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读书、积累和感悟在继承中求革新.doc_第1页
重视读书、积累和感悟在继承中求革新.doc_第2页
重视读书、积累和感悟在继承中求革新.doc_第3页
重视读书、积累和感悟在继承中求革新.doc_第4页
重视读书、积累和感悟在继承中求革新.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远程培训课程资源小学语文重视读书、积累和感悟:在继承中求革新语文课程改革已经发展到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为中心的阶段。在总体上肯定课改正在健康发展的同时,我们也看到,在教学实施中常有左右摇摆、好走极端的状况发生。怎样正确、恰当把握课程目标,抓住教学要素、调节教学中各方面的关系,这已经摆在我们面前。下面就小学语文教学的实施提出笔者的一些看法。一、怎么对待知识有人说,语文课程标准否定知识。关于语文课程应以怎样的知识观来指导,语文课程应有怎样的知识系统,大家都在思考。我的基本观点是:知识的价值主要体现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不反对知识,也从来不否定知识,语文课标的目标表述中包含许多知识因素,如识字写字目标中的“基本笔画”、“偏旁部首”、“笔顺规则”,汉语拼音方面的“声母”、“韵母”、“声调”、“音节”,不都是实实在在的知识吗?以二年级语文识字课为例,课标实验教材中就涉及“后鼻音”、“翘舌音”等知识,要求学生能借助这些汉语拼音知识读准字音。我们反对的是从学科本位的观点出发,把中文专业的方方面面系统知识加以简约化,把语法、修辞知识概念下放到小学阶段。课标中“不追求知识的系统和完整” 的提法,就是体现了这样的观点。 必须思考这样一个问题:语言知识的功能究竟是什么?其实语言知识既有“功”,也有“能”。在中文专业的学科系统里,语言知识的“功”可以序列化,但是我们反对把中文专业的知识,把那种静态的格式化的东西作为教学内容传授给学生,就像有人说的,“把世上最美好的东西砸碎后硬塞给学生”,那样不能真正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 我们特别要关注知识的“能”。这个“能”,更多地是动态的、活化的,有的学者称为“动姿化”、“境域化”知识,学生不必知晓许多道理,记住概念定义,但是会在实际中使用,通过语言学习,学会理解世界、与客观世界打交道,学会表达自我,这就掌握了知识的“能”。如有的老师教学“画廊”的“廊”字,讲到 “广”字头,它就点出“广”字头的字多与建筑有关,并且展示了“广”字头的偏旁演变,这就是活的语言知识。有这么一个故事:一位老师在班里搞试验,让同学轮流当班长,有一个同学事后发表感慨说:“我过了一把做班长的瘾。”老师就批评他:“瘾”是贬义词,如毒瘾、烟瘾、网瘾,当班长是好事,怎么能用“瘾”这个贬义词呢!这就是用静态的、僵死的知识去框范动态的、活的思想活动和语文现象。 所以,我们语文老师既要关注知识的“功”,更要关注知识的“能”,也就是说,知识的价值在教学的动态过程中,在师生的言语实践活动中。二、识字教学 在课程标准修订过程中,有关专家形成了一个共识,语文课一定要加强识字写字教学,因为识字写字是一个人的语文标志性能力。现在的状况是,连许多大学本科生、研究生写的字都不敢恭维,问题恐怕主要出在小学阶段。大家批评语文的弊病,常常举出的例子就是识字能力下降,错别字大量增加。其实这个现象并不是课程改革以后才有的,不能把账算到课改头上。但很长一个时期来,学生识字写字能力下降,错别字增加,确实是不争的事实,这跟语文课识字写字教学的弱化有直接的关系。是不是在老师的潜意识里,认为识字写字是小学一二年级的事情,所以到了三四年级就不把它当成教学的重点,到五六年级更是向初中靠拢,小学老师模仿初中教师那样,热衷于课文分析,导致识字写字在小学阶段不能一以贯之,目标容易落空,小学毕业时又没有严格的检测手段来保证。既然小学六年不能解决识字写字能力培养问题,拖到初中三年又不屑解决,到高中更无暇顾及,于是错别字多等问题就带到了大学阶段。所以必须强调,识字写字教学应该贯串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的各个学段。新课标教材识字写字内容的一大特色,是根据三维目标,把情感态度价值观渗透到识字写字过程中。过去的识字教学往往是离开学生的兴趣,离开了他们的情感态度,就事论事地教识字写字。有位小学老师教“晕”字,说上面是日,下面是军,大家要记住。于是小学生嘴里念叨着“日日日”,“军军军”,“晕晕晕”,机械地死记硬背。但是有一个孩子却自创一首顺口溜:“星期日,去参军,走路走得头发晕。”这是他自己灵机一动,即兴创造的识字方法。但老师马上批评他思想不好,说:“走路头会发晕,身体这么糟糕,怎样去保卫祖国?