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任安书》思路分析.doc_第1页
《报任安书》思路分析.doc_第2页
《报任安书》思路分析.doc_第3页
《报任安书》思路分析.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报任安书思路赏析报任安书是司马迁写给友人任安的回信,情理交融,感人至深,乃古今散文佳作中的佼佼者。任安,字少卿,西汉荥阳人,乃司马迁之友。任安少时家境贫寒,后任大将军卫青舍人。经卫青推荐,拜为郎中,后迁益州刺史。征和二年(前91年),戾太子发兵杀江充,命令时任北军使者护军的任安发兵,任安虽然受命,但又按兵未动,闭门不出。太子事平,任安被牵连,最终腰斩。腰斩前,任安曾写信给司马迁,希望司马迁利用职务之便,能替贤士说话。司马迁没有立即答复,直到临行前,才回了信。信中,司马迁历叙了身世遭遇,倾吐了内心的痛愤之情,表明了积极的处世态度,表达了“重于泰山”的人生观,阐明了“隐忍苟活”的原因,情感真切,催人泪下。“太史公牛马走司马迁再拜言”。段首的客套之语,固定格式,一开始作者就将自己置于一个卑微的位置。“少卿足下:曩者辱赐书,教以慎于接物,推贤进士为务。意气勤勤恳恳,若望仆不相师,而用流俗人之言。”这一段主要复述任安信件的主要内容。勤勤恳恳是急切而诚恳的意思,若望在这两解,一是“你希望” ;二是“好像抱怨”,这还有待考证。根据内容我们可以推测任安的言外之意:你在皇上身边活动,做不到推荐贤能、替我说话这个要求,那就是苟且活于世了。面对这种情况,作者说:“仆非敢如此也,请略陈固陋。阙然久不报,幸勿为过。”幸是表敬副词,等于说“勿为过”是我的荣幸。“非敢如此”不但可以看出作者态度明确,还概括性的表述了原因,希望任安不要怪罪。作者在文首对任安的信明确表了态。根据文意,我们可以看出任安的言外之意:司马迁常年追随皇上,虽遭受宫刑,但并没影响升迁,太史公迁为中书令便是例证。任安认为司马迁有推贤进士之能,就看有没有荐能之心,换言之,推荐贤能对于司马迁来说易如反掌,关键在于司马迁是否愿意。若不愿意,对于司马迁这受过宫刑的人,有何脸面活于世上。作者当然也看出了这一点,因此他首先在地位上否定了自己。“仆之先,非有剖符丹书之功,文史星历,近乎卜祝之间,固主上所戏弄,倡优畜之,流俗之所轻也。假令仆伏法受诛,若九牛亡一毛,与蝼蚁何以异?”作者明确回答,我们这类人根本没有什么地位,就是死,也没有意义,这叫死得不值。接着他说:“而世又不与能死节者,特以为智穷罪极,不能自免,卒就死耳。何也,素所自树立使然也。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作者进一步论证死得不值。既然在皇上面前一文不值,世人又毫不在乎,假如死了,世人也不能将我们与为操守而死的人同列,他们会认为我们罪有应得,原因何在?职业所定。这样便无形推翻了任安的言外论点:地位高。但作者同时又谦恭的埋下了伏笔:我地位虽低,但志向不低,我有我的人生观重于泰山。那除了不值以外还有什么呢?作者又一一道来:“太上不辱先”,最好不要辱没先人名誉,光宗耀祖;“其次不辱身”,次一等是不辱没自身名誉,仕途通达;“其次不辱理色”,次一等不辱于脸色,不看人脸色,左右逢源;“其次不辱辞令”,次一等不辱于言辞,不被人批评,与人平起平坐;“其次诎体受辱”,次一等低头弯腰;“其次易服受辱”,次一等换上刑服。“其次关木索被棰楚受辱”,次一等是手脚被绑遭受杖刑;“其次剔毛发婴金铁受辱”,次一等是剃光头发颈套铁链;“其次毁肌肤断肢体受辱”,次一等是烙印皮肤摧残肢体。“最下腐刑极矣”,最低等便是阉割。人在世上,从荣耀到耻辱大致这些等次。作者通过刑法侮辱人身心程度的详尽排列,得出宫刑的残酷性。换言之,人一旦受辱就再没有翻身的机会了。因此作者引用:“传曰:刑不上大夫。”刑法一般不会轻易加在士大夫身上,同时作者又提醒:“此言士节不可不勉励也。”士处事要谨慎,既犯罪受辱再去死那就来不及了。接着作者又进行比喻论证:“猛虎在深山,百兽震恐,及在槛阱之中,摇尾而求食,积威约之渐也。”