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理学院紧急疏散问题的方案.doc_第1页
针对理学院紧急疏散问题的方案.doc_第2页
针对理学院紧急疏散问题的方案.doc_第3页
针对理学院紧急疏散问题的方案.doc_第4页
针对理学院紧急疏散问题的方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湖北民族学院理学院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承 诺 书我们仔细阅读了中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的竞赛规则.我们完全明白,在竞赛开始后参赛队员不能以任何方式(包括电话、电子邮件、网上咨询等)与队外的任何人(包括指导教师)研究、讨论与赛题有关的问题。我们知道,抄袭别人的成果是违反竞赛规则的, 如果引用别人的成果或其他公开的资料(包括网上查到的资料),必须按照规定的参考文献的表述方式在正文引用处和参考文献中明确列出。我们郑重承诺,严格遵守竞赛规则,以保证竞赛的公正、公平性。如有违反竞赛规则的行为,我们将受到严肃处理。我们参赛选择的题号是(从A/B中选择一项填写): A 我们的参赛报名号为(如果赛区设置报名号的话): 所属学校(请填写完整的全名): 参赛队员 (打印并签名) :1. 李谦 2. 周平 3. 刘乐星 指导教师或指导教师组负责人 (打印并签名): 数学建模教练组向长城老师 日期: 2011 年 11 月 26 日赛区评阅编号(由赛区组委会评阅前进行编号):理学院数学建模竞赛编 号 专 用 页赛区评阅编号(由赛区组委会评阅前进行编号):赛区评阅记录(可供赛区评阅时使用):评阅人评分备注统一编号(由组委会送交全国前编号):评阅编号(由组委会评阅前进行编号):针对理学院紧急疏散问题的研究摘要人员疏散问题一直以来都是应急救援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以在最短的时间内以最有效 的方式将危险区域人员转移到安全区域为目的,本文基于疏散集群流动模型,通过将离散的人员转化为连续的人流,以人流密度为研究主体,建立了人员撤离的动态疏散模型,分析了火灾发生时人员紧急撤离的问题。我们根据理学院教学楼的教室分布、教室人数、通道宽度、疏散秩序、人员流动特点等因素,在一些理想化的假设条件下,建立一个计算火灾发生时计算人员疏散所用最短时间的疏散数学模型,再在一些实际测量数据的前提下,理论的计算出具体的最短人员疏散时间,我们根据计算出的时间设计出具体的人员逃生方案,实现应急疏散路线的全面最优化。 第一,本文分析了在正常状态下,人员撤离的情况。一方面,流量的变化率是人流密度对距离积分后对时间的导数,人流量对时间的积分即为撤离人员的数量。由此几方面关系,可以建立疏散模型。经分析发现,单位时间的人流量与密度和速度成正比关系,而整体的人流速度与密度之间又是成一次线性关系,恰好符合流体力学中的流量、流速与密度之间的关系。根据实际情况对整求解过程做了简化,以楼道中的平均人流量为研究主体, 最终以数值解求得全部人员逃离所需时间大约为586s. 第二,利用得出的行走速度与人流密度的图像可知,由于人员有组织的涌出教室,导致人流密度可得到一定的控制,从而使流量可随之而改变。故最好的撤离方式是在达到流量最大的时候,保持住一定的人流密度从而来维持最大的流量。在有组织的情况下,我们就能更好地进行人员疏散。 第三,除去人为堵塞的因素对撤离时间影响较大外,合理利用各楼层的结构布局可以缩短疏散时间。于是,文章讨论了实际楼层中的参数,如楼层中疏散通道的宽度、教室门的宽度以及疏散口的数量等,对紧急撤离时间的影响。并得出结论疏散口的增加与疏散通道的加宽对撤离时间的缩短有明显的提高。 