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文化建设调查报告.doc_第1页
哈尔滨文化建设调查报告.doc_第2页
哈尔滨文化建设调查报告.doc_第3页
哈尔滨文化建设调查报告.doc_第4页
哈尔滨文化建设调查报告.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哈尔滨文化建设状况的调查家乡文化建设状况的调查调查时间:2009年5月12日调查地点:哈尔滨调查内容:哈尔滨文化建设建设内容:如下这是一座令世人刮目相看的城市:金源文化、京旗文化展示着北方民族的悠久历史;冰雪文化踏上了世界的舞台;城市的建筑美轮美奂;一年一度的“哈洽会”、“哈夏”音乐会等节庆活动显示着城市的活力。这就是具有浓郁黑土文化烙印的“东方小巴黎”哈尔滨。 作为一个各种文化影响并存的城市,如何梳理这些纷繁的历史文化?哈尔滨市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促进城市文化建设和发展,使这座历史文化名城步入了人文建设的和谐新境界。 哈尔文化建设历史文化据统计,哈尔滨人均文博展馆数量已接近国外发达地区水平。今年5月18日,该市迎来了第31个世界博物馆日。 几年前,哈尔滨市曾经陷入“商进文退”、展馆场地纷纷“失守”的窘境。转折发生在去年,一年多,全市新增了13座展馆。对于这种现象,有人称之为“哈尔滨文化奇迹”。 奇迹是怎么创造出来的?市委开了一个十分奏效的“药方”:民办公助。把城市对文化展馆的需求与企业、个人办展建馆的愿望结合起来。它不仅体现了群众对精神生活的追求,而且表现了党和政府对大家的人文关怀。 行业办馆、企业办馆、高校办馆、私人办馆、政府参与办馆等多种民办公助模式应运而生,提高了市民文化生活的水平。 哈尔滨的展馆兼收并蓄,多彩多姿:既有承载本土历史的金上京历史博物馆、道台府民俗博物馆、东北民主联军指挥部展馆,也有洋溢各民族风情的朝鲜民族艺术馆、满族文化民俗馆、俄罗斯艺术展览馆,还有极具特色的啤酒博物馆、齿科博物馆等。只要你走进这些“文化客厅”,就会品味出这座城市独有的文化个性。如果说,展馆是哈尔滨的“文化客厅”,那么,城市建筑则是哈尔滨的“文化广场”。哈尔滨文化建设冰雪文化冬天的哈尔滨是一片冰清玉洁的银白世界。松花江千里冰封,太阳岛上瑞雪铺毡,滑雪场上飞驰着一个个矫健的身影,冬泳健儿在零下三十多摄氏度的严寒里破冰游泳。 哈尔滨从1963年创造冰灯艺术,到上世纪80年代的雪雕艺术,再到21世纪初的冰雪大世界,创造着一个又一个冰雪童话。赋予了更多文化内涵的冰雪节已成为中国冬季旅游的最“热”,与日本札幌的雪节、加拿大魁北克的狂欢节和渥太华的冬乐节齐名。 这种无声的、凝固的、晶莹的“音乐”,不仅把一个富有朝气和豪气的哈尔滨,展现在世人面前;更是把一个充满文化内涵和文化底蕴的哈尔滨,展现在世人面前。 哈尔滨文化建设建筑文化素有“东方小巴黎”美誉的哈尔滨,建筑文化充满了异国情调。走在城市的大街上,人们不时可见到俄罗斯、犹太、哥特、日本、阿拉伯等不同建筑风格的楼房、别墅。市委、市政府在城市建设和改造中,对这些建筑的保护给予了高度重视。在中央大街、果戈里大街、索菲亚广场、伊斯兰广场,人们可以看到每一个布局的安排、每一个细节的处理,都充分展示和延续着城市建筑的传统风韵,实现了现代与传统之间的碰撞与整合。 哈尔滨文化建设国际文化上世纪初,因缘际会,哈尔滨成为了一座国际化程度较高的城市,外国侨民最多时达17万人。中西合璧、南北融合的文化演绎了不少老字号。它们有外国商人创立、具有浓郁异国情调的秋林公司、老巴夺、啤酒厂、肉联厂、马迭尔宾馆、华梅西餐厅,也有民族实业家们兴办的、涵盖徽商、晋商、沪商、闽商等中国传统商业文明的同记商场、老都一处、福泰楼、正阳楼。 然而,随着岁月的流逝,它们渐去渐远。 如何对待老字号?市委书记杜宇新进行了一次专题调研。