作者以老虎为喻,进行论述。山中老虎,被捕之前,威力无敌,而被捕之后逐渐服人,摇尾乞食。这可得出凡被捕之人一旦受刑狱之苦,最终都会屈服,当然最终都会丧失尊严。因此有地位的人行事定要谨慎,莫要被捕。士当然深谙此理,“故士有画地为牢,势不可入;削木为吏,议不可对,定计于鲜也。”这说明作为一个士(还够不上大夫)连象征性的刑罚都不能接受,何况实实在在的刑罚?他们意识到将要受辱时,“便定计于鲜”,绝不受辱。可作者是什么现状呢?“今交手足,受木索,暴肌肤,受榜棰,幽于圜墙之中。当此之时,见狱吏则头枪地,视徒隶则心惕息。何者?积威约之势也。及以至是,言不辱者,所谓强颜耳,曷足贵乎!”“交”“ 受”“ 暴”“ 幽”,“ 抢”“ 惕”并存,被动受辱到主动受辱需要一个过程,也必需一个条件关押。只要关押,定会受辱。原因何在?威力长期造成的结果。到了这种地步,还说没有受辱,那就是厚脸皮了,哪有尊贵可言?作者在此已经承认了一个现实:我已经受辱。那作者应该怎么办呢?接着作者便用事例做了回答:“且西伯,伯也,拘于羑里;李斯,相也,具于五刑;淮阴,王也,受械于陈。彭越、张敖,南面称孤,系狱抵罪;绛侯诛诸吕,权倾五伯,囚于请室;魏其,大奖也,衣赭衣,关三木;季布为朱家钳奴;灌夫受辱于居室。此人皆身至王侯将相,声闻邻国,及罪至罔加,不能引决自裁,在尘埃之中,古今一体,安在其不辱也?”论述至此,答案已经明了,从古至今,达官贵人、王侯将相都未逃避一辱,也没有于受辱前自杀,何况我这地位低下的人呢?于是作者说:“由此言之,勇怯,势也;强弱,形也。审矣,何足怪乎?”这是一个互文手法,形式决定了强弱,明白晓畅,没什么可奇怪的。上句“古今一体”句便是例证。由此证明,一旦死前进入牢笼,以前的人格将没办法提及,可见作者现在死已经来不及了。接着,结论便随即得出:“夫人不能早自裁绳墨之外,以稍陵迟,至于鞭箠之间,乃欲引节,斯不亦远乎!古人所以重施刑于大夫者,殆为此也。”这就是朝廷不轻易给大夫施刑的原因:一旦受辱,后果不可挽回。第二段分析了不死的原因,共有两点:一是不值,二是不及,除此还有什么呢?前两点是客观原因,有没有主观原因呢?作者自身有没有精神寄托呢?毫无疑问,当然有。作者说:“夫人情莫不贪生恶死,念父母,顾妻子;至激于义理者不然,乃有所不得已也。今仆不幸,早失父母,无兄弟之亲,独身孤立,少卿是仆于妻子何如哉?”作者分析一般人都是因顾念亲情才不忍离世,但自己不是。那自己顾虑什么呢?但作者没有直接回答,他又说:“且勇者不必死节,怯夫慕义,何处不勉焉。”作者认为真正的勇者是能屈能伸的。作者是不是在为自己的怯死辩解?当然不是,接着他说:“仆虽怯懦,欲苟活,亦颇识去就之分矣,何至自沉溺缧绁之辱哉?”不怯死,按理来说只能苟活,但从语气可以看出作者认为他自己不是世人眼里所谓的苟活,“何至自沉溺缧绁之辱哉”明确回答了他不是破罐子破摔,得过且过。他说:“且夫臧获婢妾,犹能引决,况仆之不得已乎?”从地位上讲奴婢比我高,但从思想上奴婢不一定比我高,这样一种地位高觉悟低的人都能自裁,我能怕死吗?这样一来我们又明确了作者既不是怕死,又不是苟活。我们不禁发问:作者到底有什么顾虑呢?正面回答便是:“所以隐忍苟活,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恨私心有所不尽,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也。”到此,作者明确了不死的三个原因:客观逻辑推理上说是不值和不及,而从主观情感上说是私恨不尽。文章的论点在生死观上,前半部分作者主要论述不能自决的原因,一个不字,三个方面值、及、尽。从主动性上看出私恨有所不尽是他活着的精神支柱,那作者何以有此想法?作者说:“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计,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在作者看来,古时候有钱有地位但死后没有流芳的人多不胜数,只有卓越之才才能被世人长久称颂。