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的本意和引申义.doc_第1页
词的本意和引申义.doc_第2页
词的本意和引申义.doc_第3页
词的本意和引申义.doc_第4页
词的本意和引申义.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节 词的本义和引申义一、 词的本义(一)什么叫词的本义:所谓词的本义,是与该词的书写形式相应并有上古文献资料所能证明的最古的意义。我们所说的本义,是指造字时代的词义,而不是汉语发生时代的原始义或最初义。象形字最能反映本义。(二)掌握词的本义的意义有助于深入领会由本义派生的各引申义,把握词义系统的全局,使纷繁的词义条理清晰。(三)如何探求词的本义1.分析字形,据形索义 借助于词的书写形式来探求词的本义。2.验之以文献 根据字形分析出来的意义,必须有文献资料加以参证。二、词的引申义(一)什么叫词的引申义 所谓引申义,就是由本义直接或间接引申出来的意义。从引申义与本义的关系看,可以分为直接引申和间接引申两类。直接引申是指从本义直接派生出来的意义。间接引申是由直接引申再引申的意义。(二)词义引申的类型按外在形式分:1.链条式:引申从本义出发,沿着同一方向,在不同层次上连续地引申。防:(1)以防(堤坝)止水。(周礼地官稻人) (2)防民之口,甚于防(堵水)川。(国语周语上) (3)若敕政责躬, 杜渐防(禁阻)萌,则凶妖销灭,害除福凑矣。(后汉书丁鸿传) (4)是以王者崇本退末,以礼义防(约束)民欲,实菽粟货财。(盐铁论) (5)君子言有坛宇,行有防(规范)表。(荀子儒效) 防:堤坝堵水禁阻约束规范 2.辐射式引申:以本义为中心,在同一层面上向不同方向直接引申。贱:(1)心忧炭贱(物价低)愿天寒。(白居易卖炭翁)(2)威尊命贱(卑微)。(李华吊古战场文)(3)且相如素贱(地位低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4)左右以君贱(轻视)之也。(战国策齐策四)(5)又迫贱(谦词)事。(司马迁报任安书)贱:卑微、价格低、 低贱、轻视、谦词“节”的本义是“竹节”。竹节有两个特点,一是截分,把事物截分为若干段;二是节制,这若干段的长短是有一定之规的。根据“截分”的特点,“节”可引申为木节、关节、季节、节拍等义。根据“节制”的特点,“节”可引申为节制、符节、气节、法度等义。例如:(1)不遇盘根错节,何以识利器乎?(后汉书虞诩传)(木节)(2)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庄子养生主)(关节)(3)寒暑易节,始一反焉。(列子汤问)(季节)(4)贵在中节。(盐铁论相刺)(节拍)(5)节用而爱人。(论语学而)(节制)(6)杖汉节牧羊。(汉书苏武传)(符节)(7)时穷节乃见。(文天祥正气歌)(气节)(8)礼不逾节。(礼记曲礼)(法度)上述本义和引申义之间的关系可以用图形表示:竹节、木 节、法 度、关 节、气 节、季 节、符节、节 拍、节 制3.综合式引申 很多情况下,词义引申是链条式和辐射式两种类型交织并存。按内在联系分:(1)时空引申 “处”,有“时”义,杜甫述怀诗:“沉思欢会处,恐作穷独叟。”刘长卿江州留别薛六柳八二员外诗:“江海相逢少,东南别处长。”元稹鄂州寓馆严涧宅诗:“何时最是思君处,月落斜窗满寺钟。”柳永雨霖铃词:“方留恋处,兰舟催发。”诸“处”皆当作“时”节。“处”之为“时”,应是空间朝时间方向引申的结果。散文中也有例:玄怪录卷三:“每至春风动处,秋月明时,众乐声悲,征鸿韵咽。”敦煌变文集前汉刘家太子传:“当此之时处,有东方朔在于殿前过见。”“时处”连文,处亦时也。 “当”,古有处所义。字写作党,左传哀公五年:“师乎,师乎!何党之乎?”杜注:党,所也。礼记玉藻:“侍坐,则必退席,不退,则必引而去君之党。”孙希旦集解云:“党,所也。”释名释州国“上党,党,所也。在山上,其所最高,故曰上党也。”今湖南祁东方言谓处所曰“当”。“哪当”即“什么地方”,“好当”即“好地方”。女孩子到男方家相亲,名曰“看当”,即“看地方”。由此引申,“党(当)有“时间”义。公羊传文公十三年:“郑伯会公于斐,还者何?善辞也。何善尔?往党卫侯会公于沓,至,得与晋侯盟;反党郑伯会公于斐,故善之也。”何休注:“党,所也。所犹时也。”此文献训党为时之始,唯经过“所”这一中间环节而已。中古以降,有“何当”一词,即“何时”之意。“当”为“党”之音转。王右军帖:“虞生何当来。”鲍照代升天行:“何当与汝曹,啄腐共吞腥。”古绝句:“何当大刀头,破镜飞上天。”杜甫秦州杂诗:“何当一茅屋,送老白云边”。