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高考语文通关目标16文言文的整体阅读.doc_第1页
2010年高考语文通关目标16文言文的整体阅读.doc_第2页
2010年高考语文通关目标16文言文的整体阅读.doc_第3页
2010年高考语文通关目标16文言文的整体阅读.doc_第4页
2010年高考语文通关目标16文言文的整体阅读.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你的首选资源互助社区2010年高考语文通关目标16:文言文的整体阅读关口提示【考纲知识精解读】考试大纲对文言文阅读的考查要求是阅读浅易的古文。所谓“浅易”,就是命题材料尽量贴近学生的知识储备和心理认知,能够让学生阅读有兴趣,思考有规律,答题有方法,不出现冷僻、艰深、晦涩的题目,不故意为难学生。从这几年的考查内容来看,我们可以发现有如下的特点: 1.选材的多样化。文言文阅读的选材由原来传统的史传文学材料,转向融叙述、议论、抒情于一体的游记文、随笔或哲理小品、赠序等材料,呈现出选材多元化、体裁多样化的特征。这些贴近生活的选文,凸显了语文学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的特点,注重了对学生审美意识、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的考查,体现了新课标对文言文学习与考查的拓展阅读题材、提升阅读境界、积淀阅读素养的精义。 2.考点的固定化。高考文言文阅读考点内容逐步固定为:理解常见文言实词、文言虚词在文中的含义和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筛选文中的信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3.题型的灵活化。命题人在试题设计方面较之以往将会更加机动灵活,总是力求在基本稳定的前提下做出一些调整,如进一步减少选择题量,加大文言语句翻译的比重和分值。全国绝大多数试卷的题型以客观题为主,主观题只有一道翻译题。不过,湖南卷文言文阅读已出现了一道归纳内容要点的主观题,上海卷文言文阅读很早就以主观题考查为主了,这将是改革的方向,应引起大家的重视。关口金题【高考金题速传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2009年高考湖南卷)送秦少章赴临安簿序 张 耒诗不云乎:“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夫物不受变,则材不成,人不涉难,则智不明。季秋之月,天地始肃,寒气欲至。方是时,天地之间,凡植物出于春夏雨露之余,华泽充溢,支节美茂。及繁霜夜零,旦起而视之,如战败之军,卷旗弃鼓,裹创而驰,吏士无人色,岂特如是而已。于是天地闭塞而成冬,则摧败拉毁之者过半,其为变亦酷矣。然自是弱者坚,虚者实,津者燥,皆敛藏其英于腹心,而各效其成。深山之木,上挠青云,下庇千人者,莫不病焉,况所谓蒹葭者乎?然匠石操斧以游于林,一举而尽之,以充栋梁、桷杙、轮舆、輹辐、巨细强弱,无一不胜其任者,此之谓损之而益,败之而成,虐之而乐者是也。 吾党有秦少章者,自予为太学官时,以其文章示予,愀然告我曰:“惟家贫,奉命于大人而勉为科举之文也。”异时率其意为诗章古文,往往清丽奇伟,工于举业百倍。元祐六年及第,调临安主薄。举子中第可少乐矣,而秦子每见余辄不乐。予问其故,秦子曰:“予世之介士也,性所不乐不能为,言所不合不能交,饮食起居、动静百为,不能勉以随人,今一为吏,皆失己而惟物之应,少自偃蹇,祸悔随至。异时一身资养于父母,今则妇子仰食于我,欲不为吏,亦不可得。自今以往,如沐漆而求解矣。”予解之曰:“子之前日,春夏之草木也。今日之病子者,蒹葭之霜也。凡人性惟安之求,夫安者天下之大患也。迁之为贵,重耳不十九年于外,则归不能霸,子胥不奔,则不能入郢。二子者,方其羁穷忧患之时,阴益其所短而进其所不能者,非如学于口耳者之浅浅也。自今吾子思前之所为,其可悔者众矣,其所知益加多矣。反身而安之,则行于天下无可惮者矣。能推食与人者,常饥者也;赐之车马而辞者,不畏步者也。