他对“老字号”负责人说:“所有老字号企业都凝聚了几代人的心血,传承了数十年甚至上百年的特殊技艺。” 于是,弘扬“老字号”经济成为人们的共识,改革成为“老字号”的主旋律。哈尔滨啤酒厂通过改制,百年老厂焕发了青春,一条世界上最先进的无菌灌装线,将产品打入海外市场。 1990年,为了发挥哈尔滨的地域优势,发展中国同俄罗斯等独联体和东欧国家经济贸易合作,经国务院批准,哈洽会拉开了帷幕。如今,参展参会的中外客商累计已达130多万人次。第十七届哈洽会,签订涉外合同88.3亿美元、国内合同940.9亿元人民币。继哈洽会的成功,冰博会、中国哈尔滨韩国周、制博会等展会,如雨后春笋,哈尔滨展会文化初露端倪。 特有的文化,铸就了特有的城市品格。特有的城市品格,蕴含着特有的城市精神。2005年,哈尔滨人经过周密思考,决定以“开放包容、时尚活力、诚信敬业、和谐奋进”作为“哈尔滨精神”表述用语。这是坚持“文化立市”的结晶,也是城市未来发展的文化旗帜。哈尔滨文化建设娱乐文化一百年前,哈尔滨举办了历史上第一次交响音乐会,传出了柴可夫斯基的1812年序曲。来自各国的侨民,用音乐与哈尔滨沟通、亲近。接着,许多世界顶级的音乐家纷至沓来,定居哈尔滨。从此,西方音乐与中国民乐相互激荡,相互融合,“音乐之城”、“音乐之都”成为哈尔滨的别称。 1961年,“哈尔滨之夏”音乐会隆重举办,成为全国三大音乐盛会之一,如今已连续举办了31届。一般来说,阳春白雪,曲高和寡。可是,在哈尔滨则是“阳春白雪,曲高和众”。2006年第28届“哈夏”,不仅有来自全国14个大城市和美国、法国、俄罗斯、西班牙等海内外艺术家,还有数以十万计的群众演员,观众逾百万人次。艺术的普及和熏陶,培养了一大批音乐精英:傅庚辰、金铁霖、秋里、李双江、郭颂、殷秀梅等,都是活跃在中国歌坛上的哈尔滨人。 这种无声的、凝固的、晶莹的“音乐”,不仅把一个富有朝气和豪气的哈尔滨,展现在世人面前;更是把一个充满文化内涵和文化底蕴的哈尔滨,展现在世人面前。 存在的问题:文化展馆的建设解决的方法:如下哈市文化展馆民办公助四大模式利用城市改造,扶持民间办馆利用企业改制,引导行业办馆利用政策导向,倡导社会办馆利用示范效应,政府参与办馆2006,历史的车轮在哈尔滨的城市记忆中留下一道深深的文化辙印。这一年,哈尔滨文化搜索引擎的关键词是文化展馆。一股强劲的“文化展馆热”正在席卷冰城。从2006年初至今,短短一年多时间,共有13座文化展馆落户冰城,哈尔滨人均文博展馆数量已接近国外发达地区每10万20万人口拥有一座的水平。春风催花般涌现的文化展馆,是哈尔滨人经历多年痛定思痛的考量和审时度势大胆创新的结果。挖掘丰厚底蕴适应时代需求“四大模式”应运而生文化是城市的灵魂。一座没有文化底蕴的城市,不可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现代文明城市;一座缺乏文化个性的城市,不可能成为令人仰慕向往的魅力之都。对此,哈尔滨的决策者们有着清晰的认识。市委书记杜宇新曾指出,城市是什么?城市绝不仅仅是钢筋水泥的聚集、大工业大商业的聚集,人类社会的终极追求是文化,城市的本质功能也是文化。所以,城市是文化的容器,文化是城市的灵魂。哈尔滨作为一个特大城市,要建成适宜创业、适宜人居、适宜人的全面发展的现代文明城市,仅仅有经济上的发展是不够的,还必须有文化的继承、文化的传播、文化的创造。哈尔滨是一座文化底蕴丰厚的城市,千年文脉、百年设治,开放包容、兼收并蓄,让这座年轻的城市拥有了不亚于那些古老都市的文化积淀。站在新起点,在追忆历史中了解城市,在品味文化中汲取营养,在过去与未来的交汇点上创造新生活,是一座城市的理性选择,是哈尔滨人的共同需求。文化展馆特别是博物馆,无疑是实现这一需求的有效载体。城市需要文化展馆,文化展馆该如何办?靠政府包办显然不行,且不说资金、场地、收集展品等处处都是困难,更重要的是,建馆之后的公办经营机制也存在很大的局限性。曾几何时,博物馆改作珠宝店、文化宫变成大超市群众文化阵地的纷纷“失守”,令人们至今还心有余“憾”。