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教育论文-“触摸”——让数学课堂更阳光 .doc_第1页
学科教育论文-“触摸”——让数学课堂更阳光 .doc_第2页
学科教育论文-“触摸”——让数学课堂更阳光 .doc_第3页
学科教育论文-“触摸”——让数学课堂更阳光 .doc_第4页
学科教育论文-“触摸”——让数学课堂更阳光 .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科教育论文-“触摸”让数学课堂更阳光【内容摘要】新数学课程标准也指出:教师应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因此我们数学老师应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让学生触摸数学,在“触摸”中激发兴趣;在“触摸”中激活思维;在“触摸”中放飞个性;在“触摸”中感受“生活数学”,让数学课堂更阳光。【关键词】小学数学触摸教学阳光课堂一则故事:一位老人临终前对儿子说:“如果你能凭自己的劳动挣来钱,我就把遗产留给你。”儿子是一个懒汉,从来不干活,于是向母亲要了点钱,骗父亲说是自己挣的,老人说:“这钱不是你挣的。”说着随手把它丢进火炉。儿子笑了笑走开了。第二次还是这样,儿子只好真的去干活,他给人家扛木头,吃了许多苦,挣来一点钱。可是老人又把铜钱丢到火里去了,这下儿子真急了,硬是从火里把铜钱抢了出来,老人说:“这回我信了,只有自己劳动挣来的钱,你才会这样心疼。”这则故事告诉我们,学习数学也是这样的道理,只有亲历数学,真正触摸数学,所学的知识才是真正属于自己的财富,学习如果没有“触摸”作前提,所学的知识是不可靠的。所以,新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因此我们数学老师应在新的理念指导下,让学生触摸数学,给学生以自主实践探索、相互合作的空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让数学课堂更阳光。一、在“触摸”中激发兴趣鲁迅先生说过,没有兴趣的学习,无异于一种苦役;没有兴趣的地方就没有智慧和灵感。只要儿童们感兴趣的事物,他们就会乐于去接近,积极去研究,努力去创造。而这种情感又往往因一定的情境而产生,并持久拥有。所以,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要经常让他们用心“触摸”一些熟悉的生活情景,去体验、去感悟学习数学的快乐。让他们萌发一种数学真有趣、我要学的心理,唤起他们的探索欲望,感到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是可学、可摸、可感的。如在上分数的初步认识时,一位老师设计了这样一个开头:“谁愿意和老师做一个用掌声表示的数的游戏呢?”学生一听说要做游戏,立刻兴奋起来,一个个都特别来劲。“把8朵花平均分给2个同学,每人几朵?”“啪!啪!啪!啪!”教室里响起了四声清脆整齐的掌声。“把4朵平均分给2个同学,每人几朵?”又是“啪!啪!”两下响亮的掌声。“把2朵平均分给2个同学?”“啪!”学生十分得意地拍了一下。此时,我看着学生神秘地说:“把一朵平均分给2个同学,每人几朵?”同学们正准备拍手,听到这个问题一下子给懵住了,你看着我,我看着你,不知道怎么办才好。有学生用手指尖在另一个手掌上轻拍了一下,我笑着问:“拍了一下,表示一个吗?”学生纷纷摇头大喊:“不是!我们拍的是半下、半下,表示半个!”“那你们明明拍的是一下呀?怎么办?”既然不能用掌声来表示,那能不能用以前学过的数来表示半个呢?学生这一下子可真被难住了,“心术通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由好奇而引发求知欲。这时的学习则成了学生的内在需求,获取的知识往往根深蒂固地烙在学生的脑海中。可见,在教学中,我们老师一定要精心设计每个教学环节,灵活地把握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让学生真正触摸数学,给予学生心灵的自由,让课堂阳光起来。