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五年级语文《上下五千年》教案.doc_第1页
小学五年级语文《上下五千年》教案.doc_第2页
小学五年级语文《上下五千年》教案.doc_第3页
小学五年级语文《上下五千年》教案.doc_第4页
小学五年级语文《上下五千年》教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教案设计一、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小学五年级 2,学科:语文2,课时:13,课前准备:选择阅读上下五千年中的一个故事,能用自己的话说出故事的大概内容。学生各买一本上下五千年;学生各准备一本读书笔记;二、教学课题1、让学生初步了解上下五千年及作者,了解上下五千年对弘扬中国民族历史文化方面的贡献,培养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爱国热情。2、通过导读,让学生继续学习读整本书的基本方法。3、通过自读,锻炼学生的概括能力,培养读书做笔记的习惯。重点:激发阅读兴趣,让学生在“读好书,读整本的书”的过程中体会与享受读书的快乐。培养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爱国热情。难点:锻炼学生的概括能力,培养读书做笔记的良好习惯。三、教材分析教材分为三个部分,导读先以我们课文里学过的一些历史故事引出上下五千年。然后介绍了作者的身份,接着说明这本书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中华民族悠久辉煌的历史文化。阅读上下五千年,旨在落实标准关于“少做题目,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的要求。让学生在“读好书,读整本的书”的过程中体会和享受读书的乐趣,开阔他们的视野,启发他们的智慧,培养他们的民族自尊和爱国热情。四、教学方法1、导读引路,激发兴趣。(1)启发学生回忆自己读过哪些中国历史故事,选择自己最喜欢的讲给大家听,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2)简介上下五千年及其作者。(3)教师选择上下五千年中一两个故事读给学生听。2、明确读书要求,制订读书计划。(1)上下五千年有多种版本,在布置阅读时要视具体情况不要统一规定某种版本,以免增加学生负担。关键在于持之以恒,读完整本书。(2)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3)制订具体的读书计划,主要是坚持每天都看,进度要根据学生情况,不宜太快。五、教学过程(一)旧知导入,激发兴趣。1、同学们,还记得我们上一学期学习的朝代歌吗?我们一起来背一背好吗?【百度搜索】朝代歌:/view/365804.htm2、过渡: 五千年历史长廊,风云变幻;五千年文化长河,源远流长;五千年人物长幅,千姿百态;五千年战争长卷,硝烟弥漫。就是这样的五千年,演绎出了多少幕激动人心的故事,出现了多少个叱咤风云的人物,留下了多少可歌可泣的事迹!同学们,还记得我们学过的课文中,就有这些历史故事吗?你能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故事讲给大家听吗? (学生讲,老师可相机演示:大禹治水卧薪尝胆李广射虎司马迁发愤写史记三顾茅庐郑和下西洋虎门销烟等故事的幻灯。)3、这么多的历史故事,串成了我国悠久的历史长河。其实,它们还只是这长河里一朵朵小小的浪花。还有更多脍炙人口的历史故事,都汇聚在一本书里,知道是哪本书吗? (板书:中华上下五千年)(二)简介中华上下五千年及其作者。这样一本好书,相信有许多同学已迫不及待地对它进行了了解,能说给大家听听吗?学生可能会说:1、我浏览了一下书目,发现书中的内容是按时间顺序编排的。与我们所背诵的朝代歌的时间一样。【百度搜索】中国上下五千年历史:/question/339782330.html2、中华上下五千年有各种版本。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华上下五千年出现了很多版本,时间也延续到了辛亥革命,甚至建国初期。教师相机演示:(1)最早版本的中华上下五千年的主要内容。上下五千年是一套故事化的历史读物,阅读其中一个个历史故事,就能使我们具体了解中华民族的历史是多么的悠久,祖国的文化是多么璀璨。在这套书中,作者选择重要和著名的人物和事件,根据史籍材料,加以组织和裁剪,用通俗的现代语言写出来,不加以铺叙和描写,基本上没有虚构。上下五千年按历史顺序编写,涉及的时间从远古到清朝的鸦片战争前。(2)最早版本的上下五千年的作者林汉达教授。这本书的作者是林汉达教授,他是一位教育家和语言学家,建国后历任北京大学教授、教务长、教育部副部长。他在写历史故事方面,是下过一番工夫的。他把历史故事作为对:“新语文的尝试和对旧故事的整理。”他所写的历史故事“风格独特、脍炙人口”板书:林汉达。(学贯中西、著作等身)【百度百科】中华上下五千年:/view/330887.htm【百度百科】林汉达:/view/602513.htm(三)归纳读书方法。