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青年教师学科素养考试模拟题.doc_第1页
小学数学青年教师学科素养考试模拟题.doc_第2页
小学数学青年教师学科素养考试模拟题.doc_第3页
小学数学青年教师学科素养考试模拟题.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小学数学青年教师学科素养考试模拟题(转载13)第一部分 数学课程标准基础知识1、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_ 性_ 性和_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_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_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_的发展。2、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_ 、_、_ 。 3、有意义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_、_ 、_ 和_ 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4、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_ 和_ 的基础上。5、数学课程标准中把知识技能的达成目标分成_ 四个层次。第二部分 案例分析案例1:一位老师在数学课上讲10以内的加法:5+3=8。他把学生分成两组,一组学生将黄的、红的橡皮泥分别搓成小球,然后要求在每个竹签上穿上5个黄色的和3个红色的小球,要连续穿20串;一组在一个筐中捡出5个蓝色的和3个绿色的橡皮泥装成一袋,连续装20袋。学生的情绪很高,过了一段非常愉快的时光。教导主任看完后,评价这一节数学课说:“这种课不像数学课,倒像一节手工课,是四不像的课,教学目的不明确,教学重点不突出。”这位教师很委屈,也很困惑。请你对这位老师的教学进行评价。案例2:年、月、日的认识情境创设 上课时,教师为学生准备1994-2005年之间共十年的年历表然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观察讨论。从这些年历表中,你们发现了什么几分钟后学生汇报。 生1:我发现1999年是兔年,是从2月16日 开始的。 生2:我发现2001年是蛇年,是从1月24日开始的。 听到这里,上课教师的表情凝重,可是学生的回答依然在这无关的信息上进行着,教学进入了尴尬的境地.原来教师发给学生的每一张年历表的表头上都有这样的字眼:X年(X月X日开始)。 请你对此情境创设进行分析。如果是你讲这节课想怎样创设情境 。说说课堂情景创设需要注意什么?第三部分 教材分析1、在六年级(上册)教材中,学生已经学习了分数乘法、分数除法,并且认识了百分数。本单元让学生应用百分数的意义以及分数乘、除法的知识,解决有关百分数的实际问题。本单元主要教学哪些实际问题?与过去的教材比较,有变化吗?2、如何体会合适的统计量能代表一组数据的主要特征?怎样选择适当的统计量分析数据? 3、比例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传统内容,包括比例的意义、比例的基本性质及解比例、有关比例尺的实际问题等。但我们注意到,本单元还安排了平面图形的放大与缩小这一内容。对此,教材编写时是怎样考虑的?第四部分实践与思考1、现行苏教版教材在练习的编组上具有更大的包容性,举例说说你在练习设计方面的做法?2、有老师觉得新课程实施后,学生的分化现象比过去严重了。举例说说你在教学中是怎样因材施教,分层要求的?第五部分解题能力1、按规律填空。8、15、10、13、12、11、( )、( )。2、两数相除,商为1800,如果被除数缩小50倍,除数扩大20倍,那么商就是( ) 。3、小明在计算除法时,把除数780末尾的“0”漏写了,结果得到商是80,正确的商应该是( ) 4、10个队进行循环赛,需要比赛( )场。如果进行淘汰赛,最后决赛出冠军,共要比赛( )场。5、用一根绳子测量井台到水面的深度,把绳子对折后垂直到水面,绳子超过井台15米,把绳子三折后垂直到水面,绳子超过井台4米。求绳子长和井台到水面的距离。6、三(1)班有58位同学,有39人订了少年报,有28人订了儿童画报;另有8名同学两种都没有订,问两种报刊都订了的有几人?7、一个学生做两个整数的乘法时,把其中一个因数的个位数字6误看成3,得出的积是552;另一个学生却把这个因数的个位数字误看成9,得出的积是696。正确的积应该是多少?8、在一条公路上每隔10千米有一个仓库(如图),共有五个仓库,一号仓库存有15吨的货物,二号仓库存有30吨的货物,五号仓库存有40吨货物,其余两个仓库是空的,现在想把所有货物集中放在一个仓库里。如果每吨货物运费1千米需要2元运费,那么最少要多少运费才行? (1) (2)(3)(4)(5) 15吨 30吨 40吨9、两箱茶叶共重120千克,如果从甲箱取出28千克放入乙箱,那么乙箱的千克数是甲箱的3倍,两箱原有茶叶相差多少千克?10、若干同样的盒子排成一排。小华把70多个同样的棋子分装在盒子中,其中只有一个盒子没有装棋子,然后他出去了。小兵从每个有棋子的盒子里各拿出一个棋子放在空盒内,再把盒子重新排一下。小华回来仔细查看了一番,没有发现有人动过这些盒子里的棋子,你知道盒子有多少个吗?棋子有多少个呢?答案:第一部分:略 第二部分: 第一题:先看目标定位。新课程提出的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新型目标。本课在学生的情感态度方面作了一些有益的探索。但知识与技能目标明显不到位。本节课的教学应涉及到有关“和”或“被减数”为8的所有加减法(加数或减数为0的除外),但这位老师的教学只是“5+3”,而且就“技能”的形成,新课程倡导的是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多种形式的训练来实现的,这位老师所做的单一操作显然是与此相违背的。