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江才芙蓉教案.doc_第1页
涉江才芙蓉教案.doc_第2页
涉江才芙蓉教案.doc_第3页
涉江才芙蓉教案.doc_第4页
涉江才芙蓉教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意图备注一激情导入、审美印象1同学们,首先我们来看几幅图片,请问这是什么植物呀? 对,这就是周敦颐笔下那“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的莲花。有谁知道它还有个别名叫什么? 是芙蓉或水芙蓉2那么今天老师就将给大家讲述一个由采摘芙蓉花引起的故 事。 现在请同学们翻开课本,我们今天将要学习的就是东汉文人 诗集古诗十九首中的涉江采芙蓉生:荷花/莲花/芙蕖/菡萏生:?以美的印象进入,激起学生的兴趣、美的感受进入课堂PPT1PPT2板书1标题二初步感知、熟悉文本1那么听到这个美丽的诗名有没有同学想读读看?点评读音、字词(“遗”字易错)2现在老师会给大家朗读一遍课文,在听过程中,注意体味 诗歌的语言,标记你感受到的重要的字词。3刚才的朗读让我们感受到了诗歌浓浓的抒情性,那么我们 就一起来看看:生:读生:听朗读熟悉文本带着任务进入课文PPT3配乐三共品文本、师生探讨双关设问感受意境之美探讨“香花美草”品读主体是谁?悬想手法教师点拨朗读师生配合总结终老总结(一)赏析前半部分1诗的前面出现的采莲者应该是一位?2她为何来采莲? 对,从“欲”字可知“遗”人。3那她想送给谁呢?(同学们猜猜看) 这里我们做一个小实验:把“芙蓉”二字的草字头去掉得到 什么?对,此处是谐音双关:以含蓄的笔调道出了心事,4又加以巧妙的设问唤起了我们的共鸣,原来她是睹物思人。5那“兰泽多芳草”(即长有兰草的湖泽边还有许多香花美草) 这句似乎就显得无足轻重了,我觉得可有可无,你认为呢?可让一位学生谈谈 评价:说的有无道理,清丽的荷花芬芳的兰草给人以美感。 采莲女可能闻到了兰草的芳香,顺便采摘几朵兰花。(意思是她不一定只采摘荷花送人) 渲染出了怎样的环境? 荷花本就很高洁,兰花又很雅致;让诗歌的意境显得高洁 优雅,画面清丽美好。(这也与女主人公的气质相得益彰) 人们表达喜爱往往选择把最美好的事物送给对方:比如送给爱人玫瑰、送给母亲康乃馨、送给朋友相思红豆。我觉得她可能也是这种心理。(只有纯净雅洁的芙蓉、芳草才配得上他们至纯至真的情感)非常好,同学们的思路打开了,也让老师明白了这句诗的妙处。6这样我们就用几个简单的字为前四句诗营造的这幅画面题 一个画名如何?总结:采莲思夫7那么我们就一起来读一读这欢快采莲后的浓浓思念。提点个别语句:前面要读的轻快愉悦,“芙蓉”“芳草”要带 着想象,第三句要读出心里的迷惘,第四句应该要有种 长路漫漫不忍去看的情绪变化。(二)赏析后半部分1在这一情景之后,出现了一个“还顾望旧乡”的身影,那么对于这两句同学们有没有疑问呢?提示:请问是谁在“环顾”?评点到底是谁呢?似乎都有道理从“还顾望旧乡”的动作和方向上我们可以感受到抒情主体似乎发生了转变,但又不明确(有的同学认为是这个采莲女,而有的认为是男主人公);那么这个时候就需要我们先联系上下文: 能够“望旧乡”的应该是那个“在远道”的人, “长路漫浩浩”也解释了“远道”;再结合实际:离乡远游者多是男子。由此我们找到了缺失的抒情主体;2那么为什么诗歌会突然有此变换呢?关于这个问题,清代著名诗论家张玉谷早就发现了,并将这种从对面着笔写相思的手法称之为“悬想”,这里也即主人公的想象。那么同学们能举出些类似的例子来吗?(这个例子可能比较难,不过没关系)老师这里准备了些例子供大家参阅:比如:李商隐在夜雨寄北中想着与妻子共剪西窗、秉烛夜谈的场景(同学们学过的吧?那为什么没有想到呢?);你再看柳永的八声甘州就更加明显了直接告诉这是悬想佳人妆楼颙望,怎知我正恁凝愁。