苟畏饥而恶步,则将有苟得之心,为害不既多乎!故陨霜不杀者,物之灾也;逸乐终身者,非人之福也。”(选自张耒集,中华书局1990年版)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季秋之月,天地始肃 季:季节,季候 B.及繁霜夜零,旦起而视之 零:降落,落下 C.予世之介士也 介:独特,不合群 D.子胥不奔,则不能入郢 奔:逃亡,出走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关键在于对“季”字的理解,其意义有“季节”、“朝代”、“四季”、“最后的”等,结合文意替代可知“季”在此句中作“最后的”理解。 【答案】A。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其为变亦酷矣筑吾其还也 B.往往清丽奇伟,工于举业百倍筑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 C.饮食起居、动静百为,不能勉以随人筑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D.能推食与人者,尝饥者也筑齐谐者,志怪者也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第一个“其”,代词,它们;第二个“其”,连词,可译为“还是”。B.第一个“于”介词,可译为“比”;第二个“于”,介词,可译为“对于”。C.两个“以”,均为连词,相当于“而”。D.第一个“者”,代词,“的人”;第二个“者”,语气语,用于判断句,放在主语后,引出判断。 【答案】C。 (3)下列各句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先以诗经蒹葭之句,引出物不受变材不成、人不涉难智不明的观点,再对草木虽遭受严霜摧损却敛英自成的现象加以描述,并抒发感慨。 B.文章叙述秦少章与作者交往,遵奉长辈之命勉为科举之文,科考中第及任职等情况后,再引述他不得已为官的苦闷之言,然后对秦少章加以开导。 C.文章所述秦少章中第后不快乐的原因之一,是他认为一旦为官,就将疲于应对官吏事务而无暇顾及自己,如果稍一显露傲气,祸患就会随之到来。 D.本文为送人赴任的赠序,文章设喻用典,劝勉对方正确看待人事迁变,行文情理皆具而语言平实,体现了苏轼评张耒之文所称“汪洋淡泊”的特点。 【解析】本题考查归纳文章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要读懂文章,理解句意。C项中“无暇顾及自己”不合文意,理解错误,“失己”的意思是“失去了自我”。 【答案】C。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人不涉难,则智不明。 译文: 今则妇子仰食与我,欲不为吏,亦不可得。 译文: 赐之车马而辞者,不畏步者也。 译文: 【解析】本题考查翻译文中语句的能力。关键词语一定要翻译准确,如中的涉(经历)、则(就)、明(明达),中的则(却)、妇子(妻子儿女)、仰(靠),中的而(却)、辞(推辞)、畏(害怕)。 【答案】人不经磨炼,智慧就不明达。如今确实妻子女儿依靠我养活,我不为官也办不到。赏赐给他车辆和马匹还推辞的人,是不害怕步行的人。 (5)简要说明文章后半部分是如何阐述“迁之为贵”的道理的。 答: 【解析】本题采用主观题的形式,考查学生对文章主旨的理解能力。解答时,一要了解文中的典故,二要理解文章意思,三要全面分析思考。 【答案】引用重耳流亡、子胥出奔的故事,说明遭遇困境、忧患等变迁,能使人弥补不足,增进能力,学到更为丰富的东西。通关技巧【备考方略巧点拨】 文言文阅读首先要树立整体阅读意识。即使是一个选段,命题人都是从文章相对独立的部分中节选出来的。如果没有整体阅读意识,就没有办法完整准确地理解文意,所以,我们必须认定“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的道理。 史传语段阅读要层层划读,理清脉络,题文对照,由文及题。文言散文阅读要理清结构,把握主旨,抓住重点,综合分析。总之,复习备考时要注意做到: 1.重视课文的朗读,培养良好的文言语感。 