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师附中中段考试卷.doc_第1页
海师附中中段考试卷.doc_第2页
海师附中中段考试卷.doc_第3页
海师附中中段考试卷.doc_第4页
海师附中中段考试卷.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海师附中2011级高一年级中段考试卷历史卷本试卷分第I卷和第II卷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第卷第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士有隶子弟,庶人、工、商,各有分亲、皆有等衰。”该材料反映的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包括分封制等级制君主专制宗法制ABC D2在下列甲骨文字中描述分封制度的是3史书记载,结束了三国分裂局面的晋武帝司马炎共有26个儿子,但太子司马衷却天生痴愚。晋武帝想要废太子,另择继承人,皇后劝说:“立嫡以长不以贤,岂可动乎!”于是晋武帝没有更换太子的人选。由此可见,晋武帝选太子是根据A世袭制的父死子继原则B宗法制的嫡长子继承原则C君主制的集权独裁原则D禅让制的尚贤原则4亚里士多德说:“人是城邦的动物也就是政治的动物。”这一观点主要强调()A城邦制下公民视城邦治理为己任 B城邦制是专制统治C古希腊只重政治而轻文化 D城邦制度压抑人性5宗法制将“国”与“家”结合在一起,其结合点主要是A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保障国王的权威和政治隶属关系B以家族的分配制度保障各级贵族的世卿世禄制度C以血缘亲属关系确立土地、财产和权力的继承,保障了国家内部的稳定D以宗法制保障权力和财产的再分配,从而稳定各级贵族的统治6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同声赞誉梭伦是“优良的改革家”,是因为梭伦()A推翻王权,以贵族制取而代之 B实行改革,将国家引上民主的轨道C确立了集体领导的任期制和选举制 D确立“陶片放逐法”,最终确立民主制7 “任何人在缺席时不得被判罪;同样,不得基于怀疑而惩罚任何人与其判处无罪之人,不如容许罪犯逃脱惩罚。任何人不能仅因思想而受惩罚”。材料所体现的罗马法原则不包括()A不得缺席定罪 B无证据不定罪C不得因言获罪 D财产神圣不可侵犯8下列一组图片,说明雅典民主政治()A开启了西方民主政治的先河 B维护了奴隶主的统治地位和利益C只适合小国寡民的城邦 D促进了雅典思想文化的繁荣发展9下列言论不符合中国皇帝制度的是()A“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B“法令出一”C“别黑白而定一尊”D“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10战国时期各国在变法后大都实行了县制,这与分封制相比大大强化了中央集权,主要表现在A地方实行分权,官员间相互监督B地方官员由国君直接任免C地方行政体系独立,有高度的自治权D县的统治区域一般都比封国小11秦朝统一后确立专制集权制度。关于“秦朝统治机制示意图”,表述不正确的是A秦始皇开始建立皇帝制度和三公九卿制B秦律的颁行,说明秦朝是一个法治国家C中央机构职责明确,存在监督D秦朝开始在全国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12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中说:“秦,虽死犹存,它亡得悲壮。”从政治上看,“秦,虽死犹存”主要是指A统一度量衡、货币B开创皇帝制度C建立三公九卿制D统一国家、建立中央集权制13皇帝见丞相到,起立施礼后才坐下,礼官在旁则高唱赞曰:“皇帝为丞相起。”上述现象最有可能发生在A西汉初 B唐朝C宋朝 D明朝14“虽置三公,事归台阁”突出地说明东汉时期A“三公”已无任何权力B尚书台权倾一时C君主权力明显加强D“三公”与尚书令矛盾尖锐15有史学家认为,从秦汉起,官僚体制就是中国制度的核心问题,而这个核心问题又可以分成两个大的子问题,一是官僚的选拔问题,二是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问题。隋唐时期统治者解决“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问题的重要举措是A废分封,置郡县 B建立法律体系C确立三省六部制 D实行科举制16朱子语类载:唐初,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付门下。或有未当,则当下缴驳,又上中书,中书又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又下门下。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书省。尚书省但主书填“奉行”而已。