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复习.docx_第1页
九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复习.docx_第2页
九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复习.docx_第3页
九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复习.docx_第4页
九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复习.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九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复习2008-12-24 15:59九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复习阅读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30分) (1)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而乡邻之生日蹙,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号呼而转徙,饥渴而顿踣,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也。曩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与吾父居者,今其室十无二三焉;与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无四五焉。非死则徙尔。而吾以捕蛇独存。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吾恂恂而起,视其缶,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谨食之,时而献焉。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 (2)余闻而愈悲。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吾尝疑乎是,今以蒋氏现之,犹信。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1、这段文字选自课文 ,作者_(2分)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2分)A、退而甘食其土之有 是进亦忧,退亦忧 B、号呼而转徙,人不知而不愠 C、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便扶向路,处处志之D、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3、解释下列句中加横线的词语。(4分)未若( )复吾赋不幸之甚也谨食之,时( )而献焉退而甘食其土之有,则久已病( )矣 以俟( )夫观人风者得焉4、理解文段内容,按要求填空。(1)段文字引述的是蒋氏悲痛的哭诉,表明全段答话核心的一句话是:( )(2分)蒋氏把自己跟乡邻的遭遇作了两次对比,请各用一句话(尽可能利用文中的词语)概括回答对比的结果。第一次: (2分)第二次 (2分)5、对下面句子分析有误的一项( )(2分)A、“蒋氏大戚,汪然出涕。”蒋氏听说要恢复他的赋税竟然大哭起来,“赋敛之毒”可知矣。B、“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引起下文,直贯至“捕蛇独存。极言赋敛之苦。C、后面句子朗读时的停顿应这样划分:而/乡邻之生/日蹙D、“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的意思是:(献蛇)回来后就可以很有味地吃着那土地上所有的东西,以满足我牙齿的需要。6、蒋氏捕蛇九死一生,却不以捕蛇为苦,反而自得其乐(“熙熙而乐”)。造成这种反常心理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请用一句话回答(不超过10字)。_(2分)7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吾尝疑乎是,今以蒋氏观之,犹信。_8从选文中找出全文的主旨句,并用_ 画出。“吾尝疑乎是”的“是”是指 (4分)9如果你是观人风者,看到捕蛇者说后会有何感想?(提示:可从蒋氏、作者、朝廷、观人风者等方面任选一个角度谈感想。) (3分) 10下面是苛政猛子虎中的一段话,请用给这段话断句。(不点标点) (3分)夫 子 曰 何 为 不 去 也 曰 无 苛政 夫 子 曰 小 子 识 之 苛 政 猛 于 虎 也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秋水(14分)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渚崖之间,不辨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1、解释划横线的词语:(2.5分)秋水时至 ( )百川灌河 ( ) 河伯始旋其面目 ( )少仲尼之闻( )见笑于大方之家( )2、翻译:(6分)(1)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2)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3)始吾弗信 3、给下列文字加标点(1.5)坐井而观天曰天小者非天小也4、就“望洋兴叹”,“见笑大方”二词(可以二词皆用,也可只用其一)的意思,发挥自己的想像,写一短文,200字左右。(4分) 三、阅读下列文字,完成文后(1)(3)小题 鱼我所欲也孟子(21分)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官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而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1)解释句中加横线词的含义(3分) 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苟得:) 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患: )(辟: ) 乡为身死而不受。(乡: ) 是亦不可以已乎?(已:) 此之谓失其本心。(本心: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8分)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2分)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2分) 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2分)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2分) (3)简答题(5分)从全文看,本文先后运用了 论证和 论证的方法,有力地证明了当义和生不能两全时,应舍生取义这一观点。