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礼俗制度选讲.doc_第1页
古代礼俗制度选讲.doc_第2页
古代礼俗制度选讲.doc_第3页
古代礼俗制度选讲.doc_第4页
古代礼俗制度选讲.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章 古代礼俗制度选讲学习要点1.宗法制度 2.嫡长子继承制 3.大小宗制 4.分封制 5.宗庙祭祀制度 6.九族、五服 7.六礼 第一节 宗法制度1宗法制的产生及其内容宗法制是中国古代维护贵族世袭统治的一种制度。由父系氏族社会家长制演变而成,到西周时趋于完备。 主要内容可概括为: 嫡长子制 大小宗制 分封制1)上古至商代帝位继承制上古“禅让”制:尧(伊祁姓)禅让于舜(姚姓),舜禅让于禹(姒姓)。夏启开创世袭制:禹子启杀伯益(东夷族,嬴姓)自立,开创世袭制度。(夏朝帝位多是父传子,偶尔传于兄弟。)商朝“父死子继”和“兄终弟及”制:商的帝位大多传给弟弟,最后由最年幼的弟弟再传给长兄的长子,或传给自己的儿子。2)周代嫡长子制即“嫡长子继承制”,为“周公制礼”后始行。A.做法:传嫡不传庶,传长不传贤 周天子王位由嫡长子继承。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 无嫡长子立嫡次子,或母贵之庶子。(庶子:别子,广义与嫡子相对,狭义指庶母之子)B.好处:传嫡不传贤、传贵不传长的王位继承方式,阻遏了一般王室成员对王位的觊觎。有效地避免了统治阶级内部兄弟之间为争夺权位和财产的继承而引发的祸乱,在当时一定程度上维护了王权的威严和社会的稳定。3)周代大宗、小宗制大宗、小宗制是周代宗族内的等级尊卑宗法制度。大宗、小宗是相对而言。 周王为天下大宗,是同姓贵族最高家长,掌握着国家的政权与军权。天子的庶子(别子)分封为诸侯,他们相对于周王来说是“小宗”。小宗的嫡传对其本身血缘系统来说又是大宗。诸侯的庶子相对于诸侯王为小宗。从卿大夫到士,大宗与小宗的关系相同。周天子嫡长子(大宗)世袭王位 周天子天子众庶子(小宗)诸侯嫡长子(大宗) 诸侯诸侯众庶子(小宗)卿大夫嫡长子(大宗) 卿、大夫卿大夫众庶子(小宗)士嫡长子(大宗) 士4)分封制周王朝以镐京为中心,沿渭水下游和黄河中游,划出一大片土地建立中央特别行政区“王畿”。“王畿”以外的所有土地分封给各诸侯。大概二三十个封国加起来的面积也没有王畿大。各诸侯在自己和领地内再分。诸侯一般将中心地区留给自己统治,其余土地再分封给他嫡长子以外的亲属卿、大夫,此类封地称“采邑”。卿、大夫也将自己的采邑再分割给他嫡长子以外的亲属士,称“禄田”。甲骨文中,设置神主的屋宇就是宗庙。宗庙制度体现神权和尊卑。周王是天子,又是姬姓的“大宗”。既代表社稷,又主持宗庙的祭祀。第二节 宗庙祭祀制度1.宗庙等级古代宫殿建筑“左祖右社”(左宗庙,右社稷)即祖庙在东,社稷庙在西(有时南和北方向)。宗庙等级:“天子七庙、诸侯五庙、大夫三庙、士一庙、庶人祭于寝。” (礼记王制)天子七庙:考庙(父亲庙)、王考庙(祖父庙)、皇考庙(曾祖父庙)、显考庙(高祖父庙)、祖考庙(始祖庙),关系最远的祖庙叫“祧”,祧庙两个。诸侯五庙:考、王考、皇考、显考、祖考庙。大夫三庙:考、王考、皇考庙。嫡士二庙:考、王考庙。士一庙:考庙。(魏晋间改每庙一主为一庙多室,每室一主的形制,唐代以后基本沿袭为一庙九室,另立祧庙之制) 太庙天子的宗庙,规模最大地位最高,天子才有祭祀列祖列宗的特权。附祭宗庙与祭社稷作用不同:出征作战祭祀太庙。后代君主继位也要告于太庙,称为告庙。从事大规模农事活动前祭祀社稷神。2. 昭穆制度礼记中庸:“宗庙之礼,所以序昭穆也。” 昭、穆:指宗庙中的排列次序。自始祖以后,父为昭,子为穆。始祖居于正中,始祖下,第一世居左,朝南,称昭;第二世居右,朝北,称穆 以下三世、五世、七世等奇数后代皆为昭,而四世、六世、八世等偶数后代则皆为穆。