考前哪怕时间再紧,也应该抽出一定的时间,对课文中的文言文进行重点朗读,特别是对一些纪传性的文章要重点朗读,做到朗朗上口,很自然,很流畅。考试中,我们遇到类似的文章,有了好的文言语感,对生疏的文章也就比较容易解读了。 2.重视基础知识的归纳,集中强化记忆,加深印象。 对常见文言实词、虚词、句式的用法,应进行归纳,凡课文中多次出现过的实词,应把其读音、义项和例句熟记,凡考试大纲规定考查的虚词,应一一归纳整理出其不同的意义和作用,并结合相应的例句进行记忆。 3.掌握文言文阅读与解题的方法。 由于考试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它具有不借助任何工具书独立解题的特殊性,不少考生心理上较为紧张,常常是读完一遍就去选择。这种方法很草率。阅读解题的过程应是符合认知规律的“了解分析理解分析综合解答”的过程,即以“了解”定向,通过分析达到理解,在理解基础上进行分析综合,通过分析综合反过来加强印证理解。 4.要学会智能阅读。 要学会在阅读过程中分析、揣测。这是阅读能力的表现。揣度出字词在特定语境中的具体含义,揣度所用的句式,揣度所省略的地方。这样便能完整地理解句子的意思。文言文中很多多义词的具体定位,都是根据语境分析得来的。 5.利用筛选的方法,先排除错误项。 文言文除文句翻译以外,大量的题目还是放在第卷中,即四选一的题型。对这种题,除了对答案很有把握便直选答案外,一般是先排除错项,然后将剩下的项细作比较,以敲定选项。 6.借助命题中暗示信息,为解题作出参考。 现在一段文言文阅读有5道题,其中4道是选择题。选择题提供了四个选项,要么3个对,1个错,要么相反。在这些选项的叙述中免不了“泄露”出对文章局部的理解来。这些信息也许不能作回答另一道题的直接依据,但可以帮助理解全文,也就可以作解题参考了。 7.对信息内容综合归纳的题目要留意细辨,查找隐伏在大量正确叙述中的微小差错。通关雷区【考场失误细琢磨】 文言文整体阅读的重点是理解文章原意,明确题目要求,掌握答题技巧。因此,我们只有认真探究命题人的设计意图,破解题目中干扰项所设置的隐蔽性和迷惑性,用题文观照、比较分析、逐项排除的方法,才能攻克文言文阅读的“堡垒”。一般说来,考试失误的基本情况有: 1不辨“已然”、“未然”。“已然”是指事情已经发生了,“未然”是指事情还没有发生,两者之间有明显的区别。但是命题人往往故意混淆,制造干扰。如2009年高考全国卷第10题C项,“县官刘僧秀要引农田中水注入瓜渠让他运瓜”的说法是错误的,有的同学就没有读懂原文中“县官刘僧秀愍其穷老,下渎水与之”的意思,以为刘僧秀是想做还没做。其实,他已经这样做了,而不是想去做,这就是“已然”、“未然”不分的错误。 2颠倒因果关系。任何事情的发展,有因必有果,因果之间存在一定的逻辑关系。有时候,命题人故意把两者颠倒,以此来迷惑学生。如2009年高考四川卷第10题B项,“各地为了祭祀孔子而修建孔庙,是后世官办学校被废的原因之一”,而原文说的是庙宇的兴建缘于学校被废弃,两者刚好颠倒了因果关系。 3强加事理关系。有些事物之间本身毫不相干,不存在某种关系,命题人为设置干扰,故意强加,使之有悖于事理。如2008年高考广东卷第8题B项,“周访性格刚强,一旦蒙冤决不会忍气吞声。为此,他深受皇帝赏识,并得到了奖励提拔”,从原文看,周访被差吏误捕,他因蒙冤而奋力击散差吏,然后自己到元帝那儿请罪,元帝没有治他的罪,不久让他做了扬烈将军。但仅据此认定周访受皇帝赏识并得到奖励提拔的原因就是“蒙冤决不会忍气吞声”未免有些牵强,于理相悖。 4不分轻重主次。事情有主次轻重之分,命题人在设置干扰项时故意避开那些对重要事件产生决定性影响的因素,将轻的说成重的,次的说成主的,导致偏离题意。如2006年高考天津卷第14题C项,“寇恂杀死皇甫文的原因就在于他出言不逊,触犯了寇恂的尊严”,古代战争的规则:两兵交战,不杀来使。皇甫文虽“辞礼不屈”,寇恂很生气,但罪不至死。寇恂杀死皇甫文的真正原因应从画线句中可看出:“皇甫文,峻之腹心,其所取计者也。”选项把寇恂杀死皇甫文的原因归结于“他出言不逊,触犯了寇恂的尊严”,确属避重就轻、喧宾夺主了。通关演习【高考冲刺大通关】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王绂,字孟端,无锡人。