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安全法规与管理.ppt_第1页
企业安全法规与管理.ppt_第2页
企业安全法规与管理.ppt_第3页
企业安全法规与管理.ppt_第4页
企业安全法规与管理.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企业安全法规与管理,重庆市安监局 国家注册安全工程师 高 级 经 济 师 任 荣 贵,一、安全生产方针及常用名词,安全工作方针: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 安全第一:就是要在生产过程中始终把安全放在第一重要的位置上,切实保护劳动者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坚持安全第一,是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以人为本,就必须珍惜人的生命;科学发展,就必须坚持安全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就必须构建安全社会。,预防为主:就是要把安全生产工作的关口前移、重心下沉、超前防范,建立预教、预测、预想、预报、预警、预防的递进式、主体化的事故隐患防范体系,改善安全状况,预防安全事故。 综合治理:遵循安全生产的规律,正视和针对安全工作的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重视安全隐患的广泛性和隐蔽性,针对安全事故的偶然性和突发性,抓住主要矛盾和主要环节,综合运用经济、法律、行政、等手段,人管、法治、技防多管齐下,有效解决安全生产领域中存在的问题。,安全: “无危则安,无缺则全”,即安全意味着没有危险且尽善尽美。 1、安全是指客观事物的危险程度能够为人们普遍接受的状态; 2、安全是指没有引起死亡、伤害、职业病或财产、设备的损失或损坏或环境危害的条件; 3、安全是指不因人、机、媒介的 相互作用而导致系统损失、人员伤害任务受影响或造成时间的损失。 安全生产:指在生产过程中消除或控制危险及有害因素, 保障人身安全健康、设备完好无损及生产顺利进行。 事故:事故是人(个人或集体)在为实现某种意图而进行的活动过程中,突然发生的、违反人的意志的、迫使活动暂时或永久停止的事件。,三违:违章指挥、违章操作和违反劳动纪律 起因物:导致事故发生的物体、物质,称为起 因物。 致害物:指直接引起伤害及中毒的物体或物质。 伤害方式:指致害物与人体发生接触的方式。 不安全状态:指能导致事故发生的物质条件。 不安全行为:指能造成事故的人为错误。 安全距离:指为了防止人体触及或接近带电体,防止车辆或其它物体碰撞或接近带电体等造成的危险,在其间所需保持的一定空间距离。,安全管理:是为实现安全生产而组织和使用人力、物力和财力等各种物质资源的过程。它利用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等管理机能,控制来自自然界的机械、物质的不安全因素及人的不安全行为,避免发生伤亡事故,保证职工的生命安全和健康,保证生产顺利进行。 安全目标:指在一定的期限内,预定实现和控制的安全指标。包括:重大事故次数、死亡人数指标、伤害频率或伤害严重率、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作业点尘毒达标率、劳动安全卫生措施完成率、隐患整改率、设施完好率、全员教育率、特种作业人员培训率等等。 安全教育:主要包括:安全生产思想教育,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教育,安全技术和劳动卫生知识教育,典型经验和事故教训教育,现代安全管理知识教育。,安全技术措施:包括以防止工伤事故为目的的一切措施,如各种设施、设备以及安全防护装置、保险装置、信号装置和安全防爆设施等。 安全分级管理:就是把企业分为若干个安全管理层次,分别规定各层次的安全管理职能,使之既有明确分工,又能有机配合,从而实现全面的安全管理。一般分为三个层次,即厂级、车间级和班组级。 三不伤害:不伤害自己,不伤害他人,不被他人伤害。 “四不放过”原则:事故原因未查清不放过,防范措施未落实不放过,职工未受到教育不放过,事故责任者未受到严肃处理不放过。 安全生产五要素:安全文化、安全法规、安全责任、安全科技、安全投入。,安全“三同时” :新建、改建、扩建项目安全生产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 重大危险源:是指长期地或临时地生产、搬运、使用或储存危险物品,且危险物品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场所和设施,以及其他存在危险能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场所和设施。 应急预案:针对可能发生的事故,为迅速、有序地开展应急 行动而预先制定的行动计划或方案。 应急救援:在应急响应过程中,为消除、减少事故危害、防止事故扩大或恶化,最大限度地降低事故造成的损失或危害而采取的救援措施或行动。