(一)你打算怎样读这本书中呢?1、学生汇报自己所学的读书方法。(1)读通故事全文,不认识的字查字典;(2)读懂文章讲了什么内容;(3)知道文章表达的中心思想;(4)品味并积累好的语言,好的段落;(5)精读与略读相结合;(6)常读常新,读而不厌,寻找新知。 (7)可以在书上圈圈画画,也可以在书上随手记下自己的感想和体会。(8)坚持写读书笔记(随时留下自己的读书思考痕迹)。 【百度搜索】读书方法:/view/817569.htm2、过渡:同学们总结了这么多的读书方法,很不错。但同学们还发现这本书与我们所读的其他书有什么不同吗?针对这本书,同学们还有什么读书方法吗?可引导同学们再从这几个方面说:(1)上下五千年是一套故事化的历史读物。有许多的历史知识,跟我们所学的语文知识的关系十分密切。如事情发生的朝代,人物,主要事件等有关的历史知识,所以我们不但要读,有时也应记一记。(2)成语是我们必备的基础知识之一,很多的成语就源于这些故事,所以我们也应多积累成语的来源,成语的喻义等。 (3)这是一本历史读物,展现了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的生生不息,拼搏不止,一代又一代,涌现出的许许多多伟大的历史人物。读这本书,我想我们更应该学习他们的优秀品质。但在中国历史上也出现了不少像奸臣秦桧、窃国大盗袁世凯那样的民族败类。所以我们在读书的过程中,还要学会把历史当作一面镜子,多借鉴,多思考,因为“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百度搜索】秦桧:/view/25206.htm(4)这本书不能作为历史教材来学,如果还想知道有关具体的事件的介绍,会有许多的资料可查,如:把上下五千年这一书中的内容与网络结合起来,查找收集资料,筛选整理加工成有价值的信息,建立读书卡片,相信对于这本书来说,也是一种好的读书的方法。(二)归纳总结读书方法:阅读中华上下五千年 文章内容应理解 读书感受能标注 好词佳句常积累 历史知识要记牢 遇到疑惑善提问 多读多思知识多(四)运用读书方法进行阅读 1、 过渡语:俗话说“养兵千日,用在一时“,大家都掌握了一定的阅读方法,现在就看看用得怎么样了。(板书:课外活用)2、指导学生运用适合自己的读书方法选择自己喜欢的故事读。如:苏武牧羊,王猛扪虱谈天下、王戎评李、诸葛恪添字得驴、白痴皇帝、指鹿为马等。(也可全班学生选择一个故事,共同阅读)【百度视频】指鹿为马:/v_show/id_XMjk2NTc4NTE2.html 3、指导学生选做读书笔记。 书名篇名 精彩词语 精彩句子 主要内容 感想体会 4、学生结合所做的读书笔记汇报读书所得。(学生可能会汇报故事的内容、积累的成语、从故事中受到的启发、提出自己的疑问等方面来交流。) 5、指导学生小组交流,取长补短。(五)明确读书要求,制订读书计划。1、明确读书要求:中华民族是一个有悠久、灿烂文化的民族。了解祖国的过去,才能更加热爱祖国的现在和将来。只要同学们读完这些历史事件和人物的介绍,一定可以开阔眼界,启发智慧。所以,我希望大家能持之以恒,读完整本书。2、小组讨论怎么有效读完一本书。明确目标: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坚持每天阅读半小时,坚持12个月读完一本书。(教师可根据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读书计划)3、在扉页上制定自己的读书计划。4、鼓励学生每周精选一篇故事,写读后感,持之以恒,做好读书笔记。(在归纳方法的空白处补上板书:读书笔记需坚持)【百度搜索】上下五千年系列读书活动:/s/blog_938ab6ee0100vllp.html(六)小结:真高兴!同学们能运用学到的读书方法进行课外阅读,更多地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光辉。最后让我们共勉一句:课内得法,课外活用。(七)作业 课后继续阅读中华上下五千年书中的故事,为中华上下五千年读书交流会作准备。六、教学反思由于我个人的局限性,又由于这本书的版本非常多,所以,在学生自主阅读时,教师没有提出更具体的阅读要求,可能使学生自主阅读时缺少明确的阅读指向,形式上仅仅停留在读故事、概述故事内容、写批注、想读后感这一简单的层面,而没有上升到更高的高度。我设想,如果在这节课的基础上,再进行阅读指导的话,就可以对学生提出更高的要求,如:作品的文学价值、人物形象分析、优美句段的赏析等。但如果说这节课有没有什么收获?答案是肯定的。学生的收获多,教师的收获也多。先说学生吧。如果说课堂上的收获是一份,那么课后的收获就会有十份,甚至更多。他们不仅系统了解了读书的方法,更由于教师的引导,形成的良好的阅读兴趣,会将这本中华上下五千年坚持读完,作出许多读书笔记,写出一篇篇有价值的读后感。再说教师本人的收获吧。为上好这节阅读课,我不仅查阅了许多资料,学到了许多阅读课的指导方法,而且利用课余时间阅读了中华上下五千年这本书,学到了许多知识。真是亦教亦学、教学相长啊!课外阅读扩展了学生的视野,提升了学生的语文素养。同学们在课外阅读活动中广泛而大量的吸收各种知识,知识面宽了。同时,大量的阅读也促进了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