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能力培养与提高复习.doc_第1页
创新能力培养与提高复习.doc_第2页
创新能力培养与提高复习.doc_第3页
创新能力培养与提高复习.doc_第4页
创新能力培养与提高复习.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部分 创新能力培养与提高的基础篇这是一个创新驱动的时代。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经济发展的驱动力,更是财富积累的途径。创新是一个组织的生命力所在,创新能力是驱动创新的不竭动力,创新的关键在于人,充足的善于创新的专业技术人员是实现组织“创新效益再创新”的良性循环的根本。 专业技术人员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在明确专业技术人员胜任力要求的基础上,结合创新能力构成,建立专业技术人员创新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和开发的制度体系,有针对性地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开发。第一章 创新能力是驱动创新的关键本章要点 时代需要自主创新能力 创新对获取竞争优势的贡献 创新的概念、模式和过程 创新能力的概念和构成 创新能力培养的意义第一节 创新驱动的时代一、时代需要自主创新能力 二、创新对获取竞争优势的贡献 1.创新可以提升新产品开发能力,获取市场竞争优势 2.创新可以提升工艺能力,打造先进的制造优势 3.创新可以提升服务能力,赢得持续竞争优势 4.创新可以提升组织适应环境变化的动态能力,构筑战略发展优势第二节 创新的内涵一、创新的概念 1.创新概念的经济学解释 2.创新概念的管理学解释 3.创新与创造的区别 二、创新的类型 1.技术创新 2.市场创新 3.管理创新 4.制度创新 三、创新的模式 1.线性模型 2.同步耦合模型 3.相互作用模型 四、创新过程 一般分为3个阶段:发明阶段、实施阶段和市场渗透阶段。第三节 创新能力的内涵一、创新能力的概念 创新能力是指创新主体在创造性的变革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力整合,即从产生新思想到产生新事物再到将新事物推向社会使社会受益的系列变革活动中,创新主体所具备的本领或技能。 二、创新能力的构成 第四节 创新能力培养的意义一、创新在全球经济变革中的新趋势 1.创新的基础是智力资本 2.创新的平台是管理实践 3.创新的主体是创新人员 4.创新的关键是创新能力 二、创新能力培养的意义第二章 专业技术人员的创新能力评价本章要点 时代需要自主创新能力 专业技术人员的新特点 专业技术人员的胜任力 专业技术人员创新能力的综合要求 专业技术人员创新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第一节 专业技术人员的新特点一、新时代需要创新型的专业技术人员 二、创新型专业技术人员的界定 三、创新型专业技术人员的功能定位 1.创意人 2.创新与创业倡导人 3.项目领导人 4.技术桥梁人物 5.市场桥梁人物 6.创新指导与辅导者第二节 专业技术人员的胜任力一、创新型专业技术人员的胜任力内涵 二、创新型专业技术人员的胜任力结构 1.高度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2.汇聚科学知识和工程技术的知识基础 3.多元复合的实践技能 4.获取信息和资源的商务技能 5.个性化与创新精神的完美结合 三、创新型专业技术人员的胜任力特征第三节 专业技术人员的创新能力评价一、专业技术人员创新能力的综合要求 二、专业技术人员创新能力评价体系的设计原则 1.代表性原则 2.系统性原则 3.可行性原则 4.