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检察院公诉审查报告的制作.doc_第1页
人民检察院公诉审查报告的制作.doc_第2页
人民检察院公诉审查报告的制作.doc_第3页
人民检察院公诉审查报告的制作.doc_第4页
人民检察院公诉审查报告的制作.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03年最高人民检察院把审查报告综合化工作确定为今年公诉改革的重要内容,新式审查报告将以往办案程序中的阅卷笔录、复合证据提纲及出庭预案等文字材料合在一起,使公诉案件审查报告能全面反映从受案到出庭前的工作内容。实施审查报告综合化改革的目的,一是为了保障案件质量,二是提高工作效率。但是,在实践中,我们也发现了公诉案件审查报告在程序、内容等方面还有一些地方值得推敲和完善,笔者对公诉案件审查报告的表述部分提出几点建议。 一、“依法审查后认定的事实”部分的表述 案件事实是审查报告中的重要部分。承办人应当在阅卷、审查证据、提讯犯罪嫌疑人及调查的基础上,写明审查认定的事实。案件事实部分的表述要严格按照起诉书的要求来写。对不同类型的案件认定事实部分的写法可以采取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的办法,不同情况区别对待。 1、对认定的犯罪事实,无论是一人一罪、多人一罪,还是一人多罪、多人多罪,按要求都必须逐一列举,同时,应当详细写明案件事实,特别是对重大案件、具有较大社会影响的案件、检察机关的自侦案件,必须如此,这样可以得到案件事实清楚的直接感觉,也更加符合规定要求。 2、对作案多起但犯罪手段、危害后果等相同的一般刑事案件,在叙写犯罪事实时,可以先对相同的情节进行概括叙述,然后在逐一列举出每起事实的具体时间、结果等情况,而不必详细叙述每一起犯罪事实的过程。这主要是基于诉讼经济的考虑,避免对相同的情节、过程进行重复表述。 3、对一人多罪、多人多罪逐一列举犯罪事实时,由于作案起数多,容易产生混淆不清的现象,为此,可以在每起事实前面或每组事实前面进行编号,为下一步列举证据打好基础。 二、“认定上述事实的证据”部分的表述 对每一份证据要阐明此证据的证明点与其他证据的吻合点和矛盾点。摘抄卷宗内容,要求简明扼要,使所列证据清晰、明确、客观、真实。所有证据要按照庭审举证、质证的顺序排列。针对不同案件的实际情况,列举证据可采取不同方式。 1、采取“一事一证”方式。就是在每一起犯罪事实后面写明据以认定的主要证据。这样做能够更加充分、明确地表明认定每一起事实的根据。此种写法适用于犯罪事实简单的案件,而对多起犯罪的案件则不适用,否则容易产生篇幅过长的感觉。 2、采取“一罪一证”的方式。对于作案多起或多罪的案件,写证据时,可以采取案件事实与证据相对应的复合结构形式写法进行组合排列。根据犯罪性质或一个罪名为一个列举证据组,一个一个罪名的列举。这样做不但会产生清晰、简明的感觉,而且还便于实际操作,更符合审查起诉的习惯做法。 3、采取对犯罪事实编号的方式。如前所述,对一人多罪、多人多罪的案件,根据编号说明来列举证据。如:证明第一起犯罪事实的证据如下:然后再按不同的证据种类和庭审举证、质证的顺序列举证据。 三、“审查结论和处理意见”中量刑建议的表述 量刑建议是近年来一些基层检察机关在刑罚裁量方面尝试的一项程序制度改革措施。这一制度的推行,有利于增加量刑透明度、保障被告人的权利、实现刑罚公正。为此,审查报告样本的量刑建议规定,对犯罪嫌疑人不但要根据事实和情节提出量刑幅度,还要提出具体建议判处几年刑罚。实践证实,提出具体的刑种、多少刑期的建议、态度鲜明、意见明确,这是有利的一面。然而,该种量刑建议受诉讼阶段的局限,随着诉讼的推进,可能会出现一些未知因素而影响量刑建议的准确性;受办案人员业务素质的限制,对法定或酌定情节的把握上与法官在量刑意见上产生偏差,导致在刑罚的种类和期限上形成不一致的结果,为此,对检察机关的审判监督的抗诉工作带来不应有的麻烦;同时对具体的量刑建议,有的检法两家还没有达成共识,往往公诉人在公诉意见上发表具体量刑建议会受到审判长的制止,形成一种尴尬局面,严重影响检察机关形象,这些是弊的一面。结合上述利小弊大的考虑,笔者认为量刑建议只提一个刑种及量刑幅度的办法,建议法院在一定幅度内确定刑期。这种办法能使法官在该刑种的幅度范围内根据案件性质、事实、情节和对社会的危害程序,选择适当的刑罚,量刑建议的准确率较高。 四、审查报告内容的完善和制作时应注意的事项 高检院确定的审查报告综合化工作改革,是根据山东、北京等地检察机关对这项工作进行多年试点而得出的,确定了审查报告样本。因为是试行不免会出现一些问题,需要在试行中不断完善。 1、对审查报告内容重复论述的部分应当修改 实践中发现样本有几处重复论述的部分,应建议对其进行合并以完善样本。