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焦金海的筝曲创作风格和演奏特点.docx_第1页
谈焦金海的筝曲创作风格和演奏特点.docx_第2页
谈焦金海的筝曲创作风格和演奏特点.docx_第3页
谈焦金海的筝曲创作风格和演奏特点.docx_第4页
谈焦金海的筝曲创作风格和演奏特点.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谈焦金海的筝曲创作风格和演奏特点摘要焦金海是一名演奏、创作、教育集为一体的音乐家,他创作了许多著名的古筝作品,其作品主要有大渡河、蝶恋花、苗岭的早晨、山丹丹开花红艳艳、芙蓉春早、丝路情深、欢心的节奏等几十部古筝独奏曲,其中一些古筝作品在国内外广为流传,深受人们喜爱。本文主要阐述了我国著名的古筝大师焦金海的筝曲创作风格和演奏特点,并对他的部分经典筝曲作品进行分析,他在筝曲创作中的各种前沿创新,最后综述了他适应时代性的创作为我国筝曲界带来的展望。希望通过本文的探索,对古筝的学习和发展具有重要推动意义。 关键词:焦金海;创作风格;演奏特点;古筝;1绪论古筝是一个传统古老的民族乐器,至今拥有着两千多年的历史,它既善于表现优美抒情的曲调,又能够抒发气势磅礴的乐章。古筝最初只有五根弦,在漫长的两千多年的发展,以及众多心灵手巧的工匠为之努力,发展成为了十二、十三、十六、十八,直到现在最多的有五十余根弦,在目前以21根弦最为常见。由于古筝的表现力极为丰富、音色纯美、古朴典雅,弹奏起来时若玉珠落盘,时若翻江倒海,跌宕起伏,变幻莫测,气势磅礴,令人陶醉。筝的演奏技巧和文化已经渗透着全球各地,特别是在东南亚等国家特别的流行,在日本、朝鲜、韩国等地深受青睐。2古筝作曲家焦金海的生平简介焦金海,我国著名的古筝大师,厦门大学音乐系的教授,“焦派筝”的创始人。1939年出生在河南安阳,1963年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目前是湖南理工学院的特聘教授,中国音乐协会古筝学会副会长、中国古筝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一生偏爱古筝,刻苦钻研,在古筝演奏、筝曲创作、筝曲理论等方面有着卓越的成就,其声誉响彻国内外。他以不拘一格的演奏风格、丰富的筝曲创作经验,外加系统完整的演奏方法和理论,对传统古筝的筝曲创作上和演奏风格上有着极大的创新,被人推崇为“师古不泥古,能把传统古筝音乐赋予新的时代特征,使之与时俱进”的古筝大师。焦金海大师创作了侗族舞曲、芙蓉春早、山丹丹开花红艳艳和丝路情深等三十多首古筝独奏曲,发表了影响相当高的筝曲理论论文,如:筝乐苦乐研究、论筝乐定弦调式音阶、仁智之器、筝筝然也等,而且出版了焦金海筝曲选、筝乐名曲荟萃焦金海大师演奏等六张个人专辑。他在古筝艺术上一直孜孜不倦地追求新发展、新创作、新理论和新演奏技巧,为古筝艺术如何在新世纪适应新时代的要求,创造出新的音响等方面做出了表率和典范作用。3创作风格(一)创作风格综述以独特创新的风格是焦金海创作筝曲的最大特点之一,经过多年的研究和探索他独创了“零距离爆发力自然重量触弦法”和“和弦滑动止音综合法”。 “零距离爆发力自然重量触弦法”是指在零距离的情况下,用身体自然的力量来演奏乐曲。如古筝弹奏时,左手的揉弦,揉弦时不需要把左手抬起在按下去,只需要用大臂带动手揉动琴弦,每一个声音就像是从空中自然掉下的一样,这样的揉弦富有韵味。“滑动止音综合法”在焦金海的作品山丹丹开花红艳艳中就得到了运用。如下图乐曲的第一段的第二小段那里6 5 6 1 2,这里要求左手琵琶音结束之后,立即止音。和弦滑动止音综合奏法,也即表现和弦、滑音、止音等复合因素,即左手将双音中的一个音进行按音,右手用抹指来演奏此双音,继而用左手 的大指按住此双音 ,然后用右手的大指向外拨弦 ,再进行勾托演奏。 (二)演奏技法的创新焦金海教授特别注重演奏技法的创新,在平生的创作中,创新了十多种新演奏技巧,极大的丰富了古筝的表现力。其最常用和最典型的创新技巧有下几种:(1) 一弦双音,右手指带铜套或左手持空心铜棒配合右手拨弦 , 使得右手拨奏一根弦而发出两个音。此技法主要表现在渔舟唱晚中。(2) 沙音奏法,在双手配合下,发出沙沙独特音响 , 此技巧需要靠左手拨弦后 , 右手外侧指甲与指肉尖在琴弦上的轻微接触而成 ,这种技法在 侗族舞曲曲中有所体现 。(3) 双手泛音同时拨奏技法,双手同时拨奏泛音,形成不同的旋律 与和 音,此技法具有烘托气氛,体现神韵,此技法在 丝路情深乐曲中用到。(三)作曲技法的创新。随着时代的不断变迁,人们思想的进步,人们不再被传统创作手法所约束,开始对探索新颖的作曲方式充满了兴趣。焦金海敢于走在时代的先锋,进行大胆的创新,如侗族舞曲 是一部复三部曲式作品,主题发展方法是:乐曲为羽调式,写作时强调属音,然后笔锋急转弯,强调了主音与下属音,最后结束在主音上,如下曲图。山丹丹开花红艳艳为单三部曲式,芙蓉春早为变奏曲式。在曲子上的材料上都来源于一定的时代背景和生活特征,从而使得音乐的风格具有地域化,极大的抒发了广大群众的浓厚情绪;调式交替运用恰当;强弱处理切情达意;低音处理细腻圆滑等独特创作创新。(四)民族的审美原则在焦金海的筝曲创作中,我们能够看到他的民族情怀在筝曲中表现的淋漓尽致,大部分古筝曲中都有体现着他对民族风情的抒发。如他的筝曲侗族舞曲,既表达了侗族风情,抒发侗家儿女对生活的喜爱,也同时展现了我国各民族的团结,人们五谷丰收,在美好的时光里,真实的表情从内心流露,最终以舞曲和古筝曲来展现给所有观众这样一封美好的民族画面。山丹丹开花红艳艳全曲音乐从辽阔、悠扬的散板引子开始,逐渐的转入富有高原牧歌式的优美旋律,描绘处理人民对漫山红透的山丹丹开花的赞美,也是对陕北民族生活画面的真实写照。苗岭的早晨焦金海在此作曲中以右手弹奏旋律,左手同时弹奏借着鸟鸣的画面如同鸟、人和声,其声美不胜收,同时展现了苗族人民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和谐景象。焦金海大师其它的作品也展示了民族风采和民族的和谐景象。由此可见,焦老先生的作品中有着浓厚的民族情怀。4演奏特点(一)演奏特点简述焦金海在厦门大学的二十多载,受到国际的应邀达30多次,在弹奏筝曲的表演上已经名扬海内外,所开创的“焦筝派”更是“声名大噪”。在筝曲弹奏过程中,他不拘泥于传统,飘逸、洒脱、感情鲜明、创造性的弹奏风格,深受观众的喜爱和追捧。例如:在筝曲中在传统中筝曲演奏中以按弦为左手的技法,它控制琴弦的张力和音高是通过按抑琴弦,达到按弦补韵、以韵补声,变化右手弹弦后的余音的效果。左手仅做些简单的伴奏音型,弹奏的技巧性不高,久而久之,使得了左右手的协调性不好,从而导致了左手的灵活度远不如右手。然而焦金海的创新技巧中,以双手泛音同时拨奏技法,即协调了左右手的灵活性,且在演奏风格上更显得飘逸流畅。(2) 演奏的用力方法在用力上,焦金海以外柔内刚的发力方法弹奏筝曲,从表面者看不到他任何费力的弹奏,但听者却能感受到如千军迸发之力,澎湃浩瀚。他以内强用力的技术产生了一种很强而震撼之力,他使用心理内部潜在的力量推动身体演奏时,把力量用在指尖上,身体以完全松弛姿态全身心投入享受过程中,而非演奏中,漫不经心的让它自然的受到内在力量的推动,用这种方法演奏出的音乐,就会令人受到感染,使人身心投入进去,达到放松的目的。总而之,焦金海的古筝艺术可以用四句话来总结,“不用力”,“内在强”,“力量在指尖上”,“松弛、自然”,这既是他的古筝艺术,也是他的用力方法。在芙蓉春早上,外柔内刚之力,焦金海表现的惟妙惟肖。