博学,工歌诗,能书,写山木竹石,妙绝一时。洪武中,坐累戍朔州。永乐初,用荐,以善书供事文渊阁。久之,除中书舍人。 绂未仕时,与吴人韩奕为友,隐居九龙山,遂自号九龙山人。于书法,动以古人自期。画不苟作,游览之顷,酒酣握笔,长廊素壁淋漓沾洒。有投金币购片楮者,辄拂袖起,或闭门不纳,虽豪贵人勿顾也。有谏之者,绂曰:“丈夫宜审所处,轻者如此,重者将何以哉!”。在京师,月下闻吹箫者,乘兴写石竹图,明旦访其人赠之,则贾客也。客以红氍毹馈,请再写一枝为配,绂索前画裂之,还其馈。一日退朝,黔国公沐晟从后呼其字,绂不应。同列语之曰:“此黔国公也。”绂曰:“我非不闻之,是必于我索画耳。”晟走及之,果以画请,绂颔之而已。逾数年,晟复以书来,绂始为作画。既而曰:“我画直遗黔公不可。黔公客平仲微者,我友也,以友故与之,俟黔公与求则可耳。”其高介绝俗如此。 昆山夏昶者,亦善画竹石,亚于绂。画竹一枝,直白金一锭,然人多以馈遗得之。昶,字仲昭,永乐十三年进士,后改庶吉士,历官太常寺卿。昶与上元张益,同中进士,同以文名,同善画竹。其后,昶见益石渠阁赋,自谓不如,遂不复作赋。益见昶所画竹石,亦遂不复画竹。(节选自明史王绂、夏昶传)【注】楮(ch)一种树皮可以用来造纸的树,代称纸。氍毹(qsh):毛织的地毯。(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博学写山木竹石,妙绝一时 写:作画 B.于书法,动以古人自期 期:要求 C.晟走及之,果以画请,绂颔之而已 颔:点头 D.同以文名,同善画竹 名:名声(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绂始为作画筑庭中始为篱,已为墙 B.明旦访其人赠之,则贾客也筑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C.昆山夏昶者亚于绂筑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 D.然人多以馈遗得之筑不赂者以赂者丧(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王绂“高介绝俗”的一组是( ) 以善书供事文渊阁 于书法,动以古人自期 虽豪贵人勿顾也 明旦访其人赠之 绂索前画裂之,还其馈 绂颔之而已 A. B. C. D.(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王绂博学多才,不仅善于唱歌和作诗,还爱好看书、“写山木竹石”,所以特别被当时的人称赞。 B.王绂作画不肯轻易下笔,但在游览时,饮酒到了兴头上,就会在长廊的粉壁上借着酒兴尽情地挥洒。 C.沐晟向王绂求画,过了几年都没有得到,最后沐晟又用自己收藏的书来换,王绂才给他作画。 D.夏昶和张益为人都很谦虚,夏昶见到张益的石渠阁赋后,就不再作赋了;张益见到夏昶画的竹石后,也从此不再画竹。(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以善书供事文渊阁。 译文: 绂曰:“丈夫宜审所处,轻者如此,重者将何以哉!” 译文: 其后,昶见益石渠阁赋,自谓不如,遂不复作赋。 译文: 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灵壁张氏园亭记 苏 轼 道京师而东,水浮浊流,陆走黄尘,陂田苍莽,行者倦厌。凡八百里,始得灵壁张氏之园于汴之阳。其外修竹森然以高,乔木蓊然以深,其中因汴之馀浸,以为陂池;取山之怪石,以为岩阜。蒲苇莲芡,有江湖之思;椅桐桧柏,有山林之气;奇花美草,有京洛之态;华堂厦屋,有吴蜀之巧。其深可以隐,其富可以养。果蔬可以饱邻里,鱼鳖笋茹可以馈四方之客。余自彭城移守吴兴,由宋登舟,三宿而至其下。肩舆叩门,见张氏之子硕。硕求余文以记之。 维张氏世有显人,自其伯父殿中君,与其先人通判府君,始家灵壁,而为此园,作兰皋之亭以养其亲。其后出仕于朝,名闻一时。推其馀力,日增治之,于今五十馀年矣。其木皆十围,岸谷隐然。凡园之百物,无一不可人意者,信其用力之多且久也。 古之君子,不必仕,不必不仕。必仕则忘其身,必不仕则忘其君。譬之饮食,适于饥饱而已。然士罕能蹈其义、赴其节。