关键字:火灾 人员疏散 数学建模 人流量一、问题重述众所周知,学校的教学楼是一个人员非常集中的场所,一旦发生火灾,很容易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 本着居安思危的态度,假设某一天上午,学生正理学院教学楼上课,突然该楼发生火灾,我们用数学建模的方法,给出一种使学生快速撤离理学院教学楼的方案;并用此方案解决可能存在的相关问题。 理学院的布局 :楼高4米,共5楼,两个楼梯口。楼梯共26个台阶。3307,3308上课可容纳人数为150人,3305,3405,3203,3205,3306,3304,3204,3206容纳人数为90人,3201,3301,3202,3302,3102,3104容纳50人。3101,3103为机械机房。5楼、4楼3402,3404,3406为物理实验机房。教室办公室人数为1-3人,学生会办公室人数为15人,创新基地人数为30人,5楼实验机房平均人数为30人。5楼计算机机房容纳人数为100人。每个教室门最多能同时离开2人,过道能同时容纳3人。二、问题分析针对问题一: 根据人流运动的特点,建立基于人流密度的疏散模型。将每一个楼层分为教室出口处和非教室出口,由于不同位置流入流出的人流量不同, 故可以动态的分析出不同时刻不同位置的人流量密度。以任意小区间段的人流量为考虑对象,该区间两端人流量之差即为该区间人数变化率。根据此关系建立疏散模型,考虑各层楼的不同情况,求出当撤离人数为教学楼总人数时所经历的时间,即为人全部撤离出所消耗的时间。针对问题二 :结合所建模型可以发现影响撤离时间的主要因素为人流量密度,当人流量密度过大时会导致人员移动区间变小,使得撤离速度的下降。故当撤离人流量最大时,应使撤离人数与从教室流入走廊的人数相同,以此保持人流量密度一直保持在最好的水平,使得单位时间内撤离的人数最多,并利用就近原则确定人员位置,此为最佳撤离方案。 针对问题三认为每一个楼层只安排一个年级,将撤离时间定为无干扰时的撤离时间以及相邻两层互相制约而产生的混乱时间之和。无论楼层如何安排,无干扰撤离时间不变。而对于混乱时间,其数值正比于下层撤离速度与该层速度之差。如果下一层的速度比本层大,则混乱时间很小,如果下一层的撤离速度大于该层,则会产生很大的混乱时间。基于此情况,定义混乱时间是关于相邻两层人员撤离速度差的指数函数。通过编程,对各种情况进行遍历,可以求出混乱时间最小时的楼层安排方案,即为最合理的教室分配方案。 经查阅相关资料可知,国外关于拥挤人群疏散数学模型的研究大体可分为2 类。一类是将被疏散人视为微观粒子,其中最著名的是Helbing的分子动态性模型,他将行人视为相互作用的粒子,在紧急疏散时着重考虑了恐慌系数对人员疏散的影响。另一种是日本提出的格子气模型 ,人视为在格子上活动的粒子,并通过概率统计的方法来研究拥挤人群的特点。国内疏散问题研究始于20 世纪90 年代,虽然起步较晚,但是发展也十分迅速。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在2003年,以宋卫国等为代表的课题组,采用社会力模型(多粒子自驱动模型)对紧急情况下(如火灾发生时)的人员疏散现象进行了模拟,重现了实际疏散中出现的典型现象,着重研究了出口宽度、出口厚度等建筑结构特征以及期望速度等人群特征与疏散时间之间的关系。得出建筑结构特征对疏散时间的影响存在一个渐近关系;随着人群期望速度的变化,疏散时间存在一个最佳值。陆君安等在国外现场观测和录像记录的基础上,利用曲线拟合的方法,得到了人流密度与流速度关系曲线 1。3、 基本假设3.1 模型假设:理学院教学楼共有五层,二、三楼有两个楼梯口可以下楼,四、五楼有三个楼梯口可以下楼(附各层平面图)。办公室有一个出口,教室有两个出口。办公室和教室出口可以同时出入两个人,走道及楼梯可以同时走三个人。