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感恩教育研究.doc_第1页
小学生感恩教育研究.doc_第2页
小学生感恩教育研究.doc_第3页
小学生感恩教育研究.doc_第4页
小学生感恩教育研究.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小学生感恩教育研究摘要:目前,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信息科技的高速发达,社会和家庭结构发生变化,独生子女越来越多,小学生们享受着家人的宠爱,老人的关心,逐渐养成自私、任性、忘恩等不良品质,道德品格呈明显下降趋势。加强小学生感恩教育,让他们懂得尊重他人,对他人的帮助时时怀有感恩的心,已慢慢成为德育的重中之重。感恩教育是家庭、学校、社会需要共同完成的一项长期工程。这项工程需要从小学生的感恩教育启蒙开始,让学生懂得感动,学会感恩,进而转化为学生的自觉行动。本文从小学生感恩教育的概念入手,简要介绍小学生感恩教育的重要性,重点找出小学生感恩教育存在的问题,深挖问题背后的原因,最终尝试探索加强小学生感恩教育的有效途径。关键词:感恩教育 小学生 品德所谓感恩就是对自己生存和发展的过程中,对给予过自己恩惠、帮助等积极作用的他人、社会及自然等抱有的一种由衷认可,并希望回报的一种内心心理状态或行为表现,也就是知恩图报。小学生感恩教育,就是教育者根据小学生品德发展规律,运用一定的教育方法与手段,通过一定的感恩教育内容对小学生实施的道德教育,以增强他们的感恩意识,使他们懂得感恩,懂得父母的生养之恩,懂得教师的教育之恩,懂得他人、社会的关心之恩,并懂得付出和回报,真正成为知恩、感恩、报恩并能主动施恩的人。加强对小学生的感恩教育,不仅仅是学校、老师的职责,也是家长和家庭教育的责任,并且社会中的每个人都应该出一份力。一、 小学生感恩教育的重要性感恩教育可使小学生学会怎样做人,培养小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很多家长哭诉:“现在孩子生活太安逸了,认为父母对他们的付出都是应该的,有时关心还会招来他们的反感和厌烦”。“别让中国的孩子不懂感谢、不愿感激、不会感动,只知索取的冷漠一代”这是某政协委员在两会提出的观点,建议中国设立自己的感恩节。“感恩”一次频繁的出现在媒体上,这说明缺少感恩之心的年轻一代的表现引起了很多人的担忧与关注。“感恩教育”应势而生。孩子是祖国的未来,小学生感恩教育是孩子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构建和谐家庭、和谐校园的需要,更是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需要。(一) 有利于完善小学生的人格品质当代小学生基本上出生于新世纪,学生自入学起就面临着学习上的竞争和考试的压力,对“知恩图报”等中国的传统美德缺乏足够的认识,因此常出现以个人为中心的行为倾向,把父母和他人对自己的关怀和帮助看作是理所当然的。对小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增强他们的感恩意识,有利于培养他们知恩图报、乐于助人的良好品格和与人为善、宽容豁达的胸襟气度,这样有助于培养他们健康的心理及高尚的道德品质,并对他们今后的成长成才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二) 有利于构建和谐的家庭氛围现在的小学生多为家中的独生子女,承载了家人的太多期望。对小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增强他们的感恩意识,让他们从生活的细节当中感受父母、爷爷、奶奶等长辈对自己的关爱,以及为自已的成长付出的艰辛,从心底尊敬长辈、感谢长辈,以及在言语上、态度上谦逊温和,并在家中主动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务,从言行中表达对他们的感激之情。这样既可以使孩子健康地成长,也能让父母等长辈感觉欣慰,这对于和谐的家庭氛围的营造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三) 有利于建设和谐的校园氛围加强小学生感恩教育,对于优化他们在校园中的表现具有积极意义。增强他们的感恩意识,能让他们更加体会老师的辛勤付出以及同学在其成长过程中的作用,从而为他们尊敬老师、友爱同学奠定良好的基础;增强他们的感恩意识,还可以加深他们对校园的感情,从而爱护学校的花草树木,爱护公物,进而到为保护校园环境奉献一份力量。(四)有利于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我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历来重视道德修养和文明礼貌,以“礼仪之邦”闻名于世,感恩文化在中国源远流长。