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的模式选择及对策研究.docx_第1页
山西省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的模式选择及对策研究.docx_第2页
山西省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的模式选择及对策研究.docx_第3页
山西省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的模式选择及对策研究.docx_第4页
山西省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的模式选择及对策研究.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山西省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的模式选择及对策研究 摘 要:近年来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热点,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路径。文章分析了山西省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取得的成就,指出山西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众多资源优势,提出山西省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发展模式,包括现代都市依托型、景区依托型、主导产业依托型、龙头企业依托型、特色文化依托型、现代农村依托型,通过分析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指出山西省进一步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建议:应在宏观上把握布局,积极改善住宿条件、服务水平及基础设施,打造强势品牌,推动产业链和产业集群形成,建立行业标准和管理规范。 下载 关键词:山西 休闲农业 乡村旅游 中图分类号:F59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5)04-178-03 休闲农业是横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生产、生活和生态功能,紧密连结农业、农产品加工业和服务业的新型农业产业形态,是现代农业新的发力点和重要组成部分。乡村旅游以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农村风貌,以及人文遗迹、民俗风情为旅游资源,满足旅游者乡村观光、度假、休闲等需求。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能有效推动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优化调整农业和农村产业结构、促进农民就业增收、提高居民幸福指数。 一、山西省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发展现状 山西省2/3的人口是农民,农民收入的近一半依靠种养业,农业基础比较薄弱。2013年山西省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7154元,比全国平均水平低1742元,全国排名25,在中部六省中最低,与我国大部分省市有较大差距。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对于山西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具有重要意义。 截止2013年,山西省共有22个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其中国家级4个、省级18个),80个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点(国家级10个、省70个),200个乡村旅游点(其中104个农业旅游示范点),6596个农家乐、乡村旅游客栈、农家旅馆、农家宾馆和休闲农业园。2013年山西共接待乡村旅游游客2400余万人次、旅游收入近130亿元,分别比2012年增长36.54%和9.11%,已经占全省游客总量的9.68%和旅游总收入的5.64%,有力地促进了旅游业的发展,也带动了乡村经济的增长。 二、山西省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优势 近年来,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热点。山西具有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交通条件,拥有大量特色农产品和丰富的旅游资源、文化资源,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为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一)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成为市场热点 2013年中国人均GDP为6767美元,山西省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5621美元。世界旅游组织研究表明,当人均GDP达到5000美元时,居民消费开始从温饱型向小康型升级,步入享受型、发展型,将步入成熟的度假旅游经济,休闲需求呈现多元化趋势。目前,我国的旅游产品的供给严重落后于经济的发展。供需之间的巨大差距,为发展旅游业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随着旅游产业的升级改造,以及人们对旅游产品需求的多样化,农业观光旅游和乡村休闲游已经逐步成为市场热点,有着可观的潜在经济效益。 (二)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交通条件 山西地处我国中部,是全国重要的交通枢纽,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2013年山西省高速公路总里程突破5000公里,在全国的排名跨入前5名。大量高铁和动车开通,使山西与北京、郑州、西安、石家庄等周边大城市的旅途时间缩短到3小时左右。2014年“五一”小长假期间,短途的“一日游”、“二日游”颇受民众欢迎,北方地区中河北、河南、山东、山西、北京等地尤其受到游客偏爱。这是山西省首次被列为假日旅游的热点地区。随着民众旅游需求的不断提高,受到节假日时间的限制,山西将越来越成为周边省市短途出游的热点地区。 (三)知名旅游资源丰富 山西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众多的文化遗产,地形地貌复杂、河流山川形成了独具魅力的自然景观,辖区内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已培育出众多享誉海内外的知名景点,为山西旅游业带来大量的客流。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景点可以依托这些知名景点快速崛起。 (四)农业和农村富有文化特色 山西省是黄河农耕文化的重要发源地,有“中国古代文化博物馆”之美称,农耕文化、民俗文化特色鲜明、内涵丰富,是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得天独厚的优势。富有特色的手工技艺、餐饮民俗、婚姻嫁娶、民间建筑、节日庙会、民间艺术的剪纸、刺绣、炕围画、面塑、皮影等都可以作为旅游资源来开发。 (五)农业富有产品特色 山西的地理地形和气候复杂多样,造就了丰富的动植物资源,虽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农业大省,但物种繁多、分布广泛、野生比例大、珍稀品种大,特色鲜明,优势突出;山西素有“小杂粮王国”之称,所产小杂粮以营养价值高、品质好、具有独特保健功能享誉国内外;干鲜果资源丰富、品质优良,深受人民群众的欢迎;禽种资源和药材资源也很丰富。这些动植物资源名声远播、风靡海内外,是吸引游客前来选购、体验的天然资源。 (六)设施农业快速发展 设施农业在环境相对可控条件下采用工程技术手段进行动植物高效生产,包括设施园艺、设施水产养殖、设施畜牧养。设施农业比传统农业生产更节能高效,占用土地面积小,可集约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同时很少受到季节和自然气候的影响。近年来,山西省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在晋中、运城等地建立了大量设施农业示范园区。这些设施农业示范园区可以整合为乡村旅游项目,既可供游人采摘捕捞、参与劳动,又能让游人增长知识。 (七)农村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山西省在2011年前已经实现了村村通水泥(油)路、通自来水、通电话、通广播电视、通客车和街巷硬化“全覆盖”。到2013年底,全省各行政村的主要街道及重要公共活动场所全部安装路灯。基础设施的改善为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发展提供了基本条件和保证。 (八)政府相关部门的重视 继2010年和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之后,2014年8月9日国务院印发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再次强调大力发展乡村旅游。近年来,山西省亦非常重视旅游业的发展,发布推动“美丽山西休闲游”的若干措施等文件,通过国内外各种渠道,高强度地宣传山西旅游整体形象,组织各市旅游局、各景区、旅行社、媒体奔赴多个省区市进行宣传推介。从2014年起,全省集中三年时间从省级层面上每年拿出1500万元建设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 三、山西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模式选择 按照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所依托的资源,结合自有的资源禀赋,山西省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应以下列几种模式为发展重点。 (一)现代都市依托型 国内外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的发展都是从大城市的周边即环城一带开始出现进而衍生。现代都市依托型景点主要分布在城市周边半小时车程范围内的农村或郊区,以周末休闲度假游为主要形式。太原青草坡乡村庄园、清徐葡峰山庄、晋中明乐庄园等都属于环太原市区的现代都市依托型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项目。 (二)景区依托型 景区依托型休闲园区的经营方向是强化景区的观光、游览功能,围绕周边独特的自然景观和旅游景点进行开发,以自然景观、风俗民宿、文化古迹为特色的农家游为主打,带动其它涉农产业的发展。山西一些著名的景区,如皇城相府、王莽岭、太行山大峡谷周边的乡村都在积极发展观光、旅游型休闲农业,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三)主导产业依托型 近年来,山西省八大主导产业取得了长足发展,应在此基础上以现代农业园区为载体、规划建设一批具有明显竞争优势和显著生态经济效益的休闲农业产业园。依托山西发展多年的“一村一品”、“一县一业”项目,将特色优势农业资源整合为特色乡村旅游项目,以特色产业促动乡村旅游发展。清徐县葡峰山庄、忻州原平大营温泉生态旅游度假区、晋城沁水县示范牧场等都是较好的范例。 (四)龙头企业依托型 在“521”政策的支持下,山西涌现出很多大型的龙头企业,树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和品牌文化,可以围绕这些龙头企业和知名品牌,将产业链向前后延伸,形成集休闲观光、现代科技、传统文化为一体的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项目。比如,围绕六味斋、双合成、水塔醋业、冠云平遥牛肉、杏花村汾酒集团等农业加工龙头企业,建设休闲观光农业产业园区。 (五)特色文化依托型 山西地处中部,历史悠久,范围内的特色文化包括边塞文化、佛教文化、红色文化、晋商文化、寻根文化、盐池文化、黄河农耕文化、民俗文化。如昔阳的太行山石埂梯田耕化,给人带来强烈的视觉震撼,是我国北方旱作农业的一道靓丽景观。依托文化资源,发掘各地特色民俗艺术,晋中社火,晋南、晋北的面塑花馍村,北广灵、南浮山的剪纸村,太谷的花灯,黎城的布老虎等特色旅游项目也对城市游人非常具有吸引力。 (六)现代农村依托型 在政府政策的引导和鼓励下,山西出现很多生态环境优良、经济发达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些农村兼具城市的生活条件和乡村的生态条件,有很好的基础设施。比如卫生模范村泽州县东四义村、村民共同富裕的汾阳市贾家庄村、发展科技农业致富的忻州市前郝村等,都可以培育为现代农村依托型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观光景区。 四、山西省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及问题 目前乡村旅游已成为调整农业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载体。