科学性原则 5.层次性原则第三节 专业技术人员的创新能力评价三、专业技术人员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一)创新素质 (二)创新技能 (三)创新氛围 (四)创新成果 四、专业技术人员的创新能力评价标准第三章 专业技术人员的创新能力培养本章要点 专业技术人员的管理和开发 专业技术人员创新能力的培养 国外组织的专业技术人员创新能力培养的经验启示第一节 专业技术人员的管理与开发一、创新能力培养是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与开发的重心 二、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与开发 1.建立培养创新型专业技术人员的战略规划体系 2.加强对专业技术人员的工作设计,突出创新能力的要求 3.建立基于创新胜任力评价的专业技术人员招聘和甄选体系 4.推进对创新技法和创新思维的训练和开发 5.关注创新型专业技术人员的职业规划和发展 6.改进专业技术人员的薪酬 7.建立能力评价和KPI导向相结合的绩效改进体系 8.创建良好的心理契约,完善专业技术人员的激励体系 9.加强创新文化管理,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的工作生活质量第二节 专业技术人员创新能力的培养一、专业技术人员创新能力培养的原则 1.战略原则 2.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3.全员开发和重点提高相结合原则 4.注重投入产出原则 二、专业技术人员创新能力培养的模式和方法 (一)专业技术人员创新能力培养的模式 (二)专业技术人员创新能力培养的方法第三节 国外组织的专业技术人员创新能力的培养一、美国企业专业技术人员创新能力的开发模式 1.技术中心吸引专业技术人员 2.超前培养经济发展 3.推动技术创新对专业技术人员的使用 二、日本政府对专业技术人员创新能力的开发模式 1.注重高新技术产业专业技术人员开发 2.超前开发未来产业技术人员 3.专业技术人员培训方式个性化三、韩国政府对专业技术人员创新能力的开发模式 1.鼓励企业加强专业技术人员培养 2.创设研究机构 3.强化国际合作开发科技前沿人才 4.出台特殊措施厚待科技专业人才 四、国外组织对专业技术人员创新能力培养经验的启示 1.建立企业专业技术人员创新能力培养机制 2.建立企业专业技术人员使用机制 3.建立企业专业技术人员创新能力的激励机制 4.确立政府政策导向及资金支持第二部分 创新能力培养与提高的素质篇 美国心理学家T.M.Amabile认为,对创新能力最重要的、具有决定意义的因素是那些使人们集中于任务的内在兴趣方面的因素。当人们被工作本身的满意度和挑战所激发,而不是被外在的压力所激发时,才表现得最有创造力。因此,专业技术人员创新能力的培养从根本上讲是个体的创新素质起主观能动作用。作为思考和行为主体的个人,只有在具备了良好的知识结构及储备、活跃的创新思维、积极创新的心理和人格特征之后,才有面对环境和驾驭环境的能力,才能进行创造性活动并为取得成功打下扎实的基础。第四章 审视创新的战略视野本章要点 专业技术人员的战略视野 专业技术人员如何把握创新战略 专业技术人员构建创新战略的系统观第一节 专业技术人员的战略视野一、专业技术人员如何突破创新的窘境 1.专业技术人员应该培养一定的技术预见能力 2.专业技术人员应该培养一定的市场预测能力 3.专业技术人员应该培养一定的把控动态创新系统的能力 二、专业技术人员应该具备战略视野 1.战略视野是驱动创新的利器 2.明晰组织创新战略是战略视野建立的前提 SWOT分析法 第二节 专业技术人员如何把握创新战略一、理解创新战略的内涵 组织实施创新战略的主要目的是: 1.支持和扩展现有的经营领域 2.拓展新的经营领域 3.扩大和加深组织的技术能力和知识 4.促使组织获得可持续的竞争优势 二、分析创新战略的类型 1.