 收入古本戏曲丛刊外编)中国戏曲出版社 1959年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本 啸馀谱本四库全书本此书是北曲韵书,作于元泰定元年(1324)。全书分两部分:前一部分是韵谱;后一部分是正语作词起例,主要讲作曲方法。韵谱分19韵;4 个声调: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平声分阴阳,入声分别派入平、 上、去三声。 因为曲韵是四声通押的,所以只列平声,上、去两声包括在内。韵中的小韵用隔开,每小韵的第一个字是常用字,一看就知道这组同音字读什么音,所以不必注反切。全书单字下无释义。此书刊行之后,“作北曲者守之,兢兢无敢出入”。此书根据当时北方活语言之音而作(钱玄同语),分韵大致是归纳北曲作品的韵脚而成,是一部反映十三四世纪以河南地区为主(包括大都音在内)的北音(或北方话)音系的韵书,现在的普通话标准音跟这个音系有非常密切的关系。从这个意义上说,这部韵书在汉语史上有很高的价值。诗词格律:王力著中华书局 1977年12月第2版(中国文学史知识丛书本)所谓诗词格律,是指诗词在用韵、平仄、对仗、句式等方面的格式和规律。王力先生在1945年8月到1947年春曾写了汉语诗律学(新知识出版社1958年版)。因其篇幅较大,论述较深,不易普及,遂于1962年又出版了诗词格律(中华书局)和诗词格律十讲(北京出版社),二书均以深入浅出的笔法介绍诗词格律的基本知识。 诗词格律分为关于诗词格律的一些概念、诗律、词律、诗词的节奏及其语法特点四章,加上诗韵举要、词谱举要(50)两个附录。它份量适中,对于大多数青年读者来说是尤为适宜的。经典释文:(唐)陆德明撰中华书局 1983年9月 第1版(影印通志堂本,由黄焯断句。黄氏另有经典释文汇校一书与之相配)四部丛刊本抱经堂丛书本经典释文,30卷。成书于隋灭陈(589 )之前。卷一为序录,包括序、例、次第、注解传述人四个部分,说明著书的缘由、全书体例、内容安排的次序及其理由,以及各种经典的师承源流和各家传注。卷二至卷三十依次为周易、古文尚书、毛诗、周礼、仪礼、礼记、春秋左氏传、春秋公羊传、春秋穀梁传、孝经、论语、老子、庄子、尔雅等十四部古籍考证字音。体例是摘字为音,兼释经、注,即摘出经典正文和注文中的单字,加以音释。一般不但摘出被注字,还连带摘录两三字,以便读者按句寻检。孝经和老子二书则抄录全句。全书共为经文9992字,注文6129字加以音释,合计为16121 字。此书广集众说,所采汉魏六朝音切凡二百三十馀家。全书除了用反切或直音的方法给难字注音之外,也兼及辨别字义。同时对于经典异文也多所考证,并记载了多种版本的异同。它是我国早期的对众多古籍中的疑难文字进行集中解释的音义总集之一。 此书不但对研读周易等十四部古籍有用,而且对于研究古代汉语语音、词汇和经籍版本等都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尔雅义疏(清)郝懿行撰 北京市中国书店 1982年9月据咸丰六年刻本影印本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3年6月据同治四年郝氏家刻本影印本四部备要本尔雅义疏,20卷(另有王念孙删节本为19卷,有清经解本)。成书于道光二年(1822)。此书是众多疏解尔雅的著作中最为详赡、极便初学的一种。全书以尔雅晋郭璞注为底本,各条以大字首列尔雅原文,次以双行小字附列郭璞注,最后以双行小字列郝氏疏文。郝氏在考释草木虫鱼鸟兽名物方面用力最多,他十分注重目验,对于各种草木虫鱼往往有详细而确切的描述。郝疏对于郭注,不但加详,还时有纠正;对于说文、释名等书,也有一些批评。尔雅义疏着意以声音通训诂,但郝氏于古音之学并不精到,故在言及音同、音近、双声叠韵、声转和一声之转时,难免有失。清王念孙对尔雅义疏稿本作过删订,纠正了该书在论述声韵方面的一些错误,并撰有尔雅郝注刊误一卷(有殷礼在斯堂丛书本),可参看。方言笺疏:(清)钱绎撰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4年5月据光绪十六年(1890)仁和王文韶红蝠山房校勘本影印本此本最为完备,书末附王秉恩撰宋本方言校勘记(补正戴、卢所未及),又附孙诒让方言郭璞注札迻(校语9则)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9年8月尔雅、广雅、方言、释名清疏四种合刊(附索引)本(7781001页)积学斋丛书本广雅书局丛书本(附何翰章撰校勘记一卷)方言13卷,汉扬雄撰。