处者安于故而难出,出者狃于利而忘返。于是有违亲绝俗之讥,怀禄苟安之弊。今张氏之先君,所以为子孙之计虑者远且周,是故筑室艺园于汴、泗之间,舟车冠盖之冲。凡朝夕之奉,燕游之乐,不求而足。使其子孙开门而出仕,则跬步市朝之上;闭门而归隐,则俯仰山林之下。于以养生治性,行义求志,无适而不可。故其子孙仕者皆有循吏良能之称,处者皆有节士廉退之行。盖其先君子之泽也。 余为彭城二年,乐其风土。将去不忍,而彭城之父老亦莫余厌也,将买田于泗水之上而老焉。南望灵壁,鸡犬之声相闻,幅巾杖屦,岁时往来于张氏之园,以与其子孙游,将必有日矣。 元丰二年三月二十七日记。(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始家灵壁 家:安家 B.岸谷隐然 隐:隐约 C.舟车冠盖之冲 冲:行驶 D.则跬步市朝之上 跬步:行走出入(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其深可以隐/其孰能讥之乎 B.以与其子孙游/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C.取山之怪石/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D.信其用力之多且久也/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是苏轼于神宗元丰二年赴任途中,经过汴水边的灵壁张氏园亭时,应张硕的请求而作的一篇游园记。 B.文章开头详细地描述了张氏园亭的地理位置、环境风貌、景物构筑、物产养殖等,突出“其深可以隐,其富可以养”。 C.张家世代显赫,张氏先人不仅为个人计,而且为子孙计,构筑了张氏园亭,其后五十多年,规模日益扩大。 D.苏轼从张氏园亭得到启发,围绕仕与隐这一中心生发了一通议论,认为一个人不能追求功名爵禄,而应隐退于田园山林之中,因此他也想在彭城买田终老。(4)从上面文言文中筛选出能说明君子“不必仕,不必不仕”理由的语句。 答:(5)把上面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凡八百里,始得灵壁张氏之园于汴之阳。 译文: 盖其先君子之泽也。 译文: 将去不忍,而彭城之父老亦莫余厌也。 译文:(6)用斜线“/”给下面的文字断句。 荣辱之大分安危利害之常体先义而后利者荣先利而后义者辱荣者常通辱者常穷通者常制人穷者常制于人是荣辱之大分也。 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古人云:“千载一圣,犹旦暮也;五百年一贤,犹比髆也。”言圣贤之难得,疏阔如此。傥遭不世明达君子,安可不攀附景仰之乎!吾生于乱世,长于戎马,流离播越,闻见已多,所值名贤,未尝不心醉魂迷向慕之也。人在年少,神情未定,所与款狎,熏渍陶染,言笑举动,无心于学,潜移暗化,自然似之;何况操履艺能,较明易习者也!是以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也;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自臭也。墨子悲于染丝,是之谓矣。君子必慎交游焉。孔子曰:“无友不如己者。”颜、闵之徒,何可世得!但优于我,便足贵之。 世人多蔽,贵耳贱目,重遥轻近。少长周旋,如有贤哲,每相狎侮,不加礼敬;他乡异县,微藉风声,延颈企踵,甚于饥渴。校其长短,核其精粗,或彼不能如此矣。所以鲁人谓孔子为东家丘,昔虞国宫之奇少长于君,君狎之,不纳其谏,以至亡国,不可不留心也! 梁孝元前在荆州,有丁觇者,洪亭民耳,颇善属文,殊工草隶;孝元书记,一皆使之。军府轻贱,多未之重,耻令子弟以为楷法。时云:“丁君十纸,不敌王褒数字。”吾雅爱其手迹,常所宝持。孝元尝遣典签惠编送文章示萧祭酒,祭酒问云:“君王比赐书翰,及写诗笔,殊为佳手,姓名为谁,那得都无声问?”编以实答。子云叹曰:“此人后生无比,遂不为世所称,亦是奇事!”于是闻者稍复刮目。稍仕至尚仪曹郎。末为晋安王侍读,随王东下。及西台陷殁,简牍湮散,丁亦寻卒于扬州。前所轻者,后思一纸,不可得矣。 侯景初入建业,台门虽闭,公私草扰,各不自全。