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A“唐制”指唐朝的三省六部制B这一制度削弱了皇权C三省职权具有互相牵制的特点D这一制度使皇权得到强化171689年英国议会颁布的权利法案沿袭了罗马法的精神,又开启了近代民主代议制的先河,其在世界民主化进程中最为深远的影响是()A确立了英国的君主立宪制,为世界各国普遍接受B以法律条文捍卫了资产阶级的利益,巩固资产阶级革命成果C实现了由“主权在君”到“主权在民”的革命性转折D解决了革命引起的政局动荡问题,为国家崛起提供了坚实的政权保障18古往今来,无论是东方古国,或是西方近代国家,都以建章立制来强化中央对地方的关系。下列具有此性质的文献和制度是()秦汉郡县制十二铜表法英国权利法案美国1787年宪法ABCD191787年美国宪法规定“总统由民选产生”“总统可否决国会通过的法律”“国会可以三分之二多数通过总统所否决的法律”。上述条文所体现的原则是()A三权分立、分权制衡原则B自由平等、分权制衡、联邦制原则C民主、分权制衡原则D联邦制、民主集中制、自由平等原则20明朝后期,曾两度出任内阁首辅的叶向高说:“我朝阁臣,只备论思顾问之职,原非宰相。中有一二权势稍重者,皆上窃君之威重,下侵六曹之职掌,终以取祸。”下列选项对此理解错误的是A明朝内阁阁臣只是顾问,不是宰相B明朝内阁不能参与军国大事的商讨C内阁不是法定的中央决策机构D明朝内阁无法制约皇权21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的一项修正条文规定:“凡曾经统治过法国的家族不得当选为共和国总统”。这一修正条文的意义在于()A消灭了法国的保守势力B摒弃了封建的等级制度C平民可直选法国的总统D有利于确立巩固共和制22多年来德国诗人呼唤“德意志?它在哪里?我找不到这样一个国家”,这个历史使命的归宿是()A实现国家的和平统一B发动殖民争霸战争取得海外殖民优势C统一后制定了德意志帝国宪法D最终在1875年确立了共和政体23德意志帝国里,皇帝有权任命帝国首相和官员,有权召集和解散议会。军官均由皇帝任命,将军的地位高于政治家,议员都被讥笑为“绵羊脑袋”。被称为“骑士皇帝”的德皇威廉二世发出的第一道圣旨就是“致我的军队”。上述材料反映了德意志的政治特点是()A具有浓厚的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色彩B君权至上和君主专制C德意志帝国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D将军享有国家最高的政治权利24国歌记录了一个国家的历史和追求。以下歌词中,出自德意志国歌的应该是()A这就是星条旗,愿它永远飘扬;在这自由国家,勇士的家乡B愿她保护法律,使民心齐归向,一致衷心歌唱,神佑女王C统一、权力和自由,是我们千秋万代的誓言D公民们,投入战斗!前进,前进,万众一心,把敌人消灭净25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中这样评价当时中国的君主专制:“中国政府只有施用棍棒才能让人民做些事情,政府与其说是管理民政,毋宁说是管理家政。中国的专制主义用自己的枷锁武装了自己,而变得更为凶暴。”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A孟德斯鸠的观点比较恰当地描述了当时中国政府的状况B明清统治者采用高压手段维护封建统治表明专制制度的腐朽和没落C君主专制的强化严重扼杀了社会的创造力,减缓了社会发展的步伐D孟德斯鸠的看法是对中国古代君主专制制度的诬蔑第卷(非选择题共50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26题13分,第27题12分,第28题12分,第29题13分,共计50分)26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廷尉议是。” 史记材料二汉兴之初,海内新定,同姓寡少,惩戒亡秦孤立之败,于是剖裂疆土,立二等之爵。功臣侯者,百有余邑;尊王子弟,大启九国而藩国大者,夸州兼郡,连城数十然诸侯原本以大,末流滥以致溢小者淫荒越法,大者睽孤横逆,以害身丧国。 汉书材料三若元(元朝),则起朔漠,并西域,平西夏。灭女真,臣高丽,定南诏,遂下江南,而天下为一,故其地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盖汉东西九千三百二里,南北一万三千三百六十八里,唐东西九千五百一十一里,南北一万六千九百一十八里,元东南所至不下汉、唐,而西北则过之,有难以里数限者矣。 元史请回答:(1)材料一中秦朝实行了什么制度?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种制度在当时的主要作用。(3分)(2)根据材料二,指出汉初又分封王侯的原因及影响。并就此作出简要评价。(4分)(3)根据材料三,概括元朝疆域状况的特点。为此,统治者实行了怎样的地方管理制度?有什么意义?(5分)(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国古代政治文明的特征。(1分)27(13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魏晋南北朝时,握有实权的先是尚书省,继而又有中书省、门下省,逐步形成三省体制。唐朝时三省分工明确:中书省掌决策,负责草拟和颁发皇帝诏令;门下省掌审议,负责审核政令;尚书省“事无不总”,负责执行政令。三省长官都是宰相,相权一分为三。材料二公民大会最重要的程序是就某项议案展开辩论。