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3字词,文言句式整理.doc_第1页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3字词,文言句式整理.doc_第2页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3字词,文言句式整理.doc_第3页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3字词,文言句式整理.doc_第4页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3字词,文言句式整理.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表示疑问的习惯说法:如何 若何 奈何 这是三个意义相同的表示疑问的习惯说法,中间可以插入名词、代词和短语,可以译为“把怎么样”、“对怎么办”、“怎样对付(处置、安顿)。” 例如:其如土石何? 公叔病有如不可讳,将奈社稷何? 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 在这种习惯说法中,如果插入“之”,就构成“如之何”、“若之何”、“奈之何”,可译为“为什么”或“怎么办”。 例如:林父之事君也,进思尽忠,退思补过,社稷之卫也,若之何杀之? “何如”,相当于“怎样”“哪个”。 “陛下以降侯周勃何如人也?”上曰:“长者也。”(史记张释之列传) “陛下以降侯周勃是个怎样的人?”皇上说:“忠厚长者。” 又如:因问明帝:“长安何如日远?”(世说新语夙愿) 因此问明帝:“长安与太阳哪个远?” “乎哉”,如侧重“乎”,则表疑问语气,相当于“吗”;如侧重“哉”,则表感叹语气,相当于“啊”。 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孟子齐桓晋文之事) 比如我这样的人,可以保护百姓吗? 董生勉乎哉!(韩愈送董邵南序) 董生自勉啊! “何为”,表疑问语气,译为“为什么呢”。 人曰:“子,卒也,而将军自吮其疽,何哭为?”(史记孙吴列传) 有人说:“你儿子,只是个小兵,但将军亲自为他吮吸疽脓,你为什么哭呢?” (二)表示比较的习惯说法:孰与 何如 孰若 何若 这些习惯说法都是表示比较,用来表示人或事物互相比较的结果。都可译为“跟比较,哪个更”。 例如: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汝意谓长安何如日远? 吾孰与城北徐公美? 救赵孰与勿救? (三)表示反问的习惯用法 1、不亦乎? 可译为“不是吗?”或“难道不吗?” 例如: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今吾之优越,犹人只有腹心疾也,而王不先越而乃务齐,不亦谬乎? 2、何(以)为?何焉为? 可译为“要干什么呢?”或“哪里用得着呢?” 例如:吾有车而使人不敢借,何以车为?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3、何之有 可译为:“有呢?” 例如: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将以攻宋。宋何罪之有? 夫晋,何厌之有? 4、何有 可根据上下文译为“有什么困难”“有什么舍不得”“有什么关系”。 例如: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何有于我哉,意思是“对我来说有什么困难呢?”) 5、“无乃与”,表反问语气,相当于“难道不是吗”。 无乃尔是过与?(论语) 难道不是该怪罪你吗? 6、“如之何”“奈何”,相当于“怎么”。 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诗经君子于役) 君子服役去了,教我怎么不想他?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老子) 平民不怕死,怎么用死来威吓他们? 7、“得非与”“岂非与”,表反反问,相当于“难道不是吗”? 得非诸侯之盛强,末大不掉之咎与?(柳宗元封建论) 难道不是强盛的诸侯,好像尾巴太大不便随意支配似的过错吗? (四)表示感叹的习惯说法 1、何其 可译为“怎么那么”或“为什么这么”。 例如:观庆父及叔牙、闵公之际,何其乱也? 赐,汝来何其晚也? 2、何之 可译为“怎么这么”或“怎么这么”,也可译为“怎么那么”或“为什么这么”。 例如:足下不欲破袁氏也,何言之不实也? 观大夫类有道术者,今何言之陋也? 