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文言文诵读能力培养.doc_第1页
中学文言文诵读能力培养.doc_第2页
中学文言文诵读能力培养.doc_第3页
中学文言文诵读能力培养.doc_第4页
中学文言文诵读能力培养.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试论中学文言文诵读能力培养 (广东省吴川市第一中学 张康胜 524500)摘 要:传统的文言文教学重讲授,轻学生诵读体验。因此,本文力求从培养学生兴趣、夯实基础知识、掌握诵读的方法、强化诵读实践这四个方面来培养学生诵读文言文的能力。 关 键 词:中学文言文; 诵读教学; 兴趣Abstract: In traditional teaching method of classical chinese,it focuses more on teaching and inculcatuon of teacher ,less on students and reciting experience. Therefore,this paper strives to foster the students ability of reciting classical chinese from these four asspectscultivastion the students interest, consolidating the basic knowledge, mastering the methods of reciting and strengthening the practice of writing .Key words: ancient Chinese; reading in teaching; interest新课程标准要求中学语文教学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语文运用能力、审美能力以及探究能力。诵读是提高学生运用、审美、探究能力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培养学生的诵读能力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一)培养学生兴趣面对众多晦涩的字词,学生一看见就会头昏脑胀,早已厌倦。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之者。”告诉我们快乐学习是最好的学习方法,学生如果对所学知识感兴趣,那么就会感到学校的快乐。如何提高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可以从学校、教师、学生这三个角度入手。1. 学校角度(1)开设文言文诵读选修课,讲授给学生诵读的技巧和方法。在新课程课标的“诗歌与散文”这一选修板块之下开设文言文诵读技巧与方法,通过专业的指导培养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掌握诵读技巧的同时体验作品的意境,得到审美愉悦和精神陶冶。选修课的开设,唤起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转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学生自觉地诵读古代优秀诗文,丰富自己的知识,陶冶自己的情操。 (2)定期开办文言文诵读比赛,提高学生诵读兴趣。动力源于竞争,成功滋养兴趣。在中华民族迅速复兴的今天,人们再一次意识到国学的真正价值,全国上下掀起了国学热潮。在这个大背景下,学校可以定期开展不同形式的文言文诵读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增强诵读的兴趣。 比如学校组织学生以团队或者个人的形式参加文言文诵读比赛。在团队中,学生可以分读,也可以齐读,这就需要学生根据自己所选篇目和爱好来确定。如李白蜀道难、将进酒等这一类气势磅礴、激情高昂的作品,学生可采用齐读的方式;如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登高这一类个人感伤、沉郁顿挫的作品,学生可采用分读的形式。以个人的形式参加比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胆量,增强学生诵读的信心。至于参赛篇目,可以是荀子劝学、韩愈师说、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等这些蕴含着深刻地教育意义和丰富的人生哲理之作。学生在深情并茂的诵读中感染着每一位听众。2. 教师角度(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观必须代替“以学生为主导、教师为主体”的思想观念。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是课堂上的聚焦点,教师是课堂上的引路者。在课堂上,教师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作用,可以采取分小组诵读,触及学生的竞争意识来提高诵读兴趣。教师也可以引领学生试着采用不同形式诵读文言文。比如:先用方言来诵读,然后用标准的普通话来诵读,学生会有不一样的感受。通过这些方法创造各种各样的情境,激发学生诵读文言文的兴趣。比如在诵读曹操的观沧海时,教师可试着用如下两种方式带领学生去诵读,营造出不同的情境。 第一种:采用自己的方言来读文言文,虽然新课标要求:“学生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课文。”