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明德精神诵读国学经典的研究》研究方案.doc_第1页
《弘扬明德精神诵读国学经典的研究》研究方案.doc_第2页
《弘扬明德精神诵读国学经典的研究》研究方案.doc_第3页
《弘扬明德精神诵读国学经典的研究》研究方案.doc_第4页
《弘扬明德精神诵读国学经典的研究》研究方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题研究方案 弘扬明德精神,诵读国学经典的研究 课题研究方案 泸县潮河镇尚春学校明德小学课题组一、问题提出 (一)研究背景 1. 国学经典诵读:21世纪国际母语课程改革的共识。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一些发达国际和新兴国家几乎不约而同地发起了面向21世纪的教育改革,而作为核心课程之一的母语课程,它的改革普遍受到所有国家的重视。阅读是母语课程中极其重要的学习内容,在这次国际化的母语课程改革中各国逐渐达成一个共识阅读经典是提高学生母语素养和民族母语素质的必由之路。因而许多国家都将阅读经典列入本国课程标准等正式文件并作出明确的规定。 2. 国学经典诵读:寻回民族智慧,重植文化根本。 经典是我国民族文化、民族智慧、民族心灵的庞大载体,是我们民族生存、发展的根基。也是几千年来维护我民族屡经重大灾难而始终不解体的坚强纽带。我们要及时采取措施,不能任此文化遗产在下一代消失。现代教育,偏重技能灌输、功利和考试,以至于在世界文化讯息的冲击下,新生代渐渐远离了独立思考能力、评价能力和深度思想,这怎能不令人担忧呢?人文文化对感情的感染、人格的熏陶、习惯的养成、环境的造就、传统的形成,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读诵经典从儿童抓起,这对强大祖国、繁荣民族、造福人类而言,是一件意义深远的事。 1995年初春,赵朴初、冰心、曹禺、夏衍等9位文化界名人,也在全国政协会上紧急呼吁:“赶快建一个幼年古典教育学校。”1998年中国青基会开始组织实施“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工程”。 1999年春节,江泽民同志出席“中国唐宋名篇音乐朗诵会”,号召大家多学经典诗文,以“陶冶情操,加强修养,丰富思想”和“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王财贵教授也在认定各民族文化的相容性的前提下提出了“全盘化西论”。 3、国学经典诵读:我国现行语文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 中国文化经典源远流长。针对学生人文素养缺乏的状况,新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在论及“课程性质与地位”时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教学的基本特点。”在“课程目标”中又指出,语文教学要使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要求16年级学生背诵古今优秀诗文160篇(段)首,在“阶段目标”中要求,1、2年级在阅读中“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到了5、6年级,则需“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而论语中有很多句子早已被简缩为成语,演化成格言警句。语文课程标准在“实施建议”中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这些内容的出现,都说明引导学生大量诵读经典是实现“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 4、国学经典诵读:抢救记忆的黄金年代。 有心理学家指出,人的记忆力在儿童时期发展极快,到13岁达到最高峰。此后,主要是理解力的增强。13岁以前是儿童记忆力发展的黄金时期,是人的一生心灵最清澈的时代。这个时期记住的东西,不会忘记,即使当时似懂非懂,长大后会随着理解能力的增强和人生经验的日趋丰富,自然而然地进行批判、分析、贯通融汇,自觉地应用于社会生活之中。陈越光在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上海座谈会上说:“孩子们在记忆的黄金年代都背些什么东西呢?有人说课内背教条,课外背广告。”这话有点极端。但有的老师让孩子背课文连标点符号都一块儿背则是事实。至于各种广告语、影视剧台词、流行歌曲,甚至一些文化垃圾充塞孩子们的大脑,更是严峻的现实。记忆力的黄金年代,在生命中将一去不复返,也需要抢救。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工程也是孩子记忆力的抢救工程。