生活中有许多人将这个观点奉为行为的准则,请你根据对这个观点的认识,列举一个奉行这种行为准则的事例,加以简要阐述(要求:举例典型,叙议结合)。(3分) 作为继孔子之后著名的儒家大师,孟子为我们留下了许多富有哲理性的名言。请根据自己的积累,试写出其中的两条(不得从本文中选取)。(2分)(一)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而乡邻之生日蹙,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号呼而转徙,饥渴而顿踣,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也。曩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与吾父居者,今其室十无二三焉;与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无四五焉。非死则徙尔。而吾以捕蛇独存。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吾恂恂而起,视其缶,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谨食之,时而献焉。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邪?”7解释下列加点的字。则久已病矣(病: )死者相藉(藉: )又安敢毒邪(毒: )之生日蹙(蹙: )8翻译下列句子。(1)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2)谨食之,时而献焉。(3)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9写出这段文字的中心句。10文中蒋氏把自己和乡邻的遭遇作对比,按要求用原文填空。回顾过去六十年的遭遇,其结果:乡邻是,而蒋氏却。(2)叙述现在,眼下情况是“悍吏之来吾乡”闹得乡邻,而蒋氏却(3)从一年的情况看,蒋氏是,而乡邻是“旦旦有是”。11对“又安敢毒邪?”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蒋氏不敢怨恨捕蛇这件事,因为这是太医以皇帝的命令发的。B此句与上段作者的问话“若毒之乎”相呼应,使一篇血泪斑斑的控诉,带上“哀而不伤”的色调,蕴含更加深刻。C蒋氏在控诉捕蛇给他一家三代带来的不幸。D、蒋氏不敢怨恨“复若赋”这件事,因为他知道“复赋比捕蛇的毒害更深”。 (二)阅读下列两则文言文,完成练习。(2004年宁德试题) 炳烛夜读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曰:“善哉!”【注释】炳烛:点烛。盲臣:师旷为盲人,故自称为盲臣。昧行:在黑暗中行走。 孙权劝学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议论,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12、下面句子中的“于”和“晋平公问于师旷”的“于”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指通豫南,达于汉阴B、于厅事之东北角C、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D、游于是乎始13、解释下面句子中的加点词。恐已暮矣_盲臣安敢戏君乎_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_及鲁肃过寻阳_1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经:指儒家经典。博士:指当时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可不译。)15、晋平公担心学不好的理由是_,吕蒙不愿学的理由是_。(每处所填不超过5字)16、两文都是谈学习的,共涉及四个人,读完后你得到什么启发?请写在下面。(一)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荚,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7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向为身死而不受(向: )所识穷乏者得我欤(得: )万钟则不辨礼义(辨: )此之谓失其本心(本心: )8翻译下列句子。(1)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2)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9文中所用的论证方法是 。l0“失其本心”的原因是什么?“失其本心”的后果又是什么?11“失其本心”与“舍生取义”有什么关系?12陈毅有一句代用“舍生取义”的诗句,请写出来。(三)阅读秋水回答下列问题(16分)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含义(3分)秋水时至( ) 百川灌河( ) 望洋向若而叹曰( ) 不辩牛马( ) 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 ) 河伯始旋其面目( ) 2翻译下列句子(4分)“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3写出与本段文字有关的两个成语_、_。(2分)4解释下列一字多义(4分)我之谓也( )吾非至于子之门( )东面而视,不见水端(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5请你谈谈读完这则寓言受到的启示(3分)_、参考答案阅读一、1、捕蛇者说柳宗元2、C3、没有像、到时候、困苦不堪 期待4、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之不幸甚也、第一次:乡邻们非死即徙,十室九空,自己却“以捕蛇独存”。第二次:乡邻们鸡犬不宁,自己则“弛然而卧”“熙熙而乐”。5、D 6、苛政猛于虎,或者:赋敛之毒甚于蛇。7、我曾经怀疑过这句话。现在从蒋氏的遭遇来看,还是真实可信的。8、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苛政猛于虎9、二、1、按时,黄河,面孔,见识,得大道的人2、(1)把天下的美景看成都在自己这里。(2)俗语有这样的话:“听到了一些道理,就以为没有谁能比得上自己”的,这是说我啊!(3)开始我不相信这一点。4、天,者,也。三、1、解释句中加点词的含义 苟且取得,这里是“苟且偷生”的意思(缺少“苟且偷生”不得分)。祸患,灾难;“辟”通“避”,躲避。“乡”通“向”,从前。停止,放弃。天性,天良。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鱼,是我所喜爱的,熊掌,也是我所喜爱的。不仅贤人有这种本性,人人都有,不过贤人能够不丧失罢了。用脚踢着(或踩过)给别人吃,乞丐也不愿意接受。(有人见了)“万钟”的优厚俸禄却不辨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了。 