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语文寒假试卷6.doc_第1页
初二语文寒假试卷6.doc_第2页
初二语文寒假试卷6.doc_第3页
初二语文寒假试卷6.doc_第4页
初二语文寒假试卷6.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初二语文寒假练习6第I卷基础知识36分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小题。(7分) 公元1276年3月,春寒料峭,乍暖还寒。这天黄昏,海安城河畔停泊着一叶扁舟,一个qio悴的身影久久伫立船头,在残阳夕照之中,遥望南天,捻须长叹。此人便是正当不 A (或 / 惑)之年的南宋右丞相兼枢密使文天祥。 两个月之前,文天祥奉旨赴北营与元军统帅伯颜谈判,文公抗言辩难,面斥狂虏,遂被扣留。后侥幸脱身,出镇江,走仪征,自泰州而东,欲取道通州(南通)渡海南归,兴兵抗元。从泰州到海安百里之遥,既有胡骑追捕搜索,又遭扬州制使李庭芝所诬而被当作“奸细”捉拿,再加上盗贼横行,沿途险象 B (环 / 还)生,“无日而非可死”。至海安后,方得以片刻休q。连日来九死一生的艰难遭遇,此刻一幕幕从脑海闪过。驱除狂虏、收复国土的渴望在胸中翻滚。赋诗两首,其忧国思乡的ch热情感,九折不回、忠贞不渝的斗争意志力透纸背。 斯人虽逝,忠魂犹存。1根据拼音在田字格内用正楷写出相应的汉字。(3分) 2从括号内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入在A、B处横线上。(2分)3、三句中,有一个病句,请找出来加以改正。 第 句,修改意见: (2分)默写。(8分)4僵卧孤村不自哀,_。(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5山河破碎风飘絮,_。(文天祥过零丁洋)6_, 儿女共沾巾。(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7_,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8_,甲光向日金鳞开。(李贺雁门太守行)9不畏浮云遮望眼,_。(王安石登飞来峰)10在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中,充分表达了诗人对湖东一带景色的迷恋并点明春游终点的句子是_,_。11 下列句子中加线的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看着眼前张张笑脸和一枚枚奖章,她不禁触目伤怀,喜极而悲。 B. 由于山体滑坡,救灾的队员往往突然会走投无路,但他们克服了常人难以想像的困难,及时赶到目的地,开展救援工作。 C. 当电影2012里每一个微弱的生命不断殊死挣扎时,那种生离死别使人感觉到我们似乎太渺小了,渺小得无与伦比。 D. 我们说话、办事,都要实实在在,不要故弄玄虚。阅读下面诗歌,完成题目。(4分)题金陵渡张祜 金陵津渡小山楼,一宿行人自可愁。潮落夜江斜月里,两三星火是瓜洲。 注解:金陵渡:渡口名,在今江苏省镇江市附近。 津:渡口。瓜州:地名,在长江北岸。12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_ _13请品析第三句中“斜”字的妙处。(2分)_ _ 名著阅读。(6分)“读你千遍也不厌倦,读你的感觉像三月”是啊,在成长的岁月里,我们一次次地陶醉阅读,一回回地徜徉书海。在一年四季的轮回中,在书香的熏陶下,我们一天天的懂得生活的真谛,感受成长的快乐。下面一段话就节选自初中必读名著中的一篇。“干掉自己,任何一个笨蛋,任何时候都可以做到。这是摆脱困境的最怯懦最容易的一种办法。生活不下去,就一死了之。你有没有试试去战胜这种生活呢?为了挣脱这个铁环,你已经竭尽全力了吗?把手枪收起来吧,这件事永远也不要告诉任何人。即使生活到了难以忍受的地步,也要善于生活,并使生活有益而充实。” 14选文出自名著_,这是主人公_的一段内心独白。从他的内心独白中,我读懂了他是一个_的人。(3分)15主人公一度曾想自杀,这样来写是否影响主人公的形象?谈谈你的理解。(3分) 专题与语文实践活动。(8分)本学期我们学习了“汉字”专题,请你参与以下活动。16【成语沙龙】2012年是农历的龙年,请你补出下列含有“龙”字的成语。(2分)17【巧解汉字】汉字的构成奇妙无穷。将某些字拆开,常常会引发有趣的联想,让人悟出一些道理。