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教学方法培养创新能力.doc_第1页
改革教学方法培养创新能力.doc_第2页
改革教学方法培养创新能力.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改革教学方法 培养创新能力创新是人类文明的源泉。人类社会在不断的创新中取得发展进步,人类本身也通过创新获得不断的完善与提升。在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当今,创新对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推动作用,又远远超过了以往任何时代,达到了空前的强度。一个国家的创新能力已经关乎国运的兴衰,于是,大力提高民族的创新素质,就成了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教育义不容辞地要担负起培养创新精神、发展创新能力的责任。作为小学教育,它是九年义务基础教育中的基础,我们不能一下子就要求学生马上就要有创新能力,应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人格。而语文教学作为小学教育中的一个重点部分,身为语文教师更应积极地承担起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任务。一、改变提问方式,调动积极性,激发求学欲望。“提问”是课堂教学中的一种必要手段。传统的教法,总是老师提问,学生回答。虽然,老师力求提高问题的质量,但仍有一种过于严密“监护”学生的感觉。学生也产生了听从老师指令的依赖感。要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提高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就要求我们必须实破传统的“师传生受”的观念,改变提问方式,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这两年,我试着以“自问自答”的提问方式组织教学,引导学生自已提问题,自己来解决问题,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如教学穷人这一课时,我先让学生根据文章层次,提出相应问题:桑娜一家生活怎样?桑娜怎样对待西蒙的两个孩子?渔夫又是怎样对待西蒙的孩子?等等。在他们对文章有了整体了概念和层次的概念之后,再引导学生就课文重点、难点部分进行质疑,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如:对桑娜抱回西蒙两个孩子后的那段复杂矛盾的心理描述,我引疑发问:“你读了桑娜的内心活动之后,觉得可以提出什么问题来研究?”经过思考,学生提出了“桑娜想到什么?”“她忐忑不安的原因是什么?”等问题。在学生对上述问题作了回答之后,我又趁热打铁,让学生把这段话进行分解,根据桑娜想到了具体的人和事继续提问题,以达到对桑娜的内心世界作进一步了解的目的。在充分的酝酿之后,学生又提出:桑娜都想到了谁?考虑到这些人的什么问题?这说明什么?读了这段话我们了解到桑娜是一个怎样了人?接着我又让他们对题作答。学生回答是:桑娜想到渔夫,考虑到“够他受的了”,说明桑娜对丈夫的体贴;想到孤儿考虑到只有抱回她们,说明桑娜对孩子的怜爱;想到自己,考虑到会挨揍,那也心甘情愿。说明桑娜是一个纯朴、善良、宁愿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人。学生通过这样的“自问自答”,把这段话作了剖析,研讨,理解起来就容易得多,也深刻多了。实践证明,引导学生自问自答,不但能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而且有利于锻炼他们,自行探索问题的能力。只有在民主的氛围当中,才会有人格的自由与舒展,才会有思维的活跃与激荡,进而才有创新潜能的迸发。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民主的精神氛围不仅是创新教育的必要背景条件,而且其本身就是最有力量的创新教育。二、科学评价,着眼创造性教师的评价对学生起着直接的影响。优秀的教师面对学生的回答,从不轻易使用“不对”、“错”这些字眼。因为他们知道,这样的评价会打击学生积极性,滋长怯懦畏惧的心理。