古诗文不仅能提供文学滋养,而且融会在诗文中的智慧、风骨、胸怀和操守都将成为新一代中国人重建人生信念的重要资源”。5. 国学经典诵读:明德精神的重要体现。明德小学全人教育理念认为:“在文学方面我们强调朗诵古典与圣贤所留下来的珍贵经典,同时以和道德有关的题目作为孩童作文的主题。”同时认为“鉴于朗诵珍贵经典的重要性,我们特别安排经典诵读的课程。首先依孩童程度的不同区分课程等级,接下来用最轻松的方法鼓励学生整体朗诵,一天用几十分钟来读古人留传下来的经典。不用怕学生读不懂,也不用强调背,一般孩童透过轻松朗诵,只要重复几次以后自然会背诵,而且会经由自然而然的学以致用而不断增加理解的深度。依据我们过去推广的经验,用这种轻松的方法,不但会增加孩童文学的能力,还会增强数理的能力,会加强孩童的注意力与定力;克服注意力障碍,解决现代所面临最严重的学习障碍问题。”(二)研究现状述评 诵读中华传统经典,在我国的教育界日趋如火如荼。既有1998年启动的“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工程”,遍及29个省市的100万孩子,受其影响的成年人超过500万人,也有台湾地区的“读经”和东南亚地区、北美华人地区的“读经”活动。同时,关于经典诵读的实践与课题研究风起云涌:在诵读内容的研究上,有玉林市的“校本课程开发:诵读国中文化经典研究”、石家庄市的“把经典名篇引入课堂研究”等;在经典诵读与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发展上,有山东省的“小学语文阅读中外经典,享受读书乐趣”、南昌市的“读千古美文,做少年君子研究”、重庆市的“诵读传统经典,促进小学生品德养成研究”等;涉及学生智力因素的有华东师大的“儿童诵读中国传统文化经典与潜能开发研究”、浙江省的“诵读教学与学生认知能力培养研究”、丹东市的“经典诵读与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研究”等;在经典诵读与学生综合发展上,有广东省的“开设经典古籍课程,弘扬传统文化精神研究”、莱西市“开展古诗文诵读活动 提高学生人文素养”、乳山市的“开展经典诵读,促进校园文化建设研究”等。另一方面,新课程实施以来对学生的语文素养也加强了研究,既涉及到“注提实验”、培养生活情趣、开发生活资源、开展实践活动以及活动化等策略与语文素养的关系,还涉及到语文素养和语文综合能力的评价研究,崔峦、巢宗祺等学者对语文素养的涵义提出了独到的见解。 这些研究涉及的层面较为广泛。第一、在开展经典诵读的效果上,一致认为能益人心智,怡人性情,培养气质,滋养人生;能促进了学生的语文能力全面提高;能立体地开发了学生的心理素质(专注力、记忆力、自制力提高);亲子共读能促进了亲子相长等;王财贵教授用“九个认定”来评价经典诵读的效果。第二、在诵读内容上涉及三字经弟子规千字文千家诗大学论语中庸,唐诗宋词,名篇美文等;种观点认为应由易到难逐篇全部诵读;另一种观点是摘取其中精华编制校本教材进行诵读。第四、在诵读形式上,一种观点认为应“自吟、自解、自背、自用”采用“不求甚解”和“直面经典”的方式重在反复诵读,博学强记,儿童不必懂,也不用考虑兴趣,背就是了;另一种观点认为诵读要坚持赏识为主、受益优先原则,在一系列有趣、持久、丰富多彩的活动中进行。李视建还总结出“两个落实、三条原则、五项措施”和“一听二看三读四抄五赛”的有效方法以及“三线结合”开展诵读活动。 上述研究对一些问题的解决还不太令人满意:一是“经典诵读”与语文教学及德育活动结合程度不够;二是“经典诵读”对小学生不同年段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关注不够;三是“经典诵读”对小学生的语文素养和个性修养究竟有哪些影响尚较为朦胧;四是作为明德小学,竟究如何在明德精神的旗帜下,诵读国学经典,还没有一个具体而成熟的实践。而在这些方面,我校在认识和操作上还有不少的差距,很多方面还需要进行理论和实践上的进一步探索。因此,我们提出了弘扬明德精神,诵读国学经典的研究。 (三)、研究的意义1. 本课题的研究有利于培养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并激发学生对传统经典诵读的兴趣,诵读经典,无疑对传承民族文化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2. 本课题的研究有利于教师进一步探索中华传统经典诗文诵读教学的方法,进而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中华传统经典诵读教学策略。3. 本课题的研究有利于进一步探索小学生语文素养的具体内容,有利于进一步探索诵读传统经典与小学生语文素养的关系及其影响,为语文素养的提高奠定基础。4. 同时本课题的研究对于教师的专业成长,对于校园特色文化的建立,以及品牌学校的打造都有着积极的作用。二、课题概念的界定 什么叫明德精神?明德精神来自台塑集团前董事长王永庆先生出资创办的明德小学。其根本点就是在王永庆先生身上所体现出来的“服务社会,服务大众,服务教育”的精神。