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语文新课程改革若干问题的思考上交.doc_第1页
对语文新课程改革若干问题的思考上交.doc_第2页
对语文新课程改革若干问题的思考上交.doc_第3页
对语文新课程改革若干问题的思考上交.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对高中语文教学若干问题的思考摘要:本文结合自己的高中语文教学实践,从语文课堂如何体现新课改“自主、探究、合作”的核心理念,名著阅读该何去何从以及如何提高文言文教学效率三个方面进行了阐述。关键词:语文新课程改革 “自主、探究、合作” 名著阅读 文言文教学语文新课程改革是语文教育理论与策略的体现,那么在具体的语文教学实践中如何落实新课程,如何贯彻其精髓呢?本文结合自己的高中语文教学实践,从以下三个方面对语文新课程改革的问题进行了思考:思考一、语文课堂如何体现新课改“自主、探究、合作”的核心理念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强调语文教学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倡导学生合作性学习、探究性学习,强调要重视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语文新课程的这种理念适应了时代、社会的发展,符合语文教育规律。因为“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课堂能够充分调动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提高语文学习的能力。这一方法,立足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开掘与培养,可以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热情,甚至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学习的乐趣,养成敢于追根问源的科学精神,而学生自主、合作意识也因为探究的逐渐深入而相得益彰。但是新课改下的语文课堂如何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理念呢?这是一个值得我们所有语文教师思考的问题。应该说我们很多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采用了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但是由于部分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理解的偏差,践行的机械,导致一些非理性的做法和形式化的操作,违背了教育规律。有的教师很肤浅的理解 “自主、合作、探究”的理念,导致学生在课堂上形式地自主,形式地合作,形式地探究,最终语文课表面上热闹,实际上空洞;当老师们意识到要把“一言堂”转向学生的“自主探究”之后,这个舞台却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原本作为主角的老师开始忌讳讲了,甚至有人把少讲或不讲作为新课改的标志。在一些公开课观摩课上,老师们谈讲色变,他们担心背上违背新课程的黑锅。在高中水平评估期间,有的学校还作出了一节课只能讲多少分钟、一次讲课连续不能超过多少分钟的限制。语文课堂教学是一个自然、有序、流畅的过程。但是如果语文教学过程被这些条条框框所束缚,如果教师成为模式的机械操作者而不知变通,我们的语文课堂组织就会显得生硬、不自然。如何教、如何学是方法层面的东西,具有很大的灵活性,通过师生合作、交流是应该的,也是达到教学目的必然要求的。但是,学什么、学到什么程度,这个方面教师有责任承担起主导作用。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也需要有一个集中。这里的集中并不是扼杀学生的自主,而是要让学生知道在现在社会价值体系下,该有怎样的较为正确的看法,尽管这个正确是相对的。课堂提问要讲究艺术,要调动全班同学的积极性。讨论要追求结果而非形式,要展示和评价讨论合作的效果。在设计课堂活动环节时,老师应该先思考让学生活动的目的是什么,不能为了活动而活动。课堂活动应该简单化,情景化,语文化,最好是和语文基本技能的训练结合起来。例如学习西厢记这篇戏剧,可首先让学生反复朗读,然后四人一组分角色来朗读对话部分。而且在活动中老师一定要加以引导和示范,让学生体会每一个角色说话的语气,揣摩当时人物的心理。这样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把朗读、课文理解、人物形象分析很巧妙的融合在活动之中。课堂活动不是万能的钥匙,过多的课堂活动必然使课堂流于浮华,它更不能代替必要的语文训练。与其课堂上让学生脱离文本浮于表面合作讨论探究,倒不如为学生多创设一些听、说、读、写的机会,多给学生提供口头表达和书面练笔的机会,多一些扎实的训练才能使语文学习摆脱表面的浮华热闹,回归本源。思考二、名著阅读该何去何从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让学生聪明起来的办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可见阅读对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多么重要。现代流行的通俗作品虽然让人感染到时代的气息,跟上潮流的步伐,但不朽的经典名著凝聚了世代人类思想艺术的精华,给人以深沉的思维空间。学生通过这些不朽的文学作品对真善美的认识和理解,对人生哲理潜移默化的接受,比我们老师的说教要深刻有效得多。我想正是因为名著长青的艺术魅力,卓然的提升功能,新课改背景下它才被提到如此重要的地步。新课标明确提出要“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少做题,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等等。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深入,名著阅读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越来越高。