显然,政府包办“包”不起,也不符合文化体制改革的方向。而与此同时,一些拥有丰富文化藏品的企业和个人,尽管办展甚至建馆的愿望越来越强烈,却遇到不少资金、场地等方面问题。如何把城市对文化展馆的需求与企业、个人办展建馆的愿望有效地结合起来?哈尔滨人开始探索一条全新的城市文化建设之路。经过长时间的摸索、磨合,一个思路逐渐清晰由政府出政策,甚至出场地和部分资金,引导、扶持社会办文化展馆,走出一条“民办公助”建馆模式:利用城市改造,扶持民间办馆;利用企业改制,引导行业办馆;利用政策导向,倡导社会办馆;利用示范效应,政府参与办馆。就这样,灵活、市场化的“四大模式”激发了民间办馆的积极性,文化展馆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冰城。他在边陲城市黑河开办的俄罗斯艺术展览馆会搬到风光秀丽的太阳岛上。新的俄罗斯艺术展览馆由一栋俄式老建筑改造而成,展厅面积达2500平方米,由太阳岛风景区管理局无偿提供。此外,松北区政府为展馆无偿装备一套价值26万元的监控系统,太阳岛风景区管理局出资配备4名保安员和两名保洁员。刘明秀说:“哈尔滨市政府的多次盛情邀请打动了我,让我深深地体会到这座城市的文化包容性。我要把展览馆永远留在太阳岛上。”刘明秀的幸运源于哈尔滨市利用城市改造契机开展城市文化建设的一个创举。从2003年起,太阳岛风景区开始了为期3年的大规模改造建设,全新的太阳岛不仅定位为“风光立岛”,更引入“文化立岛”理念。为此,城市决策者作出了一个大胆的尝试,利用太阳岛搬迁改造遗留下来的大量空置房产,通过无偿提供场地、资金的方式,招揽民间展馆来太阳岛安家落户。同刘明秀的俄罗斯艺术展览馆一样,北方民艺精品馆、于志学美术馆、太阳岛艺术馆、于庆成雕塑艺术园等一大批博物馆也以相似的运作模式陆续进驻太阳岛。加上岛上原有的哈尔滨冰雪文化展览馆、黑龙江省科技馆和即将落户的省博物馆新馆,太阳岛风景区内出现了全国独一无二的“文化展馆群”,形成了独具魅力的太阳岛文化品牌,打造出独树一帜的北疆文化高地。利用企业改制引导行业办馆企业文化提升为社会财富利用企业改制,引导行业办馆,这是哈尔滨市在探索文化展馆民办公助模式上走出的又一条创新之路。位于道外区的向阳专业用品商店是哈尔滨市一家老字号,企业因经营不善被转让给哈药集团实施整体改造。哈药集团在投资创办了哈尔滨市规模最大的摄影器材城的同时,拿出五楼2000余平方米的经营面积创办哈药国际摄影展馆。企业的这一做法得到了市委领导的大力支持,向阳专业用品商店的整体改制进行得非常顺利。“我们之所以投入大量资金创办公益性的摄影展馆,一方面是体现哈药集团立足文化,回报社会的企业精神,另一方面是利用这样一个文化阵地增强企业的市场吸引力。”哈药摄影器材城总经理钟纪兵表示,他们还将在哈药国际摄影展馆的基础上建设一座照相机博物馆,进一步借文化树立企业形象。继哈药国际摄影展馆之后,大众肉联集团历史博物馆的创办又一次把企业改制和城市文化建设成功地结合起来。始建于1913年的哈尔滨大众肉联集团,于2004年实施改制,与江苏雨润食品产业集团战略重组。2005年5月,哈大众肉联集团“退城进郊”,投资5亿元在双城新兴工业园设立新厂建立工业园。改制过程中,通过政府有意识的引导,本已“外嫁”的哈大众肉联集团并没有忘记自己的成长之根,在新厂址集团办公楼的一层,专门辟建了面积200多平方米的哈尔滨大众肉联集团历史博物馆。这里,陈列着上世纪20年代英国产的消防泵、伪满时期日本造的磨碎机、美国通用电器生产的老式冰箱这些沉淀着历史记忆的老古董不仅见证着中国“第一根红肠”的诞生历程,也昭示着历经百年的企业文化一旦由博物馆所承载,便会与它所成长的城市相融共荣,成为一笔宝贵的社会财富。利用政策导向倡导社会办馆多元文化凸显城市魅力对社会各界参与文化建设给予积极引导和政策倾斜,是哈尔滨市“文化展馆热”的一个直接催化剂。企业办馆、高校办馆、行业办馆、私人办馆,层层叠加的办馆热潮让哈尔滨的文化事业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活力。