自古就有“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名句。 “一日为师,终身为父”,讲的是对老师的感恩。“士为知己者死”,讲的是知遇之恩。“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衔环结草,以恩报德”等等,这些诗句典故告诉我们的都是感恩。感恩教育,从来都是中国传统教育的一部分。加强小学生的感恩教育,有利于弘扬和继承中国传统美德。二、 小学生感恩教育存在的问题当今的小学生总体上是知恩感恩的,小学生知恩、感恩和报恩的占主流,多数学生能够珍惜学习机会,对父母、老师和同学等人所给予自己的关心和帮助表示感激,并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来予以回报。但是,仍有少部分同学不懂得感恩。一部分小学生以自我为中心,缺乏感恩意识,他们心安理得地享受父母为其提供的良好生活环境,把父母和他人的付出看成是理所当然的,不能体谅父母的辛劳,盲目攀比,大肆挥霍;不接受老师的教导,对于同学及他人所提供的帮助更是毫不感激;不爱护学校的花草树木,不注意保护校园环境卫生等。小学生感恩教育缺失集中体现在对待父母、老师、同学和社会方面,具体如下:(一)淡忘父母养育之恩所谓“万恶淫为首,百善孝为先”,历史发展到今天,“孝”字在人们的道德意识里却变得愈来愈淡漠了。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小学生是教育的较低阶段,尤其是低年级小学生处于从家庭到学校的过渡时期,经济上完全依靠父母提供,生活上还需要父母的照顾。多数小学生能够体谅父母的辛苦,为父母庆祝生日以及节日,消费上从俭,并且尝试着在家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为父母减负分忧。然而一些小学生却以自我为中心,认为父母为自己付出是理所当然的,从不体谅父母的艰辛,不知道父母的生日,父母生病了不闻不问;不顾家庭生活困难,盲目攀比,小小年纪就知道要穿名牌,不懂得感激父母的养育之恩,更不知道应该回报父母。(二)漠视老师的培育之恩小学是孩子接受学校教育的开始,是孩子成长成才的起步阶段,尊敬老师,感谢母校理应是对小学生不言自明的道德规范。多数小学生能做到尊敬老师,从心底感谢老师对自己的教育,平日里遇到教师主动打招呼,节日里为老师准备礼物。然而,在小学校园里,上学迟到,上课不遵守课堂纪律,不听老师教导已不是个别现象;有些同学见了老师擦肩而过不打招呼,如同陌路人,甚至有些同学看见老师绕道走;还有些同学因为老师生病而高兴,认为这样就可以不上课了。(三)忘却他人救助之恩“谢谢”是我们最基本的文明用语,可是由于社会上功利观念的盛行,在部分小学生中存在的一些不良现象令人担忧:一些小学生以自我为中心,把社会救助和他人给予自己的帮助和付出看成是理所当然的,漠视宝贵的仁爱和友情,在媒体报道中我们经常会看到不少受个人或单位资助念完小学、中学甚至大学的学生从不与资助方联系,连封感谢信也没有。(四)社会责任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意识淡薄,也是当代小学生感恩意识缺失的一个苗头。由于小学生的年龄特征,他们不可能参加很多的社会活动,因此校园是他们较家庭而言较为频繁的活动地点,然而仍有少部分小学生对学校感情冷漠,不能认识到自己是学校的一分子以及自己对学校所肩负的责任。不爱惜学校的公共财物,在课桌上乱写乱画,学校白色的墙经常成为他们的写字板,不爱护学校的花草树木,不懂得保护学校的环境卫生。三、 小学生感恩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小学生感恩教育存在一定问题,感恩意识缺失现象不容小觑,其根源较为复杂,原因涉及家庭、学校、社会和个人自身修养方面。(一)家庭教育的影响现在的小学生大都是独生子女,长辈们还把他们当小孩子,是家长的宝贝,从小到大,长辈们给予他们的太多太多,从来不让他们吃苦,以至于他们觉得长辈们的付出,他们的接受是理所应当,天经地义的。家长的感恩行为是孩子的榜样模范,孩子们不知感恩,责任首先在家长身上,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一言一行对孩子影响极大。有的家长溺爱孩子;有的家长为孩子做了很不好的榜样;有的家长只求付出不计回报,很小的孩子就学会了索取,不知道回报。家长是孩子学会感恩的第一责任人。(二)学校教育的偏失一方面,学校重智育轻德育,学校长期过度关注学生的智力发展,普遍忽视品德教育,学校往往把工作重心放在智育上,德育往往流于形式,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缺乏科学有效的衡量标准。另一方面,学校德育教育缺乏实效性,传统的德育以教师为中心,注重道德知识的传授,采取灌输式、注入式的德育方法,没有真正把学生视为有思想、有感情、有积极性和创造性的人,并充分尊重他们,从而否定了学生的能动性,把学生作为工具打造而较少关心其情感。