我们广州市每年都要在高一级进行名著阅读竞赛的活动,语文高考试卷也不断加大对名著阅读能力的考察,希望以考察来促进学生进行名著阅读。高中语文教育应重视名著阅读,但是学生们实际的阅读情况又是如何呢?我校(属D类学校)语文科组曾在08级高一新生中进行过名著阅读情况调查,结果发现:1、真正读过我国四大古典小说原著的只有16人,完整看过一部的仅8人,读完两部的仅2人。其他学生对名著的了解主要来自影视。 2、对现当代的文学名著知之甚少,除课文中出现的几本著作外,能写出另外三部作者与名称的学生仅12人。3、对外国名著关注更少,相关了解几乎全来自于课文或者电影。看到这样的结果,我们每一个老师都满腔热情要推进名著阅读,可是名著的范围广,容量大,而高中学生学习任务繁重,学习压力大,时间少。好不容易被语文老师点燃的名著阅读兴趣总是很快被众多数理化题所淹没。于是名著阅读也就流于形式。即使是著名教师李镇西老师,也只能设立专门的阅读时间段:他在班上开展名著阅读,设立专门的读书时间每节课拿出专门的几分钟请每位同学读上一段。有的老师认为开展类似“开心辞典”之类的知识竞答,既能保持阅读的持久性,还能让学生在市名著阅读竞赛中获得一个好名次。也有的教师干脆直接提供关于这部名著大量信息,如作者生平、创作背景、主要内容、人物赏析、写作特色、他人的评论等等。名著阅读应该是个系统工程。作为向导的老师,自己本身一定要认真阅读名著,要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引发学生对名著的兴趣,产生阅读的欲望。如果教师有丰厚的积淀,在教学或与学生的交流过程中,经常能做到旁征博引,妙语连珠,学生也会陶醉于其中,也自然会感受到名著阅读的精彩和魅力。作为系统工程的名著阅读,首先要制订名著阅读计划,要精选作品,而且这个计划在新生入校时就要认真制定。在高一时学生看到名著阅读计划时,会觉得很困难。可是坚持下来的同学们会发现自己能够完成了阅读任务,而且无论是阅读理解能力还是写作能力都会有较大提高。其次要强调个性阅读,鼓励学生写或长或短的阅读感悟,最重要的是一定每周拿出一节课让学生在课堂展示交流,共享阅读的快乐。或者开展名著阅读赏析的校本课程,也可以多鼓励学生或作为作业要求他们在课外观看该名著改编的电影,并要求他们比较两者的不同、演员表演的是否到位等。这样能激发学生强烈的名著阅读欲望,提高学生阅读兴趣。都说名著阅读太费时,可殊不知通过名著的阅读不仅提高了学生文学鉴赏能力,培养了人文素养,而且名著阅读能大大提高语文成绩。阅读能力强的学生做阅读题肯定得高分,而那些能认真啃下四大古典名著的同学,文言阅读能力也是大大加强。而人文素养好的学生写作文时往往能写出思想深刻感人的好文章。这样又反过来提高学生名著阅读的兴趣。思考三、如何提高文言文教学效率新课标明确指出学习中国古代优秀作品的目的是体会其中蕴涵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从中汲取民族智慧。在新课改后的高中语文教材里,粤教版必修1到必修5,其中古典诗歌有2个单元、文言文有3个单元,共47篇古诗文。新课程教材文言文篇目数量增多,课文难度增大,可见文言文的教学在高中语文新课程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是相比之下, 文言文教学改革则要滞后的多。即使是在语文新课改的背景下,文言文教学效率低下仍是不争的事实,和课改之前相比文言教学并没有很大的改变。学生仍然怕学,教师仍然付出很多但收效并不大。在高考试卷中文言文仍然是考生最容易失分的部分之一。其实很多学生都知道学好文言文,不仅有着传统价值、现实意义,还可学以致用。可是兴趣不高,方法不对,效果不好,自然学生只是为了应付考试才勉为其难的学习文言文。因为传统文言文教学形成了一个特定的模式:老师逐字逐句串讲,学生们忙于记词义、记译文。教学目的是应对考试,追求现成的、确定的知识,以字词句意义的读解为终极目标。这种“字字落实,句句清楚”的教法使得文言文课堂枯燥沉闷。它既束缚学生的思维,又窒息了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生气与活力。新课改后也只是在观摩课上,文言文的课堂才会有那么一点活力。如何改变这种被动的文言文教学局面,让学生学得有趣味、有收获?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探讨高中文言文阅读教学的方法,显得极为重要。本人认为具体的文言文教学既要重视必要的古汉语语言知识,也要重视理解文言文所蕴涵的文化内容。要采取多样化的文言教学方式,调动起文言课堂的活力,激发学生文言文学习动机,培养积极的文言文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是提高文言文教学效率的根本。首先教师一定要重视学生的读,每篇课文都要认真设计课堂朗读程序。大声齐读、分小组读、个人读等交替进行,学生喜欢读愿意读,背诵的文言文读的滚瓜烂熟,不要求背诵的也读的朗朗上口。在日积月累的朗读中,学生能逐渐体悟进而掌握古文的语言特点。随着对文言文感受力的逐渐增强,学生的文言语感也就自然而然地形成了,理解翻译文言的能力自然大大提高,这样的教学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其次在每篇文言文教学前要找到激发学生兴趣的切入点。比如在学习苏武传时可以先让学生听苏武牧羊歌曲,这首歌细腻缠绵而又粗矿,歌词撞击着听众的心灵,淋漓尽致地表现着作者的情感。学生把它拿到班上反复放,通过这首歌学生就对苏武其人产生了极大地兴趣,自然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兴致高昂,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另外在适当时候让学生练习用文言写作。当然写作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能够激发学生文言文学习动机,提高文言理解和应用能力。可以这样说,一个能用文言准确真实流畅的表达情感的学生,他的文言阅读理解能力一定是很高的。本人经常有意识的训练学生用文言来表达,学生也是很有兴趣很认真的对待“文言创作”。许多学生反映写文言时要调动脑子里储存文言词汇并组成句子,对提高文言文阅读理解能力有极大的帮助。而更为重要的是写写文言文能极大地提高学生文言学习的兴趣,最后达到改变文言文教学现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