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绿色农产品推进农业结构调整.doc_第1页
发展绿色农产品推进农业结构调整.doc_第2页
发展绿色农产品推进农业结构调整.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发展绿色农产品 推进农业结构调整以浙江省金华市为例吴芳云 梅淑芳 摘要 介绍了绿色农产品的概念、特征,以金华市为例,阐述了发展绿色农产品的必然性和可行性,并指明了其发展方向和重点,针对建设现状与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六项对策。关键词:绿色农产品 生态农业 农业结构 对策中图分类号:F320.1 文献标识码:ATo develop green agricultural products is an effective way for promoting adjustment of agricultural structureWu Fangyun Mei Shufang(Department of agr-Resource and Regional Planning in Jinhua City) (Jinhua College of Profession and Technology)Abstract The concept and characteristics of green agricultural products are introduced at first in this thesis. As a case study of Jinhua City, Zhejiang Province ,the paper describes the inevitabilities and feasibilities of developing ecological agriculture and green agricultural products, then, points its development direction and emphasis of green agricultural products and leading industry ,finally, puts forward six counter-measures in the light of its construction situation and problems.Key words green agricultural products; ecological agriculture; agricultural structure; counter-measure绿色农产品主要指安全的食用类农产品,包括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绿色农产品与普通农产品相比具有以下三个显著特征:一是强调产品出自良好的生态环境;二是对产品实行严格质量控制;三是对产品依法实行标志管理。绿色浪潮已经席卷全球,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金华市作为农业大市,应把握机遇,立足市情,以可持续发展思想为指导,发展生态农业,开发绿色农产品,这不仅可以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而且能极大地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1 开发绿色农产品是今后农业发展的一大趋势从消费趋势看,有特色及无公害的农产品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这是由于消费需求发生了质的变化,人们不再满足于温饱消费,对食物质量要求也在不断提高。目前,发达国家对绿色食品需求以每年20%的速度递增,_收稿日期:2002-03-12吴芳云 金华市农业区划办公室 经济师,321000 金华市梅淑芳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 讲师,321007 金华市其销售额已大大超过普通食品。国内绿色农产品消费需求虽然没有发达国家旺盛,但据北京、上海两城市的调查,80%左右的消费者希望能购买到绿色农产品。从生产角度看,人们已经认识到食物污染对人体的潜在威胁,在农作物生产过程中不用或尽量少用化肥、化学农药和其他化学物质已成为共识。目前发达国家和地区如美国、日本、欧共体都在积极倡导有机农业,并制定了相关的法律条例来促进、保护和发展无污染食品,已成功地实现了农业发展与保护环境的有机结合,并逐步走上了农业可持续发展道路。