,二、安全管理组织保障 (一)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管理机构的设置要求 矿山、建筑施工单位和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存单位,以及从业人员超过300人的的其他行业企业,必须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从业人员在300人以下的生产经营单位,可以设置也可以不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具体由生产经营单位或其主管部门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配备要求 1、矿山、建筑施工单位和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存单位,以及从业人员超过300人的其他生产经营单位,必须配备专职的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2、除以上三类高风险单位以外且从业人员在300人以下的生产经营单位,可以配备专职的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也可以只配备兼职的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还可以委托具有国家规定的 相关专业技术资格的工程技术人员提供安全生产管理服务。 3、当生产经营单位依据法律规定和本单位实际情况,委托工程技术人员提供安全生产管理服务时,保证安全生生产的责任仍由本单位负责。,(三)注册安全工程师管理 1、配备职数: 从业人员在300人以上的煤矿、非煤矿山、建筑施工、危险品生产经营单位不少于安全管理人员的15%;安全管理人员7人以下的,至少配备1名注册安全工程师; 其他生产经营单位,应配备专兼职安全注册工程师或委托中介机构选配注册安全工程师提供服务; 安全中介机构按照不少于专业服务人员的30%配备。 2、助理注册安全工程师定位:在大型企业协助国家注册安全工程师管理生产安全;在中小型企业负责管理生产安全。,3、注册分类(共分五类) 煤矿安全; 非煤矿山安全; 建筑施工安全; 危险物品安全; 其他安全。 4、执业范围 安全生产管理; 安全生产检查; 安全评价或者安全评估; 安全生产技术咨询、服务; 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 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安全生产技术服务。,5、服务职责 以下工作须有注册安全工程师参与并签署意见 (1)制定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和作业规程; (2)排查事故隐患,制定整改方案和安全措施; (3)制定从业人员安全培训计划; (4)选用和发放劳动防护用品; (5)生产安全事故调查; (6)制定重大危险源检测、评估、监控措施和应急救援预案; (7)其他安全生产工作事项。,三、安全规章制度的建设 法律依据 安全生产法第十七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安全生产负有以下职责: (一)建立建全本单位安全生产责任制; (二)组织制定本单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 按照安全系统工程原理建立的安全规章制度体系,一般由综合安全管理、人员安全管理、设备设施安全管理、环境安全管理四类组成。,(一)综合安全管理制度 1. 安全生产管理目标、指标和总体原则; 2.安全生产责任制度; 3.安全管理定期例行工作制度; 4.承包与发包工程安全管理制度; 5.安全措施和费用管理制度; 6.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度; 7.危险物品使用管理制度; 8.安全隐患排查和治理制度; 9.事故报告调查处理制度; 10.消防安全管理制度; 11.应急管理制度; 12.安全奖惩制度。,(二)人员安全管理制度 1.安全教育培训制度; 2.个体防护用品发放使用和管理制度; 3.安全工器具的使用管理制度; 4.特种作业及特殊作业管理制度; 5.岗位安全规范; 6.职业健康检查制度。,(三)设备设施安全管理制度 1.建设项目安全“三同时”管理制度; 2.安全定期巡视检查制度; 3.设备定期维护检修制度; 4.重要设备定期检测、检验制度; 5.安全操作规程。 (四)作业环境安全管理制度 1.安全标志管理制度; 2.作业环境管理制度; 3.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四、安全培训教育,(一)法律依据: 安全生产法第二十条:“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必须具备与本单位所从事的生产经营活动相应的安全生产知识和管理能力。 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存单位以及矿山、建筑施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应当由有关主管部门对其安全生产知识和管理能力考核合格后方可任职。” 第二十一条:“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对从业人员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保证从业人员具备必要的安全生产知识,熟悉有关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掌握本岗位的安全操作技能。未经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合格的从业人员,不得上岗作业。”,第二十二条:“生产经营单位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或者使用新设备,必须了解、掌握其安全技术特性,采取有效的安全防护措施,并对从业人员进行专门的安全教育和培训。” 