教学楼中配备有完整的火情警报系统以及消防设备,通风良好。3.2 假设的火灾场景:1)火灾全面发生,但各出口和走道均能通过。2)火灾发生时教室内没有广播装置,但有火灾预警系统。3)火灾发生时教室内的人都是满的。4)当一至五层楼的所有人都撤离一楼大门后,才算疏散成功。5)设在人员全部撤离出去前不会发生意外。3.3 假设疏散条件如下:1) 疏散时有老师指挥疏散过程,将教师和学生作为整体进行分析;2)所有上课的教室内没有逃课的学生,没有人跳楼或爬窗逃生;3)学生具有相同的身体特征,都具有足够的身体条件跑到安全地点;4)全部学生是神志清醒状态,在疏散开始的时刻同时井然有序地进行疏散,且在疏散过程中不会出现中途返回选择其他出口逃跑;5)全部被疏散员的反应时间是一样的;6)疏散时各教室内第一排人到达教室门口所用的时间忽略不计;7) 学生在水平通道和斜直通道行走时间隔均匀,且在两个通道上时行进速度各自保持不变。8)实验室在火灾时会对过往人员造成伤害。四、符号说明Ni各楼楼道最多能载人数人人流密度人/1教室门宽度2走道门宽度S总一层走道总面积1从教室到楼梯口的人流速度2下楼时的人流速度f人流量/人S成年人站立对地面的平均投影面积t某一过程的时间五、模型的建立于求解5.1疏散模型的相关参数1 5.1.1人流密度人流密度反应了人流内人员分布的稠密程度,通常是指单位面积内分布的人员的数目。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可知人流密度: 为一定面积的总人数,为单位水平投影面积, 为人流间的间距,为人流间的厚度,为疏散通道宽度。5.1.2行走速度我们知道人在危险时刻下行走速度会比正常情况下快。经查阅文献资料可知,正常时情况下行走速度:=(112-380+434-217+57)/60其中,0.92 ,当人流密度达到或超过这一数值时,人流便会出现拥挤或堵塞。紧急危险情况下人流在水平通道内的行走速度为:式中,。紧急情况下人流在斜直方向(下楼梯) 速度近似为。1.1.3疏散速度疏散速度是指人流疏散整体的行进速度。经过大量研究表明,人流疏散速度是人流密度的函数:由于性别、年龄、身体条件的不同,被疏散人员的能力也各有不同。为简化起见,我们将楼栋里的人群视为人流处理,并具有一定的密度、速度及流量,而不单独考虑人群内各个人员的具体特征。图1显示了在不同疏散路线上人员行走速度与人员密度的关系。1.1.4安全队列数安全队列数是指在保证安全不拥挤的前提下,疏散通道宽度一定时,最多允许同时通过的人员列数。研究表明:其中, 为人自由行走时所需的最小宽度,表示取整。 1.2 模型的建立设w1为教室门的宽度,w2为楼梯间宽度,为人流量,=,由已知假设,教室内,理学院中有统一的警报设备和合理指挥以保证同学们可以第一时间接到警报迅速撤离,火灾发生后,所有在同一时间接到警报同时撤离。设从教室撤离人流密度为,撤离速度为v1,进入楼梯间人流密度为,撤离速度为v2。全部人员撤离完毕所用的时间,由人员反应时间t0,第一排同学从教室门口到指定出口入口所需时间为t1,转弯过渡时间为t2,经过楼梯所用时间t3共同决定,即。 反应时间:设t0为火灾发生后学生的反应时间。假设同学们以列冲出教室门口,考虑第一排同学从教室门口到指定出口入口所需时间为t1,设每个教室门口到指定出口入口的距离为Li,v1为疏散过程中个体的恒定速度,则过渡时间:设为人群从出教室到充满从教室到出口入口之间所用的时间,称为过渡时间,因为和数值的不同,在人群流动过程中,在如图所示的走廊或转角过渡部分,空间较大,可容纳人群的堆积。所以有:下楼时间:设,表示过渡过程中从二楼到达一楼走出的人数,设为每个楼道所能容纳的总人数。设为人群的下楼时间,则有,其中,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这一部分时间只与,,有关,与无关。