按照明德小学全人教育的理念,明德精神的基本内容应该是:追求真、善、美的人生目标;走正确的路,做正确的事;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愿意服务大众、贡献社会。 什么是国学经典?现在一般提到的国学经典,是指以先秦经典及诸子学为根基,涵盖了两汉经学、魏晋玄学、宋明理学和同时期的汉赋、六朝骈文、唐宋诗词、元曲与明清小说并历代史学等一套特有而完整的文化、学术体系。因此,广义上,中国古代和现代的文化和学术,包括中国古代历史、思想、哲学、地理、政治、经济乃至书画、音乐、易学、术数、医学、星相、建筑等都是国学所涉及的范畴。 所谓“国学经典诵读”,按照明德小学全人教育的理念,就是要通过诵读国学经典,来达到启发、带动大脑的均衡发展。鉴于朗诵珍贵经典的重要性,我们特别安排经典诵读的课程。首先依孩童程度的不同区分课程等级,接下来用最轻松的方法鼓励学生整体朗诵,一天用几十分钟来读古人留传下来的经典。不用怕学生读不懂,也不用强调背,一般孩童透过轻松朗诵,只要重复几次以后自然会背诵,而且会经由自然而然的学以致用而不断增加理解的深度。依据我们过去推广的经验,用这种轻松的方法,不但会增加孩童文学的能力,还会增强数理的能力,会加强孩童的注意力与定力;克服注意力障碍,解决现代所面临最严重的学习障碍问题。 三、研究依据(一)理论依据1. 经典诵读教育的“反刍”理论:国学经典诵读活动,它的载体是国学经典,它的关键点是诵读成诵。诵读诵读,必须坚持一个基本的关键的原则是:“不求甚解,只求熟读”。这一千百年来流传下来的重要的诵读教育原则至今仍然有用。因为,还在人们比较年轻的时候,是人们机械记忆发展比较好的时候,也是外界刺激相对较少的时候,抓住这一时机,有目的地、有计划地、有组织地让他们接触一些人类最为优异的典籍,给学生们从小建构一个高水平的平台,是现代教育所承载的一个伟大的历史使命。在学生们诵读国学经典的时候,我们必须提醒,当我们的学生从小就学习了不少国学经典以后,我们成人最为需要的是一份等待这是一份美丽的等待,这是一份需要战略眼光的等待,这是一份需要我们付出时间与心血的等待。当我们联系相关学科的基本原理来认识与把握这种等待的时候,一定会发现,动物生长中的反刍原理可以引进我们国学经典诵读的理论基础,因为反刍原理告诉我们,预先吃下去的一些食物,在其胃里慢慢蠕动、消化,最后将会逐渐地转化为它所需要的养料;白酒酿造的原理也可以引入国学经典诵读,因为白酒酿造原理告诉我们,醇香的白酒,往往都是人们等待多年以后才能品味的。2. 语文课程标准关于语文素养的理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3. 明德小学全人教育理念 明德小学全人教育理念认为:“在文学方面我们强调朗诵古典与圣贤所留下来的珍贵经典,同时以和道德有关的题目作为孩童作文的主题。” 同时认为“鉴于朗诵珍贵经典的重要性,我们特别安排经典诵读的课程。首先依孩童程度的不同区分课程等级,接下来用最轻松的方法鼓励学生整体朗诵,一天用几十分钟来读古人留传下来的经典。不用怕学生读不懂,也不用强调背,一般孩童透过轻松朗诵,只要重复几次以后自然会背诵,而且会经由自然而然的学以致用而不断增加理解的深度。依据我们过去推广的经验,用这种轻松的方法,不但会增加孩童文学的能力,还会增强数理的能力,会加强孩童的注意力与定力;克服注意力障碍,解决现代所面临最严重的学习障碍问题。”(二) 政策法规依据; 教育部 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关于在学校开展“中华诵经典诵读行动”试点工作的通知(教语用函20106号)(三)教育学依据;1. 朱熹(中国著名儿童心理学家)的理论观点:“学者观书,读得正文,记得注解,成诵精熟”。“大抵观书,先须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皆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耳”。2. 朱智贤(中国著名儿童心理学家)的理论观点:儿童到了三岁末,在正确的教育下,已经能够使用各种基本类型的句子(简单句和某些复合句)。从一岁半到两岁,单词句和简单句占90%以上,而复合句只有7.3%。两岁到三岁,单词句急剧减少(下降为4.8%),而复合句则有较大增加(上升到42.3%)。学前儿童的词汇数不断增加,词汇的内容不断丰富,词类的范围不断扩大;从言语实践中逐步掌握语法结构,言语表达能力有了进一步发展;从外部言语(有声言语)逐步向内部言语(无声言语)过渡,并有可能初步掌握书面言语。3. 潘菽(中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的理论观点:大声朗读可以保持儿童的注意力稳定,进行思维和理解内容,并获得有效的识记。背诵时熟记教材,提高语文学习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在语文教学中,背诵对于巩固字词,加深理解课文,提高读写能力,促进记忆力的发展,均有积极的独特的作用。在学生反复的背诵过程中,文章的风采格调、逻辑脉络、语言表达方式以及作者的思想感情,都会对他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4. 