请依照示例,从下面提供的字中选一个拆开,说出所悟。(2分)【示例】“路”由足和各组成,说明人生的路是靠各自走出来的。提供选字:怒、功、悟 我选“ _”字,由_组成,说明_。18【形似辨微】上海咬文爵字编辑部日前公布了2011年中国出现频率最高、覆盖面最广的十大常犯语文差错。其中社会影响最大的语文差错是:“捍”误为“撼”。真是故宫“撼”事,令人遗憾。【注:北京故宫博物院感谢公安部门所送的锦旗把“捍”错写成了“撼”】请你运用形声字的相关知识,说说如何区别“撼”与“憾”。(4分) 第卷 阅读理解(49分)一阅读两段文言文(节选),完成19-22小题。(16分)【甲】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乙】自西山道口径北,逾黄茅岭而下,有二道。其一西出,寻之无所得;其一少北而东,不过四十丈,土断而川分,有积石横当其垠。其上为睥睨梁俪之形,其旁出堡坞,有若门焉。窥之正黑,投以小石,洞然有水声,其响之激越,良久乃已。环之可上,望甚远,无土壤而生嘉树美箭,益奇而坚,其疏数偃仰,类智者所施设也。噫!吾疑造物者之有无久矣。及是,愈以为诚有。又怪其不为之中州,而列是夷狄,更千百年不得一售其伎,是故劳而无用。神者倘不宜如是,则其果无乎?或曰:“以慰夫贤而辱于此者。”或曰:“其气之灵,不为伟人,而独为是物。故楚之南少人而多石。”是二者,予未信之。(选自柳宗元小石城山记【注】睥睨:女墙,城墙上如齿状的矮墙。梁俪:俪,l,栋梁。箭竹,竹子的一种。数:c,密,与“疏”相对。夷狄:我国古代对少数民族的蔑称。更:经过。售其伎:施展它的技能。19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语:(4分)潭中鱼可百许头 _ 凄神寒骨_良久乃已_ 益奇而坚_20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其疏数偃仰,类智者所施设也。 21【甲】文第一段写了潭水怎样的特点?运用了怎样的手法来写?试结合语段简要分析。(4分) 22 【甲】【乙】两文均是柳宗元被贬永州时所作,比较这两篇文章,说说作者抒发的情感是否相同?试作分析。(4分) 二阅读风筝的心,完成23-27题。 (18分) 风筝的心朱成玉又到了放风筝的季节,可是我的城市上空却空空如也。莫非是与这城市积下了太多的仇怨,连云都躲藏起来,不肯给城市的 天空一点梦想的色彩吗?而我依然仰望,寻找那些飞翔的痕迹,寻找那只要一点点风就可以抖擞起精神来的风筝。再次见到风筝,是在三月最破败的小巷。一些蓝色的白色的紫色的欲要飞翔的念头,被一群孩子们嫩小的手提着,轻轻地,飘在一人多高的风里。孩子们必须奔跑,因为只有奔跑才可以带来风。老人们说,放风筝可以放掉人心中所有的烦恼和晦气,只剩下美好的愿望。人们相信,这些用心灵里最珍贵的情愫扎出来的梦想之鸢,可以把种种美好的愿望传达给上帝。小时候没有卡通没有电脑,却有广阔的草地放风筝。如今,孩子们有了各种各样的玩具,却再也腾不出时间和空间纵情奔跑,纵情释放他们的梦想。所有的时间都被各种补习培训填充,所有的空间都被钢铁水泥占领。在这个简陋的巷子里,我看见风筝精疲力竭仍无法飘过城市的额头,气喘吁吁仍无法惊动半点尘俗。孩子们在巷子里终于跑累的时候,其中一个把风筝举过头顶叹口气说,有风多好,有风它就能飞上天空了。另外几个孩子也如泄了气的皮球,蹲到地上,不停地抱怨着风都哪儿去了?风都哪儿去了?孩子的话让我不禁一怔。风,被高高密密的楼群阻隔在外面;风,被机器的轰鸣赶往别处;风,藏在遥远的记忆里;风,躲进有歌谣的童年。小时候,我的风筝可以放得比云朵还高。在那么高的天空上,我的风筝和白云窃窃私语,那是我儿时最美丽的花篮,一直在我的记忆里晃来晃去。风筝飞不起来,然而它们却是这座城堡里唯一长着翅膀的鸟了。它们醒着,心怀世界上最单纯的愿望:只要一点点风,只要一点点可以飞翔的天空。天空不冷清,风筝不冷清,冷清 的只有风筝的心。风筝,这春天里的邮票,何时能为孩子们邮寄来春天?不知为什么,看着这些无法飞上天空的风筝,我的心里异常难受。尽管这是一些廉价的风筝,用最普通的材料制成,大概两三块钱就可以在任何一个商店里买到,但我还是希望它们能飞起来。这种希望点燃我心中隐匿了许久的渴望飞翔的念头。我对孩子们说,“明天早晨在这里等我,我领你们去一个可以让风筝自由自在飞翔的地方。”那个晚上,我挑选了最结实的竹签和最漂亮的桃花纸,精心制作了一个美丽的风筝。这是对童年的牵挂。我尽可能地将生命中所有美丽的色彩都绣到风筝的翅膀上,再扯一根长长的思念的线牢牢拴住它。我知道,我的童年不会走得太远 。 风筝上的那些花朵,鲜艳得就像那群孩子的脸。我仿佛听见了风筝在说:给我一点点风,给我一点点与梦有关的颜色。