领先创新战略 2.跟随创新战略 3.模仿创新战略三、把控创新战略的管理 1.外部环境分析 2.内部环境分析 3.战略沟通与目标确立 4.联结组织整体战略 5.转化为部门或团队的具体战略和目标 6.创新战略反馈与学习第三节 专业技术人员构建创新战略的系统观一、国家创新系统的特征 二、组织创新系统的特征 1.组织领导与企业家精神 2.研究与发展体系 3.教育培训与人力资源 4.资金供应与管理 5.组织体制 三、专业技术人员创新战略系统观的构建第五章 驱动创新的市场情结本章要点 专业技术人员的市场情结 专业技术人员如何识别和获取市场需求 专业技术人员如何把握市场情结第一节 专业技术人员的市场情结一、市场需求是创新成功的关键 案例: “显示”手套的奇迹 二、阻碍获取市场需求的三大因素 1.缺乏对用户真正需求的把握 2.对用户的认知与自身行动产生了偏差 3.存在对用户作为创新源的潜在偏见第二节 专业技术人员如何识别和获取市场需求 成功的创新项目必须基于清楚地理解用户的需求。用户需求的表述包括目标用户研究、用户指导小组、关键用户采访和竞争产品分析。 一、如何识别市场需求 1.采用定性方法识别市场需求 2.采用市场细分方法识别市场需求 二、如何获取市场需求 1.围绕用户需要解决的问题开展创新 2.通过引导用户的潜在需求来获取创新优势三、关注外部创新源的新趋势 1.交互式创新 2.合作创新 3.协同创新 4.开放式创新 5.全面创新第三节 专业技术人员如何把握市场情结一、过度关注市场需求的误区 1.过分关注短期竞争盈利,忽视长期能力培育和发展 2.过分关注价值增加,忽视价值创造 二、创新需要技术和市场的协同发展 三、获取领先用户以促进技术和市场的协同 1.领先用户的内涵 案例:诺基亚的应用创新 2.获取领先用户的方法 第六章 开发创造的心智本章要点 创造力的内涵 创造过程的演化 影响创造力的心智因素 影响创造力的环境因素第一节 创造力的内涵一、创造力的内涵 创造力是创新的根源,创新则是创造力见诸社会的具体实践,因此,创造力是人类一切行为中最重要同时也是最值得研究的行为。创造力体现的主要特征是具有新颖性与有用性。 二、创造力的分类 根据创造力起源不同,将创造力的种类分为3类:标准式创造力,探索性创造力和意外式创造力。 三、可以培养和开发创造力吗第二节 创造过程的演化一、第一阶段准备阶段 准备阶段要发现问题,并对问题进行选择与评价,有意识地积累按所研究领域的逻辑规则划分的知识,并确定一种“问题态度”。二、第二阶段孕育阶段 这个阶段的主要工作内容包括: (1)仔细审阅现有的信息; (2)形成目标解,分析不同解的优缺点; (3)将分散的材料加以综合分析和整合; (4)孕育和引出思想火花。三、第三阶段明朗阶段 这个阶段的主要工作内容包括: (1)产生新思想; (2)修改和完善; (3)发明或创造。四、第四阶段验证阶段 这一阶段主要是判断创新思想的正确性,是个体对整个创造过程进行反思的过程。这个阶段的主要工作内容包括: (1)进行适宜性的检验; (2)将结果同有关方面沟通; (3)假设检验; (4)进行组织和社会系统的变革以克服创造力的阻碍因素。第三节 影响创造力的心智因素一、影响创造力心智要素之一个性特征 二、影响创造力心智要素之二智商 三、影响创造力心智要素之三情商 四、影响创造力心智要素之四认知风格 1.对“内省”的认知 2.对“容异”的认知 3.对“重构”的认知 第四节 影响创造力的环境因素一、影响创造力环境因素之一组织创新氛围 二、影响创造力环境因素之二团队创新氛围 1.团队领导的领导风格和领导支持 2.团队成员的支持和交互 3.团队的异质构成和结构 三、影响创造力环境因素之三工作任务特性 1.任务的特征 2.任务目标 3.资源提供 4.评价和反馈第五节 如何汇聚为团队创造力一、团队创造力的内涵 二、团队创造力的评估 1.团队成员 2.团队领导 3.团队氛围 4.团队构建 5.任务水平三、团队创造力开发策略 1.建立学习型团队 2.构建团队心理契约 3.营造易于形成团队创造力的组织氛围 4.选拔具有创新管理特点的领导 5.