第二十三条:“生产经营单位的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经专门的安全作业培训,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书,方可上岗作业。 第三十六条:“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教育和督促从业人员严格执行本单位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并向从业人员如实告知作业场所和工作岗位存在的危险因素、防范措施以及事故应急措施。”,(二)安全生产教育培训的对象和内容 1、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 基本要求 (1)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存单位以及矿山、建筑施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必须进行安全资格培训,经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或法律法规规定的有关主管部门考核合格并取得安全资格证书后方可任职。 (2)其他单位主要负责人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安全生产培训。 (3)所有单位主要负责人每年应进行安全生产再培训。 培训的主要内容 (1)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方针、政策、法律和法规及有关行业的规章、规程、规范和标准。 (2)安全生产管理的基本知识、方法与安全生产技术,有关行业安全生产管理专业知识。 (3)重大事故防范、应急救援措施及调查处理方法,重大危险源管理与应急救援预案编制原则。 (4)国内外先进的安全生产管理经验。 (5)典型事故案例分析。, 培训时间 (1)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存单位以及矿山、建筑施工单位主要负责人安全资格培训时间不得少于48学时;每年再培训时间不得少于16学时。 (2)其他单位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培训时间不得少于24学时;每年再培训时间不得少于8学时。 再培训主要内容 再培训的主要内容是新知识、新技术和新本领, 包括: (1)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规章、规程、标准和政策。 (2)安全生产的新技术、新知识。 (3)安全生产管理经验。 (4)典型事故案例。,2、 生产经营单位其他从业人员的教育培训 (1)生产经营单位其他从业人员 除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以外,该单位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所有人员,包括其他负责人、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各岗位的工人,以及临时聘用的人员。 (2)新从业人员 厂(矿)、车间(工段、区、队)、班组三级安全生产教育培训: 厂(矿)级:安全生产基本知识;本单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劳动纪律;作业场所和工作岗位存在的危险因素、防范措施及事故应急措施;有关事故案例等。 车间(工段、区、队)级:安全生产教育培训的内容主要是:本车间(工段、区、队)安全生产状况和规章制度;作业场所和工作岗位存在的危险因素、防范措施及事故应急措施;事故案例等。 班组级:安全生产教育培训的内容主要是:岗位安全操作规程;生产设备、安全装置、劳动防护用品(用具)的正确使用方法;事故案例等。 培训时间:不得少于24学时,危险性较大的行业和岗位,新从业人员教育培训时间不得少于48学时。,(3)调整工作岗位或离岗一年以上重新上岗的从业人员: 应进行相应的车间(工段、区、队)级安全生产教育培训。 (4)“四新”培训:企业实施新工艺、新技术或使用新设备、新材料时,应对从业人员进行有针对性的安全生产教育培训。 3、特种作业人员 特种作业:是指在劳动过程中容易发生伤亡事故,对操作者本人,尤其对他人和周围设施的安全有重大危害的作业。从事特种作业的人员称为特种作业人员。,范围:电工作业,金属焊接、切割作业,起重机械(含电梯)作业,企业内机动车驾驶,登高架设作业,锅炉作业,压力容器作业,制冷作业,爆破作业,矿山通风作业,矿山排水作业,矿山安全检查作业,矿山提升运输作业,采掘(剥)作业,矿山救护作业,危险物品作业其他的作业。 专业培训:特种作业人员上岗前,必须进行专门的安全技术和操作技能的教育培训,获得证书后方可上岗。特种作业人员的培训实行全国统一培训大纲、统一考核教材、统一证件的制度。特种作业人员操作证由国家统一印制,全国通用。离开特种作业岗位达6个月以上的特种作业人员,应当重新进行实际操作考核,经确认合格后方可上岗作业。,复训:取得特种作业人员操作证者,每两年进行一次复审。连续从事本工种10年以上的,经用人单位进行知识更新教育后,每4年复审1次。内容包括:健康检查,违章记录,安全新知识和事故案例教育,本工种安全知识考试。 (三)日常管理 1、设立机构或配备专、兼职人员负责职工培训教育工作; 2、结合企业实际,制定中、长期和年度培训计划(含常规培训、专业培训、学历教育) 3、配备师资、教材、实习基地、培训经费; 4、建立培训档案和分类管理台帐; 5、建立培训教育奖励机制。,五、隐患排查治理,(一)法律依据 安全生产法第37条: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管理人员应当根据本单位的生产经营特点,对安全生产状况进行经常性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安全问题,应当立即处理。 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暂行规定:生产经营单位是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和防控的责任主体。应当建立建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和建档监控制度,逐级落实排查治理和监控责任制。 (二)隐患分级 一般事故隐患: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小,发现后能立即整改排除的隐患; 重大事故隐患:整改难度较大,应当全面或局部停产停业,并经过一定时间整改治理才能排除的隐患。,(三)生产经营单位的职责 生产经营单位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和防控的责任主体,其主要职责有: 1建立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和监控制度,落实责任制; 2保证隐患排查治理所需的资金投入; 3定期组织排查;对排查的隐患进行登记登记,建立信息档案,按职责分工实施监控治理; 4建立隐患报告和奖励制度,鼓励、发动职工和社会公众举报,并给予表彰奖励。 5. 对承包、租赁项目隐患排查治理纳入统一管理 6每季、每年对本单位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分别于下季度15日前和下年1月30日前向安全监管监察部门报送书面分析表。 对重大事故隐患,还应另行书面报告: 隐患现状及产生原因; 隐患危害程度和整改难易程度分析; 隐患治理方案;,7重大事故隐患治理方案内容: 治理的目标和任务; 采取的方法和措施; 经费和物资的落实; 负责治理的机构和人员; 治理的时限要求; 安全措施和应急预案。 8采取治理防范措施: 事故隐患排除前或者排除中无法保证安全的,应当从危险区域内撤离人员,并疏散可能危及的其他人员,设置警示标志,暂时停产停业和停止使,对暂时难以停产或者停止使用的相关生产储备装置、设施、设备,应当加强维护和保养,防止事故发生。 9加强对自然灾害的预防。,(四)监督管理 1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应当指导、监督生产经营单位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规章、标准和规程要求,建立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各项制度。 2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应当建立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督查制度,定期开展督查;在督查中发现的重大隐患,应下达整改指令书,并建立信息管理台帐。必要时,报告同级人民政府实行挂牌督办。 3已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的单位,在其被挂牌督办的重大隐患治理结束前,安全监察部门应加强监督检查。必要时,可提请原许可证颁发机关暂扣其安全生产许可证。 4对挂牌督办并采取全部或局部停产停业治理的重大事故隐患,安全监察部门在收到生产经营单位恢复生产的申请报告后,应在10日内进行现场审查,审查合格的,对隐患进行核销,同意恢复生产经营;审查不合格的,责令改正或下达停产整改指令;对整改无效或拒不整改的,依法实施处罚;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依法提请县以上人民政府按照国务院规定的权限予以关闭。,(五) 罚 则 规 定 1生产经营单位及主要负责人未履行排查治理职责,导致发生安全事故的,依法给予行政处罚。 2生产经营单位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安全监察部门给予警告,并处3万元以下罚款: (1)未建立隐患排查治理制度的; (2)未按规定上报隐患排查治理统计分析表的; (3)未制定隐患治理方案的; (4)重大事故隐患不报或未及时报告的; (5)未对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擅自生产经营的; (6)整改不合格或未经安全监管部门审查同意擅自恢复生产经营的。,3中介机构:承担检测检验、安全评价的中介机构。出具虚假报告、尚不够刑事处罚的,没收违法所得;违法所得在5千元以上的,并处违法所得2倍以上5倍以下罚款;没有违法所得或违法所得不足5千元的,对单位并处5千元以上2万元以下罚款,同时可对直接责任人和其他人员处5千元以上5万元以下罚款;给他人造成伤害的,与生产经营单位承担连带赔偿责任。,六、职业危害及防护,(一)法律依据 劳动法第52条:用人单位必须建立、建全劳动安全卫生制度,严格执行劳动安全卫生规程和标准,对劳动者进行劳动安全卫生教育,防止劳动过程中的事故,减少职业危害。 职业病防治法第4、5条:劳动者依法享有职业卫生保护的权利。