皮亚杰(瑞士儿童心理学家)的理论观点:儿童在前运算阶段(27岁),已经掌握了口头语言,头脑中有了事物的表象,而且能用词代表头脑中的表象。他们能进行初级的抽象,能理解和使用从具体经验中学得的概念及其间的关系。5. 布鲁纳(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的主要理论观点:儿童心理发展在颇大程度上依靠从外部取得发展,那就是体现在文化中的。并通过文化的推动力量得以在可能发生的对话中通用的各种智能。 四、研究的对象 课题研究的对象:泸县潮河镇尚春学校明德小学一至六年级 五、研究目标。(一)总体目标:通过开展弘扬明德精神,诵读国学经典活动,使民族精神在孩子幼小的心灵中不断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逐渐培养孩子的仁义敦厚和高尚的人格品德,开启孩子的创新思维,从而奠定孩子一生中具有高远的智慧和优秀的人格与秉性的基础,让我们的下一代更文雅,更具文化气质,都能生活在真正优质的教育环境里。 (二)具体目标。1. 通过课题的研究、实践,培养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兴趣,激发学生对传统经典诵读的兴趣,学生能有个性地朗读优秀的传统经典文章或诗词,背诵一定量的经典诗文,积累一定的人文底蕴。2. 通过课题的研究、实践,寻求中华传统经典诗文诵读教学的方法,总结出行之有效的中华传统经典诵读教学策略。3. 研究如何把学习传统经典和语文课堂教学相融合,拓宽语文学习的内容、形式与渠道,使学生在更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丰富知识、提高能力,为语文素养的提高奠定基础。4. 将教师们的经典诵读教案编辑成经典诵读课程教案集,继续完善我是明德人,我爱诵读这套经典诵读校本教材。5. 通过课题的研究、实践,让全校师生更好领会全人教育的理念,从而实现王永庆先生一生的愿望,也达到全人教育的目的。6. 通过课题的研究、实践,进一步提高全校师生的审美情趣,促进校风、教风和学风的根本好转。六、研究内容。(一)研究明德小学如何打造一流的国学经典诵读环境。(付友俊) 1. 进一步丰富学校的国学经典图书(含电子图书)。 2. 张贴王永庆和国学大师的画像,镌刻他们的经典语录。 3. 利用校园广播系统,播放国学经典诵读的音频。 4. 在校刊中设立国学经典诵读的专门版面。 5. 与国学专家建立长期联系,请他们亲临指导。(2) 研究国学经典诵读进入课程和课堂。(牟定均 ) 1. 将国学经典诵读纳入校本课程计划,每周一节。印发尚春学校明德小学国学经典诵读方案。 2. 主要由语文教师或班主任任教,必须编写教案。 3. 开展教研活动,探讨如何实施课堂教学。4. 编辑经典诵读课程教案集。5. 教师开展经典诵读课堂教学竞赛。(3) 研究国学经典诵读进入到学校常规活动中。(葛泽兰 朱首全) 1. 每周星期一升旗仪式后,各班轮流诵读。 2. 在一些传统节日活动中开展诵读活动。 3. 学生开展经典诵读比赛活动。 4. 学生开展和经典诵读有关的书画竞赛。 5. 举行“我爱诵读”的征文比赛。 6. 在每年的六一庆祝活动中将经典诵读作为一类节目进行演出。 (四)研究国学经典校诵读校本课程及教材的开发和完善。(张益清)七、课题研究的保证 (一)人员保证 成立课题组。 组 长:牟定均 主研成员: 张益清 付友俊 葛泽兰 朱首全 协研成员: 班主任和语文教师 (二)课题研究的经费保证学校保证课题研究经费,在业务培训、课程资源整合、资料收集和开展活动等方面保证经费的落实。(三)课题研究的制度保证本课题将建立完善的组织制度,实行上级领导分级管理,并通过课题简报、课题组例会、课题成果定期自检、课题网站建设和维护等形式保证课题研究的方向性与实效性。在整个研究进程中,课题组领导将定期了解和总结进展情况,根据出现的问题,及时调整计划,确定下一阶段的研究任务,不断充实和完善研究进程。实验教师认真负责、努力攻关,确保研究计划按期完成。(四)课题研究的资料保证我校拥有 册藏书量的图书室,拥有 台电脑,建有校园网及网站,可以随时共享最新教育资源。 八、课题研究的具体操作过程和研究方法(一)、具体操作过程1课题准备阶段(2006年12月2010年12月)(1)确定研究主课题,完成课题申报工作。(2)建立课题组,明确分工职责。(3)健全学习交流制度,学习有关文献资料。2课题实施阶段(2011年3月2013年4月)(1)定期组织学习,不断提高理论水平。(2)研讨经常化,解决在研究中发现的问题。(3)中期成果汇报,建立以及开展教育教学论坛。(4)广泛听取意见,修改并完善研究方案,调整工作计划。3结题鉴定阶段(2013年5月2013年7月)(1)根据调整后的工作计划,进一步进行课题的研究。(2)对前面两阶段的研究进行全面总结,形成文字资料,包括课题工作总结、教师研究论文、案例等。(3)做好结题的相关工作,归类整理和汇编研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