选拔并培养具有创造能力的团队成员第七章 激发创新能力的方法本章要点 创新技法的概述 分析型创新技法 非分析型创新技法 TRIZ理论及方法第一节 创新技法的概述一、创新技法的概念 创新技法是人们进行创新和创造活动时所运用的具体方法和实施技巧,它是根据创新思维的发展规律而总结出来的一些原理、技巧和方法。创新技法在实践运用中主要遵循以下4种原则: 1.迁移原则 2.组合原则 3.分离原则 4.还原原则 二、创新技法的分类 第二节 分析型创新技法一、特性列举法 这个方法用于具体事物的创造发明和革新,主要是对发明对象的特性进行分析,将其一一列出,然后探讨能否革新以及怎样革新。 二、希望点列举法 1.书面搜集法 2.会议法 3.访问谈话法 三、缺点列举法 抓住事物的缺点进行分析,以确定发明目标的创造技法。四、成对列举法 把任意选择的两个事项结合起来,成对列举其特征,或者把某一范围内的事物一一列举,依次成对组合,从中寻求创新设想的技法。 五、主体附加法 在原有的设想中补充新的内容,在原有的产品中增加新的附件的方法。 六、焦点法 以一个预定事物为中心,依次与罗列的各元素一一组合构成联想点的创新技法。七、排列组合法 1.同物排列组合 2.异类排列组合 3.概念排列组合 4.重组排列组合 5.共享与补代排列组合 八、形态分析法 形态分析法是一种利用系统观念来网罗组合设想的创造发明方法。九、检核表法 检核表的根本作用在于正确、有效地把握创造发明的目标与方向。 十、和田十二法 十一、5W1H法第三节 非分析型创新技法一、智力激励法 1.自由畅想原则 2.以量求质原则 3.延迟批评原则 4.综合改善原则 5.限时限人原则 二、综摄法 1.变陌生为熟悉(异中求同即异质同化) 2.变熟悉为陌生(同中求异即同质异化) 5.动作类比 三、类比法 1.直接类比 2.拟人类比 3.象征类比 4.幻想类比 5.动作类比 四、移植法 1.方法移植 2.原理移植 3.功能移植 4.回采移植五、仿生学法 1.控制仿生 2.信息仿生 3.力学仿生 4.技术仿生 5.原理仿生 6.化学仿生 第四节 TRIZ理论及方法一、TRIZ理论概述 1.产品进化理论 2.分析 3.冲突解决原理 4.物质场分析 5.效应 6.发明问题解决算法ARIZ 二、TRIZ的工具方法 三、TRIZ的应用前景第八章 重视技术学习能力的培养本章要点 专业技术人员技术学习的内涵和特点 专业技术人员技术学习能力的培养 专业技术人员知识管理平台的创建 专业技术人员技术学习能力的拓展第一节 专业技术人员技术学习的内涵和特点一、技术学习是提升创新能力的基石 二、技术学习的内涵和特点 (1)技术学习是有目的的行为; (2)技术学习是有风险的,并且也是需要投入的; (3)技术学习需要考虑外部环境的互动,需要相关机构和外部组织的协作; (4)技术学习具有多层次性,需要组织内部各个层次的协同; (5)技术能力提高具有阶段性,涉及到不同的发展阶段。第二节 专业技术人员技术学习能力的培养一、获取创新的内部学习源 案例:3M公司技术学习源的获取。 二、拓展创新的外部学习源 1.向客户学习 2.向供应商和销售商学习 3.向竞争者学习 4.产学研合作 三、技术学习源的国际化 四、基于信息网络获取技术学习源 案例:韩国获取国外技术的途径。第三节 专业技术人员知识管理平台的创建一、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 显性知识指那些可表述出来而能成为公共物品的知识,无论其已成为文字或是尚存在于某些人的头脑中;隐性知识是不能或难以表述的,或者即使表述出来,也会损害其精髓,隐性知识属于经验、诀窍和灵感的范围,本质上是意会性的。 二、知识学习的4种方式 知识学习蛀牙包括“干中学”、“用中学”、“研究开发中学”、“组织间学习”4种方式。 三、创建知识管理的平台第四节 专业技术人员技术学习能力的拓展一、改进战略层技术学习 二、加强团队和组织的学习力度 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