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经典系列讲座《大学.ppt_第1页
国学经典系列讲座《大学.ppt_第2页
国学经典系列讲座《大学.ppt_第3页
国学经典系列讲座《大学.ppt_第4页
国学经典系列讲座《大学.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前言,一、“国学”释义,让我们先明白什么是“国学”?“国学“,顾名思义,中国之学,中华之学。 秦砖汉瓦,非秦(有英语China为“乐类”、“小学类”“石经类”、“汇编类”,主要是儒家经典和注释研究儒家经典的名著。其中儒学十三经:春秋左传大学尔雅论语孟子尚书诗经孝经仪礼中庸周易,一、“国学”释义,“自20世纪九十年代起,国学热日渐升温。然而,一个成为学界 普遍共识的国学概念,一直未能达成。在现代学科体系在中国走过大约 百年的历史之后,国学概念的重新确立,始终面临着如何跨越当代学科壕 堑的技术性难题。 人们尽管可以不假思索地说,是的,一国有一国之学,一国之学,是谓 国学。这样的逻辑诚然干净利索。不错,在今天的学科版图上,研究古印 度文化的学科称印度学,研究美国社会文化的学科称美国学,这里,民族、 国家的边界和学科边界似乎统一。可是,国学其实是一个在民族国家诞 生之后才可能出现的文化学术诉求,而这一诉求所指向的恰恰是前民族 国家时代的传统。一个民族国家的自然史,是可以从编年史的意义 上建构的;然而却未必就有与之相应的国学,即植根于民族语言和 传统深处的、同时以民族国家为自然界限的知识体系。 ” (杨煦生 :国学与汉学,光明日报2009年6月29日 ),前言,一、“国学”释义,有关“国学”概念的争议很大,“傅斯年等 人甚至根本反对用这一名词来涵盖中国本土 固有文化的研究”。(桑兵:国学与汉 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7页),前言,“学术本无国界。国学一名,前既无承,将来亦 恐不立。特为一时代的名词。其范围所及,何者应列 国学,何者则否,实难判别。本书(指国学概论) 特应学校教科讲义之需,不得已姑采梁氏清代学术 概论大意,分期叙述。于每一时代学术思想主要潮 流所在,略加阐发。其用意在使学者得识二千年来本 国学术思想界流转变迁之大势。”(钱穆:国学概 论弁bin言,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前言,一、“国学”释义,邓实给“国学”下定义说:“国学者何? 一国所自有之学也。有地而人生其上,因 以成国焉。有其国者有其学国学者, 与有国而俱来,因乎地理,根之民性,而 不可须臾离也。”(国粹学报 第19 期国学讲习记),前言,一、“国学”释义,胡适1923年在国学季刊发刊词中说:“国学在我们的 心眼里,只是国故学的缩写国故包含国 粹,但它又包含国渣。国故学的使命是整理中国 一切文化历史。” 曹聚仁在国故学之意义与价值中说:“国学者,中华民 族以文字所表达之结晶思想,用合理的、组织的、系统的方 式记载其生灭,分析其性质,罗列其表现形式,考察其因果 关系者也。简言之,国学者,以我国固有学术为研究之对 象,而以科学方法处理之,使成为一种科学者也。”,前言,一、“国学”释义,“国学是中国学术的简称。”(张岱年等著: 国学今论序,辽宁教育出版社1991年 版),前言,一、“国学”释义,二、国学复兴的意义,“国学”指的是中国传统的学问,研究的是整体中国文化。 但“国学”之名起于清末。 兴起于20世纪初的国学运动(1902年梁启超首先介绍了日本的国粹 主义;黄节、邓实、章太炎、刘师培等人于1905年在上海成立“国学保存 会”,同时发行国粹学报) ,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达到高潮。 当时除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燕京大学、厦门大学等高校普 遍设立国学研究所外,中学也设有国学科目。 1949年后,学术分科被扩大,那种综合的、统包的大国学 概念,遂在中国绝迹。,前言,二、国学复兴的意义,20世纪90年代以后的新国学运动,就是经过“文革”激烈反传统思潮之后,为修补“文革”所造成的裂痕,重新寻找那久已失落的民族文化传统。 经济逐渐崛起的中国在全球化趋势中再兴国学,有助于寻找自己的文化身份,确定自己的文化角色。 从教育的角度看,20世纪90年代以后的国学热是对分科愈来愈细的专业化教育的反省。 从做学问的角度说,中国学问也确实自有特点,应该阐扬。,前言,/dmoz/news/274.html /dmoz/news/276.html /dmoz/news/277.html /bjwzjs/bjwzzzgs/273.html /bjwzjs/bjwzzzgs/272.html /bjwzjs/bjwzzzgs/269.html,第一讲:大学略说,一、何为四书 北宋以来,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地位提高。经朱熹注解,编为四书,其重要性超过五经。从元代到清代一直是读书人必修的教科书。 在新学校未出现前,从前的私塾里,学生入学,是从四书读起的,四书就是那个时代的小学教科书。学生不但要背正文,还得背朱熹的小注。那时的科举考试要以朱熹的四书集注中的注释作为立论的根据。 朱熹的四书集注被定为科举用书,是从元仁宗皇庆二年(1313年)开始的。,朱熹本人对佛学有相当研究,他深切感到仅仅依靠五经决不能维持儒教之尊严,因为五经里面所说的哲学上的本体论和方法论远不及佛教经典博大精深,要想维持儒教的支配地位,就得在儒家经典中寻找针对佛学的本体论与方法论的新材料并另加新解说。 朱熹终于在礼记中找到两篇前人所忽视的,但对朱熹却显得非常重要的文章,这便是大学和中庸。 朱熹将大学、中庸这两篇文章与论语、孟子合在一起,构成四书。,在宋元明三代,四书的权威已超越五经。 五经称名始于西汉时的汉武帝时代, 四书的称名却始于南宋的朱熹,其间相隔一千三百年左右。,大学儒家的人生哲学和政治纲领。 