多姿多彩的博物馆如一颗颗散落在城市历史长河中的璀璨之星,向世人展示着哈尔滨多元文化的迷人风韵。作为国内知名企业的哈药六厂,在创造大量社会财富的同时,多次迫切表达了参与城市文化建设的热情,但却一直苦于找不到发力点。对此,市委指派市文联帮助其认证策划,哈药六厂把文化建设切入点瞄准了版画艺术。去年初,由哈药六厂投资创建的哈尔滨艺术宫版画博物馆开馆,这是国内首家版画博物馆,成为国内展厅最大、藏品最多的版画艺术交流平台,让哈尔滨跻身于世界版画艺术中心之一。市委、市政府倡导全社会参与文化建设,而企业办馆的兴致之高大大超出了预期。因城市改造,颇受市民欢迎的“哈尔滨规划展”一度因失去展馆而停办,但这个公益性展览却受到多家企业的关注,纷纷表示愿意承办。前不久,市政府与哈尔滨福怡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签订了第一份政企合建公益设施协议,由政府出政策、企业出资金,双方联合建设“城市规划建设展馆”。这座展馆将于2008年12月31日前投入使用。私人办展馆同样得到支持和鼓励。平房区退休职工付春和是一名民间文物收藏爱好者,他抱着试试看的想法递交了一份办馆申请,没想到一路绿灯,仅一周就办妥了全部手续。去年,“春和博物馆”顺利开馆。利用示范效应政府参与办馆市委会议室改建公众展馆去年9月,哈尔滨市委的一项举措成为众多市民津津乐道的话题市委301会议室被改造成公众展馆,常年设展,供市民免费参观。这座让哈尔滨市民耳目一新的展览馆有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名字:兆麟街123号展馆。去年6月,市委7号楼竣工后,市委会议室紧张的状况相对得到缓解,原市委301会议室本来计划改建为一处机关内部的文化场馆,后来在市委领导的建议下建成了机关可以使用、公众也可以参观的开放式展馆,各项展览全部免费向社会开放。为此,市委专门在展馆外墙新开了一道门,让普通市民可以非常便捷地出入。2006年9月7日,“伟人风采吕厚民摄影作品展”在兆麟街123号展馆举办。这是该展馆面向公众举办的第一场展览,吸引了大量市民前来参观。能够到市委机关看文化展,市民对此好评如潮。兆麟街123号展馆的创办,创造了开放市委机关举办大众文化展览的先河。去年底,来哈访问的湖南省郴州市文联主席邓存健在参观展馆后,对哈尔滨市委的这一做法钦佩不已:“哈尔滨市委能够将会议室改建为公共展馆,这是哈尔滨人的福气,也让我看到了哈尔滨大气包容的城市性格。”开馆至今,兆麟街123号展馆已举办“阿城版画展”、“游寿书法展”等12场文化艺术展,平均每半个月就更新一次,全部免费对公众开放,平均每天都有近千名观众前来观展。目前,“五四文化历史名人手迹影像展”等8台展览仍在候展,展期已排到今年下半年。“兆麟街123号展馆的成功建设起到了教育基地、文化窗口和沟通平台的作用,进一步营造了浓厚的社会文化氛围,为全面推动哈尔滨市文化建设具有导向作用和示范意义。”哈尔滨市文联副主席、兆麟街123号展馆馆长李建华说。依托文化展馆打造文化之都改善文化生态塑造城市品格进入冰城这些多姿多彩的文化展馆,恍若进入时空隧道,哈尔滨的历史和现实在文化展馆中交织和延续。短短一百多年时间里,哈尔滨怎样从一个松花江边的小渔村演变为国际知名的大都市,答案也许就在这些记录着城市点滴进步和演化的文化展馆中。“哈尔滨别样的文化品性和多姿多彩的文化遗存,斗艳争奇的文化现象,在哈尔滨百年来的历史演进过程中已成为城市文化个性的组成部分,受到世人的瞩目。承载着这些个性文化的众多文化展馆的出现,不仅满足着外来者的文化渴求,同时也滋养着当地人的自豪感与自信心。”哈尔滨市著名作家阿成说。“一个知名的城市需要有知名的历史,一个伟大的民族需要有伟大的文化。感动世界的历史需要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