第二天一大早,我带上亲手制作的风筝领着孩子们去了广场。广场上人头攒动。孩子们小心翼翼地打开风筝,小心翼翼地打开自己,然后奔跑、奔跑,风来了!风筝飞上了高高的天空!我手中的线轴飞快地旋转,我的风筝追上了云朵,正在向它打听童年的消息。很多人站在那里不再走动。很多人仰起了头。很多人高声喊道:“快看,多美的风筝!”那一刻,我感觉到,适合风筝飞翔的风来了。那些安静的、优雅的心灵回来了。其实,它们从来就不曾丢失,只是有待呼唤。23本文围绕“风筝”主要记叙了哪两件事?(4分) 24“风筝,这春天里的邮票,何时能为孩子们邮寄来春天?”一句中两个“春天”的含义是什么?(4分) 25作者在文中提到自己小时候放风筝的情景有何作用?(2分) 26从修辞和表达效果上,赏析下面一句话。(4分)在这个简陋的巷子里,我看见风筝精疲力竭仍无法飘过城市的额头,气喘吁吁仍无法惊动半点尘俗。 27文章结尾说:“其实,它们从来就不曾丢失,只是有待呼唤。”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4分) 三阅读莫远离“深阅读”,完成28-32题。(15分)莫远离“深阅读” 在现代社会,网络、手机、电视等传播媒介,极大改变了人们的阅读习惯。人的身体从书斋里解放出来,整个世界都成了书房。与此同时,阅读也变得越来越简单随意,看时一目十行,看后过目即忘人们常说的“浅阅读”逐渐风行起来。传播媒介变了,阅读习惯也随之改变,这无可厚非。读书从来都有不同类别,何况“读”总比“毒”和“赌”好,毕竟它能获取信息、提升修养。但是,如果一种拒绝深度的浅阅读借助于媒介的力量,逐渐演化成社会上大多数人尤其是年轻一代的阅读习惯时,我们是否该有所审视?阅读之深浅,并非小事。往小里说,涉及个人生活方式;往大处讲,涉及社会风尚和全民族的文化倾向。科技的发达,资讯的浩繁,并不能成为远离深阅读的借口。历史上很多名人,并不苛求读书之多,却强调读书之深。唐宋八大家的韩愈自述所服膺之书不过数种。清代名臣曾国藩反复强调读书要专,“穷经必专一经,不可泛鹜”,“但一部未完,不可换他部,此万万不易之道”。古人讲究读书譬若掘井,与其多掘数井而不及泉,不如专守一井,力求及泉,而用之不竭。当然,一味艰深不免乏味,但是一股脑跟风“浅阅读”,则终会流于浮泛。我相信,如果沉迷于新潮时尚、“触手可及”的手机阅读、广告阅读、网络阅读,这个社会能够造就千千万万个信息受众,但是很难培育精深广博的大家。当然,这里并非要提倡复古读经,也不是强求每个人都去做名人大家,而只是为时下偏颇式的阅读状况担忧,为人们对这样的阅读习惯习焉不察(习焉不察:经常接触某些事物,反而察觉不到其中存在的问题)而担忧。阅读可以是休闲、娱乐,但不应止于休闲、娱乐,尤其是对于整个国民而言。从另一角度来说,人类文明长河存在无数经典,不少作品的孕育时间与创作艰辛都令人慨叹。红楼梦披阅十载,增删五次, 这些作品呼唤代代后人不断重读,温故知新。它们的厚重与丰富,也注定了阅读的艰难与沉潜,这是浅阅读无法涉足的领域。曾有人在网上搞所谓的世界经典名著快读,把每部名著概括成几十个字的故事梗概,以为这样可以花最少的时间,读最多的名著,简直可以算得上心浮气躁的典型例子。对于不以读书、研究为业的人来说,“浅阅读”未尝不可;但对于整个社会,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民族素质的提升,深阅读万不可废。如果有一天,国人全都沉迷于摩尔庄园、偷菜游戏、手机短信和QQ聊天,那么这还是不是我们?28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 29为论证文章的中心论点,本文是从 和 两方面论述深阅读的重要性的。(用文中原句回答)(4分)30第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31第段划线的句子能否去掉?简要说说理由。(3分) 32请你为第五段划线处补写一个恰当的事实论据。(3分) 第卷作文(65分)某报曾以“什么样的人最快乐”为题,举办了一次有奖征答,最后从应征的八万多封来信中评出四个最佳答案:作品刚刚完成,吹着口哨欣赏自己作品的艺术家;正在用沙子筑城堡的儿童;为婴儿洗澡的母亲;在手术台边一站几个小时,坚持挽救他人生命的外科医生。由此我们知道,快乐来自成功,来自梦想,来自爱心,来自坚持。其实,在你生活中,也一定有过来自成功、梦想、爱心、坚持的快乐。正是因为享受了成功,胸怀着梦想,付出了无私的爱,无数次执着的坚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