用人单位应当为劳动者创造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的工作环境和条件,并采取措施保障劳动者获得职业卫生保护。 用人单位应当建立、建全职业病防治责任制,加强对职业病防治的管理,提高职业防治水平,对本单位产生的职业病危害承担责任。,(二)危害识别及分类 1、存在什么危害和伤害源; 2、谁会受到伤害; 3、伤害会怎样发生。 分类: 区别客体对人体的不利作用的特点和效果,分为: 危险因素:强调突发性和瞬间的作用。 危害因素:强调在一定时间内的积累作用。,(三)职业危害直接原因: 1、物理性因素: (1)设备设施缺陷:强度或刚度不够、稳定性差、密封不良、外型缺陷、外露运动件、制动器缺陷、控制器缺陷、设备设施其他缺陷; (2)防护缺陷:无防护、防护装置和设施缺陷、防护不当、支撑不当、防护距离不够、其他防护缺陷; (3)电危害:带电部位裸露、漏电、雷电、静电、电火花、其他电危害; (4)噪声危害:机械性噪声、电磁性噪声、流体动力性噪声、其他噪声; (5)振动危害:机械性振动、电磁性振动、其他振动;,(6)电磁辐射:各种电离辐射、非电辐射、超高压电场等; (7)运动物危害:固体抛射物、液体飞溅物、反弹物、岩土滑动、料堆滑动、气流卷动、冲击地压、其他运动物伤害; (8)明火; (9)能造成灼伤的高温物质:高温气体、高温固体、高温液体及其他高温物质; (10)能造成冻伤的低温物质:低温气体、低温液体、低温固体及其他低温物质。,(11)粉尘与气溶胶; (12)作业环境不良:基础下沉、安全过道缺陷、采光照明不良、有害光照、通风不良、缺氧、空气质量不良、给排水不良、强迫体位、气温过高、过低、气压过高、过低、高温、高湿、自然灾害、其他作业环境不良; (13)信号缺陷:无信号设施、信号选用不当、信号位置不当、信号不清、信号显示不准、其他信号缺陷; (14)标志缺陷:无标志、标志不清楚、标志不规范、标志选用不当、标志位置缺陷、其他信号缺陷; (15)其他物理性危害和伤害因素。,2、化学性因素: (1)易燃易爆物质:易燃易爆气体、液体、固体、粉尘、气溶胶、其他易燃易爆物质; (2)自燃性物质; (3)有毒物质:有毒气体、液体、固体、粉尘、气溶胶等; (4)腐蚀性物质:腐蚀性气体、液体、固体、其他腐蚀性物质; (5)其他化学性危险和危害因素。 3、生物性因素: (1)致病维生物:细菌、病毒、其他致病维生物; (2)传染病媒介物; (3)致害动物; (4)致害植物。,4、心理、生理因素: (1)负荷超限:体力、听力、视力、其他; (2)健康状况异常; (3)从事禁忌作业; (4)心理异常:情绪异常、冒险心理、过度紧张、其他心理异常; (5)辨识功能缺陷:感知延迟、辨识错误、其他辨识功能缺陷; (6)其他心理、生理性危险、危害因素。 5、行为性因素: (1)指挥错误:指挥失误、违章指挥; (2)操作失误:误操作、违章操作; (3)监护失误; (4)其他错误。,(四)伤害方式及危害分类 1、物体打击:物体在重力或其他外力的作用下产生运动,打击人体造成人身伤亡; 2、车辆伤害:企业机动车辆在行驶中引起的人体坠落和物体倒塌、飞落、挤压伤害; 3、机械伤害:机械设备运动(静止)部件、工具、加工件直接与人体接触引起的夾击、碰撞、剪切、卷入、绞、碾、割、刺等伤害; 4、起重伤害:各种起重作业(含安装、检修、试验)中发生的挤压、坠落、物体打击和触电; 5、触电:触及各种动力、照明用电对人体的伤害和雷击对人体的伤害; 6、淹溺:落水淹溺、高处坠落淹溺; 7、灼烫:火焰烧伤、高温物体烫伤、化学灼伤、物理灼伤; 8、火灾;,9、高处坠落:高处作业中发生坠落造成伤亡; 10、坍塌:物体在外力或重力作用下,超过自身的强度极限或因结构稳定性破坏而对人的伤害,如挖沟作业中土石塌方、脚手架坍塌、堆置物倒塌等; 11、放炮:爆破作业中的伤亡; 12、火药爆炸:火药、炸药及其制品在生产、加工、运输、贮存中发生爆炸伤害; 13、化学性爆炸:可燃性气体、粉尘等与空气混合形成爆炸性混合物,接触引爆能源时发生爆炸伤害; 14、物理性爆炸:锅炉爆炸、容器超压爆炸、轮胎爆炸等; 15、中毒或窒息:中毒窒息、缺氧窒息等; 16、其他伤害:除上述外因素的伤害。如摔、扭、挫、刺、割等伤害,非机动车碰撞、碾扎等伤害,矿山、井下作业的顶板片帮、透水、瓦斯爆炸等伤害。,(五)容易导致伤害的原因和条件 1、在平地上滑倒、跌倒; 2、人员从高处坠落; 3、工具、原材料、零部件从高处坠落; 4、作业人员头上空间不足; 5、使用作业、修理工具,搬运原材料、生活件、产成品中的伤害; 6、与装配、试车、操作、维护、改型、修理和拆卸有关的装置、机械的危害; 7、场地运输、车辆运输中容易造成的伤害 8、电能、火种、高温等原因而导致火灾或爆炸的伤害; 9、因人为暴力行为的伤害; 10、可吸入物质对人体健康的慢性伤害,11、刺激性物质或试剂对眼睛的伤害; 12、有毒有害物质通过皮肤接触或吸收造成对人体的伤害; 13、有害物质有可能在员工作业过程中通过摄入形式(如通过口腔进入人体内)导致职业病或伤害; 14、有害能量(如电、辐射、噪声、振动)对人体伤害; 15、由于经常性的重复动作而造成与工作有关的肢体伤害; 16、长期处于衡温设施不完善的冷、热环境中和对人体的伤害; 17、作业场地、场所光线太强或太暗对视力的伤害; 18、易滑、不平坦的场地或地面; 19、缺乏防护设施或不适当的楼梯护栏或手栏; 20、发包项目或出租房屋、场地、设备、设施未依法行使管理职责,对他方脱管而导致伤害事故发生。,(六)特别保护规定 女职工保护: 1、在录用职工时,除国家规定不适合妇女的工种和岗位外,不得以性别为由拒绝录用妇女或提高对妇女的录用标准; 2、女职工生育产假不得低于90天;女职工在孕期、产期、哺乳期内,不得降低基本工资和解除劳动合同; 3、所有女职工禁忌以下劳动作业: (1)矿山、井下作业,国家规定的第四级劳动强度的劳动和其他禁忌从事的劳动; (2)经期从事高处、低温、冷水作业和国家规定的三级体力劳动强度的劳动; (3)森林伐木及流放作业; (4)建筑业脚手架组装及拆除作业; (5)电力、电信业的高处架线作业; (6)连续负重(每小时6次以上)每次超过20公斤、间断负重每次超过25公斤的作业。