原名殊言,全称是輶轩使者绝代语释别国方言。是我国第一部比较方言词汇集。全书共675条,其中标题罗话条目345条,但有标题尚缺罗话的条目330条。根据方言, 我们可以了解汉代方言区域分布的大概情形。东晋郭璞为方言作注。郭注中常常以晋时方言与汉时方言相比较,从而显示了汉晋三百年间方言的变化。钱绎方言笺疏,13卷。原为其弟钱侗未完之稿,侗死后,绎竭数年之力续成之。能运用以声释文的训诂方法。注释为了阐明词义,征引非常广泛。殷孟伦先生说:钱绎作笺疏时,时采王(念孙)说,但其病在力求繁富,遂失之滥。但瑕不掩瑜,是一本切实有用的方言详注。释名疏证补(清)王先谦撰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4年3月影印清光绪二十二年湖南思贤书局刊本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9年8月尔雅、广雅、方言、释名清疏四种合刊 (附索引)本(10021120页)释名(明郎奎金辑入五雅全书时,曾易名为逸雅),8卷, 汉刘熙撰。此书按事类分篇;同一篇中,其列词凡义之相类者或相反者则比而次之。今本共27篇,收词1502条,大多为常用词,小部分采自典籍,大部分采自当时口语。释义主要是用声训法,取音同或音近(同韵韵近或声同声近)的字解释事物如此称名的缘由,如:日,实也,光明盛实也。(释天)山夹水曰涧。涧,间也,言在两山之间也。(释水)书中虽然很多条目都有着如焦 笔乘卷六所指出的徒以声之相近者而强释之,初不考六书之本意的缺点,但它作为汉语语源学上的第一部专著,其所昭示的努力探索语言奥秘的精神,其以声求义的训诂方法,对后人都是有深远影响的。它在语源学、训诂学和历史语音学方面都有很高的研究价值。王先谦撰释名疏证补,正文8卷。 王氏此书以毕沅释名疏证为底本,博采清儒的有关成果而又下以己意,故而成了释名的集解性质的著作。是学习释名时最重要的参考书。训诂学洪诚著 江苏古籍出版社 1984年7月 第1版此书分绪论、与训诂有关的书面上的基本情况、阅读必须掌握的基本规律、读注、作注、总结训诂学几个重要的原则等六章。作者继承和发扬章黄学派的优良学风,凭借其二十六岁以前每天诵读古籍六小时以上的扎实功底,精心选取自己几十年训诂实践的佳例,并广泛吸收前修时贤的成果,从事实中抽绎出条理,著成此书。书中所阐述的规律和原则,源自实践,语皆有据,没有旧训诂学常见的脱离实际的毛病,故它在同类著作中最为切实有用,对读者正确地理解和解释古书很有助益。马氏文通:(清)马建忠撰商务印书馆 1983年9月新1版(汉语语法丛书本)马氏文通10卷,成于1898年,同年孟冬出版前六卷,1900年1 月出版后四卷。这是我国第一部系统地研究汉语语法的专著。它借鉴拉丁语法,研究古汉语语法;重在规范性,不注重描写性。它繁征博引,寻求法则,建立理论,注重体系。它选用先秦两汉以及唐代韩愈的古典散文为语言材料,论述并分析了九个字类、七种句子成分、六个位次以及顿、读和句等等,其语法体系具有很强的条理性。文通奠定了我国语法学的基础,具有很高的科学价值和重要的历史意义,是一部划时代的不朽名著。词诠杨树达著 中华书局 1965年11月 第2版这是一部古汉语虚词词典。收古书中常见的单音节介词、连词、助词、叹词和一部分代名词、内动词、副词,共470馀条(同词异形的合在一条)。 全书按注音字母顺序编排。每一条目下,分列其不同的用法,一一注明词类,解释意义,列举例证。分析很细密,如於字列举二十种用法,于字列举八种用法;对于虚实兼义词,先解释它们的实词意义,再说明其虚词用法,能使读者对它们有全面的了解。例证很丰富,读者可以通过众多的例句体会虚词的用法,对提高阅读古书的能力很有帮助。作者以现代语言学理论为指导,给词诠中收录的所有词的各种用法都注明词性,是其最突出的优点。当然,词诠也有明显的不足,如只收单音虚词,而忽略了复音虚词;对于部分虚词的某些用法的分析,尚有可商之处;全书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