并且,学校德育目标过于理想化,德育方法很难把握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德育内容与生活实际相脱离,德育实效性不强。(三)社会环境的影响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接触到的网络、新闻媒体等公共媒介中,只注重经济利益,忽略了对孩子的基础教育。曾有一个报道:在车站,一些人在排队等候上车,来了一位母亲带了一个5岁左右的孩子,母亲教育孩子要遵守秩序,依次排队,可还有很多人看到车子进站蜂拥而上,结果那对母子根本上不了车。事实告诉我们,社会中这样的事例多了,无形当中就对孩子们造成了反面教育,时间久了,孩子反而会认为母亲的教育使自己吃亏了,他也会加入那群人的行列,所以说社会感恩教育已刻不容缓。(四)小学生自我教育的缺失当代小学生自主意识,权利意识强烈,但自立意识,责任观念淡薄,依赖思想,享乐思想严重。许多小学生认为父母、朋友和社会所给予他们的都是理所当然的,他们不需要去报答。他们习惯了向父母索取,让父母为他们做任何事,稍有不顺心,就对父母大发脾气,但对自己要求却不高,很少反思自己行为的对错。对自身生活缺乏反省,当然很难理清自己的社会角色,明确自己的权利义务关系,要他们想着如何去感激父母,感激他人就更加困难。四、 加强小学生感恩教育的途径与思考感恩是小学生道德素质中的一种重要品质,但它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后天教育和培养的结果,需要经由感恩教育途径,通过学校、家庭、社会和个人的共同努力,才能使个体形成感恩意识,使感恩成为自己的道德品德,并进一步外化为感恩行为。因此,应构建学校、家庭、社会和个体四位一体的德育框架,整合一种符合时代特征和要求的教育精神,从而分培养和塑造。具体而言,应从如下几个方面着手,有效地推行感使当代小学生的感恩意识与行为能力得到感恩教育。(一)重视家庭教育实施感恩教育,我们提倡家长自身首先要有一种健康的生活态度,所谓“其身正”,自己就应该做惜福的典范,爱父母、爱社会、帮朋友。在家庭教育中智力投资必不可少,而感恩培养亦很重要,要让孩子知道感恩是一种品德,父母们从小就要对其进行培养,而这种培养不但需要亲情的精心抚育,还要让感恩成为孩子的一种责任。发现孩子不良的心理与行为,家长要及时给予校正并加以正确引导,而不能纵容其继续发展。(二)加强学校教育一是开展感恩教育活动。在班会课中结合社会中的感恩典型事例展开讨论,在班级中树立感恩的基本意识;寻找身边值得感恩的小事,全校上下开展吟诵感恩诗歌,传唱感恩歌曲,推介感恩美文,收集感恩格言的活动,着力营造感恩教育的浓烈氛围;感恩从小事做起,从细节做起, 从说一声“谢谢”做起,明确自己班级中的责任与义务。在每年的5月母亲节和6月父亲节开展主题活动,鼓励孩子表达对母亲和父亲的热爱和感激。同时学校要组织学生参加有益的感恩实践活动,如社区服务,义务劳动,献爱心等等。二是发挥教师的表率作用。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树立良好的师德形象,时时处处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做到言行一致,在感恩教育中要起到以身示范的作用。教师要常怀感恩之心,自身充满仁爱,关心爱护学生,注重与学生的情感沟通与交流,重视学生的情感培养,能及时地为学生排忧解惑,使学生感受关爱与温暖的同时,做一个能知恩、会报恩的人。(三)营造良好的社会感恩氛围运用现代传播手段宣传知恩报恩的典型事例,运用社会褒奖高扬感恩,激发人们内心深处的感恩情怀。利用影视媒体播放有关感恩方面的影视剧或公益广告等来引起小学生的关注,启发小学生的感恩意识,通过形式多样的宣传表彰活动,在全社会弘扬知恩报恩美德,塑造鲜活的感恩典型,不断激发人们的感恩热情,努力营造全社会人人感恩的社会氛围。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社区已经作为人们生活和活动的重要场所而引起人们的重视。我们的小学生除了在学校、家中活动之外,还有很多时间可以在社区度过,社区要在小学生的成长中占有不可或缺地位和作用,社区应与家庭、学校一起,共同配合开展小学生感恩教育,促进小学生健康成长。让小学生在活动中认识和体验感恩的重要性,在一些节日到来之际,社区可以通过海报!宣传栏等进行宣传,以此提醒小学生们关心父母及家人。一个社区有着浓厚的感恩氛围,生活在这个社区中的人们也会自觉主动地进行感恩,这对于小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学会感恩有着积极的作用。(四)改革教育成绩的评价体系大力推行素质教育,改革大学招生方式,通过采取“宽进严出”等办法,努力弱化智育对德育的冲击。改革对教师的品德和推行德育的业绩纳入考核体系,作为重要指标进行评价。德育工作的目标中应明确感恩教育的核心价值。感恩绝不是简单的回报父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