,未成年工保护: 未成年工禁忌以下作业: 1、达到国家标准中一级以上生产性粉尘作业; 2、达到国家标准中第十级以上的有毒作业; 3、达到国家标准中第二级以上的高处作业; 4、达到国家标准中第三级以上高温、低温作业; 5、达到国家标准中第四级劳动强度的作业; 6、矿山井下及矿山采石作业; 7、森林业中的伐木、流放及守林作业; 8、有易燃易爆、化学烧伤危险性较大的作业; 9、地质勘探和资源勘探野外作业; 10、潜水、涵洞、涵道作业和海拔3000米以上的高原作业; 11、使用凿岩机、捣固机气镐、气铲电锤的作业; 12、锅炉司炉工。,七、重大危险源与应急管理,(一)法律依据 安全生产法第33条:生产经营单位对重大危险源应当登记建档,进行定期检测、评估、监控,并制定应急预案,告知从业人员和相关人员在紧急情况下应当采取的应急措施。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将本单位重大危险源及有关安全措施、应急措施报有关地方人民政府负责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部门和有关部门备案。 安全生产法第69条: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存单位以及矿山、建筑施工单位应当建立应急救援组织;生产规模较小,可以不设立应急救援组织的,应当指定兼职的应急救援人员。,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第10条:除运输工具加油站、加气站外,危险化学品的生产装置和储存数量构成重大危险源的储存设施,与下列场所、区域的距离必须符合国家标准或者国家有关规定: (1) 居民区、商业中心、公园等人口密集区域; (2) 学校、医院、影剧院、体育场(馆)等公共设施; (3) 供水水源、水厂及水源保护区; (4) 车站、码头(按照国家规定,经批准,专门从事危险化学品装卸作业的除外)、机场以及公路、铁路、水路交通干线、地铁风亭及出人口; (5) 基本农田保护区、畜牧区、渔业水域和种子、种畜、水产苗种生产基地; (6) 河流、湖泊、风景名胜区和自然保护区; (7) 军事禁区、军事管理区; (8) 法律、行政法规规定予以保护的其他区域。,(二)重大危险源申报登记范围 根据安全生产法和国家标准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0)的规定,重大危险源申报登记范围: 危 化 类: 储罐区(储罐); 库区(库); 生产使用场所 ; 特种设备类: 锅炉 压力容器 压力管道; 矿 山 类:煤矿(井工开采) 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 尾矿库,(三)重大危险源辨识标准 重大危险源识别依据是物质的危险特性及数量。,(四)重大危险源的安全评价 1、辨识各类危险因素及其原因; 2、评价已辨识的危险事件发生的概率与过程; 3、危险事件造成或可能造成的后果最大化; 4、风险控制措施。 安全评价及评价报告内容: (1)安全评估的主要依据; (2)重大危险源基本情况; (3)危险、有害因素辨识; (4)可能发生事故的各类及严重程度; (5)重大危险源等级; (6)防范事故的对策措施; (7)应急救援预案的评价; (8)评估结论与建议等。 。,(五)重大危险源管理 技术措施: 1、储存、使用场所的选址及周边安全环境、条件; 2、储存、使用危险品介质特性、技术参数的掌握; 3、设施的设计、制造、安装、运行、维护; 4、定期检查、检测、检验、检修; 组织措施: 1、管理职责确定、分解; 2、管理制度、操作规程的制定、完善; 3、操作、管理人员专业培训教育; 4、保障安全的设施、设备的配备。,(六)应急救援 1、应急预案编制 应急救援预案主要内容: (1)企业基本情况及周边环境概况; (2)应急机构人员及其职责; (3)危险辨识与评价; (4)应急设备与设施; (5)应急能力评价与资源; (6)应急响应、报警、通讯联络方式; (7)事故应急程序与行动方案; (8)事故后的恢复与程序; (9)培训与演练。,2、应急救援队伍组建: 根据重大危险源所处环境、位置及事故类型、伤害方式等,组织能控制事故局面的应急抢险队伍; 3、应急救援装备、器材、物资的配备: 常规装备、器材 专用装备、器材 4、应急救援演练: 定期组织演练 通过演练检验队伍、预案、装备器材的适应性和适用性。,5、应急预案备案: 实行安全许可证的企业,其综合预案和专项预案,按隶属关系报县以上安监部门备案;煤矿还应同时报所在地煤矿监察机构。其他行业备案由各省市安监部门决定。 6、应急预案实施: (1)宣传教育:普及预防、避险、自救和互救知识; (2)学习培训:参与人员熟悉应急职责、程序和应急处置方法; (3)组织演练:检验预案可行性; (4)修订预案:对不切合实际部分进行修订。,八、劳动保护管理 (一)法律依据 安全生产法:生产经营单位从业人员有依法获得安全生产保障的权利。 劳动法:用人单位必须为劳动者提供符合国家规定的劳动安全卫生条件和必要的劳动防护用品,对从事有职业危害作业的劳动者应当定期进行健康检查。 劳动保护用品监督管理规定(安监总局1号令):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安排用于配备劳动防护用品的专项经费,为从业人员提供的劳动防护用品,必须符合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不得超过使用期限。