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_2019版高中地理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二节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学案新人教版.docx_第1页
2018_2019版高中地理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二节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学案新人教版.docx_第2页
2018_2019版高中地理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二节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学案新人教版.docx_第3页
2018_2019版高中地理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二节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学案新人教版.docx_第4页
2018_2019版高中地理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二节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学案新人教版.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节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目标任务一览情境导入任务导航每年圣诞节的早晨,圣诞老人乘坐驯鹿拉着的雪橇给小朋友们送去礼物。驯鹿是哪一个自然带的典型动物?自然带的分布有何规律?2017课标2003课标教学内容建议1.9运用图表并结合实例,分析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规律。运用地图分析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1.说出地球表层差异性的表现及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与因地制宜的关系。2.读图说明陆地自然带的基本类型、分布及特征。3.读图分析地域分异规律的形成和表现。4.说出非地带性现象的形成。水平地域分异规律 自主学习阅读教材P91P93“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完成下列问题。1.不同空间尺度的地域分异规模(空间尺度)分异规律大全球性地域分异温度带分异、海陆分异小区域性地域分异陆地环境的地域分异2.自然带3.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1)定义:地表景观和自然带沿着纬度变化的方向,由赤道到两极作有规律的更替。(2)成因:受太阳辐射从赤道向两极递减的影响。(3)形成基础:热量。(4)明显分布区:低纬和高纬地区。4.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概念受海陆分布的影响,自然景观和自然带从沿海向大陆内部产生有规律的地域分异形成基础水分变化影响因素海陆分布景观变化从沿海向内陆:森林带草原带荒漠带自然带更替方向从沿海向内陆,即东西方向或沿经度变化的方向自然带延伸方向南北方向典型地区中纬度地区合作探究第步:案例探究1.读“自然带与气候对应图”(以北半球为例),回答下列问题。(1)归纳自然带与气候的名称及分布的关系。提示自然带以气候区内典型植被命名,自然带分布与气候分布基本一致。(2)判断以下说法是否正确。相同的自然带对应的气候类型相同。提示错误。相同的自然带对应的气候类型不尽相同,如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对应温带海洋性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相同的气候类型对应的自然带是唯一的。提示错误。相同的气候类型对应的自然带不唯一,如温带大陆性气候对应的自然带主要为温带草原带、温带荒漠带。热带沙漠气候对应的自然带是热带沙漠带。提示错误。热带沙漠气候对应的自然带是热带荒漠带。2.读中国北部地区略图,回答问题。(1)写出自然带的名称:A_带,B_带,C_带。(2)这种自然带的分布规律体现了_的地域分异规律,受_条件影响大。从全球来看,这种地带性特征在_纬度地区表现得特别明显。提示(1)温带落叶阔叶林温带草原温带荒漠(2)从沿海向内陆水分中第步:名师精讲1.图示自然带和气候类型的分布(以北半球为例)2.水平地域分异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地域分异规律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纬度地带分异规律)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经度地带分异规律)影响因素主导因素热量(太阳辐射)水分(海陆位置)成因总结太阳辐射从赤道向两极递减,即以热量为基础水分条件沿经度变化的方向变化,即以水分为基础分布特征延伸方向纬线方向(东西方向)经线方向(南北方向)更替方向纬度变化方向(南北方向)经度变化方向(东西方向)典型地区低纬度和高纬度地区中纬度地区典型景观变化例征沿海内陆沿海3.水平地域分异规律的判断方法分析思路水平地域分异规律主要包括由赤道到两极(纬度地带性)的地域分异规律和从沿海到内陆(经度地带性)的地域分异规律。