总时间:所以我们计算每个楼道所有人逃生的总时间为:1.4相关系数的实际计算1.4.1人流密度的实际计算:我们建立这样数学模型来实际计算,由于被疏散人员前后间距不变,可以只考虑一排人占有的面积加上间距面积这一区域上的总人数来计算。我们把人在地面的投影面看做是正方形的,则一排人沿通道方向占据的长度为。即可知:为疏散通道宽度, 为人流间的间距。为人自由行走时所需的最小宽度。根据实际测量知,平均投影面积。另外,参考相关文献知青年人自由行走时所需的最小宽度为0.7 ,即=0.7。经过测量我们可得教室门宽度w1=1.3m,走道宽度w2=1.8m,查阅相关资料可知人流间距为时疏散最安全且用时较少,即。 用matlaB计算可得人流密度估值= 2。人流速度的值为v=1.85m/s,则v1=v2=1.43m/s。1.4.2 方案所用时间的计算又已知条件理学院疏散时理学院共有人N总=1590人。各层楼道长、宽一致,长为L0,宽为w2,则i层楼道可载人数Ni=(L0*w2)/SNi=63.36即Ni=63人。设火灾发生,收到警报,老师组织的过程为30秒,即t0=60s教室到楼梯口距离L1=28m,则t1=20s。转弯过渡时间及下楼时间t2+t3=Ni/(2*v2*w2)=15s所以t=95s以三楼为例,三楼某一侧教室坐满总人数为360人,即三楼三个楼梯可安排720个人疏散。(720-63*3)/63*35=295s。依次,四楼(110-63*2)/63*350五楼同四楼。二楼(480-63*2)/63*35=196s一楼同样为快速逃脱。因此,最终时间为95+295+196=586s 约为10分钟。2.疏散方案针对问题一火灾全面发生,在我们假设的前提下,所有同学结果那个反应时间后开始疏散。为了避免混乱,反应时间内老师组织有序疏散。教室里的同学们疏散至充满走道,开始走向楼梯口,人流的顺序如图。教室走道楼梯口下楼梯 为了避免混乱,上一层的同学必须等到下一层的最后一个同学进入楼梯间后在开始下楼,往上以此类推。同时,要使疏散效率最高,二、三层两个下去的楼梯单位时间内人流量相同,四、五层三个下去的楼梯单位时间内人流量相同,即根据不同教室离不同楼梯的远近,确定各个教室人员的疏散方案。一层的145人直接从大门出去。二层分左右各240人下楼。三层3307、3308各120人共240人从中间楼梯下,3307的30人、3305的90人、3303的70人、3301的50人及办公室10人共250人从右侧楼梯下,3308的30人、3306的90人、3304的70人、3302的50人及办公室10人共250人从左侧楼梯下。四层共280人,考虑到四层有电学实验室,3404的人员不能走中间楼梯,只能走左侧楼梯。则3404的70人、3401的20人共90人走左侧楼梯,3401的30人、3403的70人共100人走右侧楼梯,3405的90人走中间楼梯。五层与四层格局一致,方案一致。最终,当五层楼的人员全部撤下去,共用时586s。通过计算可知,理学院全面发生火灾时,教学楼内所有人员全部安全撤离所需的最短时间约为10分钟,即在各个环节都是按理想状态进行的情况下,楼内的人都是可以安全撤离的。6、 模型的检验通过建立紧急情况下的疏散模型,理论预测结果和日常生活经验基本符合,并且从量值的角度出发,忽略实际情况中各个环节的偏差,模型模拟了火灾等灾难发生时的场景,将复杂的情况数学化,另外考虑到一些主要因素,进行了系统全面的分析,因而具有一定的可行性。七、附录需要用到的模型图第一层平面图 第二层平面图 第三层平面图第四层平面图参考文献:【1】 作者:如若茹茹茹茹如若,标题:思西快速撤离问题的数学模型研究电子版,网址:/view/beaa0aeb856a561252d36f95.html,访问时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