其部分曲谱如下:(3) 演奏的处理方法1、强弱处理切情达意在一首作品中,旋律的起伏、情绪的高低、强弱处理、力度大小等问题.除了用某种记号或文字标记以外,重要的地方还可以借以音程与和弦来衬托。在焦金海的作品中,刻画作品的情绪起伏也有别于传统筝曲的一些作法。例如在一些传统筝曲中,一般用八度或单旋律演奏.即使某些地方也运用和弦式音程衬托强音,似乎还是有些单调。而焦金海对表情达意方面,除了用文宇或某种记号标记以外,还有:某些强音或情绪偏高的旋律片段用和弦或音程衬托。如侗族舞曲曲开头的散板用和弦衬托。芙蓉春早结尾处用三、四度音程衬托。长音用音程与和弦进行横向和纵向衬托,形成必要的填充和呼应。如侗族舞曲第一段结尾为传统和弦纵向衬托。2、低音处理细腻在低音的处理上,焦金海通常以强度力度采用和声性固定低音的写作,它是整个和声的基础,对高音部起着支撑的作用,在听觉上它比内声部听得更清楚,焦氏在使用低音写作时根据作品的需要,进行了创造性的安排,为衬托旋律的鲜明性常采用旋律性低音写作或音型化低音写作。如侗族舞曲曲第二段30-43小节.用旋律性低音写作。为演染气氛.来用长时间低音区写作。如游子思归用了大的段落在低音区演奏,充分展现了游子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低沉情绪。(四)情感表达每一部作品的产生都是有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和文化背景的,因此每一首乐曲都是有其独特的意境和韵味的,都反映了作曲者的某种思想感情的真实流露。在古筝演奏中,娴熟的技巧指法固然重要,但技巧仅仅是一种表现手段,如果演奏者只是单纯的技巧演奏,而没有演奏者感情的抒发表达,很难引人入胜,很难将乐曲的韵味和意境传达出来。在焦金海的作品上在情绪的起伏与传统上也略有不同。在情感的表达上,他主要是通过弹奏的指法、力度、筝曲的旋律来表现自己内心的情感波动,传达自己的情感,以此感染听众。而且他的作品始终保持语言言简意赅、内容质朴明白、深入浅出而意趣深长的艺术风格,更贴近人们的生活。他告诉我们,不同的演奏者由于人生经历、文化修养的不同,对乐曲的情感体验也是不同的,但是我们通过观察可以发现的,演奏者满怀深情地演奏效果一定会比单纯机械地演奏音符效果好,更能感染读者,更能将读者带入到筝曲旋律的世界中。结论通过对焦金海的部分经典筝曲作品进行分析,能够得知,无论从题材、曲式结构、音调处理上都可以体现出焦老先生的独特创新技艺。且在创作筝曲上非常重视特殊的民族风韵。他坚持民族的审美原则,以最具有代表性的民族特色歌曲进行改编为古筝曲,使其作品即富含浓厚的民族情怀。焦金海的演奏风格和筝曲创作理念以不拘泥于传统,且发扬传统筝曲的精髓,进行大胆的创新和尝试,把传统的古筝音乐赋予了现代化的色彩,使之与时俱进。焦金海在筝曲的创作上、演奏技巧和筝曲理论上孜孜不倦的进行研究探索,最终形成了具有代表性的“焦筝派”,为我国的筝曲事业做出了巨大的奉献,也为后生积攒了大量和宝贵的经验。参考文献1史健,浅谈王中山几首重要作品中的演奏技巧及其风格J,大舞台2008 年第 5 期.2王建民,从古筝的定弦弹筝曲创新J,中国音乐学报,1999 年第 4 期.3奉山,论中国音乐之“神韵” J,中国音乐学报,1999 年第 3 期.4陈窈,论王中山先生的古筝演奏艺术J,音乐生活,2008 年第 5 期.5刘石,琵琶轮指的动作法、训练法与运用J,音乐艺术,2004 年第 4 期.6阎爱华,简论古筝的模拟音响效果及演奏手法J,人民音乐,2006 年第 3 期.7乔荞,当代古筝演奏左手新技法一瞥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20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