(1)在分析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时可按以下思路进行:(2)在分析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时可按以下思路进行:【方法技巧】水平地域分异规律的判断方法(1)从赤道向两极地域分异规律的判断看更替方向:南北方向;看延伸方向:多东西方向(受地形影响,南、北美洲西海岸自然带南北延伸);看自然带变化: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针叶林苔原冰原;看主导因素:热量。(2)从沿海向内陆地域分异规律的判断看更替方向:东西方向;看延伸方向:多南北方向;看自然带变化:森林草原荒漠;看主导因素:水分。第步:实战演练1.(2016山东学业水平真题)下面图1所示为非洲陆地自然带分布,图2所示为某地自然景观。读图完成(1)(2)题。图1图2(1)图1自然带沿方向的更替,主要体现了()A.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B.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C.垂直地域分异规律D.非地带性现象(2)图2所示景观,最有可能出现在图1中的()A.地区 B.地区 C.地区 D.地区解析第(1)题,图中为热带雨林带,为热带草原带,为热带荒漠带,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自然带沿方向的更替以热量为基础,主要体现了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第(2)题,图2所示景观为热带草原带,对应图1中的自然带。答案(1)A(2)B2.读图,回答(1)(2)题。(1)图中从A到B的自然景观变化体现了()A.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B.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C.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D.非地带性现象(2)影响图中从C到D自然景观变化的主导因素是()A.热量 B.水分 C.地质 D.地形解析第(1)题,从A到B的自然景观的变化是纬度方向的变化,体现的是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第(2)题,图中从C到D自然景观的变化体现的是经度方向上的变化,其主要影响因素是水分。答案(1)B(2)B提升素养素养一:地理实践力边词张敬忠五原春色归来迟,二月垂杨未挂丝。即今河畔冰开日,正是长安花落时。诗中描述的现象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反映了哪种地域分异规律?提示:诗中描述的现象是由两地的热量差异造成的。反映了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素养二:综合思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是许多同学的梦想。成都某校学生利用暑假沿铁路线从成都出发经宝鸡、兰州至酒泉考察(如图)。(1)从成都到宝鸡自然带变化体现了地理环境哪种地域分异规律?这种规律形成的主导因素是什么?(2)从宝鸡到兰州再到酒泉自然带变化体现了地理环境哪种地域分异规律?这种规律形成的主导因素是什么?提示:(1)体现了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其主导因素是热量。(2)体现了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其主导因素是水分。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自主学习阅读教材P93P94“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完成下列问题。1.定义:自然景观和自然带大体上沿山体的等高线方向延伸,并随山势的高度产生带状更替的规律。2.成因:高大山体的水热状况随其高度发生垂直变化。3.形成基础:水热状况差异。4.明显分布区:纬度较低、海拔较高的山地。合作探究第步:案例探究1.根据规律完成以下常见垂直带谱。2.根据下图总结同一自然带在不同坡向分布高度的差异,并分析原因。提示向阳坡高于背阴坡,这与向阳坡热量条件高于同一高度的背阴坡有关;迎风坡高于背风坡,这与迎风坡降水量高于同一高度的背风坡有关。第步:名师精讲1.影响山地垂直自然带谱复杂程度的因素(1)山体所在纬度相同高度的山体,纬度越低,自然带谱越复杂。(2)山体海拔纬度相当的山体,海拔越高,自然带谱越复杂。(3)山顶、山麓之间相对高度相对高度越大,自然带谱越复杂。2.自然带垂直分布的特点(1)自然带从山麓到山顶的变化规律,类似于由赤道到两极的变化规律。(2)山麓的自然带基本上与当地水平自然带相一致。(3)同一自然带:阳坡分布海拔高于阴坡;随纬度的增加,其分布的海拔高度降低。(4)山地阳坡自然带数目多于阴坡自然带数目。3.影响雪线高度的因素夏季气温小于0 的地方有永久性积雪,即夏季气温0 等温线为山体的雪线。雪线是冰雪带的下限,其高度与纬度、坡向和坡度有关。温度(热量或纬度)因素雪线高度与气温呈正相关。即低纬雪线高,高纬雪线低;阳坡雪线高,阴坡雪线低降水因素降水量越大,雪线越低;降水量越小,雪线越高。因而迎风坡雪线低,背风坡雪线高地貌因素坡度越大,积雪越易下滑,不利于积雪保存,雪线偏高季节因素夏季气温高,雪线上升;冬季气温较低,雪线下降【技法点拨】一、垂直带谱示意图的判读方法第一步:理解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的成因。海拔变化水热变化自然带垂直更替、水平延伸。山地垂直自然带的更替规律同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相似。第二步:明确山地垂直自然带的影响因素。