以生产安全农产品为目的的绿色农产品开发在我国也已起步,1992年6月中国绿色食品中心成立,1996年5月成立了全国性绿色食品组织中国绿色食品协会。在农产品市场流通方面,农产品品质成了决定其是否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主要因素。我国冻猪肉原来主要出口欧共体国家,由于农药残留问题,已被迫退出欧共体市场。绿色农产品标准的制定和逐步实施,促使开发安全农产品,以顺应市场消费需求。1 发展生态农业和开发绿色农产品是金华市农业结构调整与优化的最佳选择。2.1 独特的地理构造是发展生态农业和开发绿色农产品的重要物质基础。金华市地处中亚热带东部,浙江省中部,属江南丘陵地区。地势南北高,中部低,向西部敞口,与衢州市合称金衢盆地,金华市位于盆地东半部。境内河流分属钱塘江、欧江、曹娥江和灵江四大水系,位于源头区域。集雨面积1000km2以上的有兰江、金华江、东阳江和武义江,集雨面积在100km2以上的较大江溪共有四十多条1。这种自成体系、相对独立的生态系统十分有利于生态经济区的建设,容易形成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协调的系统。2.2 丰富的自然资源为农业深度开发创造了条件。2000年全市土地总面积109.18万hm2,耕地16.81万hm2,农民人均耕地0.045hm2,园地面积 4.92万hm2,其中茶园1.51万hm2,果园3.04万hm2。森林资源丰富,有林地面积 53.01万hm2,森林覆盖率60.20%。水域面积5.46万hm2, 水资源总量为96.48亿m3,人均水资源有2163m3。动植物物种资源丰富,其中植物物种资源1500余种。由于加强了执法和管理力度,工业“三废”污染得到有效控制,农业环境质量相对较优。优良的自然资源为发展生态农业和开发绿色农产品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2.3 具有特色的传统农业有利于绿色农产品开发。经过长期发展,全市农业形成了精耕细作,集约经营,农牧结合等特点,农林牧渔全面发展,并且地方名品丰富,如金华火腿、多湖奶牛乳品、源东大白桃、岭下毛芋、江东草莓、兰溪杨梅、义乌红糖、浦江桃形李、塘雅葡萄、赤松佛手。如果能把现代农业高科技嫁接应用到这些传统名牌产品上,进行绿色产品生产、包装和营销,那么这些传统名牌农产品将更具有市场竞争力。2 发展生态农业和开发绿色食品的实践二十世纪九十年代,金华市部分县(市、区)已经尝试生态农业,着力开发绿色农产品的生产实践。山区县磐安具有良好的生态环境,立足于资源优势,近几年来出台了一系列加快绿色农产品开发的政策,如加强生态公益林建设,加快退耕还林步伐,减少工业污染,严禁高残留农药的销售和使用等,成效显著,初步形成了食用菌、中药材、茶叶、商品蔬菜、经济林、畜牧业等六大绿色农产品支柱产业雏形。磐安的“翠都”牌菜豆和“花台山”牌美味猕猴桃已获得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的绿色食品认证,青山尖精制茶厂的基地茶园和茶叶产品已通过认证机构的有机认证。“中国有机茶之乡” 武义县2000年底有10家企业获得有机认证,进入有机茶园转换期茶园有2000hm2,已获得认证的有机茶园面积353hm2(其中国际认证57hm2),2000年全县有机茶名优茶产量460t,其中出口235t,无公害茶5800t,有机茶、无公害茶占全县年产量的90%以上。义乌道人峰茶业有限公司拥有有机茶园167hm2,1999年和2000年两年间已出口有机茶120多t。义乌市赤岸镇立足于山林多的资源优势,建立起了2000hm2无公害蔬菜、茶叶、瓜果基地。婺城区有机米和无公害稻米基地面积分别达67hm2和733hm2,已成为当地重点发展的产业。因此,只要不断提高认识,以市场为导向,加强引导,今后一时期将是全市绿色农产品的大发展时期。3 发展生态农业和开发绿色农产品所面临的问题如上所述,大宗农产品由于品质等原因,市场销售不旺,有的滞销情况严重,而发展生态农业,开发绿色农产品在金华市具有明显的优势。因此,面对加入WTO的挑战,要抓住绿色农产品生产、绿色消费趋势的契机,发展生态农业,开发绿色农产品,加快农业产业升级换代,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进程。然而在发展过程中也会遇到一系列问题,最主要的限制因素为:一、仍需强化认识问题。虽然政府部门加大了对绿色农产品的宣传力度,但总体而言,社会各界对生态农业、绿色农产品的认识还比较肤浅,对其开发管理体系知之不多。二、绿色农产品生产管理、政策服务、监督检测等各个环节还缺少严密的组织体系,现有的农业龙头企业对绿色农产品的带动作用不够强。三、一家一户的生产使农业处在一个松散型、低层次的水平,生产技术和操作规程的控制难,影响绿色农产品的发展。