但是教师可以试着打破常规,让学生用自己的方言来诵读曹操的观沧海。既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又可以较好地保留地方方言。在课堂上营造出一派熟悉又亲切的读书声,并用自己的语言体会了诗词的韵味。第二种:采用标准的普通话诵读文言文。这种诵读方式是教学中普遍采用的,在课堂上能营造出观沧海中宏大、雄壮的气势。(2)教师范读、视频范读。教师的示范是学生学习的榜样,学生最愿意接受,也最容易接受。在耳濡目染的学习中,学生的诵读习惯、诵读方式、方法都打上了教师的烙印。因此,语文教师必须具备扎实的语言基础,优秀的诵读方法,较强的语言感悟能为和表达能力,较强的文字审美能力。教师在诵读示范方面要读准字音、读清句读、读出节奏、读出韵味,并且针对不同类型的文章读出不同的风格。对语言优美、情景交融的文言文,如柳宗元的小石潭记,要轻柔、舒缓;对欢快舒畅,积极出世的文言文,如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要语调欢快;对遭遇苦难、国家衰亡的文言文,如屈原的离骚,应低沉、悲痛。只有这样,教师的示范诵读才具有感染力,教师的示范诵读传达出来的感情才能深深地打动学生,激发学生诵读文言文的兴趣。(3)积极正面地评价学生的诵读。中学生在这一阶段,心理发展还不够成熟。教师的一句话,一个动作都会对学生产生非同寻常的影响。因此,学生诵读之后,教师应多给与一份鼓励,少一份批评。中学的教师很少注意到对学生的诵读进行点拨评价,即使做出了评价,总是不停地指责学生这里没有读准,那里又读错了,不能很好地对学生的诵读给予正面地、积极地评价。面对生僻的长篇文言文,教师更应该注意积极正面地评价,如学生初次诵读王勃滕王阁序,一定会认为自己诵读得非常差,但教师可以给予他们类似于这样地评价:“初次诵读这篇生硬的文言文就能达到如此好的效果,我相信你最后一次的诵读一定会感染每一位听众。”如果学生在熟练地掌握了诵读的方法以及文言基础知识后再诵读滕王阁序,教师仍需要做出积极正确的评价:“你读的真是字正腔圆、饱满激情,就像音乐家在弹奏美妙的歌曲,如果在以后的诵读当中还注意一下某些细节,就非常完美了。”在那些得到积极评价的班级里,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有着更浓厚的兴趣。3.学生角度(1)自主、合作、探究地诵读。新课程标准明确地提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自主能够培养学生自觉学习的习惯以及探讨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合作有利于学生在互助中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探究是在自己专研的基础上,和同学共同讨论,共同合作,共同探究,互相指点,弥补自己的不足,吸纳他人的意见。比如学习孔雀东南飞这篇长篇叙事诗时,学生选择合作、探究式地诵读为最佳方法。因为这篇文章篇幅较长,生僻字较少,人物较多且各具特色,文章以对话形式为主。 学生分成小组,分角色的诵读,一人读旁白,一人读焦仲卿,一人读刘兰芝,一人读焦母,一人读阿兄 ,一人读刘母,读完后每位学生谈谈自己的理解或想法。大家再调换角色继续诵读,读完后谈谈自己的体会和前一位同学读出的感受有哪些相同,哪些不同。直到每位学生都扮演过每一个角色后,把人物分类讨论、探究,相信学生一定会找到诵读的乐趣。(2)学生诵读、点评。教师可抽选诵读水平较高的学生诵读课文,也可适当地要求诵读水平较差的学生来诵读。读完之后,由学生点评,既要指出读得好的地方,又要指出还需改进的地方,最后可由教师对诵读者和点评者给予恰当的评定。如在学习李密的陈情表时,教师首先选一位诵读能力较差的学生来诵读第一段、第二段,读完之后,教师就把点评权给学生,让学生来点评,学生点评完后最后由教师点评。第一轮诵读加点评结束了,接下来教师再抽一位诵读能力较好的学生来诵读第三段、第四段,仍然按照上面的方法进行操作,最后教师和学生一起总结诵读过程中的缺点和优点。 诵读一方面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胆量;另一方面同学之间还可相互指正诵读中出现的问题,解决诵读中的困难。诵读让每一位学生对文言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二)夯实基础知识牢固的基础是兴趣的前提,学生只有掌握了扎实的基础知识,才能更好地实践。1.读准字音,诵读文言文的前提。要想读懂读好一篇文言文,第一任务就是要解决字的读音问题,如果这个问题得不到解决,后面的一切就无法继续。新课标在文言文教学建议中指出“古代诗文的阅读,应指导学生学会使用有关工具书,自行解决阅读中的障碍。”一篇文言文,可先让学生在诵读的过程中通过勾、圏、点、标注出不认识的和模棱两可的字,通过查阅工具书弄懂字的读音,以便加深印象。如学生在诵读苏轼的石钟山记时,勾圏出“蠡(l)、磬(qng)、铿(kng)、罅(x)、窾坎镗鞳(kun kn tng t)”等这些生僻字词。文言文诵读中遇到的读音问题主要是对生僻字、破读字、古音异读字、通假字以及古代的姓名、地名、官名的读音。虽然学生在预习当中借助字典或注释解决了大部分字的读音问题,但教师在课堂上必须强调破读、古音异读字、通假字的特殊读音。遇见常见字的特殊读音时,教师需要对这个字刨根解牛,探究字的渊源,让学生一次性吃透,减轻以后的教学任务。 如苏轼的赤壁赋“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中的“冯”应读“png”,而不读“冯”。因为此处为古音通假,“冯”通假“凭”,为“凭借”的意义。 如国名“月氏”中的“氏”应读“zh”不读“sh” ;族名“吐谷浑”中的“谷”应读“y”不读“g” ;姓氏“万俟”应读“mq”不读“wnsh”。