当然作者观点也一目了然,金钱权势物质层面的东西不会流传,只有通过精神来支撑生命的人,才可流芳百世。于是他举例论证:“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作者用8个论据论证了“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的论点,以上不论是富贵者还是贫贱人,都有一个相同点:那就是都有传世之作。文章说到此已经非常明,作者前面推理得出不能死,但不能死不一定是有意义的活着,不能死只能算一个生物意义上的生命存在,而要使这生物意义产生社会意义,那么就得精彩的活着,这就是除自然生存属性以外的社会发展属性,也是生活方式,那么八个例子已经说明了这个问题:我要著书。进而作者对这些人著书的原因做了进一步的概括总结:“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乃如左丘无目,孙子断足,退而论书策,以舒其愤,思垂空文以自见。”看到这我们明白作者不但不能自决,而且要更加光荣的活着,那他要干什么呢?毋庸置疑,他要著书。“仆窃不逊,近自托于无能之辞,网罗天下放失旧闻,略考其行事,综其始终,稽其成败兴坏之纪,上计轩辕,下至于兹,为十表,本纪十二,书八,世家三十,列传七十,凡百三十篇。”作者谦虚表述自不量力,用无用之词简单考查以前的事迹,行为,但我们从“网罗” 、“ 略考” 、“ 始终” 、“ 成败兴坏” 、“ 上计”等词便可看出他的考察行为的广度以及所费精力之多,因此才有了千古绝史太史公书,而更伟大的地方是史记开创了纪传体史书的先例,自此以后,二十四史或二十五史便有了比较规范的参照基础。作者明确表示,著书不为个人,而为社会发展:“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作者用自己的言语客观考察总结历史,体现了一种实录精神,这就是他重于泰山的人生观的最好体现。司马迁20岁开始为著史做准备,足遍大江南北,可谓历经艰辛。可天有不测风云,前99年因李陵事件惨遭极刑,无论从身体还是精神上,对他来说都是极大的伤害,而正因为有理想,因此,不论是什么原因,他表现的都是不动声色。“草创未就,会遭此祸,惜其不成,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在作者看来,屈辱不算什么,而最可怕的是不能化悲痛为力量,在受辱中自暴自弃,自此消沉。但这些事情,世俗之人是理解不了的,如上文所说:“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因此他说:“仆诚以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则不偿前辱之责,虽万被戮,岂有悔哉。然此可为智者道,难为俗人言也。”这已明确表示,作者的这些行为任安是可以理解的。因此作者希望任安不要逼作者做不愿意做的事情。最后一段,作者重点放在了委婉为自己辩解的内容上,经过前边的陈述,作者说:“且负下未易居,下流多谤议。仆以口语遇遭此祸,重为乡党所笑,以污辱先人,亦何面目复上父母之丘墓乎?”作者再次明确自己身为人下,好心办了坏事,遭遇极大侮辱,受尽嘲笑,辱没先人,哪能有地位可言?并进一步说:“虽累百世,垢弥甚耳。”时间是冲刷不了这种耻辱,只会越来越深。我一天的状态如何呢?心情又怎么样呢?“是以肠一日而九回,居则忽忽若有所亡,出则不知其所往。每念斯耻,汗未尝不发背沾衣也。”这一句话发自肺腑,感人至深。作者的自卑心理、沉痛心情用“汗未尝不发背沾衣”一下子精准的表现出来,谁能不为之动情?这种情况,哪还有心思、有胆量再去“推贤进士”呢?“身直为闺合之臣,宁得自引深藏于岩穴邪?故且从俗浮沉,与世俯仰,以通其狂惑。”像我这一类人宦者,哪能为了节操隐退呢?实质毫无节操而言,只能随波逐流,跟那些俗人在一起,以求生存。“今少卿乃教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