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督促、教育从业人员正确佩戴和使用劳动保护用品。,(二)从业人员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基本权利: 1、享受工伤保险和伤亡求偿权。 2、危险因素和应急措施知情权 3、安全管理的批评检控权 4、紧急情况下停止作业和紧急撤离权 5、拒绝违章指挥和强令冒险作业权 基本义务: 1、遵章守规,服从管理的义务。 2、佩带和使用劳保用品的义务。 3、接受培训,掌握安全生产技能的义务。 4、发现事故隐患及时报告的义务。,(三)高温防暑劳动保护 重庆市高温天气劳动保护办法 1、高温分级:一般高温:35 37 , 中度高温:37 40 , 强度高温:40 及以上, 2、防护规定: 一般规定: (1) 向劳动者宣传防暑和中暑的自救常识; (2)建立中暑报告制度; (3) 5-9月向露天工作和室内高温工作人员免费提供足够的、符合卫生标准的清凉饮料; (4)提供防暑保护设施和用品;,3、设立工间休息场所条件: (1) 离高温工作区域或地点较近; (2)隔绝高温和热辐射影响; (3)设有凉棚、座椅、电扇等基本防暑降温设施;有条件的可增设空调、喷雾电扇及淋浴设施; (4)备有清凉饮料和常用防暑药品; (5)通风良好;,4、高温分级防暑规定: 一般高温:制订落实防暑降温措施,确保防暑降温设备器材正常运行; 中度高温:工作时间不超过6小时;停止12时-16时高温时段工作;因生产工艺必须在高温时段露天工作的,用人单位应合理调整作息时间;每天发放高温补贴5-10元; 强度高温:用人单位经采取降温措施不能使劳动者工作场所温度低于37 的,应暂停高温露天作业;未停作业的,每天发放高温补贴10-20元。,5、法律责任 (1)未按规定发放高温补贴或清凉饮料,由安监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处1000元以上30000元以下罚款; (2)未按规定提供保护设施和用品,暂停和调整工作时间而造成劳动者身体健康严重损害或伤亡的,追究有关责任人责任(含司法追究); (3)工会组织依法履行监督职责。,(四)伤害保护 1、用工协议: 用人单位应严格按照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的有关条款规定签订。如协议中有违反法规或损害从业人员利益的条文,将受到相应处罚: 在协议中减轻因安全生产事故伤亡对从业人员依法承担责任的,处2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罚款;在协议中免除因安全生产事故伤亡对从业人员依法承担责任的,处5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罚款。,2、作业环境保护 (1)防坠落:高处作业安全防护 A、高度分级及坠落半径: 一级:作业高度 2 5 M 坠落半径为 2M 二级:作业高度 5 15 M 坠落半径 为3M 三级:作业高度 15 30 M 坠落半径 为4M 特级:作业高度 30 M 以上 坠落半径 为5M B、一般安全要求: 作业人员身体适宜(年龄、体质、视力、禁恐高病症); 禁止酒后作业; 禁恶劣天气作业(强风、大雾、暴雨等),夜间有足够照明; 登高用具安全可靠;, 与高压线和裸体导线间隔安全距离(2米以上); 衣着轻便、谨慎作业,禁穿拖鞋、高跟鞋、硬底鞋、带钉鞋、易滑鞋等; 地面有指挥、设围栏,高处大件工具系牢、禁扔物,需交叉作业,应设可靠防护; 立足不稳的高处作业,应装设脚手架、栏杆或安全网; 高处预留孔、起吊孔应设盖板或护栏,洞孔附近禁堆物; 使用铁凳、梯子等登高用具,应安放牢固并设防滑装置,跨度应小于3米。,c、高处作业防护 头部打击防护 安全帽:用前检查、 正确佩带、系牢戴正、有损坏应更换; 身体坠落防护 安全带(绳):用前检查,水平拴挂,高挂低用,钩环挂牢,卡子扣紧; 坠落、物击伤害防护 安全网 平网:挡住坠落的人或物,避免并减轻坠落及物击伤害; 立网:防止人或物坠落造成伤害。,(2)防触电 A、防直接触电措施: 绝缘:用绝缘体封闭带电体,防漏电伤人。 屏护:采用遮拦、护罩、护盖、箱闸等将带电体同外界隔绝开来。 间距:将可能触及的带电体置于可能触及的范围之外。带电体与地面、带电体与树木、带电体与设备设施、带电体与带电体之间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 B、防间接触电措施:保护接地和保护接零部是防止间接触电最基本的措施。 c、其他预防电击措施: 双重绝缘和加强绝缘; 安全电压; 电气隔离; 漏电保护。,(3)防机械伤害 基本安全要求: 建全操作规程和制度; 布局合理,便于操作,便于装卸工件、观察清除杂物、检查维修; 安装必要安全装置(防护、报警、自动断开等); 照明与动力电路分离,接地、接零装置良好; 重要、危险性较大设备,应设置警示标志; 作业环境良好:照度适宜、温度适中、噪声振动小、零部件、工具夹具摆放整齐。,(4)防火灾伤害 燃烧三要素:可燃物、助燃物、点火源 防止产生燃烧的基本措施: 消除着火源(防爆灯具、禁止烟火、接地避雷、静电防护、隔离控温、防电器短路起火); 控制可燃物(建筑、装饰材料选用,加强车间、库房通风排风,可燃物、气体隔离堆放,减轻可燃气体浓度); 隔绝空气存放; 防止形成新的燃烧条件(设防火隔离设施)。,(5) 防爆炸伤害 建立和严格执行爆炸物品管理制度,落实管理、使用责任; 制定应急预案,配备使用防护和应急抢险器材; 对有关人员进行防爆知识和抢险知识的培训; 尽量选用爆炸危险性小的物质代替爆炸危险性大的物质; 加强存放、使用场所的通风排气; 对能相互作用可能发生燃烧爆炸的物品分开存放,采取隔离措施; 隔绝空气存放或充装惰性介质保护; 安装监测报警装置。