二、在“触摸”中激活思维“儿童的智慧在手指上”这就告诉我们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提高是从动作开始的,实践的、感性的东西对学生来说更具吸引力。这不仅是简单的劳动,而且是产生创造性思维的触发点,是孕育数学思维能力的一个支点。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单纯的劳动,不能算做,没有思维的想,只是空想,只有操作与思维结合起来才能达到思维之目的。”因此,没有动手操作,没有对事物的直接“触摸”,就难以完成知识建构。如:我在上完一年级上册“比较”后,让学生练习下面这道题:把方糖放入杯子后,哪杯水最甜?学生的不同答案引出了争论,到底哪杯水最甜呢?带着疑问,,学生开始分组动手操作,在各个杯子中加入同样多的糖,搅拌后,再进行品尝,得出结论:水最少的那杯甜。又如在学习“左右”后,有一幅图是小朋友们在上、下楼梯,机灵狗问:“他们都是靠右走的,怎么一个在左边,一个在右边呢?如果上楼的同学靠右行,下楼的同学靠左行,会是怎么样呢?”这时一个学生说:“让我们去走一走楼梯吧。”于是,我就让各组有秩序地排队先上楼梯,再下楼梯,学生在体验的过程中得出结论:两个同学都是靠右行的。同学们之所以得出错误的结论,是他们平时没有关注生活中的数学,通过走楼梯,否定了上、下楼梯方向不同的这一事实。学生带着数学问题回到生活中,一下子就得出正确的答案。可见,学生在触摸数学的过程中,可以激活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思维,让课堂也因思维火花的点燃而阳光起来。三、在“触摸”中放飞个性“在花中采蜜,是蜜蜂的快乐;但将蜜汁送给蜜蜂,也是花的快乐。”课堂教学也一样。课堂不仅仅是知识建构的场所,也是张扬学生生命的地方,它是师生提炼生活、展示风采、体验人生、追求成功、感受欢愉、发展生命的过程。在课堂上,教师不要只是机械的传授知识,单向地进行着交流,简单地进行交往。教师要善于调动学生的生命动力,张扬学生的个性。用生命“触摸”数学,数学才具有灵气,个性才会飞扬。我曾在一本教育杂志上看到这样一则案例:师说:“小朋友,你们听好,今天是期末复习,我今天给你们讲题目,每道题都很重要,大家认真听。”同学们都认真听了。大家看这里有一道题:树上有5只鸟,猎人开枪打死了一只,还有几只?小朋友们说:“一只也没有了,因为都被吓跑了。”老师听了很高兴。“那你们说应该填几?”小朋友说:“填0。”对了。没想到这个时候有个小朋友举起了手:“老师,我反对,我不认为应该填0,”师问:“你是怎么想的?”这个孩子回答:“树上有5只小鸟,猎人开枪打死了一只,我认为还剩下3只小鸟。为什么呢?因为树上的5只鸟是一家的,猎人打死了鸟爸爸,吓跑了鸟妈妈,树上还剩下3只不会飞的鸟宝宝。所以,我认为树上还剩下3只小鸟。”这孩子多么富有灵性啊!教师及时地表扬了他。在这里学生的情感、智慧还有生命灵性都融入教学之中,课堂由单纯的知识传授变为生命和个性的张扬,课堂也为此而阳光起来。四、在“触摸”中感受“生活数学”我们都知道,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数学问题情境不仅包含与数学有关的信息,还包括那些与问题的生活背景,它是沟通现实生活与数学学习、具体问题与抽象概念之间联系的桥梁。所以,我们要尽量创设一些生活中所碰到的数学问题让学生感悟到数学问题的存在,体验数学学习与生活实际的联生活经验,品尝到解释生活现象以及解决实际问题起一种学的需要,从而能够主动深入地学习、探索。最近我听了一节数学活动课,内容是求商的进似值的应用。学生学习了四舍五入法求商的近似值后,执教者设计了下面一组综合实践练习:根据实际情况,下面各题的答案应取多少合适?(1)每套童装用布2.2米,50米布可以做多少套?(2)每个油桶最多装油4.5千克,要装60千克的油,要多少个这样的油桶?(3)做面积1.2平方米(尺寸:1.2米1米)的桌布10块,要用面积3平方米(尺寸1.5米2米)的布多少块?出示题后,先让独立解答,然后汇报交流,结果大部分同学答案是这样的:(1)502.222.723(套)(2)604.513.313(个)(3)1.2103=4(块)出示以上答案后,上课老师不失时机地启发孩子问:想想这些答案有没有不妥之处?同时,让其他有不同答案的学生谈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