白居易因思家就想到家里人正在谈论着自己。所以,我们能感受到悬想这一手法造成的视觉转化,使空间倒错让思念的情感步步被推向高潮,也丰富了诗歌的表现形式。所以李清照才说“一种相思”,往往是“两处闲愁”的。 3而“环顾”望见的却是什么?我想听听同学们怎么读这句诗。你试试方案一:若学生读的一般或不太好同学们刚才*同学的朗读有没有感动到你们?那我们一起来帮帮他示范提点“旧”字说明那是男女主人公曾经一起生活过的地 方,“望”字又充满了回忆与思念,所以读的时候 要饱含深情。提点:那么第六句诗着应重凸显什么内容呢? 对,从这三个意义相近的形容词上,我们就可感受 到路途的绵延不尽。 所以在读的时候 要突出“漫”“长”二字,其次叠词 的使用也很重要,读时可稍带短拖,以显示出那种 绵延感。好,你试着再读一遍评价:有所进步方案二:若学生读得较好或很好适当肯定评价:突出了这句诗着重强调的漫长遥远之感,注意到了叠词的使用起强化作用。强调那么同时我们还需注入一种什么情绪呢 ?不忍再看 4现在运用刚才讲的方法带着感情左边的同学读上句,右边 的同学接下句!5这也就是这首诗为我们展现的第二幅画面:我们模仿上面 再题个画名。6了解了这两幅画面以后,所谓“同心而离居”:即两画的合 璧,正是对前面内容的总结。那么在朗读时应突出哪个字呀? 评价对,这个“离”字包含着一种伤感孤独与无奈在里面。大家跟着老师来读:同心而离居(依情况多读)7这样的“离居”给女主人公带来了无尽的“忧伤”,那么她又是作何选择的呢?为什么她“忧伤”却还要说“终老”呢,尤从“终老”二字中你能感受到她写下这句是何种心理吗?我们也试着“悬想”一下。 评价:嗯,有种天荒地老,海枯石烂的感觉。8那么,如次凄美的画面,我们就叫它同心终老图吧。生:女子生:送人生:?生:夫容生:(思考后)设问生:(思考、摇头)生:可能的答案:环境渲染生:(思考)采莲图/思莲图生:齐读思考或提问生:女子/ 丈夫生:(思考或举例)生:没有生:长生:重读生:伤感孤独生:齐读生:怀乡思妇/望乡思妻生:离生:跟读生:女主人公和她的丈夫两地分隔,让女主人公很忧伤,很孤独,但是她会依然坚持等待,就算丈夫归期难定,自己一天天老了,也会坚贞不移。提示学生思考进入文本主动阅读激起兴趣引起注意点明手法引发思考鼓励探究旁征博引学以致用鼓励思考适时总结诗意构画及时朗读回归文本教师提点深化感知提出质疑指导学生分析解决问题提出质疑引起注意介绍手法旁征博引加深理解总结艺术特色在读的过程中品;品的过程中读提高学生的朗读唤起学生的积极性激起学生的激情有所提示以明确化读得过程中品;学以致用,加深理解PPT4PPT5PPT6板书2画名PPT7PPT8PPT9板书3悬想PPT10PPT11板书4画名PPT12PPT13PPT14板书5画名四声情并茂、感性结课1同学们这是几千年前的古人,作为高一的学生你们对爱情也有一定的认识。如果把这个故事放到现代这样一个大的时代背景下,你们还会相信有这样的爱情吗?为什么现在的我们会有所怀疑了呢?那么老师是这样理解这首诗的: 千年前的这位女子她相信的是:“蒲苇韧如丝,磐石无转移”的爱情。【即使此时,我不能“执子之手”但却要继续兑现“与子偕老”的诺言。我似乎能看见远方你也在思念着我的身影,所以即使现在要忍受孤独的苦楚,孤独终老,也无怨无悔。】 今天我们能被女主人公的坚贞打动,源自于我们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有着一份对于纯真情感的渴求。 这也正是这首诗千百年来一直传唱的价值所在,我想即使是在很久以后了,人们的情感观念发生更大的变化,但当他们在看到这个动人的故事时 依然会被感染吧。2所以我希望同学们能够把这个美丽的故事永远的珍藏于你们的心中。生:信/不信生思考联系实际,深化主题感受诗歌的意义与价值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