太子左卫率羊侃坐东掖门,部分经略,一宿皆办,遂得百余日抗拒凶逆。于是城内四万许人,王公朝士,不下一百,便是恃侃一人安之,其相去如此。 齐文宣帝即位数年,便沉湎纵恣,略无纲纪。尚能委政尚书令杨遵彦,内外清谧,朝野晏如,各得其所,物无异议,终天保之朝。遵彦后为孝昭所戮,刑政于是衰矣。斛律明月,齐朝折冲之臣,无罪被诛,将士解体,周人始有吞齐之志,关中至今誉之。此人用兵,岂止万夫之望而已哉!国之存亡,系其生死。(颜氏家训慕贤篇,有删节)(1)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人在年少,神情未定 神情:神态表情 B部分经略,一宿皆办 部分:部署处分 C无罪被诛,将士解体 解体:人心涣散 D少长周旋,不加礼敬 周旋:交接往来(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如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筑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B昔虞国宫之奇少长于君,君狎之筑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 C末为晋安王侍读筑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D朝野宴如,各得其所筑且立石于其墓之门(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圣贤难得,怎能不让人仰慕呢?人在年少的时候,往往喜欢嬉戏打闹,即使无心于学习,也会潜移默化,自然相似,所以要多与圣贤接触,久而久之,就会有些圣贤的品质。 B孔子被鲁人轻蔑地称为东家丘,宫之奇的建议不被亲近他的国君所采纳,以致虞国灭亡,皆因世人往往轻视身边及周围的人。 C颜氏所喜爱的丁觇的书法,并不为当时人所看重,祭酒萧子云不欣赏丁觇的书法。后西台陷落,丁觇死去,想得到他的墨迹是不可能的。 D羊侃靠一人之力,使混乱的建业居民得到了暂时安定;杨遵彦受齐文宣帝的委托,将国家治理得安定和睦,贤臣的才能非一般人可比。(4)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何况操履艺能,较明易习者也! 他乡异县,微藉风声,延颈企踵,甚于饥渴。 君王比赐书翰,及写诗笔,殊为佳手,姓名为谁,那得都无声问?通关目标16:【通关演习】1(1)D(应为“闻名”)。(2)B(则:均表判断,相当于“是”。A.始:副词,才筑副词,最初;C.于:介词,表示比较,比筑介词,表对象,对;D.以:介词,凭借筑介词,因为)。(3)D(题干“高介绝俗”的意思是“清高耿直,不随流俗”。说其任职情况;言其严于要求自己)。(4)B(A.对“工歌诗”和“能书”的理解有误;C.对“晟复以书来”的理解有误;D.“夏昶和张益为人都很谦虚”文中无据,各自的原因是“自谓不如”)。(5)答案见译文画线句。【参考译文】 王绂,字孟端,是无锡县人。他博学多才,善于作诗,字写得好,画山水、木林和竹石,(技艺)高超称绝一时。洪武年间,因牵累获罪被发配戍守朔州。永乐初年,因为被举荐,由于擅长书法在文渊阁任职。过了很久,升任为中书舍人。 王绂没做官之前,和吴县人韩奕是朋友,隐居在九龙山,于是自称为九龙山人。对书法,往往用古人来要求自己。作画不肯轻易下笔,但在游览的时候,饮酒到了兴头上就会握着画笔,在长廊的粉壁上尽情地挥洒。遇有用金钱来购买他的字画的人,往往拂袖而起(拒绝),或者闭门不接纳,即使是富豪和地位尊贵的人他也不顾忌。有人劝说王绂(不要这样),王绂回答:“大丈夫应该清楚自己所处理的事情,不重要的事情都像(你说的)这样,重要的事情将会怎样(处理)呢?”住在京城的时候,在月色之下听到(有人)吹箫的声音,就乘兴画了一幅石竹图,第二天早晨,寻访到那个人(把画)赠给了他,那人却是个商人。商人用红色的毛地毯作为赠物,请求再画一枝(竹子)配成双幅,王绂要回先前的赠画撕碎了它,退还了(商人)馈赠的礼物。一天退朝后,黔国公沐晟从后面喊王绂的表字,王绂没有回答。同事告诉他说:“(喊你的)这个人是黔国公。”王绂回答:“我不是没有听到他的喊声,这一定是他向我索要画罢了。”