2.读清句读,诵读句子的基础。句读就是文言断句。古人写文章不用标点,韩愈在师说中说“句读之不知,或之不解。”不知句读,就无法理解文章的内容和意义,诵读自然就不能进行。字是记录文字的符号,词是音义结合体。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字是主题,以字为中心,训诂、句读等都是以字为基础,从不讲词。如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的“今齐地方千里”,其中的“地方”在现代汉语里是一个词,但在本句中“地”是名词,作主语,“方”与后面的“千里”一起作谓语。因而诵读时地方中间必须稍作停顿。正因如此,才造成了学生在诵读文言文时,无法正确的断句。除此之外,还有一些不易断句的句子。如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许多学生错误的断句为“ 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学生没有弄懂“尚”的意义,正确的断句为“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 又如蒲松林的狼“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咋一看,这一句断句非常简单,就是“其一犬/坐于前。”这就是用理解白话文的方式来理解文言文,这样断句是错的,正确的为“其一/犬/坐于前。”这里在其一后省略了主语狼,而犬是名词作状语,像狗一样,因此需要在其一和犬之间断句。学生没有分清字和词,把两者混为一谈,造成了在诵读过程中断句的错误。学生除了注意字以外,还需要注意成语、句首的虚词以及连绵词,在断句时不要破读。面对句读问题,教师可以找一些浅显的,但又容易出错的古文提供给学生作为练习,训练学生的断句能力。3.读懂句意,诵读文言文的桥梁。句子是由字按照一定语法规则组合而成的。要读懂句子的意义,首先要掌握字的意义或用法。如烛之武退秦师“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左传)想读懂这个句子,必须知道“以为”、“东道主”、“行李”、“共”、“乏困”这些字词的意义或用法。“以为”在古代文言当中是“以之为”,翻译成“把(郑国)当作,并非今天的认为之意;“东道主”在此为“东方道路上的主人”,并非今天的主人之意;“行李”古意为“出使的人”,今天为出门带的行李物品;“共”此处为通假字,通“供”为“供给”非共同之意;“乏困”此处乏和困意义相同,乏就是困,困也就是乏。乏和困本身为缺乏的、缺少的,作形容词,但在此为缺乏的东西,作名词。因此乏困为形容词作名词的用法。弄懂文言句子的意思,也就是辨清句子的语意和结构,让诵读的停顿与语意、句子结构一致。如“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庄子秋水) “大方”指有学问的人,并非今天的“大大方方”之意。读懂句意的根源在于文言词语的理解。(三)掌握诵读的方法有了浓厚的兴趣,若没有正确的诵读方法,就像站在游泳池旁想游泳却不知道怎样游的人一样。只有掌握了正确的诵读方法,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1. 品味意境的诵读法 品味意境的诵读法,旨在诵读出文章的意味和情趣。诵读要诵读得铿锵悦耳,抑扬顿挫,声情并茂。如诵读陌上桑一文中直接描写罗敷外貌美的一句:“头上俊堕髻,耳中明月珠;湘绮为裙,紫绮为上播”,就要诵读得铿锵悦耳。但诵读间接描写罗敷惊人美貌的语句:“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峭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又应该诵读得抑扬顿挫,声情并茂。2.关健词句诵读法在诵读的过程中,要教会学生挑出每一篇古诗文的重点、难点语句,将这些关键性语句反复诵读,并理解它在文中的作用,以备理解性记忆之需。关键性语句:名言警句,如岳阳楼记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揭示主旨的语句,如伶官传序中“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描写山水环境的语句,如使至塞上中“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表现作者心情的语句,如小石潭记中“凄神寒骨,悄枪幽邃”;富有哲理的语句,如石钟山记中“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 在学生诵读文言文时,采用关键性词、句选读法具有它自身的优势,可以达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四)强化诵读实践 教师在文言文课堂教学中需安排许多诵读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学生可以采取如下形式来进行诵读实践:1.点名诵读。有利于检查诵读效果,了解诵读质量。如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可用此法检查学生是否理解到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以及热爱田园生活的情操。点名诵读,可以采用多对一的方式纠正学生的补足之处。2.重点选择诵读。像柳宗元的小石潭记这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