如:周始祖后稷,周太王为后稷12代孫,属穆,太伯、虞仲、王季为昭,文王、虢仲、虢叔为穆,武王为昭,成王为穆。(宫之奇谏假道:“太伯、虞仲,太王之昭也虢仲、虢叔,王季之穆也。”)据说,神主置于南向的朝阳而明亮,故称“昭”,北向的背光而冥昧,故称“穆”(“冥”义)。古人尚左、尊南,但在宗庙制度中,昭、穆则仅是左右代称而已。第三节 宗族制度宗族是以血缘关系为基础而形成的社会组织,包括同一血统的几辈或许多辈人。封建社会以族长、家长为代表,在宗祠、支祠系统内,族权操在族长手中,宗族制度成为封建家族制度的一种组织形式。1九族有多种说法。分同姓直系九族,异姓亲缘九族。1)同姓血缘九族 幼学琼林卷二:“何谓九族?高、曾、祖、考、己身、子、孙、曾、玄。”包括:高祖、曾祖、祖父、父亲、自己、儿子、孙子、曾孙、玄孙,共九代直系亲属。九族称谓图2)异姓亲缘九族(多种说法)较流行:父族四、母族三、妻族二。1父族四:指自己一族、出嫁的姑母及其儿子、出嫁的姐妹及外甥、出嫁的女儿及外孙。 2母族三:指外祖父一家、外祖母的娘家、姨母及其儿子。3妻族二:指岳父一家、岳母的娘家。(父族、母族、妻族,合称三党)2五服丧礼“服”即“丧服”,是家族中死了人,须按亲疏、辈分规定穿戴孝服,又称“服丧、守制、守孝”。古礼中,按生者与死者的亲疏关系,规定了五个等级,故称“五服”。1)斩衰(cu,縗): 第一等,用粗生麻布制服,断处不缉边,服期3年(实际服期多为25个月除孝)。 古诸侯为天子,臣为君,男子、未嫁女为父,长房长孙(承重孙)为祖父,妻妾为夫,均服斩衰。(明、清,子及未嫁女为母,长房长孙为祖母。子妇为姑(婆),也改齐衰3年为斩衰)。女子服斩衰并须以生麻束发成丧髻。2)齐衰(zcu):第二等,用次等粗生麻布,缝衣旁及下边。又分为五等:3年(明以后改斩衰):父卒,子为母,母为长子。1年(杖期j):父在为母,夫为妻。1年(不杖期):为祖父母、伯叔父母、在室的姑、姊妹、兄弟、侄等。5月:为曾祖父母等。3月:为高祖父母等。执杖3)大功:第三等,用粗熟布为丧服,9个月。男子为堂兄弟、在室堂姊妹、出嫁的妹妹、姑母等。4)小功:第四等,用稍粗熟布为丧服,5个月。为伯叔祖父母、堂伯叔父母、再从兄弟、堂姊妹、外祖父母等。5)缌(s)麻:第五等,用稍细熟布为丧服,3个月。为伯叔曾祖父母、伯叔堂祖父母、族伯叔父母、族兄弟、再从侄、在室的曾祖姑、堂姐姑及族姑、外孙、外甥、女婿、岳父母等。民间对以上五等服制,通常没有严格区分。一般也不按“五等服制”到期换服,而是逝世3年后统一换服,称除服、服阕。从己身往下数到玄孙,叫“五服”。出了“五服”,就不再守制服丧了,只能算是同宗族关系,但辈分仍然照常。6)五服制度反映三大特点:(1)血统等级。以五服内为亲,外为疏。(2)重男轻女。如妻为夫守孝3年,夫为妻只1年。明前子为父居丧3年;父在,为母1年。(3)重嫡轻庶。庶子为嫡母服丧3年,嫡子不为庶母服丧(后改1年)。长子长孙(承重孙,嫡长子已死,由长孙承丧祭)在服丧中都最重要。第四节 婚姻制度西周时期周公制礼中,制定了繁琐的婚姻程序,可分:一、婚前礼:“六礼” 纳彩:男家通过媒妁向女家送雁提亲。 问名:男家请媒人问清女家姓氏、名字、生辰。 纳吉:到宗庙里占卜吉凶,得到吉兆后,准备定婚,也要送雁。纳征:男家送币帛等聘礼到女家,宣告订婚。请期:择定婚期,征求女家同意。亲迎:即迎亲,男家亲自去女家迎接,然后先回,在门外迎候。以上“纳征用币其余用雁”(雁币),男家送大雁给女家,据说候鸟大雁守时讲信用,且丧偶后独身,寓忠贞不二。古代六礼的婚姻程序很复杂,一般百姓并没时间也没有财力承担。后代多有改革。如婚礼在春天以外无雁,改面雁、茶。“三茶六礼”成为明媒正娶代名词。又如把一些程序合并,如纳采和问名一次完成,纳吉和纳征合并。现在民间的婚俗还可以看到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