送高三十五书记十五韵:“黄尘翳沙漠,念子何当归。”李商隐夜雨寄北:“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语时。”陈师道送内诗:“关河万里道,子去何当归。”(2)性状引申 由事物、行为的性质、特点而引申出新的意义叫性状引申。例如:“踌躇”,本犹豫不决之义。而“思考问题”时也常常犹豫,故“踌躇”引伸有“思量”义。韩愈符读书城南:“思义有相夺,作诗劝踌躇。”鲁斋郎三折:“他两个眉来眼去,不由我暗暗踌躇。”伍员吹箫二折:“仔细踌躇,俺父兄多身故,他又把咱家一命图。”斗鹌鹑流水高山:“自踌躇,将几般儿烦恼收拾聚。”皆其例。“快”,中古有“迅速”之义。晋书王湛传:“此马虽快,然力薄不堪苦行。”是其证。善于某事,一定熟练,迅速。故“快”引伸有“善于”之义。白居易有感诗:“马肥快行走,妓长能歌舞。快行走,善于行走。与下文“能”相对。董西厢四卷:“只唤作先生解经理,解的文义,羞争知快扞诗谜。”张协状元四出:“小子最快说梦,又会解梦。”梧桐雨四折:“虽然是快染能描,画不出沉香亭畔回鸾舞,花萼楼前上马娇。”朴通事卷上:“他那养汉的老婆,只是快说谎,真个气杀我。”水浒传七十五回:“下官手下有个虞候,能言快语,问一答十,好与太尉提拔事情。”皆其例。(3)实虚引申 指由实词用法朝虚词用法的引申。如近代汉语产生了一批新的虚词,这些虚词大多由实词虚化而来。例如:“在”,本是“存在”的意思。由于可置于句末,逐渐虚化为语气助词,义同现代的“呢”。唐国史补卷中:“德宗晚年绝嗜欲,尤工诗句,臣下莫可及。每御制奉和,退而笑口:排公在。”朱子语类卷二:“海水无边,那边只是气蓄得在。”卷九:“人多以私见自去穷理,只是你自家所见,去圣贤之心尚远在。”五灯会元卷三:“大德正闹在,且去,别时来。”“好”,有“对、合适”的意思。用于句末,其始为“才好、才对的意思,后来引申为表劝戒的语气助词。祖堂集卷七:“悟入且是阿谁分上事,亦须著精神好!”又:“惭愧,大须努力好。”卷十:“佛法不是这个道理也,须子细好。”理解为“才好”,似无问题,但若理解为语气助词,似乎也说得过去。可能此词正处于实虚转化之际。下面数例则不能理解为“才好、才对”,而只能做语气助词理解。五灯会元卷四:“和尚莫谤先师好!”卷十:“诸人还委悉么?莫道语默动静,无非佛事好,且莫错会。”卷十八:“莫谤经好!”卷二十:“莫错怪人好!”五灯会元全书共有数十例,不备引。湖南祁东方言也用“好”作语气助词,可表祈使,也可表劝戒。如“慢点走好!”“在我屋里吃饭好!“早点睡好!”此为祈使语气。“莫打野眼好。”“莫听别个的闲言闲语好。”此为劝戒语气。(4)文化引申 文化引申是词义因民族文化的影响而产生的引申。不同的民族有着各自特殊的文化,诸如礼仪、风俗、典章制度、生活习惯、观念意识等。这些特殊的民族文化势必渗透到语言之中,并且影响着词义的发展变化,文化引申便由此而产生。例如:“昏”的本义是“日暮”。说文:“昏,日冥也。”又有“结婚”义。从理性思维的角度来看,“日暮”与“结婚”可谓风马牛不相及;然而从民族文化的角度来考察,这二者之间却有着密切的联系。说文:“婚,妇家也。礼娶妇以昏时。妇人,阴也,故曰婚。”按,“婚”本作“昏”,后写作“婚”。娶妇为什么要以昏时呢?原来这是中国母系社会瓦解之后抢婚制度的遗踪。刘师培古政原始论说:“其礼行必以昏时者,则以上古时用火之术尚未发明,劫妇必以昏时,所以乘妇家之不备,且使之不复辨其为谁所何耳。”“寺”的本义是官署名称。汉代的中央机构往往以“寺”命名,如“大理寺”、“太常寺”等。东汉明帝时,摄摩腾竺法兰从西域用白马驮来佛经,住在管理四方来宾的鸿胪寺。次年在洛阳建造白马寺放置佛经,并作为宾舍。这就成了我国最早的佛寺,从此佛寺都以“寺”命名,于是“寺”由官署名称引申为“佛教庙宇”义。如杜牧江南春绝句:“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汉”的本义指“汉水”。如左传僖公四年:“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由于刘邦曾被封为汉王,主要领地在汉水上游的汉中,所以刘邦统一天下之后,国号为汉,于是“汉”成为了朝代名。又由于汉朝统治的时间长(前206公元220年),所以当时的北方少数民族把华夏族称为“汉”。 (5)因果引申即甲义是导致乙义产生的原因,乙义的产生是甲义延展的必然结果。例如:“虚”的本义是“大丘”。说文:“虚,大丘也。昆仑丘谓之昆仑虚。”诗鄘风定之方中:“升彼虚矣,以望楚矣。”“引申为“空虚”。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大则空虚,故引申为空虚。”