在答卷中,有许多老师提出,如果让他来上这节课,绝不会让学生做这种“穿20串”和“装20袋”的机械式练习。就“过程与方法”来看,“5+3”的教学是建立在“10以内的数的组成与分解”这一知识点的基础之上的。本课教学应借助于前面“和”或“被减数”为6、7的方法来引导学生学习,并通过多层次训练,帮助学生正确建构。而这位老师的教学中,根本就没有体现这一知识形成过程,更莫谈帮助学生知识“建构”,而且使用的“方法”机械单一,并没有将数学知识从“具体的实践操作”中提升出来。其实,数学知识源于生活、源于实践,但决不能终于实践。或许有人认为,这只是课堂教学的某一个环节,其实明眼人稍作思考,就会明白这一环节所需要的时间绝对在20分钟以上。综上所述,本课教师的目标定位是有失偏颇的。再看过程实施。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这里的“过程”大体上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发现实际问题中的数学成分,并对这些成分做符号化处理,把一个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二是在数学范畴之内对已经符号化了的问题做进一步抽象化处理,从符号一直到尝试建立和使用不同的数学模型,发展更为完善、合理的数学概念框架。本课知识与学生前面学习的有关“和”或“被减数”为6、7的加减法的思路是一脉相承的。教师的课堂应重在帮助学生领悟这种借助于“10以内的数的组成与分解”来计算加减法的思路,并帮助学生正确建构。而这位老师在教学中没有很好地运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让学生的学习停留在实践的层面,并没能“对这些成分做符号化处理”,更谈不上“建立和使用不同的数学模型,发展更为完善、合理的数学概念框架”中去。三思实践操作。课程标准提出:数学课程的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可见,我们设置的课堂实践活动要引发学生的思考,是“学生跳一跳,才能摘到桃”,有“挑战性”才能启迪学生思维,才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这节课中,学生是被调动起来了,但这种操作由于缺少思考的深度,学生的操作都是机械的,也不需要教师作任何指导。我想,我们评价一节课,应该做到三看:一看学生是否被调动起来了;二看老师与学生的行动,老师对学生的指导;三看学生思考的层次。显然,本课这种表面看似热热闹闹的操作,与学生的思维发展没有任何益处。第二题:(参见第一套试题简答题第二题):第三部分:第一题:本单元涉及的实际问题很多,教材按各种实际问题的内容特点和数量关系,精心选编6道例题与四个练习,大致分成三段教学。例1和练习一,教学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问题,是一类稍复杂的求百分之几的问题,求得的百分数能够更清楚地反映数量间的关系,便于统计比较、描述交流。这段内容在过去的小学数学教材里也有,无论是教学要求还是解答方法,都没有多大变化。例2、例3、例4和练习二、练习三,教学关于纳税、利息、折扣的实际问题,都是生活中经常遇到的实际问题。与过去的教材相比,这段内容充实了许多,要求有所提高,解答方法也有变化。解决这些实际问题,学生能够获得有关的生活经验,发展公民意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例5、例6和练习四,教学稍复杂的百分数除法的实际问题。与过去的教材比较,新教材在编写时注意精选素材,着眼改进教学方式和解题方法,力求呈现良好的知识结构,促进学生的认识同化或顺应,避免分类过细、机械记忆、生搬硬套等不良的学习行为。 第二题:对一组数据,经常能求出平均数、众数和中位数。这些统计量分别从不同角度反映一组数据的基本情况,也是对两组或多组数据进行比较的参照。教学统计量,不仅要建立统计量的概念,学会求统计量的方法,还要结合实际问题,利用统计量进行分析、比较,做出判断、解释,了解对于同样的数据,可以有多种分析的方法,应根据问题的背景选择合适的方法。灵活选用适当的统计量是很不容易的,教材从学生实际出发,做了细致的安排。第一个层次比较不同的统计量。例2教学众数之后,算一算“这组数据的平均数是多少”,想一想“平均数和众数在这里各表示什么意义”,体会平均数与众数的意义、算法是不同的。第二个层次体会统计量比较合适或不够合适。例3教学中位数以后,把7号男生的成绩同中位数比,尝试用中位数分析数据,感受这里用中位数评价比平均数恰当,还要研究这组数据的平均数比中位数高得多的原因,理解由于两名男生跳的下数特别多,导致这组数据的平均数比较大,因而用平均数表示整体跳绳水平,以及评价各人的成绩不够恰当。在实际应用知识的层面上,加强对各个统计量的理解。第三个层次选择统计量。在第8182页的练习里,就同一组数据先分别求几个统计量,再联系实际背景选择一个比较合适的统计量,分析或表示这组数据的特征。在数据分析的层面上,进一步体验统计量。如“练一练”,由于两名学生家庭的住房面积很小,使一组数据的平均数77明显比中位数84小得多,因此选择中位数代表这9名学生家庭住房情况比较合适。又如练习十六第1题,10名男生身高的众数153在一组数据中出现3次,10名女生身高的众数148在一组数据中出现5次,显然,众数出现的次数越多,越具有代表性。再如第3题,阳光公司员工今年3月份工资的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分别是1800、1100、1000,要找到平均数远远高于中位数、众数的原因,要比较大于中位数的数据状况和小于中位数的数据状况,才会选择众数客观表示这个公司员工工资的实际水平。选择适宜的统计量分析、解释数据,是较高的教学要求。教学时要重视这样的要求,因为这是统计教学的重要部分,是培养统计观念的有效途径,但也要适度把握,因为小学生达到这样的要求是比较困难的,而且这一内容的教学尚处于初步阶段。要像教材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