主要影响因素:山地的纬度、山体海拔、山体的相对高度。分析时应逐层比较。第三步:利用山地自然带分布特点分析其他地理要素。判断南北半球:同一山体南坡同类自然带分布海拔高于北坡,则该山位于北半球,反之位于南半球。判断坡向:同一山体南坡同类自然带分布海拔高于北坡,则南坡为阳坡,反之,北坡为阳坡。判断山体所在的热量带:根据山麓自然带可判断该山所在地区的热量带。判断纬度的高低:不同山体,山体海拔相同,带谱数量越多,纬度越低;不同山体,同一自然带分布的海拔越低,山体所在地纬度越高。判断山体海拔:纬度相同,带谱数量越多,山体海拔越高。二、非地带性的判断思路1.非地带性的判断判断自然带的分布是地带性还是非地带性,应依据该自然带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海拔,先按地带性判断是什么自然带,然后将实际自然带与理论上的自然带相比较,如果一致,就是地带性,如果不一致,就是非地带性。2.非地带性成因分析首先,清楚影响自然带形成的因素有海陆分布、地形、洋流、水分等。其次,分析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最后,分析非地带性自然带的形成主要受哪种因素的影响。第步:实战演练1.(2018安庆高一检测)读喜马拉雅山南北坡植被分布图,完成(1)(2)题。(1)该图体现了地理环境的()A.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B.整体性特点C.垂直地域分异规律D.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2)图中高山草甸草原的分布下限北坡低于南坡,而积雪冰川的下限却高于南坡,影响的主导因素分别为()A.降水、气温 B.地形、降水量C.气温、热量 D.热量、降水量解析第(1)题,该图反映出山地不同海拔的自然带差异,这种差异的形成是水热条件随海拔的变化而变化引起的,体现了地理环境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第(2)题,北坡纬度较高,且位于阴坡,气温低,高山草甸草原分布的海拔较低;南坡位于西南季风的迎风坡,降水多,雪线低。答案(1)C(2)D2.某校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暑期去江西黄岗山进行野外考察,他们从山麓出发徒步登山并记录植被的变化。下图为黄岗山位置及山地植被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同学们在甲处观察到的植被是()A.亚热带常绿硬叶林B.热带雨林C.亚热带常绿阔叶林D.亚寒带针叶林(2)造成黄岗山植被由山麓到山顶有规律变化的原因是()A.纬度位置的差异引起热量条件的变化B.海陆位置的差异引起水分条件的变化C.海拔的差异引起水热状况的变化D.洋流性质的差异引起水热状况的变化解析第(1)题,甲处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第(2)题,从山麓到山顶,由于海拔升高,造成水热状况的变化。答案(1)C(2)C提升素养素养一:地理实践力大林寺桃花白居易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古诗反映了哪种地域分异规律?提示: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素养二:综合思维下图拍摄于我国西北地区,图中山地长有“阴阳脸”,即一侧山坡林木葱郁(“阴脸”),另一侧山坡草地青翠(“阳脸”)。(1)图中山地“阴阳脸”形成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图中处山脉海拔较高,从山麓到山顶自然带有规律更替,形成这种分布的原因是什么?提示:(1)“阴脸”生长森林,应该水分条件较好;“阳脸”生长青草,应该水分条件较差。这里是非季风区,“阴脸”处于山脉的阴坡,蒸发较弱,所以水分条件较好。(2)从山麓到山顶水热条件发生变化。思维导图必背清单1.说出地球表层差异性的表现及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与因地制宜的关系。2.说出陆地自然带的基本类型、分布及特征。3.说出地域分异规律的形成和表现。4.说出非地带性现象的实例。 (2018抚州高一检测)读图回答12题。1.图中区域的气候类型是()A.温带季风气候 B.温带海洋性气候C.地中海气候 D.亚热带季风气候2.图中区域的植被类型是()A.温带落叶阔叶林 B.亚热带常绿阔叶林C.亚寒带针叶林 D.亚热带常绿硬叶林解析第1题,图中区域位于40N左右的大陆东岸,气候类型是温带季风气候。第2题,图中区域位于30N40N的大陆西岸,气候类型是地中海气候,对应的植被类型是亚热带常绿硬叶林。答案1.A2.D下图为我国北方部分地区自然景观分布略图。读图回答34题。 3.图中甲、乙、丙三地的自然景观依次是()A.森林、草原、荒漠 B.草原、荒漠、森林C.森林、荒漠、草原 D.荒漠、草原、森林4.引起自然景观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从东向西降水减少 B.从东向西降水增多C.从东向西气温升高 D.从东向西海拔增高解析结合我国的气候等自然条件可知,在离海较近的甲地发育了森林,而丙地因降水少,形成荒漠景观,位于中间的乙地草原广布。上述植被的变化,主要是因为从东向西离海越来越远、降水越来越少。答案3.A4.A转场是指山区牧民为了获得优质牧草,随着季节变化将牲畜赶往不同牧场的现象。下图为我国某山地转场线路示意图,甲、乙、丙、丁表示四季牧场。读图完成56题。5.图中表示夏季牧场的是()A.甲 B.乙 C.丙 D.丁6.与山地四季牧场形成关系不密切的因素是()A.山地所处纬度 B.山地相对高度C.山地岩石类型 D.山地坡向解析第5题,夏季山体上部气候温和,草类繁茂,利于放牧。故夏季牧场位于图示中的丙处。