心理学指出,胆怯和过分自我批判的心理状态,是妨碍创造的最危险的敌人。离开了勇敢,实际上就陷进了平庸,就取消了求异思维,取消了想象,取消了独创。因此,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要有科学性。另外,要鼓励学生勇敢地争论,不但对同学,对老师可以提出不同意见建议。对学生的独立见解,只要是经过认真思考提出来的,哪怕有几百分之一的正确成分,教师都应抱百分之百的欢迎态度,给予肯定。这样才能增强他们信心,使他们勇敢地去探索知识。记得一次我上草船借箭这一课时,有位学生提出草船借箭这课题应该改为草船骗箭。我觉得这个学生的意见很有探讨价值,于是我说:“这位同学的意见提得不错,一个借一个骗,哪个好,我们来讨论一下。”结果赞同“骗”的学生认为诸葛亮是用欺骗的手段从曹操那里骗到箭的,用“骗”确切;而赞同“借”的学生则认为“骗”字带有贬义,不符合文章赞扬诸葛亮足智多谋的感情色彩,同时“借”字给人的想象空间大,蕴含的意义也深,还是“借”好。最后大家还是倾向于“借”,但对那位同学的大胆想法十分佩服。我也给予了他高度的评价。这位学生十分高兴。从那以后,每次上课总会有学生提出与众不同的问题。看到学生在创造性思维和求异思维方面迈出的可喜一步,我体会到老师的鼓励和支持是学生勇敢探索的精神支柱。所以我们应该注意评价的科学性,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以健康发展。创新能力得到培养。三、改变课堂教学模式,追求“开放”教育格局。如何改变课堂教学模式呢?这就要以实现陶行知先生倡导的“六大解放”(即解放眼睛;解放头脑;解放双手;解放嘴;解放空间;解放时间)为基础点来改变了。当“六大解放”实现之日,即是创新教育成功之时。在语文教学中该如何解放呢?1、淡化书本权威和教师权威。我认为语文教学的过程应是培育科学精神和创新品质的过程。那么身为教师就应淡化权威对学生的影响。如学习鸟的天堂一文,当学生读到描写画眉鸟时,个别学生就问:“鸟都吓得飞进了叶丛,为什么还会兴奋地叫着呢?”对于这一发现我即时地给予肯定,并鼓励大家自由地思考,发表自己的看法。于是,整堂课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一下调动起来,他们也更敢于质疑提问、敢于批评争论课文的是非了。2、鼓励个性和独特,允许多元思维并存。当今的语文教学应摆脱强制性的统一思维、统一语言、统一行动,培养标新立异。如教学我的战友邱少云,当我问道:“为什么邱少云身上会着火了呢?”全班同学便各抒已见。有的说:“因为敌人用了燃烧弹。”有的说:“因为火势向着邱少云。”有的说“因为邱少云伪装不够好。”对于学生的这些想法我没有否定,而是留给他们一点时间思考,让他们共同分析。虽说学生们的回答有时是不对的,甚至于很离谱,但是他们的思维却开拓了,他们的想象丰富了,谁能说他们没有进步呢?总之,整个课堂要重过程、重综合、重全面,立中于鼓励、激发和引导。要以教师的教为主导,学生的学为主体,疑为主轴,练为主线;要注重学生在教师引导下的自学和教师有的放矢的辅导,使自学和指导在教学活动中有机结合;要给学生提供大量的独立钻研和自主实践的时间、空间和具体条件;要能体现出课堂的主导活动是学生的活动,教师的活动则只作为一种辅助线,融于学生的各项活动之中,从而实现教是为了不教。四、创设知识能力实践机会,增强创新意识。让学生动手操作,参与教学,在实践中获取知识,这是一种十分必要的做法,可是长期以来,“动手操作”多出现于数学或其他技能课堂,语文课堂上学生动手机会少。其实语文课让学生动手也是相当必要的。语文课堂上学生的动手可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写”,二是“做”。至于“写”,老师们大都重视起来了,而“做”却被忽略了。笔者认为语文课上让学生动手“做”,可把语文课本中的抽象事物、概念通过学生动手,进行充分感知建立表象,使他们摆脱感性知识材料一束缚。将感性活动与操作活动相结合,顺利形成概念。比如教学詹天佑这课时,可先让学生动手画居庸关、八达岭隧道和“人字形线路”的示意图,再让学生用泥土做居庸关、八达岭隧道模型,然后分别采用“从两端同时向中间凿进法”和“中部凿井法”凿隧道模型,来体会詹天佑采用这两种办法的实际操作过程。最后,让学生制作“人字形线路”来体验火车在“人字形线路”上的行驶路线。这样操作可以使学生亲身感知。强化感受,化静为动,以动促思,培养学生动脑又动手的能力。教育的责任在于对民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