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魏征的公文艺术和人际艺术的整理.doc_第1页
关于魏征的公文艺术和人际艺术的整理.doc_第2页
关于魏征的公文艺术和人际艺术的整理.doc_第3页
关于魏征的公文艺术和人际艺术的整理.doc_第4页
关于魏征的公文艺术和人际艺术的整理.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关于魏征的公文艺术和人际艺术的整理 科文08文秘1班 杨阳唐朝,中国历史上最强盛的时代之一,虽已是繁华旧梦,但在历史的长河里依然璀璨夺目。唐太宗李世民励精图治、屈己纳谏、选贤举能、以民为本,缔造了政治清明,经济繁荣,百姓安居乐业的“贞观之治”。明君背后必有良佐,一代名相魏征功不可没。作为封建社会一名杰出的政治家,卓越的思想家,优秀的文学家和著名的史学家,魏征具备了高超的公文艺术和人际艺术。以下便是我对这两方面的整理:一、 一、关于高超的公文艺术征少孤贫,落拓有大志,不事生业,出家为道士。好读书,多所通涉,见天下渐乱,尤属意纵横之说。1 可见魏征自小便怀有鸿鹄之志,勤奋学习,阅读广泛。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勤于诵读,腹有诗书,为他的公文写作打下了扎实的基础。(一)沉博绝丽,善于修辞 1、排比 见谏太宗十思疏 2、引用 见论治道疏 3、设问 见论时政疏 作品主要参考全唐文 (二)长期实践,自成一体魏征的疏体公文具备了典型的公文写作格式,即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最后是提出对策或者建议。 比较明显的见于谏太宗十思疏 十渐不克终疏 作品主要参考全唐文魏征作为唐代著名的谏臣,这样的写作方式是在其丰富的实践经验中逐渐总结并完善的,而其疏体公文的其中一个贡献,就是确定了一个非常实用的公文结构。2魏征自成一体的公文结构,来自于长期的实践。魏征曾五易其主,最后在唐太宗手下成为盛唐名相,曲折的政治道路,让他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武阳郡丞元宝藏举兵应李密时曾召魏征为典书记。后被李密留在瓦岗任文学参军。洛水之战,战败归唐,自请出使山东,被李渊封为秘书丞之职。黎阳失守,幸遇夏王,被夏王窦建德封为起居舍人,负责记录其平时的一言一行并及时指正其说错的话,办错的事。大唐王朝统一,魏征任职东宫,担任太子冼马,辅佐太子。玄武门事变,魏征危中获安,李世民任命魏征詹事主簿,后又封谏仪大夫之职 ,随后逐步右迁,直至官居宰相。期间,魏征还负责编史工作。初,有诏遣令狐德棻、岑文本撰周史,孔颖达、许静宗撰隋史,姚思廉撰梁、陈史,李百药撰齐史。征受诏总加撰定,多所损益,务存简正。隋史序论,皆征所作,梁、陈、齐各为总论,时称良史。3 这些经历,对魏征的公文写作日趋成熟起到了潜移默化的铺垫作用。(三)以人为本,人品塑文风 魏征的疏体公文大多收录在全唐文中,共18篇,大多都是劝勉太宗,讨论治国之道。魏征经历过隋末动乱,深知战乱给百姓带来的深重灾难,深知民安则国安。民为水,君为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深知国家统一局面保持的重要性。因此,魏征以人为本的“仁”的品质,深深地影响着他的疏体公文的文风,时刻提醒唐太宗要做到居安思危,民为邦本,创业难,守业更难。主要体现在谏太宗十思疏、论时政疏等等,见全唐文二、 二、关于高超的人际艺术人际关系是人们在生产或生活活动过程中所建立的一种社会关系。人际关系的处理是一门耐人寻味的艺术,运用的好,便可如魔术般,化腐朽为神奇。以直谏为名的大唐名相魏征,便具备了高超的人际艺术。(一) (一)刚正耿直,与众不同 魏征的从政道路路途多舛,曾五易其主,共六次跳槽。“好女不嫁二夫, 忠臣不事二主”,这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所承受的压力是巨大的。君心难测,伴君如伴虎,这也无疑增加了他改侍新主后的危险性。但是,魏征始终保持着刚正耿直,不屈不挠,按原则办事的作风,贫贱不移,威武不屈,这让他彰显特别的人格魅力,与众不同。