第6题,影响牧场的主要因素是牧草和地形,所以牧场与其所处的纬度位置、山体高度及坡向有关,而与岩石类型关系不密切。答案5.C6.C课后作业一、选择题(2018大庆高一检测)读理想大陆自然带分布模拟图,完成13题。1.自然带和自然带的分布分别符合()A.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和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B.非地带性分异规律和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C.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和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D.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和非地带性分异规律2.图中甲山脉自然带带谱与下列图示自然带吻合的是()A. B. C. D.3.图中绿洲的出现说明其自然带的分布具有()A.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B.非地带性分异规律C.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D.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解析第1题,根据图示自然带从体现了南北方向上,因热量条件的差异而形成的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自然带从体现了自然带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即干湿度地带性分异。第2题,图中甲山脉位于40N60N大陆西岸,为温带海洋性气候,故基带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甲山南坡为阳坡,故相同自然带分布高度南坡较高。第3题,绿洲位于沙漠之中,绿洲的形成主要取决于冰川水的融化,绿洲的出现说明其自然带的分布具有非地带性规律。答案1.A2.A3.B(2018福州高一检测)读某区域自然景观分布图,完成45题。4.形成图中自然景观地域分异的基础是()A.地形 B.水分 C.热量 D.土壤5.图中反映的地域分异规律是()A.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B.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C.垂直地域分异D.非地带性分异解析第4题,图中自然景观东西方向更替,其地域分异的基础是距海远近导致的水分条件的差异。第5题,图中自然景观东西方向更替,为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答案4.B5.B(2018唐山高一检测)下图是世界自然带的一部分。读图,完成67题。6.据图中信息可判断,该地区可能位于()A.澳大利亚大陆 B.亚欧大陆C.非洲大陆 D.南美大陆7.图中自然带的变化反映了陆地环境()A.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B.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C.非地带性分异规律D.陆地环境的整体性解析第6题,图示是世界自然带的一部分,据图中信息可判断,该地区可能位于亚欧大陆。第7题,图中自然带的变化反映了陆地环境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以热量为基础。答案6.B7.B下图为某岛自然带分布范围图,图中a为两种自然带的分界线。读图回答89题。8.该岛自然带的典型植被是()A.落叶阔叶林 B.季雨林C.苔藓和地衣 D.草甸草原9.该岛上、自然带类型不同,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因素是()A.洋流 B.热量C.降水 D.地形解析第8题,根据图中经纬度和海陆轮廓可知,该岛为格陵兰岛。格陵兰岛南部沿海为苔原气候,典型植被为苔藓和地衣。第9题,该岛自然带为苔原带,自然带为冰原带,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热量的南北差异。答案8.C9.B(2018南昌高一检测)读我国部分山地垂直带谱图,完成1011题。10.图中乙山地可能位于我国()A.西北地区 B.华北地区C.西南地区 D.东南地区11.图中针叶林带分布高度不同的主要原因是()A.热量 B.水分 C.坡向 D.地形解析第10题,山麓地区的自然带与山地所在的水平自然带一致,乙山地基带为落叶阔叶林带,应属温带季风气候,可能位于我国华北地区。第11题,不同纬度同一林带的分布高度差异,是热量和水分条件的组合差异造成的,其中热量因素是主要的。答案10.B11.A二、综合题12.图1为某山地植被垂直变化示意图,图2为该山地所在地区的气候类型图。图2中甲、乙、丙、丁表示不同类型的气候区,丁是该山地所属的气候区。读图回答问题。(1)判断甲、乙两气候区的变化属于哪一种地域分异规律?并分析其主导因素是什么。(2)处气候是否符合地带性分异规律?它的形成主要受什么因素影响?(3)图1中自然带分别表示()A.高寒荒漠带、高山草甸带B.针叶阔叶混交林带、高寒荒漠带C.高山草甸带、高寒荒漠带D.山地常绿阔叶林带、高山草甸带(4)结合气候类型说明丙处植被具有的特征。解析第(1)题,甲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区,对应的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乙为温带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