3、简答题道理 举例(示例:南宋末年,文天祥组织力量坚决抵抗外来入侵,失败被俘后,面对元朝的威逼利诱毫不动摇,视死如归,最终被杀,他这种高尚的民族气节和为正义献身的精神是永远值得后人学习的列举其他,如抗“非典”英雄等的典型事例,大意正确即可得分)。答案示例:a生于忧患,死于安乐。b得道多助,失道寡助。7困苦不堪;连接着;怨恨;困苦8喧闹叫嚷着惊扰(乡村的气势),即使鸡狗也不得安宁啊!我小心地喂养着它,到规定的时候把它交上去。哪里像我的邻居们天天有这样的事啊!9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10非死则徙尔;而吾以捕蛇独存虽鸡狗不得宁焉;驰然而卧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11B12C13、迟、晚怎么再次、重新等到、到14、(1)年少而学,(就)如同初升的太阳。(2)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而成为博士吗?15、年纪大;事务多。(意思正确即可)16、从热爱学习、珍惜时间、善于引导、虚心听取他人的合理建议等方面阐述均可。(语意明确、句子通顺、所答内容与文段有关即可)7、略8、略9、举例论证、对比论证10、原因在于自己没有恪守善性,为物所欲,向恶去善。“失其本心”后,人就会见利忘义,甚至不仁不义。11、有“义”才有善恶之心,有丑恶之心,只有恪守“本心”才能做到“舍生取义”。12、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13比,及、等到;反,通“返”如之何,该怎么办已之,免掉他左右,齐宣王周围的人14、B15、王之臣有托其妻子于其友而之楚游者。翻译:您有一位臣子把妻子儿女托付给朋友(照顾),自己到楚国去游览。16、顾左右而言他1718、19、20、21、1按时;黄河;抬头仰望的样子;通辨,辨别;危险;旋转,掉转2听到了上百条道理,便认为天下再没有谁能比得上自己的人,就的就是我啊;我必定会永远受到有修养极高的人的耻笑。3望洋兴叹,贻笑大方面军 4宾语前置的标志,的;看见,被 5略一、基础训练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泾流()渚崖()仲尼()伐纣()伯夷()2、下列加点字注释有误的是()A、不见水端端:尽头。B、旋其面目旋:旋转,掉转。C、望洋向若而叹曰望洋:看着大海。D、大方之家方:道。3、下列句子翻译有误的是()A、河伯欣然自喜:河伯乐滋滋的高兴起来。B、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我必定会永远受到修养极高的人的耻笑。C、望洋向若而叹曰:抬头仰望向着河神若叹说。D、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认为天下的美事自己都占了。4、填写:秋水中写河伯骄傲自大的句子是 。河伯见到海神若后自我反省的句子是:野语有之曰:“ , , 。”由本文引出的两个成语是 、 。5、用现代汉语写出你对下列词语的理解。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以: )于是焉(于: )百川灌河(灌: )秋水时至(时: )6、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顺流而东行。河伯始旋其面目。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7、学习这篇文章,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二、同步解读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8、将本段文字划分层次,并归纳层意。9、文中划线句子体现了河伯怎样的心理?10、试解释下列成语:望洋兴叹:贻笑大方:11、译句。“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12、你怎样看待河伯?阅读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30分) (1)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而乡邻之生日蹙,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号呼而转徙,饥渴而顿踣,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也。曩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与吾父居者,今其室十无二三焉;与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无四五焉。非死则徙尔。而吾以捕蛇独存。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吾恂恂而起,视其缶,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谨食之,时而献焉。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2)余闻而愈悲。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吾尝疑乎是,今以蒋氏现之,犹信。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1、这段文字选自课文 ,作者_(2分)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2分)A、退而甘食其土之有 是进亦忧,退亦忧 B、号呼而转徙,人不知而不愠 C、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便扶向路,处处志之D、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3、解释下列句中加横线的词语。(4分)未若( )复吾赋不幸之甚也谨食之,时( )而献焉退而甘食其土之有,则久已病( )矣 以俟( )夫观人风者得焉4、理解文段内容,按要求填空。(1)段文字引述的是蒋氏悲痛的哭诉,表明全段答话核心的一句话是: (2分)蒋氏把自己跟乡邻的遭遇作了两次对比,请各用一句话(尽可能利用文中的词语)概括回答对比的结果。第一次: (2分)第二次 (2分)5、对下面句子分析有误的一项( )(2分)A、“蒋氏大戚,汪然出涕。”蒋氏听说要恢复他的赋税竟然大哭起来,“赋敛之毒”可知矣。B、“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引起下文,直贯至“捕蛇独存。极言赋敛之苦。C、后面句子朗读时的停顿应这样划分:而/乡邻之生/日蹙D、“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的意思是:(献蛇)回来后就可以很有味地吃着那土地上所有的东西,以满足我牙齿的需要。6、蒋氏捕蛇九死一生,却不以捕蛇为苦,反而自得其乐(“熙熙而乐”)。造成这种反常心理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请用一句话回答(不超过10字)。_(2分)7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吾尝疑乎是,今以蒋氏观之,犹信。