征见太宗动业日隆,每劝建成早为之所。及败,太宗召之,谓曰:汝离间我兄弟,何也?征曰:皇太子若从征言,必无今日之祸。太宗素器之,引为詹事主簿。4 在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命悬一线的窘境之时,魏征仍然毫不隐讳,从容不屈,陈述实情,而不是叩头求饶,痛悔昔日在东宫任职。正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由此反而体现了魏征之前虽任职东宫,但并非居心叵测之人,而是刚正耿直,与众不同的贤臣。他的刚正耿直,与众不同,救其脱离险境。 魏征的刚正耿直,与众不同,还让他敢犯人主颜,永为诤臣宠。唐太宗去洛阳,中途住显仁宫,因当地供应不周,太宗大发脾气。魏征以隋炀帝为例进谏,最后帝笑曰:人言魏征举动疏慢,我但觉妩媚,适为此耳。魏征死后,太宗追思不已,常临朝谓侍臣曰: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朕常保此三境,以防己过,今魏征殂逝,遂亡一镜。5 由太宗对魏征的评价可见,魏征钢针耿直,康抗直直谏,让他在君主心目中的形象无人可替代。(二) (二)以德服人,广结善缘 曾在出家为道时曾在乱世中救窦建德,以至于在窦建德占领黎阳的时候他们等人平安无事,后又曾在窦建德攻下黎阳之后力保淮安王李神通和徐茂公之父徐盖平安,保淮安王平安这一举动使得唐统一后,魏征免于被诛的原因之一,以及后来淮安王多次在唐太宗面前说魏征坏话时,唐太宗劝淮安王不要以怨报德。保徐盖平安,使得他和徐茂公的兄弟情义跟上一层楼。玄武门事变后,曾在李世民赦免他不死之后,极力劝说不要再追究东宫余党之罪,止于元吉,建成。颇得人心。以上一段参考大唐名相魏征申建国 中国社会出版社魏征虽五易其主,六次跳槽。魏征跳槽的特点之二是在每任领导手下尽心竭力, 在窦建德手下献屯田垦植之策, 使窦建德如虎添翼。在太子李建成手下, 多次劝说李建成先下手为强, 干掉李世民。在李世民手下更是兢兢业业, 呕心沥血成为群臣楷模。6 由此可见,魏征在处理人事情的时候,有以德服人,广结善缘的一面,这也为他的形象加分不少,使他在从政道路上的人际关系更加融洽。(三) (三)深谙君臣之道,注重协调君臣关系 身为宰相,魏征十分注意协调君臣关系。魏征认为,君臣如同一体,国君是人的首脑,臣子是人的四肢;君臣一体,协调一致,才能治理好国家。他引用孟子的话说:“君视臣如手足,臣视君如犬马,君视臣如犬马,臣视君如国人,君视臣如粪土,臣视君为寇仇。 从儒家的道德观念出发,魏征认为在君臣关系上,君是主要的,起主导作用的。因而他主张君必须以诚信待臣,“诚信立,则无二心”,“上不信,则无以以使下;下不信,则无以事上,信之为大道矣。”(贞观政要.诚信卷五)以上一段参考中国宰相传,中国人事出版社,史海洋编著 魏征曾遭庇护阿党亲戚之诽,唐太宗派温彦博查明后,曾让魏征要懂得存形迹,避嫌疑。征入奏曰:臣闻君臣协契,义同一体,不存公道,唯侍形迹,若君臣上下,同遵此路,则邦之兴丧,或未可知。7 帝悔之,魏征要求做稷、契等身获美名,使君主成为明君,子孙相继,福禄无疆的良臣,而不做龙逢、比干等使自己身受杀戮,使君主沦为暴君,家国并丧,空有其名的忠臣。由此可见魏征深谙君臣之道,注重协调君臣关系,君为臣纲的同时,君臣之间需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如此君可明,国可安。(四) (四)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是魏征人际艺术中另一重要的特点之一。唐太宗虽然懂得儒家的为君之道,克己修身,崇尚节俭,努力做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但是,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危中思安容易,安中思危则不易,唐太宗在贞观之治的盛世局面下,也渐渐有所懈怠。贞观十三年,魏征因唐太宗有违克终简约的初衷,逐渐趋于奢纵,因此向唐太宗上疏进谏,详见全唐文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