,(五)伤亡保障 1、工伤保险:按照国务院工伤保险条例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各类企业、有雇工的个体工商户应当依照规定参加工伤保险,为本单位全部职工或雇工交纳工伤保险费。” 职工发生工伤时,用人单位应当采取措施使工伤职工得到及时救治。 2、安全责任保险:由于工伤保险的伤亡赔付额远低于现行赔付标准,按照重庆市政府(2009)2号文件规定,高危行业企业还应对工伤保险赔付不足部分投保安全责任保险。,九、事故调查分析 (一)事故调查处理的基本原则 1、实事求是,尊重科学的原则; 2、“四不放过”原则: 事故原因没有查清不放过; 事故责任人没有受到严肃处理不放过; 职工没有受到深刻教育不放过 ; 整改措施没有落实到位不放过。 3、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二)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20类) 按造成人身伤的原因分: 1、 物体打击 11、冒顶片帮 2、车辆伤害 12、 透水 3、机械伤害 13 、放炮 4、起重伤害 14、火药爆炸 5、触电 15、锅炉爆炸 6、淹溺 16、容器爆炸 7、灼烫 17、瓦斯爆炸 8、火灾 18、其他爆炸 9、高处坠落 19、中毒和窒息 10、坍塌 20、其他伤害, 按国务院条例(493号令)分: 一般事故:死亡3人以下、或重伤10人以下、或经济损失1000万元以下; 较大事故:死亡3 9人、或重伤10 49人、或经济损失1000万 5000万元; 重大事故:死亡10 29人、或重伤50 99人、或经济损失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 特别重大事故:死亡30人以上、或重伤100人以上、或经济损失1亿元以上。 另有专门法律规定的: 道路交通事故和火灾事故, 企业伤亡事故分类: 1、轻伤事故:负伤后休息一个工作日以上,构不成重伤的事故; 2、重伤事故:一次事故中发生重伤、无人员死亡的事故; 3、死亡事故:一次事故中死亡1 2人的事故; 4、重大伤亡事故:一次事故中死亡 3 9人的事故; 5、特大伤亡事故:一次事故中死亡10人以上事故。,(三)伤害程度判定 死亡:当场死亡或负伤后一个月内死亡的(交通、火灾事故为7天以内); 轻伤:职工负伤后休息一天以上,事故伤害损失工作日105日以内,构不成重伤的事故; 重伤:1、已残废或可能残废; 2、伤势严重,需大手术挽救; 3、要害部位严重灼伤或灼伤面积占全身三分之一 以上; 4、严重骨折、严重脑震荡; 5、眼部受伤严重,有可能失明; 6、手部伤害:断指、严重机能障碍; 7、脚部伤害:断3指以上,不能正常行走及残废; 8、内部伤害:内脏伤害、内出血或伤及腹膜。,(四)事故经济损失 直接经济损失: 1、人身伤亡及善后处理支出:包括伤亡人员 抢救、治疗费用;善后补偿费用; 2、财产毁坏和损失价值; 3、承担事故责任损失(含行政罚款)。 间接经济损失: 1、停产、减产损失价值; 2、工作损失价值; 3、资源损失价值; 4、处理环境污染费用; 5、职工教育及补充新职工培训费用; 6、其他与事故有关的损失和费用支出。,(五)事故原因分析 事故发生一般取决于人、机(物)、环、管四大要素。 直接原因: 1、人的原因:人的不安全行为 2、物的原因:物的不安全状态 3、环境原因:不良的环境 间接原因: 1、技术原因:设计缺陷、布局缺陷、照明通风、检测维修、警示监测、安全防护等; 2、教育原因:知识缺乏、经验不足、方法不当、不良习惯; 3、身体原因:身体有缺陷、睡眠不足、疲劳、醉酒等; 4、精神原因:情绪不良、焦躁、紧张、恐怖、不和、过度兴奋以及不良性格等; 5、管理原因:责任心不强、制度不建全、标准不明确、劳动组织不合理等。,十、安全文化及安全经济政策,法律规定 安全生产法第11条: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对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安全生产知识的宣传,提高职工的安全生产意识。 安全生产法18条: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具备的安全生产条件所必须的资金投入,由生产经营单位的决策机构、主要负责人或个人经营的投资人予以保证。 国务院决定13条:为保证安全生产所需的资金投入,形成企业安全生产投入的长效机制,借鉴煤矿安全费用的经验,逐步建立对高危行业生产企业提取安全费用的制度。,安全文化 (一)安全文化的特征: 1、人本性特征:体现以人为本、尊重人权、关爱生命、珍惜人生的思想,突出一切活动都要把保证人的生命和健康摆在第一重要的位置; 2、群体性特征:全员参与,形成全员认同的安全理念、安全目标、安全行为规范; 3、继承性特征:安全文化是经过传播、继承、优化、融合发展而成,具有历史继承性; 4、时代性特征: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的需求变化而更新和增加内容; 5、系统性特征:系统分析事故成因,系统制定防范措施,形成社会系统工程,实施综合治理。,(二)安全文化的功能: 1、凝聚功能:有利于形成强烈的心理认同力量,有着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2、导向功能:安全教育培训和安全氛围的烘托,形成安全价值观和安全安全目标的共识,引导人们安全行为的方向和规范; 3、激励功能:组织安全竞赛和实施安全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