雅典人认为,繁琐的辩论虽然延长了决策时间,却可避免鲁莽行事带来的灾难。材料三议事会成员经抽签选举产生,名额根据每个基层行政单位的公民人数按比例分配。材料四各法庭审理的案件是通过抽签选定的,各庭的房间、法庭主持人、水时计监督人、监票人的产生,也由抽签决定,其责任是一次性的,下次开庭需再次抽签。请回答:(1)归纳材料一中所述的制度有何特点?该制度有什么积极作用?(4分)(2)材料二、三、四中雅典实施的是哪两项民主制度,分析这两项民主制度实施过程中的科学性体现在哪里?(5分)(3)材料一所述制度与雅典政治制度有何本质区别?(4分)28余秋雨的十万进士一文对科举制度作了详尽的介绍和评论。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我想,科举制度的最大优点是从根本上打破了豪门世族对政治权力的垄断,使国家行政机构的组成向着尽可能大的社会面开放。科举制度表现出这样一种热忱:凡是热爱这片国土的人才。都有可能被选拔上来,即便再老再迟,只要能赶上考试,就始终为你保留着机会。材料二科举制度的直接结果,是选拔了十万名以上的进士,百万名以上的举人就整体而言,却是中国历代官员的基本队伍,其中包含一大批极为出色的、有着高度文化素养的政治家和行政管理专家,材料三用八股文取士,不仅内容限定、格式限定,而且许多连接虚词也是限定的八股文的毛病首先不在形式而在内容。这是一种毫无社会责任和激情,不知究竟要选择什么样的人的昏庸的考试方式。全国士子通过这项考试一年又一年地钻研八股文的写法,结果造成大量的废物。材料四科举废除后新式学校一所接一所地办起来了,这不仅释放了一大批原先已经走上科举之途的读书人,而且实实在在地造就了一大批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方面的新型人才,20世纪中国的光明面,基本上是由这些新型人才造就的。(1)结合材料一、二及所学知识,说明科举制度的特点和作用。(3分)(2)结合材料三,说明八股取士的特点及其实行的后果。(3分)(3)结合材料一、四,说明科举制和新式学校培养的人才的不同之处。(4分)(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个人对科举制度的看法。(2分)29中国古代监察制度是国家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历代统治者继往开来,精心制定的监察制度,在不同时期曾经发挥其特有的作用,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仔细阅读下列有关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夏商周三代的国家事务中已有监察的因素或监察的活动。春秋战国时的御史已兼有监察的使命。但这个时期尚未产生专职的监察机构。秦创建御史大夫为中央监察机构,在地方设置监郡御史。汉承秦制,在中央设御史府的同时,地方设立十三部刺史,监察地方长吏。魏晋南北朝,中央御史台直接受命于皇帝,机构初步统一,监察权扩大,自王太子以下无所不纠。隋设御史台、司隶台、谒者台,分别负责内外监察。唐在御史台下设台院、殿院、察院,分工明确,互相配合,地方则分十道(后增至十五道)监察区,形成比较严密的监察网。宋代,中央沿袭唐制,御史台仍设三院。地方设监司和通判,直属皇帝。元朝地方设行御史台,统辖二十二道监察区,还制定了一整套监察法规。明朝改御史台为都察院,地方设十三道巡按御史和各省提刑按察司。清朝,地方监察沿用明制。材料二宋代明确规定,未经两任县令者不得任御史之职。按规定,御史有“闻风弹人”之权,每月必须向上奏事一次,称“月课”;上任后百日必须弹人,否则就要罢黜为外官或受罚俸处分,名为“辱台钱”。材料三元世祖时明确规定:“凡有官守不勤于职者,勿问汉人回回,皆以论诛之,且没其家。”(元史卷十,世祖纪)“凡御史犯罪加三等,有赃从重论”。(明史职官志)清皇太极下诏:“凡有政事悖谬及贝勒、大臣骄肆慢上、贪酷不清、无礼妄行者,许都察院直言无隐。”“倘知情蒙蔽,以误国论。”(大清会典事例卷九百九十八)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监察制度发展过程中的主要特点。(3分)(2)材料二中,宋代对担任监察官员的资格有何要求?(不得照抄原文)根据你的理解,“月课”、“辱台钱”可能会产生什么不良后果?(2分)(3)根据材料三,分析元明清时期在吏治方面的特点。(2分)(4)结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简析中国古代监察制度在政治方面的重要影响。(4分)(5)中国古代监察制度对今天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有何启示?(2分)30.近代资本主义政体的建立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有力保障。请根据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国王仍然是国家的主人,但是已经不理国家大事了。”材料二人们把他弥留之际交给华盛顿夫人的遗嘱打开之后发现,那份遗嘱是他在七月份亲自仔细拟好的,在头几条中有一条规定,要在他的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