_8从选文中找出全文的主旨句,并用_ 画出。“吾尝疑乎是”的“是”是指 (4分)9如果你是观人风者,看到捕蛇者说后会有何感想?(提示:可从蒋氏、作者、朝廷、观人风者等方面任选一个角度谈感想。) (3分) 10下面是苛政猛子虎中的一段话,请用给这段话断句。(不点标点) (3分)夫 子 曰 何 为 不 去 也 曰 无 苛政 夫 子 曰 小 子 识 之 苛 政 猛 于 虎 也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秋水(14分)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渚崖之间,不辨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1、解释划横线的词语:(2.5分)秋水时至 ( )百川灌河 ( ) 河伯始旋其面目 ( )少仲尼之闻( )见笑于大方之家( )2、翻译:(6分)(1)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2)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3)始吾弗信 3、给下列文字加标点(1.5)坐井而观天曰天小者非天小也4、就“望洋兴叹”,“见笑大方”二词(可以二词皆用,也可只用其一)的意思,发挥自己的想像,写一短文,200字左右。(4分) 三、阅读下列文字,完成文后(1)(3)小题鱼我所欲也孟子(21分)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官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而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1)解释句中加横线词的含义(3分) 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苟得:) 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患: )(辟: ) 乡为身死而不受。(乡: ) 是亦不可以已乎?(已:) 此之谓失其本心。(本心: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8分)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2分)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2分) 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2分)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2分) (3)简答题(5分)从全文看,本文先后运用了 论证和 论证的方法,有力地证明了当义和生不能两全时,应舍生取义这一观点。生活中有许多人将这个观点奉为行为的准则,请你根据对这个观点的认识,列举一个奉行这种行为准则的事例,加以简要阐述(要求:举例典型,叙议结合)。(3分) 作为继孔子之后著名的儒家大师,孟子为我们留下了许多富有哲理性的名言。请根据自己的积累,试写出其中的两条(不得从本文中选取)。(2分)答案:阅读一、1、捕蛇者说柳宗元2、C3、没有像、到时候、困苦不堪 期待4、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之不幸甚也、第一次:乡邻们非死即徙,十室九空,自己却“以捕蛇独存”。第二次:乡邻们鸡犬不宁,自己则“弛然而卧”“熙熙而乐”。5、D 6、苛政猛于虎,或者:赋敛之毒甚于蛇。7、我曾经怀疑过这句话。现在从蒋氏的遭遇来看,还是真实可信的。8、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苛政猛于虎9、二、1、按时,黄河,面孔,见识,得大道的人2、(1)把天下的美景看成都在自己这里。(2)俗语有这样的话:“听到了一些道理,就以为没有谁能比得上自己”的,这是说我啊!(3)开始我不相信这一点。4、天,者,也。三、1、解释句中加点词的含义 苟且取得,这里是“苟且偷生”的意思(缺少“苟且偷生”不得分)。祸患,灾难;“辟”通“避”,躲避。“乡”通“向”,从前。停止,放弃。天性,天良。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鱼,是我所喜爱的,熊掌,也是我所喜爱的。不仅贤人有这种本性,人人都有,不过贤人能够不丧失罢了。用脚踢着(或踩过)给别人吃,乞丐也不愿意接受。(有人见了)“万钟”的优厚俸禄却不辨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了。 3、简答题道理 举例(示例:南宋末年,文天祥组织力量坚决抵抗外来入侵,失败被俘后,面对元朝的威逼利诱毫不动摇,视死如归,最终被杀,他这种高尚的民族气节和为正义献身的精神是永远值得后人学习的列举其他,如抗“非典”英雄等的典型事例,大意正确即可得分)。答案示例:a生于忧患,死于安乐。b得道多助,失道寡助。6趣填“春”字诗:(在下列诗句中填上含“春”字的词语)红豆生南国,发几枝。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更护花。不觉晓,处处闻啼鸟。竹外桃花三两枝,水暖鸭先知。箫鼓追随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人闲桂花落,夜静空。月出惊山鸟,时鸣中。明年绿,王孙归不归。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千。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谁言寸草心,报得三。第二部分: (一)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荚,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7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向为身死而不受(向: )所识穷乏者得我欤(得: )万钟则不辨礼义(辨: )此之谓失其本心(本心: )8翻译下列句子。(1)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2)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9文中所用的论证方法是 。l0“失其本心”的原因是什么?“失其本心”的后果又是什么?11“失其本心”与“舍生取义”有什么关系?12陈毅有一句代用“舍生取义”的诗句,请写出来。 (二) 王顾左右而言他 孟子孟子谓齐宣王曰:“王之臣有托其妻子于其友而之楚游者,比其反也,则冻馁其妻子,则如之何?”王曰:“弃之。”曰:“士师不能治士,则如之何?”王曰:“已之。”曰:“四境之内不治,则如之何?”王顾左右而言他。注释冻馁:挨饿受冻。士师:古代的司法官,其下有乡士、遂士等属官。13、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字。比(比:)其反(反:)也则如之何(如之何: )王曰:“已之。”(已之: )王顾左右(左右: )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