如:第一部分“犯罪嫌疑人及其他诉讼参与人基本情况”中,对犯罪嫌疑人的抓获经过、案件侦破简要过程等内容,应当放在第二部分的案件侦破简要过程中去论述;第四部分“审查复核证据、退查、自行补充证据过程”中的审查复核证据经过,因其要求对证据的合法性、客观性、关联性进行分析,这样就与第八部分“对证据分析论证”重复,应合并到第八部分之中。另外有人提出第八部分的“对证据分析论证”和第十部分“审查结论”重复,建议应当合并,笔者不同意这种观点。因为,第八部分是通过审查证据的合法性、客观性、并联性,利用证据分析方法来证实案件事实是否清楚,同时对证据确实、充分进行分析论证,从而得出所建立的证据体系是否完善、证据是否充足的结论。而第十部分的“审查结论”,是通过犯罪构成理论,从犯罪构成四要件角度来分析论证犯罪嫌疑人是否构罪、构成何罪。因为两部分采取的分析方法不同,作用也不同,不能合并。 2、制作审查报告应注意的事项 审查报告是检察员对其承办的刑事案件审查工作情况的全面汇报,是公诉科、检委会讨论案件、向上级请示案件的基础和依据。审查报告的质量直接关系到讨论和处理案件的质量。为此,书写审查报告时应注意以下几个主要问题: (1)注意无罪辩解和影响定罪量刑情况的报告。无罪推定是刑事诉讼的一条基本原则,办案人员对案件事实负责,在审查案件时应当认真听取犯罪嫌疑人辩解意见,审查影响定罪量刑的证据材料,把这些情况按审查报告样本的要求,在相应的位置予以写明,并阐述办案人是否予以采纳的意见。这样,便于案件处理决策人掌握全部案情,做出正确的处理决定。 (2)对证据的摘录即要简明扼要,又要条理清晰、客观、真实,切忌对证据部分写的过于简单、笼统。由于取消了阅卷笔录,在审查报告中尽可能把证据的证明点,与其他证据的吻合点和矛盾点写清楚,如果过于笼统、简单,还向原来审查报告高度概括罗列证据,则审查报告综合化改革没有必要。具体、详实地罗列证据、分析证据,可促进办案人运用证据证明犯罪事实能力的提高,为出庭公诉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3)对证据和审查结论的分析论证,要全面具体,切忌只讲观点,不阐述理由或阐述理由较少。这两部分是审查报告新增加的重要内容,办案人书写起来很不习惯,往往存在不写或简单应付,有的只讲观点,不谈理由或不充分阐述理由的现象,必须予以克服。对证据的分析论证和审查结论的审查是办案人对案件的最终判断,直接关系到案件处理的质量,应当有透彻的论证、有明确的观点和意见。为此,办案人要严格按样本要求来书写论证,培养和锻炼用事实、用法律说话的良好工作习惯,以提高本身的业务素质。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公诉案件审查报告和公诉实际结合得非常紧密,它不仅是承办人审查案件形成的工作文书,也是案件承办人员在审查具体案件时侦查思维能力、对案件事实的高度总结能力、证据应用能力,法学理论熟悉应用能力等的综合体现。公诉案件审查报告的应用,能更好地促使承办人在实践中更新执法观念,做到客观、公正执法,不断提高法律监督能力。 制作公诉案件审查报告的一点体会来源: 日期: 2007-04-19 作者:陈亮 责任编辑: 浏览: 837 公诉案件审查报告(样本)(讨论稿)(以下简称审查报告)是最高人民检察院公诉厅为适应公诉改革的要求,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将阅卷笔录、复核证据提纲与审查报告、出庭预案等文书合并而成的。我院作为高检院公诉文书改革的试点单位,从2003年初开始试用该文书。经过半年多的实践,我们感到审查报告和公诉实际结合得非常紧密,内容规定详尽、具体,能够全面反映案件承办人在办案过程中的工作情况,有利于提高办案人员结合法律规定、运用证据证明犯罪的能力。但是,在实践中,我们也发现了审查报告在程序、内容等方面还有一些地方值得推敲和完善,本文拟就审查报告的制作谈谈体会。 一、审查报告规定的内容有一些重复之处 审查报告规定在第一部分第一项犯罪嫌疑人的基本情况中不仅要写明犯罪嫌疑人的身份情况、前科劣迹。被采取的强制措施以及犯罪嫌疑人被抓获的情况,还要写明“案件侦破简要经过,即根据案件材料记载,简要叙写本案发案及侦破的时间、立案、侦查工作经过情况”。但是,审查报告规定的第二部分“案件侦破简要经过”的内容要求与此一模一样,显属重复。 二、审查报告的体例过于繁琐 审查报告将审查工作情况分为两部分表述,即第四部分“审查复核证据、退查、自行补充证据过程”和第五部分“工作情况”。规定第四部分要写明承办人是如何审查证据的合法性、客观性、关联性,指明证据与事实中存在的问题,说明需要补充的证据情况、是否补充到位及其对定罪量刑的影响;对第五部分则要求“简要叙述提讯犯罪嫌疑人、听取被害人(及其委托人)和犯罪嫌疑人的辩护人的意见、询问证人等事项”。