四、绿色农产品在生产、加工、包装过程要求按特定的生产方式进行,技术要求高,前期投入大,在技术保障和资金投入上存在着不足。4 生态农业与绿色农产品发展方向与重点要充分尊重自然规律和经济发展规律,以市场为导向,按照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企业化管理、社会化服务的原则2,加快农业结构升级,优化农业发展布局,发挥比较优势,增加绿色农产品生产,培植地方特色产品,创品牌、名牌产品,形成各具特色的主导产业。金华市地处丘陵地区,位于源头区域,保护生态环境是今后重要的发展目标之一。在此基础上,种植业重点扩大推广优质水稻种植,发展有机米、无公害稻米生产,扩大油菜、饲料、蔬菜等经济作物面积,抓好以盆地西部为主的优质米基地、城郊“放心”蔬菜基地及高山无公害蔬菜基地建设。在畜牧业,依据相应标准,严格开展畜禽类绿色产品生产,增加瘦肉猪比重,培植新兴产业奶牛业,发展牛、羊、鹅等草食畜禽。园艺业以水果、茶叶、花卉苗木为发展重点,瞄准市场,扩大优质水果种植面积,加强花卉苗木和特色水果基地建设,茶叶基地建设以武义、磐安、东阳等具有较多山地的县市为主,开发名茶和有机茶,提高产品质量和档次。水产业重点是扩大名特优品种的养殖规模,应用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生产高质量、适应市场需求的水产品。 5 对策与措施6.1 增强生态理念和绿色农产品意识。21世纪的农业是生态农业,21世纪的农产品是绿色农产品。应通过广泛深入的宣传和卓有成效的工作,使各级领导和群众牢固树立发展生态农业和绿色农产品的意识。同时要认识到这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工作。6.2 依靠科技,提高绿色农产品的科技含量。首先,要选用符合绿色农产品开发要求的优质品种,实现品种优质化。其次,引进与之相配套的先进适用的栽培、饲养和加工技术。第三要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加强农业和农村科技信息网建设,畅通政府、企业和农民间的信息联络,积极引导农技人员与农民开展技术承包,加强对农村“能人”和专业人才的培养,推进农科教结合,促进绿色农产品开发。6.3 严格质量管理,推行标准化生产。加强对绿色农产品生产技术规程及标准的研究,大力推广绿色农产品生产方式,健全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3。严格执行绿色农产品生产标准,把绿色农产品生产纳入有序管理轨道,使其符合环境质量、技术指标和控制措施的要求。技术监督、环保、工商、农业、渔业和林业等有关部门要通力协作,建立完备的环境监测、产品质检和市场监督管理体系。重点抓好基地环境、生产资料选择及使用的监控和绿色农产品加工企业的生产技术标准、生产工艺流程、产品包装、储运、保鲜等方面的监控。如在种植业基地建设上,要多施有机肥和生物肥,以生物防治技术为主防治病虫害,禁止销售使用国家禁用的农药。在养殖业基地建设上,使用无污染的饲料和生物添加剂,确保养殖产品的质量。6.4 发展农业产业化。各级政府要科学规划绿色农产品开发,依据各地资源优势,结合制定“十五”计划和2010年发展远景目标,确立适合本地发展的绿色农产品和主导产业,规划建设重点开发项目,并制定扶持主导产业和绿色农产品发展的一系列优惠政策,发展和培植一批带动力强的龙头产业,发展契约农业或订单农业,积极鼓励和引导社会资金投入绿色农产品开发,走以市场为导向、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的绿色农产品产业化发展之路。 6.5 增加农业投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发展生态农业和开发绿色农产品需较高农业物质和技术装备水平作保证。为此,一要加强以水利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土地整理及标准农田建设,开展各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二在有条件的地方开展设施农业建设,推广先进节水灌溉技术和大棚温室栽培技术。三是建立基本生态保护区。要大力搞好农业生态工程建设,加强防护林和生态林保护与培育,严禁毁林开荒,对坡度25度以上的坡耕地要有计划地退耕还林,逐步建立环境治理和资源保护投入机制,在保持农业资源和环境永续利用的前提下发展农业。 6.6加大拓展市场力度,促进绿色农产品开发。一是实施绿色农产品名牌战略。要精心培养一批名牌绿色农产品,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