以后要认真锻炼身体!”给他上纲上线了。究竟哪种方法记得牢?我看还是后者,因为他识字有创造性,他在识字过程中自觉融入了自己的情感态度,可惜,老师的批评打击了学生的创造性。在教学中也存在另一种情况,即把情感态度价值观放在了不恰当的位置。老师们热衷于在识字教学中注入情感,调动兴趣,用多媒体展示与汉字相关的形象画面,这是可喜的举措。可是我们怎么把握好分寸?我认为,在小学识字写字教学中,情感态度也好,形象画面也好,或借助对词义的理解来识汉字也好,都只能是一种辅助手段。我们既要反对过去排除情感因素的机械操练,又要反对喧宾夺主,无度扩张。如有的教材设计了“词串”识字方法,很有创意,它既在识字教学中体现了三维目标的融合,又有传统的韵文识字方法作为依据。但是“词串”教学毕竟是为了识汉字,在识字过程中,可以把识字与学词相结合,而对词义的理解,只是识字的辅助手段。为什么用词语来串联要识的汉字?那是因为要创造一个情境,在情境中识字学生最易掌握。而且,这些词串是汉字有韵律的组合,小孩子容易接受,容易记忆。但即使如此,对词语的理解还是应该以帮助学生识字为主。还有用多媒体手段展示相关的形象画面,也是为了通过理解词语,帮助识字。但有的老师,抓住词串中的一个“对歌”的词语,花不少时间用多媒体展示了电影刘三姐中对歌的形象画面,用这个来取代学生识字的实践活动,结果把“对”字和“歌”字的教学架空了。而且,识字课也不是阅读课,多媒体上形象画面出现得非常多,词串课文中的每一个词都想让学生理解,反而冲淡了识字教学目标。据有的专家研究,汉字的书写,比较有效的一般是写三遍,写到五遍以上可能就是无效劳动了。学生写错一个字,罚他回家抄写一百遍,这其实就是一种教育软暴力。我认为,字写得正确、美观,是不可能一步到位的,我们不能光追求书写数量而不顾书写质量。 三、诵读我曾经听过著名播音艺术家佟雅坤朗诵李清照的声声慢,用她的声音塑造艺术形象,再现了李清照晚年孤苦凄凉的心境,十分感人,很见功力。这里边融入了朗诵者深厚的人生体验,饱含着丰富复杂的生活沧桑感。这说明,真正优秀的朗诵表演也必须以真情、自然为基础。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与文艺性的朗诵表演不同,诵读课文应把真情、自然放在第一位,不必讲究技巧,更重要的是用教师的心去点燃学生的心。诵读也未必要高声嚷嚷,它的落脚点应该在情感体验。还有,有的小学生诵读时拿腔拿调,而且动作和神态都是夸张得很,故作天真状,这是画虎不成反类犬。语文课诵读的正确导向,不是往艺术的方向走,而应往体验的方向走。老师应该点拨学生,引导学生,让他在诵读中感受和理解课文。 四、阅读教学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应该注意用词语和句子的理解,来带动对整篇文章的理解,防止过去流行的那种鸡零狗碎的分析。比如有的老师教学夹竹桃(江苏教育出版社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有两个出彩的地方。一是课文第四自然段中,有几个句子是概括地写:“在和煦的春风里,在盛夏的暴雨里,在深秋的清冷里”,写夹竹桃在春、夏、秋三季的形象,执教老师让学生通过概括的语句调动想象,让学生自己来描绘想象得到的画面,并且反复朗读这些句子,加强感受和体验的过程。二是文中作者幻想夹竹桃在月光下的投影是地图、是荇藻、是墨竹,教师就让学生用模仿的句式来造句,启发他们从平凡中发现不平凡,从普通事物中发现其美妙的意趣。有的老师执教庐山的云雾(江苏教育出版社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一课,也是先从识字、学词入手,抓住描写云雾的一些关键词语,逐段引导学生理解文意,十分注重用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带动对课文的理解。可以进而讨论的是,阅读教学是不是应该留出一些空间?其实有些课文实在没多少需要分析,老师可以把分析简化一些,而在有些实践性环节上设计可以更充分一些,可以让学生通过课文,联系生活中看到的人、事、物,来做一定的迁移,可以和写作指导结合得更紧一些,这样就使学生的言语实践活动更加充分。阅读教学的价值,有时并不在于课文有多少深刻的东西可以挖掘,而重在借助课文阅读作适当的迁移学习。 以上几个方面,是小学语文教学中遇到的基本问题。我们一直在讲新课程,它和旧课程区别究竟在哪里?我以为不必在新与旧之间划一条鸿沟,应该是新中有旧,旧中有新,在继承中求创新。比如看起来是语文课改中新提倡的诵读方法,多年来的语文大纲不提了,其实是最最古老的东西,是我国语文学习的悠久传统。课程标准在很多方面,其实是坚守了传统,让老传统焕发新的生命,其核心是重视读书,重视积累,重视感悟。而所谓新,新的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