从制作说明看,审查报告将审查工作情况分为“两块”是经过认真考虑的。将对证据的审查复核和补充独立规定为第四部分,其目的在于突出这是审查起诉工作的重点,着重考察承办人对重点工作的把握。第五部分则是正常的工作流程,所以只要求简要叙述。但是,这样划分二是人为分割了整个审查工作的连贯性、统一性,使第五部分“工作情况”实际上不能反映整个审查起诉工作的全貌和重点,有一点“文不对题”;二是由午审查报告第七部分“认定上述事实的证据”、第八部分“对证据的分析论证”、第九部分“需要说明的问题”中要求对证据的“三性”、证据和事实之间的证明效力、证据之间的矛盾及其对案件定罪量刑的影响进行详细阐述,使得第四部分的制作较为尴尬,详细叙述会与后面的内容大量重复,简单叙述实际上也是对这部分审查工作的一般描述,达不到独立成篇、突出重点的目的。由于对事实、证据的全面论述同样能够全面反映承办人对证据的把握,对审查起诉工作实质的认识,我们认为,可以将第四、第五部分合并,统称为“审查起诉工作情况”,对审查起诉整个工作情况客观描述,以便对承办人的工作进行程序性考察,实体问题留到后面解决。 审查报告将承办人对案件基本事实的认识分为“五大块”,即:第六部分“依法审查后认定的事实”、第七部分“认定上述事实的证据”、第八部分“对证据的分析论证”、第九部分“需要说明的问题”和第十部分“审查结论和处理意见”,应当说这几部分的内容详尽、全面地体现了审查起诉最本质的工作,层次也很分明。但是这种论述方法也有其弊病,即对只有单笔事实或多笔同类事实、一个罪名的案件较为适宜,对于那些有多笔不同类事实、多个罪名的案件则由于不是一事一证,往往导致承办人关于某一事实的描述、有关证据、对证据的分析论证、可能存在的问题及对该事实的认定结论等散见在审查报告的不同部分,不仅有大量内容要重复说明显得繁琐,而且相互之间结合不够紧密,难以连贯地体现承办人的认定思路,也给审核造成困难。以上所述造成的重复和分散在实践中还特别容易导致对证据的分析论证和审查结论中对案件犯罪构成的分析空洞化、格式化。所谓空洞化、格式化在“对证据的分析论证”方面体现在将审查报告对该部分的制作说明作为对证据分析论证的内容照抄或基本照抄;在“审查结论”方面体现为不是结合案件事实而仅就所认定的罪名泛泛谈其犯罪构成,造成这两个本应在审查报告中最能体现承办人能力水平和案件特点的部分实际上往往是千人一面、千篇一律。三、应将对未认定事实的分析论证作为审查报告一个单独的部分这里的“未认定事实”主要是指侦查机关的移送审查起诉意见书认定而承办人认为不能认定的犯罪事实。这一部分事实往往是实践中争议最大的事实,也是审查、审核工作的重点,应当要求承办人在审查报告中结合证据、法律规定充分阐述不能认定的理由。但审查报告对这一问题重视不够+没有提出详细论证的明确要求,我们认为这是一较大疏漏,应将对未认定事实的分析论证作为审查报告一个单独的部分,予以重点说明。四、审查报告对各种案件只规定了一种制作格式,不利于提高诉讼效率,降低诉讼成本 实践中,根据案件的复杂程度、可能的刑期、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态度,公诉案件可分为适用简易程序审理的案件、适用普通程序简易化审理的案件和适用普通程序审理的案件。目的是在保证公正的前提下,提高诉讼效率,降低诉讼成本,制作法律文书也应体现这一目的。但现行审查报告只规定了详尽、全面、较为复杂的一种格式,这种格式对适用普通程序审理的案件是比较合适的,但对于适用简易程序审理的案件和适用普通程序简易化审理的案件则显得过于复杂,有时会导致制作审查报告的时间比其他审查起诉工作合起来用的时间都多,明显缺乏效率,也提高了诉讼成本。我们认为对不同类型的案件应规定不同的审查报告制作格式。 综上所述,我们建议将审查报告分为两种格式,分别对应适用简易程序审理的案件、适用普通程序简易化审理的案件和适用普通程序审理的案件。下面列出两种审查报告格式草案,供大家参考: (一)一般审查报告格式(用于适用普通程序审理的案件和承办人认为不构成犯罪的案件) 首部。 制作要求同审查报告 第一部分。犯罪嫌疑人的基本情况及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基本情况。 制作要求基本同审查报告,但将有关抓获和案件侦破的部分略去。第二部分。案件侦破简要过程。制作要求同审查报告第三部分。移送机关认定的犯罪事卖与意见制作要求同审查报告第四部分。审查起诉工作情况 制作要求:客观描述承办人审查、讯问、询问、退查、补查、听取有关人员意见等程序性工作情况,具体写法可参照审查报告关于第五部分的制作要求。 第五部分。承办人审查后认为可以认定的事实和依据。 制作要求:要一事一证,写明承办人所认定的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