然而,山西省省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还处于初步发展阶段,还存在不少问题。 (一)品位档次低,定位不明,文化内涵少 山西省内的休闲农业项目数量已经非常可观,不少项目也有各自的侧重点,但品牌项目不多,大多停留在“观农业、吃农家饭、住农家屋”的阶段,对消费者日益多元化的消费需求难以满足,大部分项目内容单调,缺乏主题创意,生态内涵不高,文化底蕴不足,主题不突出、特色不鲜明、综合功能不齐全。 (二)缺乏科学规划,资源利用率低 很多园区缺少科学论证和系统性规划,定位不准确,重复建设情况很常见。高品位、上档次、综合性、知识型的休闲园区较少,大多数园区档次低、规模小、内容单一、设施简陋。园区中可以游玩的项目较少,就容易受季节制约,造成资源闲置。不少休闲农业园区一年只营业半年,淡季来临就解散员工、关门歇业。 (三)投资不足,土地难流转 休闲农业是综合性产业,需要大量的土地和资金投入。普通农户往往投资不起,纯粹政府投资又会产生效率问题,较好的投资主体是有一定资金实力和管理经验的民营企业。近年来山西一些煤焦企业寻求转型,投资发展休闲农业取得了成功,但仍有巨大的潜力亟待开发。另外,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土地越来昂贵,流转土地的阻力也越来越大,需要政府相关部门制定相应的政策,设计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切实保障农民的利益,在法律法规的规范下协调解决。 (四)企业分散经营,缺乏合作 由于缺乏总体的布局规划,山西省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企业各自为政、分散经营、缺少沟通,导致大量基础设施和项目重复建设。经营主体之间缺乏信息交流,不能很好地吸收同行的经验教训,人力、物力和财力浪费严重。缺乏合作和学习使企业的管理水平不能得到有效提升,在低水平徘徊。 (五)产业链简单,相关产业发展滞后 山西省休闲农业项目大多停留在游览自然人文景观、体验农家生活、参与种植和采摘、牧放动物,在农产品的精深加工、农产品衍生品的销售、农业科技的展示、农业知识的传播、农耕艺术的传承方面开发力度不足。农业产业链的扩展和延伸,将产生专精的分工和合作以及大量的衍生产品和服务,有助于实现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是助力农村经济腾飞的核心动力。应将符合和代表消费发展新趋势、新潮流的元素融入休闲农业中,在吃、住、行的基础上充分挖掘游、购、娱的潜力。 五、山西省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发展对策 山西省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应该在宏观上进行把握和布局,积极改善住宿条件、服务水平及基础设施,打造强势品牌,积极推动产业链和产业集群形成,建立行业标准和管理规范,拓宽融资渠道,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一)宏观上总体把握、分类布局 休闲农业的发展要立足区域优势,根据本省特有的资源禀赋进行科学规划。既要展示山西省壮美秀丽的乡村自然风光,又要展示深厚的历史文化资源,提升旅游内涵,打造强势旅游文化。山西省应构建以太原、大同、临汾等较大城市为核心的现代都市依托型休闲农业旅游带,以皇城相府、太行山、乌金山等为中心的景区依托型休闲农业旅游带,以晋商文化、根祖文化、红色文化为中心的特色文化依托型休闲农业旅游带。 (二)改善住宿条件、服务水平以及基础设施 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的服务对象大都是城市居民,在欣赏乡村风光、乡土风情的同时需要较高的住宿条件和服务水平。乡村宾馆和客栈在一定程度上保留乡村特色的同时,要按照城市居民的生活要求设计旅馆和客栈,要实现“生活设施现代化,服务标准城(下转第181页)(上接第179页)市化”,具备冲水马桶、空调、有线电视、互联网接口等条件。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的服务人员大都是农村闲散劳动力,需要经过系统的培训,才能具备基本的服务礼仪、服务标准、服务规范。另外,欲将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做大做强,需由基层政府主导,统一规划,解决好停车场、垃圾回收处理、下水上水、空调暖气等问题。 (三)挖掘优势特色,打造强势品牌 要有计划、有重点地对现有的建设规模较大、档次较高、活动项目较丰富、文化特色较鲜明、接待服务较规范、经营管理较科学的休闲农业示范景点进行打造和提升,挖掘优势特色产品和文化内涵,创建全国一流的休闲农业旅游景点。可以通过召开休闲农业现场促进会、座谈会和研讨会,现场参观,开展星级评定等形式,提高企业知名度,增加企业收入。利用现代传媒和营销手段,发动媒体和网民,充分利用社交网络平台和微博、微信公众账号,对休闲农业园区和乡村旅游景点的进行宣传、报道、推介,吸引周边省市居民游玩,打造知名品牌。 (四)积极推动形成产业链和产业集群 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应该从横向和纵向两个维度构建产业链。从横向来看,应促使乡村旅游产业链中不同产业部门或不同企业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协调共生的稳定联盟,逐步发展成为优势互补、资源共享、节点对接和文化融合的深度合作。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参与主体可以从纵向上分为上、中、下游(农民、农业公司、农业基地、景点商品供应商、景区服务提供商是产业链的上游,农产品深加工企业、农村旅游工艺品生产企业、农村旅游服务中介是产业链的中游,游客、旅行社是产业链的下游)。通过纵向产业链的集成,可以增强产业链的带动和辐射功能。在产业链集成的基础上,逐渐构建分工合理、高度合作、无缝衔接、具有显著的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效应的区域性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产业集群。 (五)加强部门合作,建立行业管理规范 应建立和完善“政府引导、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推进山西省休闲农业规模化、服务和管理标准化、功能多样化。相关部门应牵头组建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协会,从市场信息、技术推广、服务规范、安全卫生、项目支持等多方面对经营者进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