沐晟跑过来赶上了王绂,果然用作画的事来请求王绂,王绂对他(只是)点点头而已。过了几年,沐晟又来信(催促),王绂才为他作画。过了不久说:“我的画直接送给黔国公不好。黔国公的宾客平仲微,是我的朋友,因为朋友的关系(把画)送给平仲微,等黔国公向他要就行了。”他就像这样清高耿直,不随流俗。 昆山人夏昶,也善于画竹石,(名声)低于王绂。他画一枝竹子,价值白银一锭,但是别人大多通过赠送给他礼物得到他的画。夏昶,字仲昭,永乐十三年的进士,后改为庶吉士,历任官职到太常寺卿。夏昶和上元人张益,一起中的进士,都凭借文章而知名,又都善于画竹子。后来,夏昶看到了张益写的石渠阁赋,自己认为比不上(他),就不再作赋了。张益见到了夏昶所画的竹石,(自己认为比不上,)也就不再画竹子了。 2(1)C(冲:要冲,交通要道)。(2)C(C项,结构助词,的。A项,代词,代指买壁张氏园;副词,表反诘,难道。B项,连词,表目的;连词,表并列。D项,连词,表并列;连词,表转折)。(3)D(“认为一个人不能追求功名爵禄,而应隐退于田园山林之中,因此他也想在彭城买田终老”,有误,从原文“其子孙仕者皆有循吏良佳之称,处者皆有节士廉退之行”可以看出,作者对张氏子孙的出仕与隐退都是赞赏的,题中只选取其中一个方面,因此属以偏概全的错误)。(4)必仕则忘其身,必不仕则忘其君。有违亲绝俗之讥,怀禄苟安之弊。处者安于故而难出,出者狃于利而忘返。(5)答案见译文画线句。(6)荣辱之大分筑安危利害之常体筑先义而后利者荣筑先利而后义者辱筑荣者常通筑辱者常穷筑通者常制人筑穷者常制于人筑是荣辱之大分也。【参考译文】 离开京师向东行,河水里卷着浊泥,道路上飞起黄尘,高坡田野苍莽暗淡,使行路的人感到疲倦。走了八百里,才来到汴水之北灵壁张氏家的园林。从外面就可以看到茂密的修竹,粗大荫郁的乔木,园中借汴水的支流,建成池塘;又凿取山上的怪石,堆成假山。园中的蒲草芦苇莲花菱角,让人联想起江湖的秀美;青桐翠柏,让人感觉到山林的清爽;奇花异草,让人回忆起京、洛的繁华;高堂大厦,有吴蜀之地建筑的精巧。园中深广可以隐居,出产丰饶可以养家。瓜果蔬菜可以馈赠邻里,鱼鳖新笋可以招待来自远方的宾客。我从徐州改知湖州,由应天府乘船,三天后到达张氏园亭。我坐着小轿来到他家门前,见到了张氏的儿子张硕。张硕请我写一篇文章为记。 张家世世代代都有显达的人,从他伯父殿中君和他父亲通判府君那一代,开始在灵壁县定居,建造了这个园子,在池边修建了一座亭台奉养双亲。后来他们到朝中做官,在当时很有名望。用剩余的资财,不断地增修扩建,到现在五十多年了。园子里的树木都已长成十围之粗,浓荫遮蔽了河岸。园中的各种景物,没有一样不令人赏心悦目,我相信他们一定是花了许多力气和时间。 古代的君子,不是非要做官,也不必一定不做官。非要做官就容易忘掉自我,一定不做官就容易忘掉国君。就像饮食一样,自己感到适意就行了。然而士子很难做到合于古人所说的君臣节义。居于乡野的人安于现状不愿外出做官,外出做官的人为利益所牵而不愿退处。于是他们就有了违拗亲情自命高洁或贪图利禄苟且偷安的弊病,因而受到人们的讥讽。如今张氏的先人,为子孙后代考虑得长远而周到。所以把建筑居室种植园林的地址选择在汴水、泗水之间,此地是舟船车马官员来往的要冲。凡衣食之需,饮宴游览之乐,不必刻意追求就能满足。让他们的子孙迈出家门出去做官,朝堂不过几步之遥;闭上院门回家隐居,就可以坐卧于山林之内。对于贻养性情,推行仁义保持志节,无一不非常适合。因此他们的子孙凡出仕的人都获得了循良的名声,凡在家不仕的人都保持了高洁谦退的德行。这都是他们先人的恩泽。 我在徐州做了两年知州,很喜欢那里的风土人情,不忍心离去,而徐州的父老也并不厌弃我,我打算在泗水边买地归老。往南可以望见灵壁,鸡犬之声相闻,头裹幅巾手拄竹杖,时时往来于张氏之园,与他们的子孙交游,我相信这一天已为时不远了。 元丰二年三月二十七日记。 3(1)A(精神意志)。(2)D(A.而:顺承连词;并列连词。B.于:介词,在;介词,表被动,被。C.为:动词,做;介词,被。D.其:都是人称代词,他们的)。(3)A(“无心于学”指的是少年的时候即使不是有意识地学习,也会受到所接触的人潜移默化的影响)。(4)见译文中画线句。【参考译文】 古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