如商君书去强:“仓府两虚,国弱。” (6)动静引申即表示静态的甲义往往可以引申出表示动态的乙义。反之亦然。例如:“田”的本义是“打措”。如诗郑风叔于田:“叔于田,巷无居人。”毛亨传:“田,取禽也。”这个意义后来写作“畋”。广韵:“畋,取禽兽也。”这是表动态。渔猎时代主要生产是田猎,农业时代主要生产是种田,所以种田也叫做“田”。说文:“田,陈也,树谷曰田。”如诗齐风甫田:“无田甫田”。这个意义后来写作“佃”。如汉书韩安国传:“即上言方佃作时。”颜师古注:“佃,治田也。”种田之处也叫做“田”。释名释地:“已耕者曰田。”如国语周语下:“田畴荒芜。”“田”作“田地”讲时是表示静态。有时比较难区分是动态义引申出静态义,还是静态义引申出动态义。如上文所举“田”,是否先有“耕种”义然后有“田地”义?即是否由动态义引申出静态义?如果认为先有“田地”义然后有“耕种”义,则是由静态义引申出动态义。 (7)正反引申即具有矛盾关系或对立关系的两个意义之间构成的引申。例如:“迎接”与“拒绝;抗拒”为两种对立关系的行为,它们不仅成为“逆”的两个义位,并且这两个义位之间有着引申关系。“逆”的本义是“迎接”,杨雄方言卷一:“逆,迎也。自关而东曰逆,自关而西或曰迎。”迎接者与被迎接者行走的方向正好相反,因此“逆”引申出“反;倒着”义,如孟子滕文公下:“当尧之时,水逆行,泛滥于中国。”若与某人相反则必不顺从某人,因此“逆”又引申出“不顺从”义,顾野王玉篇:“逆,不从也。”如诗颂泮水:“既克淮夷,孔淑不逆。”朱熹注:“逆,违命也。”对人不顺从则可能导致行动上的“拒绝”或军事上的“抗拒”,如战国策齐策;“故专兵一志以逆秦。”高诱注:“逆,谓拒之。”现把这几个意义的发展线索归纳如下:逆:迎接反;倒着不顺从拒绝;抗拒 “逆”的“拒绝;抗拒”义是由本义“迎接”间接引申出来的。又如“受”的本义是“接受”,说文:“受,相付也。”如书大禹谟:“满招损,谦受益。”按,甲骨文“受”像一只手拿着一个东西交给另一只手。就接受东西的一方来说是“接受”,而就施事方来说则是“授予;付给”,因此“受”由本义“接受”引申为“授予;付给”义,王筠说文句读:“手部授,人部付,皆曰予也,今以付说受,则是受授同字矣。”如韩愈师说:“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三)词义引申的一般规律由个别到一般,由具体到抽象,由实到虚。例如:“道”的本义是“道路”。如论语泰伯:“任重而道远。”引申为“思想;学说”。如论语里仁:“吾道一以贯之。”又如“理”的本义是“治玉”,即对玉石进行加工。如韩非子和氏:“使玉人理其璞。”引申为“治理”。如诸葛亮出师表:“以昭陛下平明之理。”这些是由具体到抽象的引申。上古“江”专指长江。古代“江东”又叫“江左”,是指长江以东,即长江下游南岸地区,“江南”又叫“江表”,是指长江以南,先秦两汉时指长江中游地区的湖北的江南部分和湖南江西一带。如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河”专指黄河。古代“河内”是指黄河北部的中原地区,“河外”是指黄河以南的中原地区,“河右”是指黄河的西部。如史记项羽本纪:“将军战河南,臣战河北。”后来“江”与“河”都引申为泛指“河流”。这些是由个别到一般的引申。“被”的本义是“被子”。说文:“被,寝衣,长一身有半。”如楚辞招魂:“翡翠珠被。”引申为“覆盖”。如阮籍咏怀:“凝霜被野草。”由“覆盖”引申为“蒙受”。如贾谊论积贮疏:“世之有饥穰,天之行也,禹汤被之矣。”然后由“蒙受”义虚化为介词,表被动。如战国策齐策:“万乘之国,被围于赵。”又如“在”的本义是“存在”。如论语学而:“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引申为“居于;处于”。如诗周南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然后由“居于;处于”义虚化为介词,引进动作行为的处所、时间或范围等。如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时孙权拥军在柴桑。”这些是由实到虚的引申。二、词的本义和引申义(一)词的本义1、定义:词的本义是指一个词原始的、本来的意义。 2、为什么要研究词的本义?古代汉语一个词常常有很多个义项,各义项彼此联系,其中有一个共同的来源,这就是本义。抓住本义这条纲,就可以从这个词义演变的起点出发,去分析词的其他意义,从而以简驭繁,掌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