中庸儒家的哲学观和人生观。 论语孔子的言行录,奠定了儒家思想的基本原理。 孟子孟子的言行录,奠定了儒家的政治思想体系。,四书的经典地位及意义在于扩大了五经的价值体系。 五经的经典意义在于对原典的保存,但未反映变化了的时代需求和时代精神。四书则扩大了经典的开放价值体系,既满足了不同时代的文化需求,又是一个划时代的宋学的凝集。,二、大学的作者,大学是一篇论述儒家人生哲学的论文,也是儒家最有系统的一篇政治哲学论文。 大学原是礼记中的一篇,没有单行本,也不知作者是谁。汉代人说子思所作,宋代人以为曾子所作,清代人以为汉代群儒作。近人认为是思孟学派的作品。也有人认为是秦汉之际荀子后学之作。,北宋司马光撰著了大学广义一书,这是大学单印本的开始。但司马光没有改动大学原文,也没有指明大学是谁作的。 到了程颐,他移易大学原本章节,成大学定本。程颐、程颢尊崇大学,认为大学是孔门的遗书。,朱熹认为大学是曾子及曾子门人作,这是为了建立从孔子到曾子、到子思、到孟子、到二程、到朱熹的道统。 朱熹对大学原文作了改订整理。认为大学所教,是穷理正心,修己治人之道,大学讲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内圣外王之道。,三、大学三纲八目的内涵,大学的内容至今仍然有着深刻的含义,是儒家论述修身治国的重要篇章。 大学提出了修己、治人、平治天下的三纲八目。 所谓三纲,即大学的三个宗旨,所谓“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新)民,在止于至善”。 “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所谓八目,即实现三纲的八个步骤: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格物”即推究事物的原理;“致知”即使自己的知识达到极致(无所不知,能认识到万事万物的本来之理)。 朱熹集注:“所谓致知在格物者,言欲致吾之知,在即物而穷其理也。盖人心之灵莫不有知,而天下之物莫不有理,惟于理有未穷,故其知有不尽也。是以大学始教必使学者即物。凡天下之物莫不因其已知之理而益穷之,以求至乎其极,至于用力之久,而一旦豁然贯通焉,则众物之表里精粗无不到,而吾心之全体大用无不明矣,此谓物格,此谓知之至也。”,“诚意”即使自己的意念诚实。 大学:“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君子必慎其独也。 曾子曰: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pn,安泰舒适) ,故君子必诚其意。”,“正心”即端正自心,守持儒家的正道,不愤怒,不恐惧,不偏好,不忧虑。 “修身”即修养自身。 大学:“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懥(zh,愤怒)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乐(yo)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此谓修身在正其心。” 大学:“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齐家”指治理、教化好家庭、家族。“修身”是“齐家”的基础和前提,“齐家”又是“治国”的基础和前提。 大学:“所谓齐其家在修其身者,人之其所亲爱而辟(p,有偏向)焉,之其所贱恶而辟焉,之其所畏敬而辟焉,之其所哀矜而辟焉,之其所敖(傲)惰而辟焉,故好而知其恶、恶w而知其美者,天下鲜(xin,少)矣。故谚有之曰:人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此谓身不修不可以齐其家。”,大学:“所谓治国必先齐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之。故君子不出家而成教于国。孝者所以事君也,弟(悌,顺从、敬爱兄长)者所以事长也,慈者所以使众也。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一人贪戾,一国作乱。 此谓一言偾(fn,毁坏、败坏)事,一人定国。尧舜率天下以仁而民从之,桀纣率天下以暴而民从之。 宜其家人而后可以教国人宜兄宜弟而后可以教国人。 其为父子兄弟足法,而后民法之也。此谓治国在齐其家。”,“治国”又是“平天下”的前提和基础。 大学:“所谓平天下在治其国者,上老老而民兴孝,上长长而民兴弟,上恤孤而民不倍,是以君子有絜xi矩之道(喻指君子以身作则、推己及人之道)也。所恶于上毋以使下,所恶于下毋以事上,所恶于前毋以先后,所恶于后毋以从前,所恶于右毋以交于左,所恶于左毋以交于右,此之谓絜矩之道。 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此之谓民之父母。 有国者不可以不慎,辟(邪僻失道)则为天下僇(l,诛戮)矣。 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大学:“是故君子先慎乎德。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有财此有用。德者本也,财者末也。 财聚则民散,财散则民聚。” 大学:“生财有大道。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则财恒足矣。仁者以财发身,不仁者以身发财。未有上好仁而下不好义者也,未有好义其事不终者也,未有府库财非其财者也。 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长国家而务财用者,必自小人矣。彼为善之,小人之使为国家,菑(zi,灾害、灾难)害并至,虽有善者亦无如之何矣。此谓国不以利为利,以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