3、“焉哉”,表感叹语气,相当于“吧”,“焉”不起作用。 反是不思,亦已焉哉!(诗经氓) 过去了的事不去想,也就算了吧! (五)表示强调的习惯说法 1、唯(惟)为 可译为“只”“只有”“惟独”。 例如:天生万物,唯人为贵。 唯谨慎为得久。 2、唯(惟)所 可译为“任凭”“随便”。 例如:臣有三剑,唯王所用。 太祖常赐良,唯其所择。 (六)表示假设的习惯说法 有于此(斯) 翻译时只需在有关句子前加一“假设”“假如”之类的词语即可。 例如:今且有人于此,以随侯之珠,弹千仞之雀,世必笑之。 “若其”相当于“假如”。 今者违命,胜不足多;若其不胜,为罪已甚。(晋书周浚传) 现在违背命令,打了胜仗也不算什么;假如没有胜利,罪过就太大了。 (七)表示指代的习惯说法 1、有所 无所 何所(安所、奚所) 可译为“有什么(没有什么)所的”“是什么”。 例如: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 女亦无所思。 二者可容,何所不容? 将军迎操,欲安所归? 2、有以 无以(有所以 无所以) 可译为“有什么(可以)用来”“没有什么(可以)用来”。 例如:项王未有以应。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3、无以为 可译为“没有必要用(要)”。 例如:匈奴未灭,无以家为也。 4、“之类”“之属”,相当于“这一类”。 故王之不王,非挟太山以超北海之类也;王之不王,是折枝之类也。(孟子齐桓晋文之事) 所以大王不能(以德)统一天下,不是挟着太山跳过北海这一类;大王不能(以德)统一天下,是折枝这一类。 而养游侠私剑之属。(韩非子五蠹) 但是私养游侠武士之类。 (八)表示推测、揣度、商榷的习惯说法 1、无乃乎 可译为“恐怕吧”“只怕吧” 例如: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 2、得无乎 可译为“该不会吧”“莫非吧”。 例如:成反复自念,得无教我猎虫所耶? (九)表示认定的习惯说法 之谓也 可译为“说的就是” 例如:闻道百,以为莫已若也,我之谓也。 (十)其他 1、“而已”,相当于“罢了”。 我知种树而已,官理非吾业也。(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 我懂得种树而已,当官治理不是我做的事。 2、“且且”,相当于“一面一面”或者“又又” 见信死,且喜且怜之。(史记淮阴侯列传) (高祖)见韩信被杀死,又高兴又怜悯他。 3、“所以”,有两个意义,一是“的原因”,二是“用来的办法”。 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史记项羽本纪) 遣将领把守函谷关的原因,是防备盗贼的进入和意外事件的发生。 行善而备败,其所以阜财用衣食者也!(国语召公谏厉王弭谤) 推行百姓认为好的,防范百姓认为坏的,这大概才是用来增多财物衣食的办法吧! 4、“焉耳”,语气词,相当于“罢了”。 其窃符也,非为魏也,非为六国也,为赵国焉耳。(唐顺之信陵君救赵论) 他盗窃兵符,不是为了魏国,不是为六国,为了赵国罢了。 5、“非则”,相当于“不是就是” 非死则徙尔。(柳宗元捕蛇者说) 不是死了,就是迁徙了。 6、“然则”,相当于“既然这样,那么”。 然则何时而乐耶?(范仲淹岳阳楼记) 既然这样,那么什么时候才快乐呢? 7、“焉耳矣”,表肯定语气,相当于“了”。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孟子梁惠王) 梁惠王说:“我对于国家,算是尽心的了。” 8、“者也”,一表判断,二表强化解释原因。 陈胜者,阳城人也。(史记陈胜吴广列传) 陈胜,是阳城人。 然则亡国破家相随属,而圣君治国累世而不见者,其所谓忠者不忠,而所谓贤者不贤也。(史记屈原列传) 然而破灭的国家接连不断,圣明的君主太平的国家几代不见的原因,就是因为(君主认为的)忠臣并不忠,贤才并不贤。 9、“以为”,一是相当于“把(它)作为”,二与现代汉语语意相同,即“认为”。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左传烛之武退秦师) 如果(您)放弃(围攻)郑国而把(它)作为东方道路上(招待来客)的主人。 “老臣窃以为媪之爱燕后贤于长安君。”(战国策触龙说赵太后) “我私下里认为太后您疼爱燕后超过长安君。” 10、“因遂”,相当于“于是”。 欲自杀以激荆卿,曰:“愿足下急过太子,言光已死,明不告也。”因遂自刎而死。(史记刺客列传) (田光)想自杀激励荆轲,说:“希望你赶快去拜访太子 ,说我已死,表明不会泄密。”于是自杀而死。 1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